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手术(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ic surgery,SILS)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及鞘膜积液的疗效。方法 2006年6月~2011年4月应用SILS及改制的普通硬膜外穿刺针完成176例小儿腹股沟疝及鞘膜积液手术。取脐部纵切口,直视下置入3 mm或5 mm腹腔镜,用改制的16号硬膜外穿刺针带4号丝线经皮沿内侧腹膜下潜行穿入,依次越过腹壁下动静脉、输精管、髂外血管和精索,越过精索后刺破腹膜进入腹腔,更换有凹槽的穿刺针沿外侧腹膜下穿入,到达结扎线处进入腹腔,将结扎线带出体表,体外收紧结扎,悬吊于腹壁,完成手术。结果 176例SILS手术成功,术中发现对侧隐性疝58例,均同期处理。手术时间7~50 min,平均16 min。所有患儿术后3 d出院。176例随访12个月,1例同侧复发,1例同侧并发直疝(手术证实),55例鞘膜积液无复发。结论 SILS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操作简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资料,探讨小儿鞘膜积液手术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单孔腹腔镜鞘状突管高位结扎,手术过程顺利,无一例中转为开放手术,术中均发现未闭合鞘状突。手术瘢痕小且隐蔽,复发率低。结论: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正>小儿鞘膜积液是泌尿外科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之一,该病常于无意间或体检时发现。其主要病因为腹腔内的液体通过患儿未闭合的鞘状突进入阴囊从而形成鞘膜积液[1]。传统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方法为经腹股沟入路鞘状突高位结扎和鞘膜积液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4.
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新方法。方法 2000年11月-2002年3月应用微型腹腔镜缝扎内环口方法治疗小儿鞘膜积液103例,年龄1岁-9岁。结果 手术时间5分钟-8分钟。伤口不需缝合,术后无疤痕。住院时间(4-5)天。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术后1月、6月、1年,除2例1月内复发(1.9%),余患儿症状消失,恢复良好。结论 微型腹腔镜缝扎内环口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切口小,损伤小,操作简单,可同时发现及处理隐性内环口未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可进辅助器械单孔腹腔镜在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鞘状突高位结扎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势。方法 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在本院入院,患有交通性鞘膜积液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可进辅助器械单孔腹腔镜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年龄1.5~9岁,分析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长、术后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长、手术前和手术后阴囊相关关键指标[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收缩峰值血流速度(PSV)、动脉阻力指数(RI)]等。结果 术中均发现未闭合鞘状突,60例交通性鞘膜积液患儿经可进辅助器械单孔腹腔镜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手术过程顺利,无1例增加辅助孔,无1例中转为开放手术,2例分离精索血管时损伤精索小静脉,少量出血,观察后不影响操作。手术时长为(12.21±3.12)min,术后疼痛时长为(1.35±0.71)d,术后切口长度为(7.50±1.12)mm,住院时长为(3.12±1.55)d,手术后2月、4月、6月患儿阴囊的EDV、PSV、RI相关指标均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未出现切口感染、神经受损、睾丸萎缩、精索损伤、睾丸血管破裂及...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治疗小儿疝及鞘膜积液18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及交通性鞘膜积液的新方法。方法: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驰及交通性鞘膜积液180例,其中小儿腹股沟斜疝150例,右侧80例,左侧40例,双侧30例;单侧斜疝中20例有对侧隐性疝;交通性鞘膜积液30例,右侧20例,左侧10例。均在腹腔镜下行内环口荷包缝合高位结扎术+积液抽出术。结果:手术时间单侧疝平均5-10min,双侧疝10~20min。术后平均1.5d出院,皮肤切口无需缝线。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内环口高位结扎术+积液抽出术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无瘢痕、康复快、住院时间短、操作简便、无需特殊器械等优点,无阴囊感染、睾丸扭转及缺血坏死、切口感染、髂腹沟及髂腹下神经损伤、腹股沟区疼痛麻木等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单次双线法治疗复杂性鞘膜积液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6年9月我科行单孔腹腔镜单次双线法治疗的80例复杂性鞘膜积液患儿临床资料,脐上作一个5 mm切口,建立气腹并置入腹腔镜,鞘状突体表投影处做一个1 mm切口,将2-0肌腱线对折穿过自制钩针,腹腔镜直视下将针刺至鞘状突腹膜前,分别行内外半周荷包缝合,带出线结扎内环口。
结果所有患儿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者,手术时间8~25 min,平均(19±4)min,均无切口及阴囊感染、水肿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1.6±0.2)d,术后随访6~48个月,均未见复发及并发症,创口愈合完好,无明显瘢痕。
