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轮状病毒(RV)肠炎时对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RV抗原阳性肠炎80例患儿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治疗的RV抗原阴性肠炎80例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心肌酶谱水平及心电图异常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心肌酶谱5项指标及其异常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电图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结论 通在治疗RV肠炎时,加强心肌酶谱的检测,对病情监测及预防心肌损伤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轮状病毒(RV)肠炎诱发心肌损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绵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50例儿童RV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心肌损害组(有损组)和无心肌损害组(无损组),其中有损组210例,无损组140例。对心肌损害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年龄、呕吐情况、代谢性酸中毒程度、血钾和血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儿年龄(95%CI:1.05~6.82)、呕吐情况(95%CI:2.21~7.59)、代谢性酸中毒程度(95%CI:21.42~4.85)是心肌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儿童RV肠炎诱发的心肌损害与患儿年龄、呕吐情况、代谢性酸中毒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重症肺炎患儿心肌损害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症肺炎患儿心肌损害血气指标、心肌酶学的变化。方法:分析58例重症肺炎患儿的心电图、血气指标及心肌酶学的变化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心肌酶学异常组的血气分析水平均较心肌酶学正常组有显著改变(P0.01)。心肌酶学异常组32例中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与血气分析结果的-BE值呈正相关关系(P0.01)。58例重症肺炎患儿中心电图显著改变者51例,其中心肌酶学异常组患儿32例(62.75%),合并心力衰竭11例(18.97%)。结论: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参与了重症肺炎患儿心肌损害的发生、发展,早期改善低氧血症,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有利于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血气分析、心肌酶学检测及心电图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重症肺炎患儿心肌损害和判断病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重症肺炎患儿心肌损害血气指标、心肌酶学的变化。方法:分析58例重症肺炎患儿的心电图、血气指标及心肌酶学的变化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心肌酶学异常组的血气分析水平均较心肌酶学正常组有显著改变(P0.01)。心肌酶学异常组32例中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与血气分析结果的-BE值呈正相关关系(P0.01)。58例重症肺炎患儿中心电图显著改变者51例,其中心肌酶学异常组患儿32例(62.75%),合并心力衰竭11例(18.97%)。结论: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参与了重症肺炎患儿心肌损害的发生、发展,早期改善低氧血症,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有利于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血气分析、心肌酶学检测及心电图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重症肺炎患儿心肌损害和判断病情预后。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与血清心肌酶谱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探讨血清心肌酶谱检测在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诊治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61例腹泻住院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免疫层析金标记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并采集血液标本进行血清心肌酶谱检测。结果161例拟诊肠炎患儿的粪便标本,轮状病毒(RV)阳性标本88例,阳性率54.6%,观察组(RV阳性)患儿心肌酶谱检测心肌损害56例,阳性率63.6%,对照组(RV阴性)患儿心肌酶谱检测心肌损害11例,阳性率15.1%,观察组心肌损害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粪便中轮状病毒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致病原,心肌酶谱与轮状病毒肠炎具有相关性,对腹泻患儿粪便做轮状病毒抗原及血清心肌酶谱检测,有助于早期及时发现婴幼儿心肌损害,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该病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小儿轮状病毒性(RV)腹泻与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方法:检测230例RV阳性肠炎患儿(观察组)及60例RV阴性肠炎患儿(对照组)血清肝功能及心肌酶活性,综合分析其实验结果。结果:观察组转氨酶心肌酶谱各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尤以CK、CK-MB最为显著;有脱水酸中毒组ALT、AST、LDH、HBDH、CK、CK-MB明显高于无脱水酸中毒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转氨酶及心肌酶活性各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RV腹泻可引起血清心肌酶谱和转氨酶异常,导致肠道外脏器损伤,早期监测血清转氨酶和心肌酶的变化有利于临床及早预防并采用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AST、LDH、CK、CK-MB、HBDH)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3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的含量,并与同期轮状病毒性抗原阴性的78例肠炎患儿作对照,同时,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又分为无脱水组、轻度脱水组、中度脱水组进行比较,观察其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发现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组血清中AST、CK、CK-MB、HBDH比同期轮状病毒性抗原阴性的肠炎患儿组明显增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而LDH活性无明显性差异,P>0.05。