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沙利度胺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例初治MM患者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沙利度胺方案化疗,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2例初治MM患者总有效率为83.3%,其中非常好的部分缓解4例(33.3%),部分缓解6例(50%)。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乏力、感染、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病变等,通过对症治疗或停药后均可恢复。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沙利度胺对初治MM患者是一种疗效确切、可以耐受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注射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及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辽宁省某医院2018年3月-2019年11月收治的112例M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剂量硼替佐米(1.3 mg/m~2)联合地塞米松及沙利度胺治疗,研究组给予高剂量硼替佐米(1.6 mg/m~2)联合地塞米松及沙利度胺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个疗程后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β_2微球蛋白(β_2-MG)];比较2组患者不同疗程的治疗效果及治疗期间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2年内死亡率及总反应率(OOR)。结果第2个疗程完成后,研究组患者OO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起效更快;第4个疗程完成后,研究组患者CR率为63.27%(31/49),略高于对照组57.45%(27/4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BUN,Scr,β_2-M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BUN,Scr,β_2-M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2年内死亡率为19.64%(11/56),低于对照组的30.36%(17/5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90,P=0.27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2年内的OOR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82.05%(32/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83,P=0.046)。结论 1.6 mg/m~2与1.3 mg/m~2剂量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及沙利度胺治疗MM疗效相当,但1.6 mg/m~2剂量起效更快、安全性良好,可有效保护患者肾功能,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常规化疗联合硼替佐米、沙利度胺治疗新发骨髓瘤患者的效果,探讨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8例患者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利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常规化疗、硼替佐米及沙利度胺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缓解与肾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肾功能逆转与肾功能好转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利用常规化疗、沙利度胺及硼替佐米对新发骨髓瘤患者进行治疗,可以获得较为明显的临床效果,有效逆转患者肾功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常规化疗联合硼替佐米及沙利度胺对新发骨髓瘤患者伴肾功能衰竭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6月—2015年8月收治的89例新发骨髓瘤伴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化疗的前提下加用硼替佐米与沙利度胺治疗,比较两组肾功能改善效果与病情改善情况进行对比,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肾功能改善总有效率78.95%高于对照组的53.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6,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0.70%高于对照组的53.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37,P0.05)。结论新发骨髓瘤患者伴肾功能衰竭采用常规化疗与加用硼替佐米与沙利度胺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肾功能明显改善,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硼替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联合化疗安全性及预后的影响,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宿州市立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6例MM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VAD±T)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联合或不联合沙利度胺;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硼替佐米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3年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分析硼替佐米在MM联合化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3.48%,高于对照组的3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随访期间失访2例,对照组失访3例,其余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均≥3年。观察组中位PFS、OS分别为17个月、26个月,高于对照组的12个月、19个月。结论在常规联合化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硼替佐米,能够在保证治疗安全性的前提下改善患者预后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硼替佐米与雷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为MM的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190例M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A、B两组,各95例,分别实施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方案与雷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血清肌酐、血清M蛋白及骨髓浆细胞等指标,分析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显著上升,血清肌酐、血清M蛋白及骨髓浆细胞均显著下降,且B组改变程度较A组更为显著;A组完全缓解10例,非常好的部分缓解24例,部分缓解25例,总有效率61.1%,B组分别为16、31、28例,总有效率78.9%,B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A组;A组及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2%及7.4%,A组患者出现4例肺部感染,B组出现2例医院感染。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方案与雷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方案均可有效改善MM患者临床症状,使其预后和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而雷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方案具有更好的疗效及减少肺部感染机会,是治疗以中老年患者为主的MM的黄金方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预后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4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将其中23例初治疗者纳入A组,其余23例复发、难治者纳入B组。A照组患者采取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化疗方案(PD),B组患者则采取硼替佐米联合吡柔比星及地塞米松化疗方案(PAD)。两组均进行1~6疗程治疗,之后口服沙利度胺维持治疗,观察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随访4~3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7个月。