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利培酮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的临床症状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11-2012年收治的采用利培酮进行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研究。共有196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78例。结果 78例患者中以神经系统的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最高为39.8%,还有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种并发症。在药物的使用量上,使用剂量越大,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结论利培酮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药物,但是为了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需要严格的控制剂量,让患者能够达到最好的药效,最低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对基层医院门诊输液的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分析。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11月收治75例患者入组为对照组,总结其发生安全隐患问题,分析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并落实完成后,2016年12月‐2017年5月收治75例门诊输液患者为研究组。对照两组患者输液问题发生情况及患者对内科医生满意度,分析基层医院门诊输液安全隐患并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对照组满意率为81.33%,非常满意率仅为30.66%;研究组满意率达100.00%,非常满意率为97.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出现输液问题率为48.00%,研究组输液问题率为2.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基层医院门诊输液量较大,值班医生应掌握好输液药物使用范围、数量与禁忌证,谨记能口服不输液的治疗原则,确保安全输液,提高患者对内科医生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时所致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7年2月‐2018年5月收治的60例采用他汀类与其他药物联用导致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不良反应的常见种类、临床表现及引发不良反应的常见药物等情况。结果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肌肉毒性,有20例(33.33%);其次为肝毒性,有14例(23.33%)。引发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药物为辛伐他汀,有27例(45.00%);其次为阿托伐他汀,有17例(28.33%);引发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联用药物种类为降压药或抗心肌药,有20例(33.33%);其次为降脂药,有12例(20.00%)。结论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不当可引发不良反应,临床用药时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药物类型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门诊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100例于2010年至2012年间在我院出现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资料进行探讨和分析,医护人员通过进行健康教育、规范化管理等护理干预措施提高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治愈率。结果:对门诊输液药物不良反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并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100例发生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全部得到治愈,治愈率为100%。结论:加强门诊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能够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使患者及早康复并有效改善患者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10月门诊输液患者12 000例,按输液时间顺序将前6 000例作为对照组,后6 00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分析2组患者在门诊输液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发生程度。结果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有558例,发生率为9.3%,重度药物不良反应1例;对照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有1 328例,发生率为22.13%,重度药物不良反应4例,观察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反应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对门诊输液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不良反应发生程度,减少患者的病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所致不良反应的116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用药后各类不良反应表现,比较用药前后各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头孢类抗生素联合其他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二重感染、肾功能及肝功能损害与其他不良反应;用药后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比用药前高(P0.05)。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时可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因此医生在配药时注意药量,合理选择联合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诊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应急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本院急诊输液室出现的45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资料,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药物不良反应中的应急护理对策进行分析。结果:45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中,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几率相对较高,与其他药物之间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皮肤损伤、消化功能损伤以及全身性伤害等,其中皮肤损伤的发生几率较高,差异对比较为显著(p0.05)。结论:常见的急诊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来源于抗菌药物,患者皮肤损伤、全身性损伤等发生几率较高,故而需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通过应急护理措施降低患者各类不良问题的发生几率,保证患者的生命与健康。  相似文献   

8.
