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一曲面重组(CPR)在腰椎峡部裂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本院CT室对30例经手术证实为腰椎峡部裂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一曲面重组图像与常规X线和常规横断面CT图像进行比较。结果多层螺旋CT曲面重组图像能较清晰显示30例峡部裂的部位及形态。22例为单椎体峡部裂,其中,L5椎体15例,L3椎体5例,L4椎体2例;8例同时合并L3、5椎体峡部裂。18例行普通X线检查,检出12例(67%)。15例行常规CT检查,仅检出6例(40%)。结论多层螺旋CT曲面重组图像时正确诊断腰椎峡部裂并指孚临床手术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周维彬  邓娟 《四川医学》2010,31(10):1550-155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诊断腰椎峡部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08年3月至今在我院腰椎MSCT容积扫描,经后处理重建检出的腰椎峡部裂33例,分析其矢状面重建(MPR)的CT表现,评价其对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 MPR矢状面重建成像清晰显示33例70处峡部裂;模拟常规轴位CT扫描仅检出19例37处峡部裂,漏诊33处,漏诊率47.1%(33/70)。结论 MSCT容积扫描,矢状面MPR对峡部裂及其相关继发病变具有良好的显示能力,MPR矢状面成像是检出腰椎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首选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反角度CT扫描(RGACT)诊断腰椎椎弓峡部裂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1年2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8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经常规腰椎X线侧位片检查确诊为椎体滑脱且疑诊为腰椎椎弓峡部裂,回顾分析180例患者的椎间盘常规CT扫描、椎弓RGACT检查结果。结果椎间盘常规CT扫描侧位定位像结果显示125例患者存在腰椎椎弓峡部裂,检出率为69.44%;椎弓RGACT检查结果显示146例患者腰椎椎弓峡部裂,检出率为81.11%,椎弓RGACT诊断腰椎椎弓峡部裂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椎间盘常规CT扫描(P<0.05)。结论椎弓RGACT诊断腰椎椎弓峡部裂具有检出率高、指导治疗方案制订、可鉴别陈旧性或创伤性椎弓峡部裂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SCT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重建(VR)技术在诊断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腰椎MSCT容积扫描,经后处理重建检出的腰椎峡部裂35例,分析其MPR、VR成像的CT表现,并与常规椎弓CT轴位像进行对照,评价对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MPR冠状面、经椎弓矢状面重建结合VR成像可清晰显示35例68处峡部裂;常规椎弓CT轴位像仅检出24例48处峡部裂,漏诊11例,漏诊率31%(11/35)。与常规椎弓轴位比较,MPR结合VR图像重建对峡部裂特征以及裂隙骨赘、椎间孔狭窄、椎体滑脱、椎间盘后突的相关继发病变征象显示均有明显优势。结论MPR、VR重建成像对峡部裂及其相关继发病变具有良好的显示能力,是检出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理想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SCT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重建(VR)技术在诊断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腰椎MSCT容积扫描,经后处理重建检出的腰椎峡部裂35例,分析其MPR、VR成像的CT表现,并与常规椎弓CT轴位像进行对照,评价对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 MPR冠状面、经椎弓矢状面重建结合VR成像可清晰显示35例68处峡部裂;常规椎弓CT轴位像仅检出24例48处峡部裂,漏诊11例,漏诊率31%(11/35).与常规椎弓轴位比较,MPR结合VR图像重建对峡部裂特征以及裂隙骨赘、椎间孔狭窄、椎体滑脱、椎间盘后突的相关继发病变征象显示均有明显优势.结论 MPR、VR重建成像对峡部裂及其相关继发病变具有良好的显示能力,是检出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理想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不同角度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诊断隐匿性腰椎峡部裂的价值.方法隐匿性腰椎峡部裂患者32例均行螺旋容积扫描,沿椎弓方向的斜横断面、椎弓根的矢状位进行图像后处理,分析不同角度MPR重建对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显示情况,并与常规椎间盘轴位图像进行比较.