中度脱水组的RV肠炎患儿心肌酶较其他RV肠炎患儿显著增高。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常伴有心肌损伤,心肌酶谱检测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RV)性肠炎与心肌酶谱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变化的关系。方法对确诊为RV性肠炎的患儿253例(观察组)与同期143例非RV性肠炎的患儿(对照组)进行心肌酶谱(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肌酸肌酶(CK)、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a一羟丁酸脱氢酶(rHBDH)、ALT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心肌酶谱和ALT测定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肌酶谱结果异常者治疗后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婴幼儿RV感染常合并心肌及肝脏损害,心肌酶谱和ALT测定对婴幼儿RV的诊断、监测病情变化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心肌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100例与同期123例非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进行心肌酶谱、心电图检查,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轮状病毒肠炎并发心肌损害发生率达82%,心肌酶谱异常占76%,心电图异常者占52%,非轮状病毒肠炎并发心肌损害发生率达13%,心肌酶谱异常占11.3%,心电图异常者占5.7%(P〈0.005)。经大剂量维生素C和1,6-二磷酸果糖治疗心肌酶谱很快恢复正常,但心电图恢复较慢。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引起的心肌损害发生率较高,主要是心肌酶谱异常,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应早期常规进行心电图,心肌酶检测,以便发现心肌损害,及早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V)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方法对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进行心肌酶谱检查,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发生率为57.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轮状病毒肠炎不单纯是肠道感染,可致心肌损害,心肌酶谱测定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124例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的检测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桂华 《当代医学》2011,17(10):17-18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心肌酶的变化。方法采用酶动力学方法测定124例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心肌酶水平。结果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发生率为51.6%。心肌酶升高与脱水、酸中毒有显著性差异(x2=8.86,P〈0.01)。心电图及心肌酶同时变化者与单纯心肌酶变化者相比,心肌酶水平存在显著差异(x2=8.3,P〈0.01)。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可伴有心肌损害,其发生率与病情程度有关。心肌酶与心电图同时变化者其心肌酶水平显著升高,提示测定心肌酶含量有助于临床判断心肌有无受损及损伤之轻重。  相似文献   

12.
宁阳 《当代医学》2021,27(23):162-163
目的 分析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并发心肌损害的影响因素,旨在帮助临床制定早期对策,以降低心肌损害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9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05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发生心肌损伤患儿纳入心肌组(n=95),将未发生心肌损害患儿纳入非心肌组(n=10).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并发心肌损害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性别、发热、病程、腹泻次数、WBC、N%、Hb、hs-CRP、血钠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肌组年龄≤1岁、代谢性酸中毒以及缺钾发生率均高于非心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非条件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年龄≤1岁、代谢性酸中毒以及缺钾是影响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并发心肌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年龄≤1岁、代谢性酸中毒及缺钾可能会引起轮状病毒性肠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方法采用酶动力学方法对63例腹泻患儿及47例正常体检儿童清醒血清心肌酶谱测定。结果腹泻患儿有71.43%出现心肌酶异常;腹泻合并脱水酸中毒患儿,CK-MB、LDH升高较不合并脱水患儿更明显(P〈0.05)。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常伴有心肌损害,且疾病越重,心肌酶异常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夏季与秋冬季轮状病毒(RV)肠炎间的差异。方法:选取夏季RV肠炎48例与秋冬季RV肠炎102例,分别从临床表现、肠道外损害、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程度、住院天数、患儿年龄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夏季RV肠炎在轻度代谢性酸中毒及重度代谢性酸中毒发生率高于秋冬季,夏季RV肠炎住院时间长于秋冬季,夏季RV肠炎更易发生在1岁婴儿,秋冬季RV肠炎组心脏损害、肝脏损害比夏季RV肠炎组发生率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夏季RV肠炎存在一定严重性,应保持警惕,避免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心肌损害的心肌酶谱、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各指标的变化。