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背景 以小潮气量联合肺开放性通气为主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肺损伤(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cute lung injury,ARDS/ALI)患者的临床治疗.而对于全身麻醉患者,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患者肺功能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还不明确. 目的 回顾近年来主要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及其对患者肺功能和术后转归影响的研究进展. 内容 以小潮气量联合肺开放性通气策略为主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相对于传统通气模式,术中患者的肺部炎症因子下降,但对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还不明确. 趋向 通过进一步研究,建立一个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应用指南,有效降低全麻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背景 高通透性肺水肿是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lung 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LI/ARDS)的基本病理生理特征,其程度与ALI/ARDS的预后密切相关.目的 对ALI/ARDS患者合理的液体管理,有助于改善ALI/ARDS患者的肺水肿,降低该病病死率.内容 回顾了ALI/ARDS液体治疗策略探索过程中存在争议的问题(如限制性或开放性的液体治疗策略及治疗液体种类的选择),总结了该领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如ALI/ARDS病程不同阶段的差异化治疗及液体治疗的监测指标).趋向 今后将进一步探索该病在不同的病理生理状态下特异性的液体治疗方法,寻求高效敏感的监测指标,指导液体治疗策略的选择和调整.  相似文献   

3.
背景 全身麻醉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呼吸系统,其中,机械通气是最主要的因素,能够导致容积伤、气压伤、肺不张及生物伤等肺损伤.对此,人们提出了很多肺保护通气策略,已被证明这些策略对于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是有益的.目的 详细阐述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原理及其在全身麻醉手术中的应用进展.内容 阐明小潮气量、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肺复张策略(recruitment maneuver,RM)、open-lung策略、反比呼吸、降低FiO2、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高频振荡通气、压力控制通气(pressure-controlled ventilation,PCV)的肺保护作用机制、临床使用现状及其相关风险.趋向 如何在手术麻醉中合理地、个性化地联合使用这些方法达到肺保护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背景 保护性肺通气治疗可降低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病死率,但因损伤的肺组织未得到及时修复,其病死率仍居高不下. 目的 审视干细胞疗法对ALI或ARDS的疗效. 内容 阐述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诱导多能干细胞、内皮祖细胞及内源性肺干细胞治疗ALI的研究进展. 趋向 MSC由于细胞来源广泛、易于分离和增殖、实验证据丰富而最具临床转化前景.  相似文献   

5.
<正>严重胸外伤易并发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如不及时正确处理则易继发肺部感染、肺不张、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等,死亡率高。机械通气是治疗ALI/ARDS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in jury,ALI)是以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ALI病情进展的结果。机械通气是纠正ARDS低氧血症的主要手段。ARDS的病理生理特点决定了患者机械通气中必须采用特殊的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 (PS)和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对体外循环后急性肺损伤 (ALI)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治疗效应。方法 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ALI/ARDS患者 16例 ,随机分为A和B两组 ,A组 9例采用保护性肺机械通气治疗 ;B组 7例在保护性肺通气治疗基础上经气管插管联合应用外源性PS(15 0mg/kg体重 )。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转归 ,并监测 48h内肺动态顺应性 (Cdyn)、氧合指数 (OI)、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的水平。结果与以往同类病例的治疗结果相比 ,本组患儿死亡率 (6.2 5 % )和并发症显著降低。在治疗后 48h内的各个时点 ,B组Cdyn显著高于A组 (P <0 .0 5 ) ,OI和TNF α的水平显著低于A组 (P <0 .0 5~0 .0 1)。结论 外源性PS与保护性肺通气具有协同作用 ,二者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体外循环后ALI/ARDS的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8.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由多种炎性介质及效应细胞共同参与并逐渐加重的炎症继发性损伤与继发性弥漫性肺实质损伤.ALI/ARDS在1967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呼吸和危重医学家 Ashbaugh首先提出时其病死率高达75%,2000年以来国际上ARDS病死率已降到25%~40%[1],但相对骨科临床医生来说,对ALI/ARDS的早期诊治认识程度还不够,甚至延误其诊断而降低干预性治疗的成功率,因为目前严重创伤和多发性骨折是诱发ALI/ARDS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ARDS)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症,其发病机理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虽然有多种方法应用于临床治疗,但死亡率仍高达30%~40%左右[1]。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ARDS的早期表现。高张-高胶渗混合液(hypertonic-hype  相似文献   