结果以上两种不同角度重建能清晰显示32例峡部裂,而常规椎间盘CT横轴面图像仅能显示10例峡部裂(环裂征),漏诊22例,漏诊率68.75%.结论MSCT容积扫描和不同角度MPR重建对隐匿性峡部裂具有良好的显示能力,是检出腰椎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理想成像方法.常规椎间盘轴位图像仅能显示峡部裂的间接征象,必须再做相应的MPR重建,以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证实了的腰椎峡部裂患者46例的腰椎X线片、常规CT和CT三维重建资料,盲法对每一份影像学资料做出诊断,比较三种影像学资料对腰椎峡部裂的检出率。结果 CT三维重建对腰椎峡部裂的检出率比腰椎X线片和常规CT扫描高,腰椎X线片与常规CT扫描对腰椎峡部裂的检出率无差别。结论多层CT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是诊断腰椎峡部裂最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比较X线平片及CT在腰椎滑脱及椎弓根峡部裂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我院在近期内接诊的84例腰椎滑脱及椎弓根峡部裂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42例患者实施X线平片诊断、B组42例患者实施CT诊断,就两组患者滑脱及椎弓根峡部裂的检出率进行比对研究。结果:在腰椎滑脱检出率方面,A组95.24%明显高于B组83.33%(P0.05);在椎弓根峡部裂检出率方面,A组85.71%明显低于B组97.62%(P0.05)。结论:X线平片及CT诊断在腰椎滑脱及椎弓根峡部裂诊断中各具优势,因此临床对腰椎滑脱及椎弓根峡部裂患者实施联合检测诊断可显著提高检出率,这可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重要的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SCT及3D重建在诊断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8例腰痛患者经CT序列扫描诊断为椎弓峡部裂24例患者行螺旋CT扫描及3D重建,图像由2位放射科有经验医生共同评估。结果:24例患者均得到良好图像,椎弓峡部裂诊断明确。24例患者中2例患者腰4椎峡部裂,22例患者腰5椎峡部裂,占91%。24患者均表现为椎管前后径增宽,椎管变形,局部椎间小关节增生硬化,6例患者伴有椎间小关节内真空现象。结论:MSCT及3D重建可以简单、快速、准确诊断腰椎峡部裂;骨窗2D—MPR及薄层MIP近矢状位重建是诊断腰椎峡部裂首选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腰椎椎弓峡部裂的CT表现特征和CT技术。方法本组包括病例组173例(腰椎峡部裂)和对照组20例(无症状自愿者),均行L3至S1椎连续轴向横断层CT检查。观察每个椎骨连续层面显示骨性结构椎管环的完整性、椎管形态、椎小关节面和椎弓峡部断面形态等。结果病例组173例的175个椎弓峡部裂椎及对照组中2个腰椎椎弓峡部裂,无一椎显示完整椎管骨性结构环,即呈“环裂征”。病例组344个和对照组58个非椎弓裂椎,除13个并有脊椎裂的椎骨外,均表现有完整的骨性结构环。结论环裂征是腰椎椎弓峡部裂特征性的CT表现,对无滑脱腰椎椎弓峡部裂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其敏感性、准确率均为100%,特异性为91%。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螺旋CT的三种成像方法对腰椎峡部裂显示情况的比较,来提高轴位CT对峡部裂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56例手术证实为腰椎椎弓峡部裂,且不伴有明显椎体移位的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螺旋CT的MPR图像、CPR图像及常规轴位CT图像进行比较。结果腰椎椎弓峡部不连的特征性表现是椎弓骨性环连续性中断。对手术已证实的腰椎椎弓峡部不连的病例中,常规轴位CT图像漏诊4例,误诊3例。MPR图像明确诊断者有54例,漏诊2例。56例全部于CPR图像清楚显示椎弓峡部裂的部位及形态。结论对常规轴位CT发现有椎弓根峡部断裂的可疑征象需行MPR与CPR结合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对峡部裂性与退变性腰椎滑脱解剖学因素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108例腰椎滑脱患者,滑脱椎体均为L4,其中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峡部裂组)54例,退变性腰椎滑脱(退变组)54例,均经MSCT检查确诊。分别测量2组病例的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椎间关节角度、椎弓峡部宽度、滑脱距离、滑脱指数。结果峡部裂组年龄、腰椎前凸角、椎弓峡部宽度小于退变组,关节突关节面与矢状面夹角、滑脱指数大于退变组(P<0.05或P<0.01);2组骶骨倾斜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发病年龄早于、滑脱指数大于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椎弓峡部发育不良或形态改变(纤细)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发病的重要因素;椎间关节面与矢状面夹角变小以及腰椎前凸角增大在退变性腰椎滑脱形成中起一定作用。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3.
