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利用多排螺旋CT双期扫描,探讨肝病性与非肝病性胆囊炎的不同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有胆囊异常患者的CT图像及相关的临床资料,其中肝病组50例,包括慢性肝炎20例、肝硬化25例、肝硬化合并肝癌5例;非肝病炎症组30例,包括慢性胆囊炎19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6例、胆囊炎合并急性胰腺炎3例、坏疽性胆囊炎1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1例。所有病例均行多排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结果①肝病组48例(96%)胆囊壁均匀增厚,厚径3.67±0.49mm;38例(72%)胆囊轮廓清楚;38例(76%)胆囊壁有不同程度的强化;14例(28%)合并胆囊床水肿和胆囊周围非游离性积液。②非肝病组28例(93%)胆囊轮廓模糊不清;26例(87%)胆囊壁均匀增厚,4例(13%)胆囊壁不均匀增厚,厚径4.54±1.14mrn;3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胆囊壁强化;9例(30%)胆汁密度增高;4例(13%)胆囊周围游离性积液;5例(17%)胆囊床邻近肝组织出现动脉期一过性片状强化;1例囊壁小脓肿;1例囊腔积气。结论多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肝病性胆囊炎与非肝病性胆囊炎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螺旋CT双期扫描,探讨肝病所致胆囊炎性改变的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收集35倒肝病性胆囊有异常改变的CT图像及相关临床资料,其中包括慢性肝炎15例,肝硬变15例,肝硬变合并肝癌5例,所有病例均行多排螺旋CT扫描和双期增强扫描。结果35例(100%)胆囊壁增厚,壁厚径(3.67士0.49)mm;28例(80%)胆囊壁有不同程度的强化;21例(60%)合并胆囊床水肿和胆囊周围非游离性积液。结论肝病所致胆囊炎性改变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扫描可根据其胆囊壁增厚、胆囊壁有不同程度强化及胆囊周围积液形态,可提示诊断该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胆道疾病CT诊断.方法对患者进行CT检查并进行诊断.结论胆囊壁增厚,厚度超过3mm,是胆囊炎最常见的征象.当炎症向胆囊周围蔓延时,可见胆囊壁外缘模糊不清,周围脂肪间隙密度增高.合并胆囊穿孔时,则胆囊壁有局限性不规则缺损,于胆囊窝部位周围积液或形成有液平面的脓肿.如胆囊内有气液平面,表示胆囊炎为化脓性或坏疽性.  相似文献   

4.
陈敏蓉 《中外医疗》2010,29(33):176-17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双期扫描对厚壁型胆囊癌和慢性胆囊炎的表现特点以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厚壁型胆囊癌和慢性胆囊炎43例为研究对象,分析2者在64排螺旋CT的表现征象。结果厚壁型胆囊癌主要表现为胆囊壁不均匀增厚,壁僵硬或连续性中断,壁强化特点为动脉期高密度,门静脉期等或高密度。常伴有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及邻近肝组织侵润或肝内转移灶,局部淋巴结肿大。慢性胆囊炎主要表现为胆囊壁增厚均匀,周围水肿,强化特点为动静脉期均等或稍高密度,可伴有可胆囊窝积液积气,不伴有肝脏侵润和转移灶,无局部淋巴结肿大。结论 64排螺旋CT双期扫描对厚壁型胆囊癌和慢性胆囊炎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联合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检测在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并发亚急性胆囊穿孔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11月驻马店市中医院收治的41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并发亚急性胆囊穿孔患者,分析其螺旋CT表现,检测血清hs-CRP水平。结果经术后病理学结果证实,41例患者中螺旋CT与血清hs-CRP水平术前联合诊断出35例,占85.37%(35/41),未诊断出6例,占14.63%(6/41)。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并发亚急性胆囊穿孔患者初期血清hs-CRP水平明显上升,为(34.32±5.69)mg/L,后期则显著下降,为(10.32±3.69)mg/L。初期:螺旋CT显示为胆囊壁明显较厚,胆囊体积较大,存在胆囊周围部分筋膜反应性增厚,胆囊内胆汁CT值升高及双边征。后期:螺旋CT显示为胆囊体积逐渐缩小,且多位于胆囊底部,穿孔时见或不见胆囊壁局部缺损,胆囊周围脓肿、积液形成,部分腹腔积液、积气形成,少量胆囊周围积气。结论螺旋CT联合血清hs-CRP水平检测诊断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并发亚急性胆囊穿孔,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在良、恶性胆囊壁增厚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1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厚壁型胆囊病变MDCT图像资料,并观察以下内容:(1)直接征象:胆囊壁的厚度、胆囊壁的增厚方式、增厚囊壁黏膜线的完整性、黏膜下水肿、增厚囊壁内有无结节和钙化,胆囊周围有无渗出和积液;(2)间接征象:有无胆道梗阻,邻近肝组织及血管有无受侵犯,邻近有无肿大淋巴结或远处肿大淋巴结,有无合并结石;(3)增厚胆囊壁的强化方式.结果 胆囊壁的增厚方式、增厚囊壁黏膜线的完整性、黏膜下水肿、增厚囊壁内有无结节、囊壁有无钙化,增强后的胆囊壁强化方式(均匀性)、邻近肝组织及血管有无受侵犯、邻近有无肿大淋巴结或远处肿大淋巴结在胆囊癌与其它表现为胆囊壁增厚疾病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多排螺旋CT双期扫描有助于胆囊壁增厚病变的鉴别诊断.胆囊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胆囊黏膜不连续、中断、破坏,胆囊壁全层呈单层不规则强化等表现往往是恶性病变的征象.  相似文献   

7.