随访中发现A组总体缓解率为86.96%,高于B组的6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M患者在采取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中,主要毒副反应包括17例胃肠道反应,22例血小板减少,15例白细胞减少,11例周围神经病变,15例感染。A组发生胃肠道反应7例(30.43%),白细胞减少7例(30.43%),周围神经病变5例(21.74%),感染6例(26.09%)。B组发生胃肠道反应10例(43.48%),白细胞减少8例(34.78%),周围神经病变6例(26.09%),感染9例(39.1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例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反应,患者经对应处理或停药后多数有改善,部分为不可逆改变。结论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用硼替佐米与地塞米松联合化疗方案具有迅速减小肿瘤、整体反应率低、完全缓解率高的优点,但对于复发难治性患者虽然治疗反应率较好,但疗效低于初治者。该治疗方案不良反应例次率较高,但均能够预测和控制,患者整体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用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沙利度安联合治疗伴肾功能不全的初治多发性骨髓瘤,以探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并肾功能不全患者有效安全的方法;方法硼替佐米1.0-1.3mg/m2,静脉注射,d1、d4、d8、d11;地塞米松20-40mg/d,静脉注射,d1-4.沙利度安100mg/d,晚服.28天一疗程.结果 12例患者中获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4例,总有效率85%,患者肾功能得到逆转,不良反应可耐受;结论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沙利度安联合治疗伴肾功能不全的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STAT3)信号通路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3月溧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感染性肺炎患儿设为肺炎组以及同期收治的70例非感染性肺炎患儿设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参与者均测定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血清IL-6、IL-17A、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TAT3 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在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临床意义。结果肺炎组患儿Th17细胞、Th17/Treg、IL-6、IL-17A、STAT3 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而Treg细胞、TGF-β1低于对照组(P0.001);IL-6、STAT3 mRNA表达与Th17细胞、Th17/Treg、IL-17A呈正相关(P0.05),与Treg细胞、TGF-β1呈负相关(P0.05);重症组患儿Th17细胞、Th17/Treg、IL-6、IL-17A、STAT3 mRNA表达高于轻症组,而Treg细胞、TGF-β1低于轻症组(P0.05);病情严重程度与Th17细胞、Th17/Treg、IL-6、IL-17A、STAT3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516,0.622,0.457,0.722,0.803;P均0.05),与Treg细胞、TGF-β1呈负相关(r=-0.509,-0.683;P均0.05);预后良好组患儿Th17细胞、Th17/Treg、IL-6、IL-17A、STAT3 mRNA表达低于预后不良组,而Treg细胞、TGF-β1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Th17细胞、Treg细胞、Th17/Treg、IL-6、IL-17A、TGF-β1水平、STAT3 mRNA表达用于预测患儿预后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3、0.778、0.862、0.841、0.836、0.673、0.762。结论感染性肺炎新生儿IL-6/STAT3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因其所致Th17/Treg细胞失衡可能是病情发生、进展的重要原因,用于评估患儿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外周血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与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Th17/Treg细胞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2-8月期间在该院就诊的早孕期妇女209例,其中URSA早孕妇女109例(观察组),正常早孕妇女100例(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两组研究对象间细胞外周血中Th17、Treg及Th17/Treg比值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浆HMGB1、IL-17、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IL-10表达水平,分析HMGB1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外周血CD3~+CD8~+IL-17~+Th17细胞/CD4~+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CD4~+CD25~+Foxp3~+Treg细胞/CD4+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Th17/Treg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MGB1、IL-17、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GF-β及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外周血HMGB1水平与Th17相关细胞因子IL-17、IL-6表达呈正相关(r=0.663,P0.05;r=0.732,P0.05),与Treg相关细胞因子TGF-β、IL-10表达呈负相关(r=-0.783,P0.05;r=-0.831,P0.05)。结论 URSA孕妇机体外周血HMGB1水平增高,其可通过调节Th17/Treg水平参与URSA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Th17细胞、Treg细胞、白细胞介素-17(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2月在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58例SL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25例同期来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和Treg细胞百分比,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17和TGF-β1,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SLE活动期组中Th17细胞和Th17/Treg显著高于SLE稳定期组和对照组,Treg细胞明显低于SLE稳定期组和对照组; SLE活动期组IL-17显著高于SLE稳定期组,SLE稳定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SLE活动期组中TGF-β1显著低于SLE稳定期组和对照组(P 0. 05)。结论 Th17细胞、Treg细胞、IL-17和TGF-β1的变化对观察SLE的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的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使用地塞米松、长春新碱、马法兰及吡柔比星治疗,研究组50例使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6.00%(P 0.05)。结论: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使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Th17/Treg)在子痫前期(PE)发病中的变化以及白介素-21(IL-2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其调节作用。方法:选择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确诊的PE患者35例及同期正常妊娠孕妇30例为研究对象。晨起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4ml,分离培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的数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IL-21和TGF-β的水平。结果:PE组Th17细胞在CD4~+T细胞中的占比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而Treg细胞在CD4~+T细胞中的占比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PE组Th17/Treg值以及IL-21和TGF-β水平均高于正常妊娠组(均P0.05)。结论:Th17/Treg平衡失调,可能是引起PE的原因;IL-21、TGF-β可能参与了对Th17/Treg平衡的调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LIT)对不明原因复发流产(URSA)患者的 Treg/Th17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学技术及 ELISA 法测量 URSA 患者 LIT 治疗前、后外周血 Treg、Th17细胞所占淋巴细胞比例和血清 IL-10、IL-17、TGF-β1水平,并对比及分析关联性。