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敏峰  邓智明  朱振兴  孔颖宏 《骨科》2022,13(4):353-357
目的 探讨应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改良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重症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24例重症糖尿病足病人,应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改良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本组病人有5~20年的糖尿病史,其中Wagner 3级病人6例,Wagner 4级病人17例,Wagner 5级病人1例。术后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术前及术后测量患肢皮温、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患肢感觉阀值、踝肱指数;术前和术后3个月,行双下肢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结果 24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3.67±5.74)个月(9~36个月),患肢均保肢成功,创面全部愈合。术后患肢皮温为(31.32±0.52)℃,踝肱指数为0.87±0.16,均较术前显著升高,术后的感觉阈值为(24.81±2.62)Volt,VAS评分为(4.70±0.58)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病人治疗前后的双下肢血管CTA对比发现,治疗后腿部侧枝动脉增加明显,未见静脉血栓,血流及循环改善。结论 应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改良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8月~2016年3月,采用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患者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39~79岁,平均56.8岁;左侧22例,右侧18例,按Wagner分级,2级10例,3级22例,4级8例。[结果]4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19个月,平均11.5个月,患足均获得愈合(全部保肢),创面平均愈合时间12.6周,患肢疼痛及麻木症状改善甚至消失。[结论]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能有效治疗糖尿病足,避免截肢。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方案及效果。方法 总结2017年4月-2019年11月收治的7例糖尿病足患者应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的护理方案,包括术前、术后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康复护理及出院后护理。结果 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4例门诊复诊随访,3例门诊和家庭复诊随访。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平均13.8个月,7例创面全部愈合,足部疼痛、麻痹等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3例术后12个月复查下肢CTA与术前对比,见搬移小腿小动脉有增生表现。结论 应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方案能缓解患者术前焦虑,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和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胫骨皮质骨横向搬移术治疗下肢创伤后远期发生的慢性创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7月期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骨科收治的11例下肢创伤后远期发生的慢性创面患者资料。男7例, 女4例;年龄为19~57岁, 平均32.3岁。腘动脉损伤7例, 胫前合并胫后动脉损伤4例。创面部位:小腿远端5例, 足踝部6例。创面面积为3.2 cm×2.8 cm~9.5 cm×7.3 cm。在胫骨内侧远离创面10 cm以上行皮质骨开窗, 开窗面积为5.0 cm×1.8 cm, 然后安装横向搬移外固定装置。创面有限清创, 彻底冲洗后包扎。术后7 d开始横向搬移, 创面全部敞开换药。横向搬移持续25 d, 术后2个月拆除外固定装置。观察患者创面愈合和横向搬移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11例患者术后获3~20个月(平均5.6个月)随访。创面愈合时间为35~277 d。末次随访时所有创面均愈合, 无复发。2例患者并发切口感染, 继续搬移, 局部清创后愈合;1例患者发生切口愈合不良, 予减慢搬移速度后逐渐愈合。结论对于下肢创伤后远期小腿和足踝部发生的慢性创面, 胫骨皮质骨横向搬移术可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微创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0月按Wagner诊断标准确诊为患有Ⅲ~Ⅳ期糖尿病足的糖尿病患者23例23足,采取胫骨横向骨搬移手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通过观察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率、1年后保肢率评价疗效,比较手术前后足部皮温、VA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部分患足手术前后DSA评估血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45.92±6.03)min,术中失血量(30.12±4.15)ml,1例WagnerⅢ期患者截肢,1例WagnerⅣ期患者死于心衰。2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9个月,平均(14.51±0.32)个月;WagnerⅢ期创面愈合率及1年后保肢率均为92.86%,WagnerⅣ期创面愈合率及1年后保肢率均为88.89%,两分期创面愈合率及1年后保肢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较,术后足部皮温显著升高(P0.05)、术后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术后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升高(P0.05)。有9例患者进行了手术前后患足DSA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搬移骨块周围形成了较多的毛细血管,足部动脉增粗清晰显示,血流明显加快。[结论]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能促进糖尿病足创面的愈合,避免或延长患足的截肢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报道改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及脉管炎溃疡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2019年6月-2020年9月,收治糖尿病足溃疡8例、脉管炎溃疡1例,采用改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进行治疗。使用大型骨搬移架7例、小型骨搬移架2例。结果 9例手术顺利完成,术后顺利出院,均获得8~23个月的随访,平均13个月。8例溃疡术后顺利愈合,1例有继发感染、坏死,再次行清创术后出现愈合倾向,缓慢愈合。骨搬移时间4~12周,平均6周,溃疡愈合时间1~26周,平均12周。足趾感觉、血运获得改善,未发生皮瓣坏死、骨折、血栓等并发症。