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2.
目的研究氮、磷肥对丹参生长发育及次生代谢物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氮对丹参素及丹参酮ⅡA的积累表现了负面的效应,随施氮量的增加,丹参素及丹参酮ⅡA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磷肥对于丹参素和丹参酮ⅡA的积累表现正效应。施用磷肥可以缓解施氮造成的丹参素和丹参酮ⅡA的下降。丹参酮Ⅱ。和丹参素的积累高峰值均出现在150d左右。结论施氮有利于丹参产量的增加,施磷有利于丹参素和丹参酮ⅡA的积累。 相似文献
3.
IgA肾病是最为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国内发病率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5%~55%。其病理特征为以IgA或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可伴有水肿及高血压,甚至出现肾功能不全。IgA肾病无专门的中医病名,通常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的不同,将其归属于“尿血”、“尿浊”、“水肿”、“腰痛”等范畴。中医学认为IgA肾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气虚及瘀血阻络是最为常见的证型,益气活血法可贯穿IgA肾病治疗的始终。现本文就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IgA肾病的机理进行探讨,旨在为IgA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滋阴活血方治疗IgA肾病阴虚血瘀证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滋阴活血方治疗阴虚血瘀型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IgA肾病阴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类药物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滋阴活血方,两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后观察并比较两组IgA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尿红细胞(urine red blood cell,URBC)计数、24h尿蛋白定量(24-hour urinary protein,24hUP)、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vs 45.00%,P=0.037),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5);治疗组治疗后URBC、24hUP、SC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eGFR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在降低URBC、24hUP、SCr及升高eGFR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滋阴活血方对阴虚血瘀型IgA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适用于中轻度蛋白尿、早中期肾功能损害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IgA肾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其与血瘀证的关系。[方法]根据血瘀证评分标准将184例IgA肾病患者分为血瘀证组168例(轻度组105例、重度组63例)和非血瘀证组16例,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观察各项指标与血瘀证的关系。[结果]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中红细胞变形指数与血瘀证积分负相关(r=-0.9355),其余指标与血瘀证积分正相关(r=0.1452~0.9722),相关性显著(P<0.01或P<0.05)。血瘀证组(轻度组、重度组)与非血瘀证组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重度血瘀证组与轻度血瘀证组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肾功能正常组与肾功能异常组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除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肾功能异常组的血瘀证积分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1)。[结论]IgA肾病患者处于血液高凝高粘、血液流变性异常、微循环障碍状态,其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与血瘀程度密切相关,血液流变性异常和血瘀是其病情进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Ⅱ型糖尿病又称非胰岛素依赖糖尿病(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NIDDM),约占糖尿病患者总人数的90%以上。目前普遍认为,Ⅱ型糖尿病发病的基础是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ee,IR)和胰岛素分泌缺陷。其因发病率高,并伴有全身多种器官如眼、肾、心、脑等并发症,病程长且复杂,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是发达国家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病,预计至2030年全球发病率将达4.39亿。 相似文献
7.
黄芪为豆科植物,作为传统中药,其性温味甘,人肺归脾经,用于补气固表、利水消肿,而由黄芪提炼而成的黄芪注射液,则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小板粘附率、改善微循环、及免疫双向调节作用。为此,我们用黄芪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血瘀取得了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丹参提取液丹参素和丹参酮ⅡA的HPLC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测定丹参提取液中丹参素、丹参酮ⅡA含量的HPLC法.方法 用Hypersil-ODS色谱柱分别进行测定,丹参素以甲醇-醋酸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1 nm,丹参酮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8 nm.结果 丹参素在0.1~2.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P<0.01),高、中、低3种浓度日内、日间精密度小于10%;丹参酮ⅡA在0.25~4.0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P<0.01),高、中、低3种浓度日内、日间精密度小于10%.样品中丹参素的含量:水提取液为1.38 mg/g,体积分数0.50的乙醇提取液为0.48 mg/g, 体积分数0.95的乙醇提取液为0.28 mg/g.丹参酮ⅡA的含量:水提取液为0.04 mg/g, 体积分数0.50的乙醇提取液为0.64 mg/g,体积分数0.95的乙醇提取液为7.57 mg/g.