结果40例 URSA 患者 LIT 治疗后外周血CD4+CD25+Treg、CD4+CD25+CD127 low Treg 细胞所占比例高于治疗前,CD8-CD3+IL-17A +Th17细胞所占比例低于治疗前,且与前两者的改变分别呈负相关(r =-0.724,P <0.01;r =-0.571,P <0.01),Treg/Th17比例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IT 治疗后血清 IL-10、TGF-β1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分别与 CD4+CD25+Treg 细胞比例的改变呈正相关(r =0.654,P <0.01;r =0.658,P <0.01),IL-17水平降低,且与 CD8-CD3+IL-17A + Th17细胞比例的改变呈正相关(r =0.693,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IT 可能影响 URSA 患者的 Treg/Th17免疫平衡,提高 Treg 细胞亚群的数量、功能,降低 Th17细胞亚群的数量、功能,以此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与传统化疗相比,自体干细胞移植患者完全缓解(CR)、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均明显提高,已成为65岁以下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一线治疗。新药沙利度胺、来那度胺和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用于移植前的诱导化疗、预处理和维持治疗,显示出良好疗效,已逐步取代传统化疗方案,在复发和进展患者中亦显示出明显的疗效。初步研究提示来那度胺和硼替佐米可克服不利遗传学异常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MM患者42例进行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骨髓增生情况以及骨髓瘤细胞数量、血红蛋白、β2-微球蛋白等各项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42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后患者血红蛋白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浆细胞百分比、β2-微球蛋白、肌酐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MM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给药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不明原因反复胚胎种植失败(RIF)患者辅助性T细胞(Th)1/Th2、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海南现代妇女儿童医院生殖医学科收治接受IVF-ET助孕的不明原因RIF患者100例作为RIF组,均采用酶联免疫试验法测定HCMV-IgM、HCMV-IgG抗体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ROR-γt、Foxp3 mRNA表达,采血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计算IFN-γ/IL-10、IL-17/TGF-β1比值,与同期收治移植后成功妊娠女性30例(成功组)进行对照,比较两组上述参数的差别;RIF组按是否发生HCMV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与非感染组Th1/Th2、Th17/Treg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差异,探究HCMV感染与RIF患者Th1/Th2、Th17/Treg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 RIF组HCMV阳性率29.00%高于成功组3.33%(P0.05);RIF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ROR-γt高于成功组,血IL-17、IFN-γ、IFN-γ/IL-10比值、IL-17/TGF-β1比值高于成功组(P0.05),Foxp3 mRNA及TGF-β1低于成功组(P0.05);感染组ROR-γt mRNA、IL-17、IFN-γ、IFN-γ/IL-10比值、IL-17/TGF-β1比值高于非感染组(P0.05),Foxp3 mRNA、IL-10和TGF-β1低于非感染组(P0.05);HCMV阳性率与Th1/Th2、Th17/Treg均呈正相关(r=0.595、0.640,P0.05)。结论不明原因RIF患者HCMV活动性感染率较高,伴HCMV感染患者Th1/Th2、Th17/Treg比值更高,向Th1、Th17免疫漂移更明显,整体免疫抑制程度更高,可能是造成胚胎移植排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Th17/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血清IL-6、IL-10、IL-17、IL-23、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与宫颈癌HPV感染类型的关系,旨在进一步揭示宫颈癌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97例HPV感染的宫颈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变情况分为宫颈癌(CC)患者(CC组,39例)、Ⅱ~Ⅲ期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CIN组,25例)、慢性宫颈炎(CCS)患者(CCS组,33例),并根据HPV分型将其分为HPV高危型组(61例)和HPV低危型组(36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Treg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相关细胞因子。结果 CC组CD4+IL17+Th17百分比、CD4+CD25+Treg百分比、Th17/Treg高于CCS组(均P0.05)、CIN组高于CCS组(均P0.05),且CC组高于CIN组(均P0.05)。CC组血清IL-6、IL-10、IL-17、IL-23、TGF-β水平高于CCS组(均P0.05),CIN组高于CCS组(均P0.05),且CC组高于CIN组(均P0.05)。HPV高危型组CD4+IL17+Th17百分比、CD4+CD25+Treg百分比、Th17/Treg均高于HPV低危型组(均P0.05)。HPV高危型组患者血清IL-6、IL-10、IL-17、IL-23、TGF-β水平均高于HPV低危型组(均P0.05)。结论Th17/Treg细胞在高危型HPV感染患者中存在高表达,Th17/Treg细胞比例失衡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且与HPV感染的免疫逃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沈立云  杨华  马鸿雁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2):4768-4769,4772
[目的]了解以硼替佐米(万珂)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近期我院治疗的54例MM病人,观察组采用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对照组23例接受沙利度胺为主的化疗方案,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特征。[结果]31例观察组病人,缓解率为90.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2%。观察组病人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如下:血小板下降者2例,白细胞下降者1例,血红蛋白下降者1例,其余的不良反应分别为乏力、嗜睡、便秘、末梢神经炎、恶心呕吐及皮疹等,程度均较轻,大部分为1~2级反应。[结论]硼替佐米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效果较好,但应加大样本量,更加准确地评估临床效果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斑秃患者外周血Th17及Treg细胞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从免疫学角度分析T淋巴细胞在儿童斑秃发病机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0例儿童斑秃患者血清中Th17及Treg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IL-6、TGF-β)水平,并与同期50例健康体检儿童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外周血IL-17、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GF-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不同脱发面积、病程长短、病情活动与否及是否初发间IL-17、IL-6、TGF-β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L-17与IL-6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60,P<0.001),而IL-17、IL-6与TGF-β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659、-0.642,P<0.001)。结论儿童斑秃的发病可能与Th17及Treg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异常有关,其中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表达亢进,Treg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