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影像及病理检查在骨肿瘤及瘤样病变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骨肿瘤的发病率为1/100000,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占身体全部恶性肿瘤的1%,但对骨肿瘤的诊断仍然是一个难点。目前在相当一些基层医院甚至是较大的一些地区医院对骨肿瘤的诊断仅有临床或放射学医生给出而无病理学医生参与;与此相反,另外一些医院仅有病理学医生诊断而忽视临床及放射学的诊断,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很易导致灾难性后果。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骨肉瘤、骨巨细胞瘤等骨肿瘤中所含铁、镁、锌、铜、锰等5种微量元素及钙含量,结果表明在肿瘤实质与肿瘤边缘(或肿瘤附近)骨组织中铁、锌、铜和锰的含量有显著差别,在骨肉瘤实质中铁、锌、铜和锰的含量增高。在骨巨细胞瘤中铁的含量平均为277.184±184.150μg/gm干重,明显高于骨肉瘤中的含量(122.41±43.9214μg/gm干重,P<0.01);而骨肉瘤中铜的含量(11.647±6.678μg/gm 干重)明显高于骨巨细胞中的含量(5.596±2.8602μg/gm千重,P<0.01)。铁和铜的含量也可能作为鉴别骨肉瘤和骨巨细胞瘤  相似文献   

3.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和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bone cyst,ABC)因为具有相似的表现而成为骨肿瘤诊断中较难鉴别的两类疾病;从二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病理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得出鉴别要点,明确诊断;同时论述了诊断思维的整合性是骨肿瘤诊断的正确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肉瘤和骨巨细胞瘤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的表达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测定Ⅱ型iNOS在37例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结果:iNOS在骨肉瘤和骨巨细胞瘤的阳性表达率分别72.7%,58.8%。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iNOS与骨巨细胞瘤病理分级呈现正相关(P<0.05)。结论:iNOS与恶性骨肿瘤恶性度有关,与骨巨细胞瘤病理分级呈现正相关。对肿瘤的生长,分化及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9例骨肉瘤和21例骨巨细胞瘤标本进行了P21表达检测。结果显示P21存在于癌组织中,在骨肉瘤表达率为52%,21例骨巨细胞瘤2例呈阳性表达,此2例均为骨巨细胞瘤Ⅲ级,且又是复发病例。  相似文献   

6.
侵袭性骨肿瘤增殖,调亡与生物学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侵袭性骨肿瘤增殖,凋亡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骨肉瘤,软骨肉瘤,骨巨细胞瘤石蜡包埋组织内c-myc,Bcl-2癌基因蛋白表达水平,增殖细胞核抗原和凋亡小体数进行检测。结果:c-cyc,Bcl-2蛋白表达水平及调亡小体数均以骨肉瘤为最高,软骨肉瘤次之,骨巨细胞瘤最低;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亦以骨肉瘤为最高,但骨巨细胞瘤次之,软骨肉瘤最低。  相似文献   

7.
8.
9.
陈逸三 《浙江医学》1992,14(4):61-62,64
骨巨细胞瘤(GCT)是一种较常见的带有侵袭性的原发性骨肿瘤,X线表现典型者容易诊断,而发生于骨中央部位(非偏心性)的大块溶骨型或少见部位的GCT,易与其他骨疾患相混淆,尤其恶性骨肿瘤.笔者收集本校2所附属医院经手术证实且临床资料完整的中心型巨细胞瘤(CGCT)21例,报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1908年Lexer首先报道采用肿瘤切除异体骨关节移植治疗髋部骨肿瘤,并引起重视,至1943年Moor等采用钴铬合金髋假体对股骨近端骨巨细胞瘤切除后进行功能重建,真正掀起了骨肿瘤切除人工关节置换的新纪元,之后,Seddon、Lipscomb等进行了一系列定制假体的骨肿瘤切除的转换,至上世纪70年代,辅助化疗使恶性骨肿瘤的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肿瘤的局部切除并辅以髋关节重建得到了称道。  相似文献   

11.
长长骨骨巨细胞瘤31例,受累部位分别为:股骨12例,胫骨8例,桡骨7例,尺度3例,腓骨1例,临床表现以局部疼痛,肿胀,肿块与关节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X线片表现为侵及骨骺的偏心性,膨胀性溶骨性破坏,呈肥皂泡样改变,病理检查按Jaffe分为Ⅰ-Ⅲ级,31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9例,关节功能良好19例,轻度受限5例,2例在术后2年复发,1例术在术后11个月复发并恶变而行截肢术。  相似文献   