10.
正全球每年的手术量超过2.3亿例次,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外科手术治疗的质量和患者预后~([1])。而术后肺部并发症,如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肺炎和肺不张等,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机械通气是手术患者呼吸支持的必要手段,但不恰当的通气策略会导致通气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l ung injury,VILI),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和  相似文献   

11.
背景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lung 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LI/ARDS)由肺内外多种病因引起,其发病机制复杂,病死率高. 目的 文章拟将中、西医两方面对ALI/ARDS的研究作一浅显的对比回顾c内容 综合相关文献,西医和中医无论在病理机制还是治疗方面都各有研究,其中既有相通之处又各成体系. 趋向 为中西医结合治疗ALI/ARDS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急性肺损伤(ALI)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的理论基础、俯卧位通气的优越性和改善ALI/ARDS患者氧合状况的机制,分析了俯卧位通气治疗的适应证、应用时机、禁忌证、并发症及治疗时间,提出俯卧位通气治疗的实施方法和护理,以期为临床俯卧位通气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脊髓损伤(acute spinal cord injury,ASCI)后由于创伤、休克、手术应激等原因可导致肺萎陷、肺顺应性下降、低氧血症等,从而出现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或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如何使患者顺利度过ALI或ARDS,是提高ASCI诊治水平的关键.2005年10月至2009年10月,我们共收治ASCI后8 h内入院患者49例,其中26例出现ALI,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一种危及生命的肺部疾病, 其临床特征为严重的低氧血症和呼吸困难。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在ALI/ARDS发病机制中的研究日益成为热点。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主动死亡方式, 除常见的凋亡、焦亡等方式外, 近年来铁死亡、坏死性凋亡、NETosis等方式逐一被发现。文章通过介绍铁死亡、坏死性凋亡、NETosis等方式在ALI/ARDS中的研究进展, 总结不同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在不同ALI模型中的调控机制, 为靶向治疗ALI/ARDS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指由心源性以外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1],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严重ALI最终诱发或加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若不到及时有  相似文献   

16.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 acute pancreatitis,SAP)具有发病急、病程进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SAP除引起胰腺局部损伤外。尚可出现胰外多器官的损伤。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最常见的一种早期并发症。ALI是一种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漫性损伤导致肺水肿和肺不张。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和顽固性低氧血症的综合征。进一步发展即为ARDS。SAP中有大约30~50%合并有ALI和ARDS。  相似文献   

17.
背景 单肺通气(one lung ventilation,OLV)实施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低氧血症,也是麻醉医师遇到的最严重的挑战. 目的 近来研究表明OLV本身能够引起低氧血症和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因此,如何实施OLV时机械通气模式,降低肺内分流率(pulmonary shunt fraction,Qs/Qt)、预防低氧血症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 内容 综述提高吸入氧分数(fraction of inspiration O2,FiO2)、控制通气模式、高频通气(high frequency ventilation,HFV)、潮气量(tidal volume,Vt)、反比通气、部分液体通气(partial liquid ventilation,PLV)、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等通气模式,以及实施联合多种模式的保护性肺通气策略. 趋向 综合运用多种预防OLV期间低氧血症的通气模式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应针对患者和手术情况制定OLV时机械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一项多中心研究[1]显示,1202例腹部、骨科和神经外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s)包括肺不张、支气管痉挛、肺炎、急性上呼吸道阻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肺水肿等,发生率为33%。PPCs是导致全身麻醉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患者预后不良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指由非静水压原因所导致的肺部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继而引起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ALI和ARDS不是孤立、相互分割的疾病,它们是严重损伤引起机体全身免疫炎征反应失控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从损伤→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相似文献   

20.
高CO2血症是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临床证据支持了容许性高CO2血症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中的应用。动物实验也证明治疗性高CO2血症可减轻缺血/再灌注、机械通气、内毒素所致的肺损伤。高CO2血症可在多个方面影响ALI/ARDS的病理生理,免疫功能及细胞分子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