方法将52例大便轮状病毒(RV)抗原阳性患儿作为观察组,空腹抽血查心肌酶谱并行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选择同期住院RV抗原检测阴性的40例肠炎患儿作对照纽,做相同的检查,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RV抗原阳性患儿心肌酶谱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对照组相比,RV抗原阳性患儿心电图的异常表现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超声心动图各指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损害可引起心肌酶谱、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多指标的变化.动态观察奠变化.对明确诊断、指导治疗有重耍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肺炎支原体肺炎心肌酶谱分析(附10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忠浩 《四川医学》2008,29(5):577-579
目的 了解肺炎支原体(MP)肺炎心肌损害的发病率;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我院儿科于2006年7月~2007年6月病房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05例为研究对象,病程1周时静脉取血,采用酶联免疫法定量检测MP-IgM抗体,>950U/ml为阳性.分别于入院时、入院1周、必要时2周行血清心肌酶谱及ECG检查.结果 MP感染并发心肌损害占11.43%,105例中出现心肌酶谱异常(指心肌酶有一项或一项以上指标异常)72例(68.57%).正常组与异常组心肌酶谱(AST、LDH、CK、a-HBDH、CK-MB)比较P<0.01.5例患儿5项心肌酶谱、检查结果均异常增高,与异常组心肌酶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儿病程<7d与>7d的心肌酶谱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P感染心肌损害增多,心肌酶和ECG仍为诊断的重要手段;病程<7d的异常率高,重症肺炎时心肌酶谱均异常,可导致心肌更严重损害;心肌损害的转归大部分呈良性经过,宜早期进行保护性治疗.  相似文献   

17.
杨宏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1):2539-2540
目的:探讨婴幼儿秋季腹泻(轮状病毒肠炎)心肌损害的发生情况。方法:对78例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行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检查,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轮状病毒肠炎的心肌损害的发生率为88%(69/78),主要为心肌酶谱异常,多有2项及2项以上心肌酶异常,其中CK—MB较敏感。结论:轮状病毒肠炎的心肌损害的发生率很高,主要是心肌酶异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心肌酶谱,探讨其在轮状病毒肠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50例轮状病毒肠炎住院患儿为观察组,同期50例非轮状病毒肠炎住院患儿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的心肌酶谱(AST、LDH、CK、CK—MB),比较两组心肌酶谱的变化,并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心肌酶谱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心肌酶谱明显低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对心肌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早期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并动态观察其变化,可及早发现心肌损害,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儿童轮状病毒(RV)肠炎并发心肌损害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4年5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潍坊市人民医院小儿内科确诊为RV肠炎的35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心脏器械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心肌损害组和无心肌损害组,其中心肌损害组220例,无心肌损害组130例。对14个可能与心肌损害发生有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包括性别、年龄(0~1岁)、发热、病程(>5 d)、腹泻次数(>10次/d)、重度脱水、呕吐、代谢性酸中毒(代酸)、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血红蛋白(H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钠及血钾|对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心肌损害组的年龄(0~1岁)、呕吐、代酸、血钠及血钾水平与无心肌损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为0~1岁、呕吐及代酸对儿童RV肠炎并发心肌损害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RV肠炎并发心肌损害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年龄为0~1岁、呕吐及代酸可能是心肌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儿童RV肠炎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重症病较少,对1岁以内伴有严重呕吐和代酸的RV肠炎患儿,应行常规心脏标志物检查,必要时应行心脏器械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心肌损害并做出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20.
石明明 《基层医学论坛》2003,7(12):1128-1129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心肌损害的程度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检测54例毛支患儿心肌酶谱的活性,并分成毛支轻型组与重型组,心肌酶谱正常组与异常组作对比分析.结果54例毛支惠儿有心肌酶谱异常20例(占37%),以AST、LDH、CK-MB、CK、HBDH顺序升高;轻型组与重型组心肌酶谱异常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肌酶谱异常组在症状、体征及X线恢复正常时间均较正常组为长,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毛支患儿病情越重,心肌损害的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对毛支患儿检测心肌酶谱有助于判断病情、指导治疗,应常规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