12.
骨肿瘤是指发生于骨骼的恶性肿瘤,是骨组织或其附属组织的新生物。骨肿瘤可分为原发性骨肿瘤、转移性骨肿瘤,按骨肿瘤的恶性程度又分为良性、恶性以及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的骨巨细胞瘤,按细胞来源可分为骨肉瘤、软骨肉瘤、纤维肉瘤、多发性骨髓瘤、恶性骨巨细胞瘤、网状细胞肉瘤等。我科自2008年至2012年共收治骨肿瘤手术患者24例,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干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骨软骨瘤是最常见的良性骨肿瘤,又称外生性骨瘤。有单发及多发两种,单发性骨软骨瘤较小,无遗传性,不影响骨胳发育;多发性骨软骨瘤较大,有遗传性,常引起骨胳发育异常,造成肢体畸形,故又称为遗传性畸形软骨发育异常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影像学检查在该病诊断中的价值,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收集骨巨细胞瘤10例患者的临床、X 线、CT 及 MRI 资料,并对影像学征象进行分析。结果:X线与病理诊断符合率50%(5/10),CT诊断符合率83.3%(5/6),MRI 诊断符合率66.7%(2/3)。主要影像学表现为偏心性、膨胀性骨质破坏,病灶无钙化,边缘无硬化,并可见粗大骨嵴形成,骨性包壳完整或不完整;核磁T1 WI 呈等低信号,T2 WI 呈混杂高信号;增强可见实性成分明显强化。结论:X线、CT及MR I检查对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各有优缺点,相互结合可以对骨巨细胞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提供更全面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替在恶性肿瘤或临界肿瘤,又称“破骨细胞瘤”,病理改变分为三级:工级为良性,Ⅱ级为恶性倾向,Ⅲ级为恶性,大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好发于四肢长骨的干骺端,40岁以上及20岁以下非常少见。本文收集25例20岁以下的病例探讨X线表现的特点和与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我科自1983年3月至1987年10月对10例骨巨细胞瘤采取病灶彻底刮除、95%酒精浸泡、骨水泥克氏针填塞瘤腔术。疗效满意、手术简单、功能恢复快、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骨巨细胞瘤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之德  沈建中 《上海医学》1994,17(12):699-702
报告1973年10月至1991年3月本院共收治50例骨巨细胞瘤。其中恶性骨巨细胞瘤12例,占24%。骨巨细胞瘤采用抓刮植骨术复发率40%。文章讨论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恶性骨巨细胞瘤,赞同Mc Grath将恶性骨巨细胞瘤分为三类:I.原发性恶性骨巨细胞瘤。Ⅱ.发展性恶性骨巨细胞瘤。Ⅲ.继发性恶性骨巨细胞瘤。对发展性恶性骨巨细胞瘤更要提高警惕和重视,定期随访和注意恶性趋势。一旦有恶性表现立即果  相似文献   

18.
对3例骨巨细胞瘤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和单层培养法进行体外培养,3例原代培养全部成活,生存日数26-66日,例1共传5代,例2共传3代,例3传1代。单核间质细胞可见有丝分裂,并敏殖传代,而多核巨细胞不能繁殖传代,培养结果说明单核间质细胞是骨巨细胞瘤的实质性细胞。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3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骨巨细胞瘤,该瘤的X线平片表现有9种,但其基本X线表现是骨破坏,骨皮质或骨性包壳膨胀,本文根据骨性间隔的多少,将此瘤分为溶骨型、多房型及混合型。  相似文献   

20.
向理科  罗子国 《重庆医学》1993,22(5):266-268
本文对7例脊柱原发性骨巨细胞瘤(GCT)进行了光镜(LM),组化和免疫组化研究,其中2例进行了电镜(EM)观察。LM和EM显示GCT由单个核细胞(MC)和多核巨细胞(MGC)组成。MC包括成纤维细胞(FB)、组织细胞(HC)、原始间叶细胞、中间型细胞、黄色瘤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MFB),并见原始间叶细胞过渡为不同分化的FB和HC。MGC由MC融合而成,多数为HC型,少数为兼有FB和HC的混合型。我们认为GCT起源于原始间叶细胞;HC、FB和MFB属肿瘤性细胞,MGC属反应性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