王承波 《现代医学》2013,(10):761-763
目的:探讨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穿孔螺旋CT平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病理确诊的31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穿孔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穿孔可表现为胆囊体积增大或减小,12例胆囊穿孔时隐约可见胆囊壁局部缺失,大部分位于胆囊底部或颈部,胆囊内、胆囊周围脓肿形成,24例伴有颈部结石,7例可见少量胆囊周围积气、腹腔积气,28例伴有腹腔积液。26例示胆囊内胆汁CT值升高,全部示胆囊周围筋膜增厚。结论:CT是诊断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穿孔的有效手段,为临床提供正确的诊断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有利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螺旋CT对急性胆囊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经临床保守治疗及手术病理证实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囊增大19例,胆囊萎缩7例,其余胆囊大小无明显改变;胆囊壁增厚29例,增厚胆囊壁边缘显示模糊;胆囊内密度均匀呈水样密度13例;密度增高14例;合并胆囊结石12例;胆囊内并发气体1例;胆囊周围水肿12例,其中7例水肿内合并混杂密度影(脓肿)。结论
  急性胆囊炎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基本反映其病理改变及并发症,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明确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9.
杨春燕  伍强 《农垦医学》2012,34(2):141-143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诊断胆囊穿孔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12例胆囊穿孔患者多排螺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CT征象.结果:胆囊穿孔CT影像上最常见的直接征象是胆囊壁中断,邻近中断处胆囊壁表现为粘膜皱襞样,其次为胆囊壁不规则增厚;壁中断处胆囊旁积液或积液量较多是主要的间接征象,对帮助诊断有重要意义.结论:多排螺旋CT诊断胆囊穿孔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CT鉴别急性胆囊炎与胆囊癌的诊断价值,为临床确诊提供准确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32例急性胆囊炎与32例胆囊癌患者的CT资料,对两组患者的病变强化特征、胆囊粘膜线完整性、胆囊壁增厚的情况、胆道梗阻平面及胆囊与周围组织的结构关系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胆囊炎与胆囊癌患者的胆囊壁厚度比较、胆囊粘膜线、胆囊轮廓、高位胆道梗阻情况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螺旋CT对急性胆囊炎与胆囊癌患者的术前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在临床上推广并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12例XGC患者均行256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对其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观察胆袭壁的厚度、胆囊壁的强化情况、胆囊壁内低密度结节、胆囊黏膜线是否完整、胆囊内有无结石,胆囊周围变化及邻近肝组织受累情况。结果12例均见不同程度的胆囊壁增厚,其中局限性增厚2例,弥漫性增厚10例,增强扫描胆囊壁内见低密度结节6例,10例胆囊增大,2例胆囊缩小,12例均显示胆囊内较完整黏膜线,6例伴有胆囊结石,8例胆囊周围炎性浸润,4例累及肝脏。结论xGc是一种少见的胆囊慢性炎性病变,胆囊壁增厚、胆囊壁内低密度结节、增强扫描显示环形强化、黏膜线完整及邻近受累肝组织动脉期一过性强化是xGc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关键CT征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MscT表现,结合文献分析其cT特征。结果6例胆囊壁均弥漫性或对称性增厚。5例弥漫增厚胆囊壁内见低密度结节。6例均见强化粘膜线,5例粘膜线连续,1例粘膜线局部裸露。2例侵犯肝实质动态增强见一过性强化。4例无肝内胆管扩张。6例均有胆囊结石,4例同时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结论胆囊壁弥漫性或对称性增厚、增厚胆囊壁内低密度结节、连续或裸露的强化粘膜线、侵犯肝实质时肝动脉期一过性强化、肝内胆管不扩张等征象对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多期增强在胆囊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胆囊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胆囊癌的多期增强的螺旋CT表现.结果胆囊癌具有一定的强化特点,表现为动脉期明显高密度,门脉期呈等密度或高密度,延迟期消退不明显,即胆囊癌的3期增强强化程度高于正常胆囊壁和肝脏,且强化时值明显延长.