结论单孔腹腔镜单次双线法治疗复杂性小儿鞘膜积液安全可行,疗效确切,患儿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各型小儿鞘膜积液的方法。方法自2004年8月至2008年10月应用微型腹腔镜缝扎内环口方法治疗小儿鞘膜积液172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4岁)。其中术前诊断交通型71例,非交通性101例。结果术中发现术前各型鞘膜积液均存在鞘状突未闭合。手术过程顺利,患儿症状消失,无瘢痕,无复发。结论术前诊断为非交通性鞘膜积液病儿术中证实均为交通性鞘膜积液;腹腔镜下缝扎内环口治疗各型小儿鞘膜积液,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并可同时发现及处理隐性内环口未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应用微型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68例应用微型腹腔镜(腹腔镜手术组)及76例应用传统开放手术(开放手术组)治疗鞘膜积液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复发率情况。结果:与开放手术组比较,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均明显减少,但住院费用高于开放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特别是同时治疗双侧鞘膜积液时相对于传统开放手术,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腹股沟斜疝及交通性鞘膜积液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传统疝囊高位结扎及鞘膜翻转术是公认的行之有效、可靠的手术方法。近年,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疝及鞘膜积液已成为趋势,我院自2009年行腹腔镜小儿疝及鞘膜积液手术2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腹膜后单孔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膜后单孔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2010年5月~2011年4月,采用单孔腹腔镜对6例肾肿瘤(4例T1N0M0,2例T2N1M0)行肾部分切除术。侧卧位、经腹膜后途径,4例使用Olympus单通道腹腔镜穿刺器,2例使用自制单通道穿刺器进行手术。结果 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5~210 min,平均130 min;肾动脉阻断时间20~40 min,平均28 min;术中出血量30~280 ml,平均110 ml,均无输血;无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局限性透明细胞癌4例,肿瘤直径平均22 mm(14~35 mm),切缘均为阴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肿瘤直径均为30 mm。术后住院时间5~11 d,平均8 d。6例随访1~11个月,平均6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单孔腹腔镜经腹膜后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小体积肾肿瘤可行,远期效果有待增加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免水分离技术的双钩套扎针辅助单孔腹腔镜腹股沟内环结扎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12月,102例(139侧)小儿腹股沟斜疝在经脐单孔腹腔镜监视下,将双钩套扎针钩挂结扎线经腹横纹内环体表投影处穿刺至内环前壁腹膜外,旋转钩针使钩针斜面背离术者视野,顶起后腹膜,利用钩针锹面顺势推进越过输精管与后腹膜之间间隙,在危险三角内抛置丝线于腹腔内;钩针沿原路退回至内环前壁腹膜外,再次进针经内环外侧间隙至精索血管外侧,旋转钩针使钩针斜面背离术者视野,顶起后腹膜,利用钩针锹面顺势推进越过精索血管与后腹膜之间间隙,沿此前针孔穿透后腹膜进入腹腔钩挂预置线牵出体外结扎闭合内环口。结果 139侧手术均获成功,未借助操作器械辅助。单侧(65例)和双侧(37例)手术时间分别为(10.8±2.4) min和(17.6±2.9) min。平均随访13(7~26)个月,未出现伤口感染、医源性隐睾或睾丸萎缩等并发症,无复发疝、鞘膜积液和皮肤肉芽肿形成。结论免水分离技术的双钩套扎针辅助单孔腹腔镜内环结扎术安全、有效、简便,脐窝瘢痕隐蔽,美观,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可靠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斜疝的疗效。方法2013年3-9月,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斜疝48例。术前诊断右侧嵌顿疝32例,左侧嵌顿疝16例。经脐切口置入trocar建立气腹,置入Z形腹腔镜,经探查孔置入无损伤钳,探查患侧疝内容物类型、嵌顿程度。腹腔镜下辅以体外手法复位将嵌顿疝复位,观察嵌顿脏器损伤情况。如嵌顿脏器无损伤,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探查对侧如存在隐匿疝则同时处理。结果48例均顺利完成单孔腹腔镜手术。术中探查合并对侧隐匿疝10例。嵌顿疝内容物36例为肠管,8例为卵巢,4例为网膜。手法协助复位均顺利还纳,镜下观察5 min,48例嵌顿脏器均血运良好。单侧疝(38例)手术时间10-18 min,平均15 min;双侧疝(10例)手术时间16-30 min,平均24 min。麻醉清醒后进食,疼痛均能耐受。术后10-15 h(平均12 h)出院。随访3-13个月,无切口感染,无阴囊水肿、血肿等并发症,无复发。结论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斜疝不破坏腹股沟管解剖结构,可高位结扎,直视下探查嵌顿疝内容物损伤情况,探查对侧有无隐匿疝。该技术安全、有效、微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腹腔镜方法 治疗巨大小儿疝的疗效.方法 2007年5月至2009年8月我院对412例巨大小儿疝随机分成4组进行腹腔镜修补,主要通过术后复发率来比较疗效.A组:单纯疝囊高位结扎(147例);B组:疝囊高位结扎并用脐内侧韧带覆盖内环口(94例);C组:双重结扎内环口(82例);D组:疝囊高位结扎同时将髂耻束与弓状缘缝合缩窄内环(89例).结果 患者均随访2~4年,A组复发3例,分别于术后6、7、9个月;B组术后1年复发1例;C组及D组均无复发患者.A、B组与C、D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巨大小儿疝腹腔镜单纯高位结扎疝囊是不可靠的,腹腔镜下修补是有必要的,而且将髂耻束与弓状缘缝合缩窄内环作修补的方法 更可靠. 相似文献
15.