结论 改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脉管炎溃疡一种有效方法,并为提高有效率、降低并发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股-股动脉旁路移植联合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或合并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3月—2016年6月,采用股-股动脉旁路移植联合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9例下肢ASO或合并糖尿病足男性患者;年龄63~82岁,平均74.2岁。ASO病程1.5~22.0个月,平均10.5个月。均为单侧髂动脉严重闭塞,左侧5例、右侧4例;合并股浅和/或膝下动脉病变7例。单纯ASO 7例,合并糖尿病足2例(Wagner分级均为4级);ASO Fontaine分期均为Ⅳ期。术前均有静息痛,踝肱指数为0.24±0.12。股-股动脉旁路移植术中7例采用人工血管、2例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术后第8天开始向外骨搬移,每天延长1 mm,每6小时1次,2~3周后再向内搬移,整个疗程共10~14周。结果 1例胫骨横向骨搬移切口部分皮肤坏死,经换药后愈合,针道口无明显并发症;其余患者无切口并发症。胫骨横向骨搬移后足部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快,2~3周后创面明显缩小。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19个月。术后2个月踝肱指数为0.67±0.09,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510,P=0.032)。患足溃疡创面均愈合,愈合时间6.7~9.4周,平均7.7周。随访期间彩超或CT检查示移植血管通畅。术后12~14周去除外固定延长器。1例术后14个月因突发心肌梗死死亡,无切口淋巴漏。术后1年股-股动脉旁路通畅率达100%。术后4~6个月胫骨横向骨搬移段均与胫骨愈合。末次随访时显效率达100%。结论股-股动脉旁路移植联合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是治疗下肢ASO或合并糖尿病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传统单骨瓣弧形切口与改良双骨瓣直切口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Wagner 3/4级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市隆福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Wagner 3/4级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共238例,其中采用传统单骨瓣弧形切口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患者82例(传统截骨组),男61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06—2020-06采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的68例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术后第3~5 d开始进行骨搬移,每天向外搬移1 mm(分4次进行,每次0.25 mm),搬移14 d后原位置停留3 d,然后按照相反方向、相同速度往回搬移14 d,此时注意复查X线片观察胫骨开窗骨块位置。结果 6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3个月。68例术后3个月复查下肢CT血管造影,结果显示与术前对比患肢微循环再生、重建丰富,侧支循环建立良好。本组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足部皮温、踝肱指数、间歇性跛行距离、经皮氧分压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疗效确切且操作简单,可改善患肢血运、促进创面愈合,在选择合适的患者和手术适应证前提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从局部创面毛囊干细胞激活的角度,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促进重度糖尿病足溃疡创面再生、愈合修复的机制.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8年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关节外科行胫骨横向骨搬移的126例重度糖尿病足患者,其中男94例,女32例,年龄39~86岁,中位数年龄61岁.Wagner分级构成:3级67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超微血流成像技术在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中监测血管再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接受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的12例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资料,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64.0±16.6)岁(范围30~86岁)。12例中伴糖尿病足者10例,糖尿病史(14.4±8.3)年...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应用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再生技术治疗Wagner 2~4级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Wagner 2~4级糖尿病足患者共1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应用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再生技术进行治疗。于术后6个月观察并记录12例患者的VAS评分、患足皮温、10g尼龙线检查数值、踝肱指数、双下肢CTA(下肢动脉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及创面愈合情况。于术后同时进行不良反应评价,以感染、切口皮肤坏死情况、外固定架松动、溃疡复发情况来判断并发症情况。结果 12例患者的足部溃疡均完全愈合,无截肢病例。骨搬运开始后7天,患足溃疡创面逐渐出现新鲜肉芽,1个月后可观察到创面面积逐渐减小。12例患足溃疡创面愈合时间14~19周,平均(15.93±1.12)周。术后患者下肢均行CTA检查,结果显示,下肢动脉逐渐开放,搬运窗周围的侧支动脉较治疗前明显增多,足背动脉显著增粗且清晰可见。12例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明显小于治疗前,且治疗后的踝肱指数、10g尼龙线检查数值及患足皮温均明显大于治疗前(P0.05)。结论采用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再生术治疗糖尿病足可获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操作简便,但本研究纳入病例数量较少,今后还需进一步增加研究病例样本数量来证明此技术的有效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重建术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采用改良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重建术治疗的87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4例,女33例;年龄39~95(68.9±11.3)岁;按照Wagner分级,2级2例,3级35例,4级50例;糖尿病病程...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1):2007-2011