结论胆囊癌的SCT多期强化特征对胆囊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马秀华  吕富荣  薛鹏  皇甫幼田  陈勇  张斯佳 《重庆医学》2011,40(22):2223-2224,222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检查证实的48例不典型肝脓肿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各期CT表现特征。结果 48例患者中肝脓肿位于肝左叶17例,肝右叶25例,同时累及肝左、右叶6例。平扫全部病灶呈均匀低密度或不均匀等低混杂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26例病灶所在肝段或灶周出现楔形或片状一过性强化;门静脉期呈团块状强化9例,出现"晕征"10例,出现"网格征"或"蜂窝征"21例;延迟期29例病灶范围较平扫时缩小,7例房间隔或蜂房壁保持持续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不典型肝脓肿具有特征性,对提高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率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在胆囊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发祥  梁朝晖 《吉林医学》2009,30(13):1246-124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期增强扫描及图像重建在胆囊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照病理,回顾分析25例胆囊癌多期增强扫描及各期图像重建的CT表现。结果:CT所见包括:壁厚型8例,腔内型5例,肿块型12例。胆囊癌的强化特点为动脉期高密度,门脉期等密度或高密度,延迟期消退不明显,即胆囊癌的多期增强强化程度高于正常胆囊壁,且强化时值延长。结论:胆囊癌的MSCT多期强化特征及不同的重建图像对胆囊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纵膈内淋巴瘤CT诊断与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30例纵膈内淋巴瘤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观察总结纵膈内淋巴瘤位置、大小、形态、密度等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CT诊断纵膈内淋巴瘤准确率90.0%(27/30),另3例均误诊为纵膈胸腺瘤。均淋巴结肿大,且以多发淋巴结肿大为主;肿大淋巴结全部融合占26.7%,表现出分叶状或波浪状不规则软组织肿块;CT平扫多为均匀密度,增强扫描以均匀增强为主,占90.0%;血管移位21例(70.0%);胸骨、肋骨前段骨质破坏、胸壁软组织包块与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各8例。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纵膈内淋巴瘤准确率高,可作为纵膈内淋巴瘤诊断、鉴别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患者增强扫描动脉期肝脏一过性灌注异常形成的病理生理及其在急性胆囊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临床及影像资料完整并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急性胆囊炎共52例,所有病例均经上腹部CT平扫+三期扫描,分析急性胆囊炎胆囊床邻近肝脏组织一过性灌注异常的CT表现及其病理生理.结果 52例急性胆囊炎病例中,46例出现胆囊床邻近肝组织出现楔形、三角形异常强化,门静或肝静脉期异常强化程度明显下降,平衡期病变所在区域与正常肝组织密度均匀一致,其内血管纹理分布规则,无明显占位效应.结论 急性胆囊炎胆囊床邻近肝组织炎性浸润,使受累区域肝组织内门静变窄,血流量降低,肝动脉血流量增加,从而出现肝动脉一过性灌注异常.胆囊床周围出现肝组织一过性灌注异常是急性胆囊炎的重要影像学表现,对诊断急性胆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5):112-11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增强CT 结合血管重建技术对肠及肠系膜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6 例肠及肠系膜损伤(BMIs)患者的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及血管重建的影像特征,评价多层螺旋CT 结合血管重建技术对肠及肠系膜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 在86 例BMIs 患者中,单纯小肠损伤共35 例(40.7%);小肠合并肠系膜损伤21 例(24.4%);单纯结肠损伤共15 例(17.4%);结肠合并小肠损伤5 例(5.8%);结肠合并肠系膜损伤3 例(3.5%);单纯肠系膜损伤7 例(8.2%)。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及血管重建的主要表现为小肠或结肠肠壁增厚,肠管连续性中断;肠系膜损伤,肠系膜血肿形成,造影剂外渗;腹腔、盆腔及腹膜后积液(血),腹腔内游离气体。结论肠及肠系膜损伤(BMIs)患者的MSCT 增强及CTA 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对于BMIs 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