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82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09年8月~2010年5月对82例阑尾炎,在脐孔切口1.5 cm应用10 mm 30°腹腔镜,另外置入1~2枚5 mm trocar完成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手术。结果 82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及改变手术方式。32例经脐单孔双trocar法手术时间25~50 min,平均34 min。住院时间2~5d,平均3.3 d。50例经脐单孔三trocar法手术时间20~45 min,平均27 min。住院时间2~5 d,平均2.8 d。80例术后随访5~14个月,无切口感染、再发右下腹痛等发生。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简单易行、安全、并发症少、恢复快、美容效果较好,但需要特殊的可弯曲腹腔镜操作器械,手术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孔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2006年6月-2011年2月使用3mm微型腹腔镜,于脐部做-4mm切口,置入4mm troear作为观察孔,采用将硬膜外穿刺针自制成内芯有倒钩的疝钩针治疗小儿腹股沟痂368例。结果368例手术均成功,于术时间5-35min,平均7min。术后住院l-2d,平均1.5d。无并发症。100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l、3个月复发,再次行腹腔镜手术治愈,术后无明显瘢痕。结论单孔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术后无明显瘢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在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手术中的应用. 方法 24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均行经脐单孔腹腔镜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其中单纯左侧15例,双侧9例. 结果 24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单侧手术时间平均(42.3±10.2)min,双侧手术时间平均(58.4±9.7)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5.4 ±5.2)ml.无中转开放手术,术中无肠管损伤、睾丸动脉误扎,术后无穿刺口出血、感染,无阴囊血肿,无腹壁穿刺处疝形成.术后6个月复查精液常规,精子密度计数及精子活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或P<0.05). 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行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是安全可行的,随着器械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单孔腹腔镜手术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自制通道经脐单孔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制通道经脐单孔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的可行性。方法 2010年1~6月共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5例,术中所用的自制通道由一个聚碳酸酯倒锥形装置和一个无菌手套制作而成。取脐旁约3 cm切口,置入自制通道,将13 mm,11 mm,5 mm,3个trocar放入其中,使用超声刀及分离钳等腹腔镜器械进行操作,在距肾实质约0.5 cm处剥离囊壁并取出,最后缝合切口。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77.6 min(66~93 min),平均出血量11 ml(5~20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6.2 d(5~7 d),术后随访4.8月(2~7个月),无并发症。结论对于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的医师,自制通道单孔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2月对18例腹股沟嵌顿疝行腹腔镜下腹股沟嵌顿疝松解术及疝内环关闭术。建立CO2气腹后置入10 mm trocar,置入30°腹腔镜,腹腔内探查,寻找嵌顿的疝内容物,置入电凝钩或超声刀切开内环口狭窄环,回纳嵌顿肠管。6例嵌顿小肠已坏死,在相应部位腹壁做小切口(约4 cm),拖出相应小肠行坏死小肠切除,端端吻合术。疝内环结扎术可采用2种方法:6例于疝内环腹壁投影处做0.3 cm切口,穿刺导线针行疝内环结扎术;12例镜下腹腔内置入针线行疝内环缝合打结。结果麻醉后2例嵌顿疝自动复位。嵌顿肠管无坏死;16例在腹腔镜下松解、复位。嵌顿内容物:小肠16例,大网膜2例;10例嵌顿肠管和2例嵌顿大网膜无坏死,6例嵌顿肠管坏死,拖出相应小肠行坏死小肠切除,端端吻合术。2例发现无症状的隐匿疝,给予疝内环结扎。2例术后出现皮下气肿,均于1 d自行吸收;4例出现腹股沟区原疝囊部位积液、水肿,即血清肿,经局部穿刺(1~4次,平均1.8次)痊愈;术后均无出血、感染。术后住院4~7 d,平均5 d。术后7~30 d(平均15.2 d)行二期无张力疝修补术,二次手术期间无疝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腹腔探查、嵌顿疝松解术及疝囊高位结扎术更适合急诊腹股沟嵌顿疝的治疗,具有术式安全、暴露充分、操作简便、易掌握等优点,可同时发现及处理对侧隐匿性疝,符合微创治疗的原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