[目的]初步探讨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再生技术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4月~2014年1月在本院行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21例患者,共25个患肢。术中在患肢胫骨中下段内侧面上制一约2 cm×12 cm骨窗,术后第5 d开始缓慢横向搬移骨窗,使骨块周围软组织(包括血管)再生,重新生成新的微循环系统以改善患肢血供。[结果]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33个月,随访病例中24个患肢的缺血症状明显改善,静息痛消除,溃疡创面愈合。1个患肢术后2个月溃疡范围虽已稍微缩小,但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不愿再继续换药治疗,当地医院予小腿中下段截肢,截肢伤口顺利愈合。[结论]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再生技术对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手术操作简单,可极大地降低截肢的概率,消除患者疼痛,恢复生活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介入治疗联合胫骨横向搬移与单纯介入手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动脉硬化闭塞症(TSO)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42例42肢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其中,介入-骨搬移组22例,应用介入治疗解决近端血管阻塞问题后采用胫骨横向搬移治疗;单纯介入组20例采用单纯介入治疗。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估(SF36)评价临床效果,测量第1足趾皮温、并行下肢血管CTA检查。[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术后随访时间12~23个月。虽然入院时、术后1个月两组间VAS评分、第1足趾皮温和SF36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12个月时,介入-骨搬移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单纯介入组,介入-骨搬移组第1足趾皮温显著高于单纯介入组,介入-骨搬移组SF36评分和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健康状况(GH)亚评分显著优于单纯介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动脉CTA显示介入-骨搬移组于术后3个月可见明显侧枝血管网形成,显著优于单纯介入组。[结论]介入治疗联合胫骨横向搬移可以重建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远端肢体侧枝循环,远期疗效优于单纯介入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3):2201-2203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有效性。[方法]对来本院治疗的52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行胫骨横向骨搬运手术,术后50 d完成骨搬运,然后通过血管造影、肢体存活情况及随访观察评价疗效。[结果]52例中45例获得满意疗效,随访时间2~3年,肢体缺血坏死症状完全改善。7例术后仍有严重下肢缺血坏死,行下肢截肢术。总有效率为87%。[结论]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可以有效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疗效及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2016年10月-2017年12月,对收治的9例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通过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进行治疗,做好术前心理护理、相关准备及术后外固定支架的专科护理,观察疗效。结果 8例膝关节以下的慢性缺血性疾病在治疗1周后症状明显缓解,3个月症状显著改善,能正常起居。1例股动脉中远端闭塞经治疗无明显改善。结论采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配合专科护理,可使膝关节以下的慢性缺血性疾病取得显著的疗效,但对膝关节以上有动脉栓塞者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联合皮瓣移植治疗重度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4月至2020年3月, 佛山市南海区公共卫生医院手足外科应用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联合皮瓣移植修复重度糖尿病足7例, 按糖尿病足Wagner分级:3级2例, 其中右足跟、足底深部溃疡合并脓肿、感染1例, 左足趾溃疡并趾骨感染1例;4级5例, 其中左足趾近、末节坏疽2例, 右足第2趾近、中、末节坏疽合并感染1例, 左足第4趾近、中、末节坏疽并感染1例, 左足第4趾末节坏疽1例;创面面积2.0 cm×2.0 cm~6.2 cm×10.0 cm。修复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例, 应用跖背动脉皮瓣4例, 应用足底内侧动脉皮瓣2例, 皮瓣面积2.0 cm×3.0 cm~8.0 cm×14.0 cm。术后采用门诊复诊、电话、微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期随访, 随访内容包括足部创面愈合情况、足背皮肤温度、下肢麻痹情况、外固定支架针眼渗出情况及小腿皮肤血运, 并按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评分进行足部功能评定。结果术后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为6~28个月, 平均8.2个月, 足...  相似文献   

19.
彭军  周雪峰  白克文  鲍磊  王蒙  樊佳奇 《骨科》2017,8(6):451-454
目的 探讨应用抗生素骨水泥链珠结合骨搬移技术分期治疗下肢长骨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寻找有效解决长骨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自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股骨及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32例,采用分期治疗,一期进行彻底清创、去除死骨、放置万古霉素骨水泥链株,安装环形外固定延长架,二期取出万古霉素抗生素链珠,进行截骨延长、骨搬移,定期拍片检查骨搬移情况,骨搬移结束后视断端对合情况决定是否植骨。结果 32例患者治疗结束后炎症完全控制,且均达到骨性愈合,其中12例在搬移结束后行自体骨移植,20例断端对合后骨性愈合,所有患者均恢复了日常生活。结论 抗生素链珠结合骨搬移技术分期治疗下肢长骨慢性骨髓炎临床疗效肯定,慢性骨组织炎症经局部使用抗生素链珠后感染被控制,而后行骨搬移技术进行缓慢骨搬移,最终达到骨性愈合,为临床上治疗较为棘手的慢性骨髓炎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的作用机制、临床治疗方法、临床疗效以及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基于张力-应力法则的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是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新手段,能够改善缺血症状,促进创面愈合,提升保肢率,近年临床应用显示出较好疗效,且适用范围正在扩大。结论由于目前临床应用范围有限,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研究的样本量均较小,随访时间有限,其有效性、远期疗效以及骨搬移标准等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