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简便,可用于丹参提取液中丹参素和丹参酮ⅡA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何首乌-丹参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挖掘其抗A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网站检索何首乌-丹参的活性成分及对应的作用靶点,再通过Drugbank数据库、Dis Ge NET数据库和TTD数据库获得AD的主要致病靶点,采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然后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功能分析和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采用MTT法、ELISA法、比色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网络药理学主要预测的生物过程与信号通路进行验证。结果研究共筛选出何首乌-丹参药对的有效成分24个,对应靶点274个,与AD相关靶点共107个,相关信号通路前10条,GO分析相关度前20个靶点分子功能。细胞实验证实了何首乌-丹参能有效提高PC12细胞的细胞存活率及抑制PC12细胞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并促进Nrf2/HO-1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何首乌-丹参主要是通过抗炎和抗氧化应激对AD产生重要的治疗作用,为后续临床治疗AD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测定不同浓度丹参药液的最低预冻温度。方法电阻法测定不同浓度丹参药液共晶点,进而判断丹参药液预冻温度。结果 100、150、200 g/L丹参药液共晶点分别为-19、-23、-28.8℃,对应药液最低预冻温度为-24~-29℃,-28~-33℃,-33.8~-38.8℃。结论在判定的最低预冻温度下,冻干产品性状良好,指标成分含量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总结112例肾移植手术的临床经验,观察丹参及冬虫夏草制剂在肾移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3—2007年的112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患者(脱落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对照组46例,2组均常规服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组加用丹参及虫草制剂。观察人、肾1,3,5年存活率,术后排斥反应及并发症情况,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组人、肾5年存活率及出现肾功能异常情况,并发慢性移植肾肾病(CAN)后的治疗情况。结果 112例中人、肾1,3,5年存活率(人、肾均存活)分别为96.4%,85.7%,74.1%。术后1例发生加速排斥反应,9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8例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围手术期死亡人3例,1例出现外科并发症尿瘘。112例中术后失访6例,共死亡11例,除围手术期死亡3例外,其余8例均为带正常肾功能死亡。其中5例因恶性肿瘤死亡,占4.5%。人、肾5年存活率比较:治疗组56例中46例存活,存活率为82.1%,对照组46例中37例存活,存活率为80.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年中治疗组56例中发生肾功能异常者9例,发生率为16.1%,对照组46例中发生肾功能异常者19例,发生率为41.3%,治疗组肾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术后因肾功能异常诊断为CAN者共28例。在免疫抑制剂减量或切换免疫抑制剂的同时采用丹参粉针静点治疗,连续2周静脉滴注,治疗前后血肌酐平均下降(84.3±24.5)μmol/L。结论在常规抗排异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及冬虫夏草制剂对肾移植患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丹参多组分渗透泵控释片处方及其制备工艺,并对影响其累积释放度的各种因素进行考察,使丹参各组分达到同步释放。方法以丹参有效成分累积释放度为指标,分别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设计法考察各因素对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促渗剂的用量、致孔剂的用量以及衣膜增重率对药物释药具较大影响;两种指标性成分体外释放相似性良好,12 h累积释药均在90%左右且呈零级释放,并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得到了最终处方。结论丹参提取物可制备成释药恒速、完全的渗透泵控释片,达到了控释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丹参药材、注射用丹参中间体及粉针剂的指纹图谱.方法 HPLC法,大连依利特Hypersil BD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7∶93(0→5 min),12∶88(5→7 min),12∶ 88(7→20 min),17∶ 83(20→22 min),1... 相似文献
18.
传统道地产区与非道地产区丹参有效成分含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本草文献记载的5个道地产区及3个非道地产区丹参有效成分含量的比较,以证明文献记载的道地产区的合理性.方法 收集文献记载的5个道地产区以及3个非道地产区共12批丹参药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丹参中丹参素钠、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 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分析.结果 3个道地产区包括山西(S1)、河南(S2、S8)、山东(S6)所产丹参药材有效成分含量较高,其余2个道地产区包括湖北(S9)和四川(S11)和2个非道地产区包括河北(S3)、北京(S12)等产地丹参有效成分含量则相对较低.结论 研究结果部分证明了文献记载的丹参道地产区的合理性,为道地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丹参ITS片段遗传多样性,分析该片段在丹参药材DNA分子鉴别和鼠尾草属植物系统学研究中的意义。方法用一对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纯化后用双脱氧终止法测序。结果获得核糖体DNA中ITS和5.8SrDNA完整序列,13个鼠尾草属植物ITS1与ITS2序列的长度分别为222~224bp、220~223bp。鼠尾草属植物种间ITS1序列差异百分率为0~12.16%,ITS2序列的差异百分率为0.5%~13.51%;丹参种内ITS1序列的差异百分率为0~0.9%,ITS2序列的差异百分率为0~0.5%;鼠尾草属各类群与外类群的差异百分率ITS1序列为16.07%~20.27%,ITS2序列为15.91%~20.27%。用邻接法(NJ)根据ITS1与ITS2序列数据建立系统发生树。结论两段序列在丹参种内保守,在属间有较大的差异,与外类群的差异最大,可作为中药丹参分子鉴定的标记,而鼠尾草属植物的系统发生关系尚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本草文献记载的5个道地产区丹参高效液相色谱(HPLC)特征图谱的比较研究,筛选最佳道地药材,验证本草文献记载道地产区的合理性,初步明确最佳道地产区.方法 收集文献记载的5个道地产区8批丹参栽培品种,以及2个非道地产区3个品种共11批丹参药材,进行特征图谱分析.结果 河南、山西2个道地产区丹参相似度均在0.9...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