应颖 《大家健康》2016,(5):253-253
目的:了解门诊输液室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3月某院10万人次输液中发生不安全的因素。结果:药物不良反应、药物配伍禁忌、患者不配合、护理人员粗心大意、护理人员不遵守操作规程为门诊输液室的不安全因素。结论:针对输液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相应措施,可以提高输液安全性,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夏汉铭 《求医问药》2014,(15):169-170
目的:探讨影响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因素及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65例出现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出现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影响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因素有:药物本身的质量问题、用药剂量过大、合并用药、输液速度过快、个体差异、情绪因素、患者服药期间或服药后24h内饮酒、环境因素、患者年龄过大或过小、饮食因素、患者本身免疫学因素。结论:临床上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必须遵循用药规则,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用药的注意事项,以此降低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10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Ⅰ组(给予利培酮治疗)和Ⅱ组(给予奥氮平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的差异,并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不良反应。结果Ⅰ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8%略低于Ⅱ组患者总有效率的82%(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ANS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后,Ⅱ组患者PANSS总分明显优于I组患者(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PANS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不良反应多见血糖升高和体重升高,Ⅰ组不良反应多见体重升高、肌强直和震颤。结论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奥氮平起效更快,在2、4周时可发挥明显作用,但两种药物均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临床治疗需加强副作用监测,并结合患者个体情况选择相应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输液中心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应急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输液中心2013年4月至2016年3月期间接收的45例输液中心发生不良反应患者,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在发生不良反应后的应急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结果 45例患者经过应急护理,44例患者抢救成功,1例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在输液完成后正常出院的有30例,其余的14例患者在观察一段时间后正常出院。结论输液中心应对常见的输液不良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建立对应的应急护理方案,便于在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快速地实施抢救,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输液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引起临床输液不良反应的各种因素 ,提出对策建议。方法 对输液的不良反应、药物、输液器质量、临床使用等有关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常见的输液不良反应主要为热原反应 ,也可引起过敏反应、静脉炎、局部漏肿和组织坏死等。结论 输液不良反应是与药物、输液器质量、输液环境、输液操作、患者体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社康中心输液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与解决对策。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于该社康中心输液治疗的21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于该社康中心输液治疗的2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输液室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总结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对影响护理满意度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积极的解决对策。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9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48%,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输液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实施相应的解决对策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医疗行为的认可程度及满意度,优化护理质量,促使其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解临床肿瘤药物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特点,合理用药,减少肿瘤患者不良反应,该文做出如下研究以供参考。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接诊的出现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R)的128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和服药情况及ADR情况等,分析其ADR特点。结果 128例ADR患者中51~60岁年龄段人数最多,为42(32.81%)例,男女比例基本符合1:1;抗肿瘤药物服用频次由高至低分别是氟尿嘧啶(18.75%),环磷酰胺(16.41%)、紫杉醇(14.06%);ADR发生次数合计179次,引起ADR次数最多的药物为氟尿嘧啶,共计引起29(16.20%)次,其中91(71.09%)例患者为联合用药,且91.41%的患者为静脉注射给药;ADR主要累及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结论针对上述抗肿瘤药ADR发生的特点,临床上应重点关注,密切监测,合理用药,减少ADR。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急症患者常见输液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总结老年高血压急症患者600例,统计输液不良反应的例数、类别、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以及护理对策。结果:常见输液不良反应129例,发生率21.5%。其中,药物不良反应56例,医源性静脉炎和渗漏性损伤42例,循环负荷过重23例,热原反应8例。患者本身因素、药物因素、输液操作等是产生输液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结论:老年高血压急症患者静脉输液时,应高度重视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相关细胞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阿司匹林口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服阿托伐他汀钙,3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相关细胞因子、神经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3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蛋白)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可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290例门诊输液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方法,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相关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在给予观察组患者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干预的方法后,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后发现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要及时采取全面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并且对其实施相关的护理干预方法,如此可使门诊输液效果明显提高,增加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引起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2年上报的静脉输液引起的136例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涉及药物共有48个品种,其中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发生率最高,其次是抗菌药物;ADR的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症状最多;ADR发生的年龄分布广泛,60岁以上老年患者较多(29.41%),其次是10岁以下儿童(23.53%)。结论在临床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时,要谨慎用药,加强对输液过程的监测,及时整理分析不良反应报告,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抗菌药物急诊输液患者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与护理策略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8月到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57例抗菌药物急诊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予以对照组抗菌药物急诊输液方式和常规的护理方式,予以观察组抗菌药物急诊输液方式和针对性的护理方式,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程度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7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93%,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使其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程度为96.43%,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程度为75.86%,存在明显的差异,使其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对抗菌药物急诊输液的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的康复速度,充分体现其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诊室中发生输液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研究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6000例2011年3月~2013年8月在我院门诊室进行输液发生不良反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为8000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此基础上实施特殊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满意度和对不良反应的治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程度和不良反应治愈率与对照组的患者满意程度和不良反应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实施特殊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的治愈率,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