评价腰椎椎弓峡部裂的CT表现特征和CT技术。本组包括病例组173例腰椎峡部裂和对照组20例无症状自愿者,均做了腰3至骶1椎连续轴向横断层CT检查。观察每个椎骨连续层面显示骨性结构椎管环的完整性、椎管形态、椎小关节面和椎弓峡部断面形态等。病例组173例之175个椎弓峡部裂椎及对照组中2个腰椎椎弓峡部裂,无一椎显示完整椎管骨性结构环,即呈“不完全环征”。病例组344个和对照组58个非椎弓裂椎,除13个并有脊椎裂的椎骨外,均表现有完整的骨性结构环。“不完全环征”是腰椎椎弓峡部裂较特征的CT表现,对无滑脱腰椎椎弓峡部裂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其敏感性、准确率和特异性分别为100%、100%和91%。  相似文献   

14.
腰椎峡部裂是造成椎体向前滑脱的主要原因之一.约5%的成人可患有峡部裂,其中腰椎约占90%。在检查腰椎向前滑脱的病因中.CT作为一种区别真假性滑脱的重要检查手段越来越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为提高临床医生对其CT表现的认识,以利于本病的临床诊断。本文对我院2004年1月—2004年11月腰椎CT中发现有峡部裂表现者20例,参照有关文献资料.作一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15.
腰椎峡部裂(lumbar spondylolysis)又称为腰椎椎弓崩裂,为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的狭细部分的断裂,是引起腰椎真性滑移,椎体滑脱症的主要病因之一.此部位解剖结构特殊,对固定上下关节突起重要作用.以前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主要依靠腰椎双斜位X线片,但双斜位片受技师投照技术及医师阅片熟练程度的影响较大,因此对其诊断有较高的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无腰椎滑脱的腰椎峡部裂,常规椎间盘CT扫描有时不能显示峡部裂,可导致漏诊.现通过CT平扫+后处理重建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诊断率.2008年1月-2011年2月,笔者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对33例椎弓峡部裂患者进行影像学诊断,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的各种后处理技术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对38例腰椎峡部裂患者进行容积扫描,对获得的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显示技术(VR)及曲面重建(CRP)等后处理技术,观察腰椎峡部裂显示情况以及椎体的滑脱情况,计算各种检查方式的显示率,筛选出最佳的重建方式。结果对38例患者腰椎的容积扫描图像及后处理图像进行分析,共发现腰椎峡部裂74处,其中Ⅰ度滑脱28例,Ⅱ度滑脱6例,Ⅲ度滑,1例,无滑脱3例;在各种后处理技术中,薄层最大密度投影CPR对腰椎峡部裂以及腰椎滑脱的显示率最高,为100%。结论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腰椎峡部裂以及腰椎滑脱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薄层最大密度投影CPR重建诊断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X线平片及CT诊断在腰椎滑脱和椎弓峡部裂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2016年间100例腰椎滑脱和椎弓峡部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用CT进行诊断,对照组用X线平片进行诊断,然后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检出率。结果:观察组的椎弓峡部裂临床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腰椎滑脱临床检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椎弓峡部裂诊断,CT的诊断效果比X线好,而对腰椎滑脱诊断,则是X线诊断效果更佳。所以在腰椎滑脱和椎弓峡部裂诊断中,最好的是CT和X线平片联合使用,这样能够提升临床检出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 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的各种后处理技术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 64层螺旋CT对38例腰椎峡部裂患者进行容积扫描,对获得的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显示技术(VR)及曲面重建(CRP)等后处理技术,观察腰椎峡部裂显示情况以及椎体的滑脱情况,计算各种检查方式的显示率,筛选出最佳的重建方式.结果 对38例患者腰椎的容积扫描图像及后处理图像进行分析,共发现腰椎峡部裂74处,其中Ⅰ度滑脱28例,Ⅱ度滑脱6例,Ⅲ度滑,1例,无滑脱3例;在各种后处理技术中,薄层最大密度投影CPR对腰椎峡部裂以及腰椎滑脱的显示率最高,为100%.结论 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腰椎峡部裂以及腰椎滑脱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薄层最大密度投影CPR重建诊断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诊断腰椎峡部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腰椎SCT容积扫描,经后处理重建检出的腰椎峡部裂42例,分析其MPR成像的CT表现,评价对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MPR额状面、经椎弓矢状面重建成像清晰显示42例79处峡部裂;常规椎弓CT轴位像仅检出28例58处峡部裂,漏诊14例,漏诊率33.3%(14/42)。结论SCT容积扫描,MPR重建对峡部裂及其相关继发病变具有良好的显示能力,是检出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较理想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20.
腰椎峡部裂(lurnbar spondylolysis,LS)是指腰椎上下关节突间的骨性缺损,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发病率5%~7%。CT是检查峡部裂的重要手段,本文收集了1995年1月~2003年10月间有完整CT和临床资料的腰椎峡部裂患者37例,现对其影像学诊断价值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