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前房角关闭粘连范围< 180°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有白内障患者42例(42只眼),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分析术前和术后矫正视力、眼压、前房角及前房深度的变化,术后随访6 ~18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40眼术后眼压至正常,2眼加用噻吗洛尔及布林佐胺滴眼液控制正常,术后平均眼压(14.57±3.50) mmHg,与术前眼压(26.56±11.20) mm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前房深度(2.55±0.69)mm,与术前(1.32±0.61)m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部分开放增宽视野无进行性损害,所有病例前房角均重新开放.结论 前房角关闭粘连范围< 180°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是安全、经济、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冯春涛 《中外医疗》2011,30(31):77-77
目的探讨白内障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1例(16眼)的临床资料,均经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结果该组患者术后的平均眼压和前房深度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也有显著性的提高,P〈0.05。结论白内障摘除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满意,具有降压和增视的双重效果,是一种有效、方便而完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除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连续就诊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1例(16眼)的临床资料,将该组患者按照眼压的大小分为两组,A组(≤30 mm Hg)10眼采用单纯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30mm Hg)6眼采用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房角分离术。结果两组大部分患者房角较术前增宽,视野范围加大,眼压皆控制在正常范围。术前的平均眼压和前房深度为(35.4±3.7)mm Hg、(2.36±0.25)mm,术后为(14.8±2.8)mm Hg、(3.04±0.37)mm,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也有显著性的提高,P<0.05。结论白内障摘除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满意,具有降压和增视的双重效果,是一种有效、方便而完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分析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及超声乳化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5年6月收治的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的5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同时期采用超声乳化术治疗的5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水平、眼压、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给予超声乳化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视力,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05~2007年期间连续就诊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61例(86眼),根据眼压情况分为A和B组,A组行单纯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6个月,通过术后6个月时检查房角、视野、视力及眼压测量结果为统计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部分患者房角较术前增宽,眼压在20mmHg以下,视野范围加大,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房角分离术,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具有降压和增视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内障摘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2月~2008年12月收治的患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5例(45只眼),年龄53~81岁,平均(62.35±8.7)岁,全部患者中有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18例(21只眼),慢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17例(24只眼),以上患者均房角粘连<180°,视野缺损<100.采用白内障超乳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5.6±3.1)个月.结果 随访患者眼压为(14.57±5.1) mm Hg,比术前控制眼压(19.23±5.25) mm Hg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部患者前房加深房角加宽.术后41眼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行以上,占手术患者的比例为91.11%,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性青光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并评价小切口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30眼)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均行白内障摘除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并记录术前和术后前房角、前房深度、眼压、矫正视力的差别,术后随访一年.结果 术后随访期内,30只眼的前房角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宽,前房深度显著增加,眼压降低,最佳矫正视力有所提高.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单纯摘除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操作简单,经济,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小切口晶状体囊外摘除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3月-2012年11月收治的85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分别采用单纯小切口晶状体囊外摘除术(观察组,n=43)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对照组,n=42)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平均眼压和最佳矫正视力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小切口晶状体囊外摘除术既具有超声乳化术疗效,可提高患者视力,又可控制患者眼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4年5月~2006年5月35例(36眼)闭角型青光眼住院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36眼)闭角型青光眼中合并白内障的患者25例(26眼)通过单纯施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后,随访2年眼压正常,视野无变化。结论:正确选择适应证、确定手术时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安全、高效,可通过白内障手术达到既治愈白内障又治疗青光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符合诊断标准的37例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住院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患者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等情况,术后随访时间为3~18个月.结果术后随访3~18个月,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显著提高.术后1个月前房角镜检查房角均较术前开放角度增加.所有患者术后眼压均恢复到正常水平,且不需加用抗青光眼药物.未发生前房出血、脉络膜脱离、术后低眼压等并发症.结论单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切口密闭好、术中前房稳定、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一次手术即可达到提高视力,降低眼压的双重目的,方法简便易行,不需要昂贵设备,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安全、有效、经济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张德崇 《当代医学》2014,(34):102-103
目的研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治疗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江苏省邳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n=28)。对照组(38眼)采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治疗,观察组(42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眼角开放程度与眼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前房炎症与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在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发症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曹健 《微创医学》2012,7(1):35-37
目的 分析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1例(31眼),于9点至12点角膜缘后作6~8 mm的巩膜隧道切口,9点角膜缘处作一2 mm辅助切口,连续环形撕囊后以晶状体圈匙娩出晶状体核,注吸皮质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3 d视力:6眼≥0.05~<0.3,25眼视力≥0.3;术后眼压11~20 mmHg.主要并发症有角膜水肿、前房炎症反应、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等,2眼人工晶状体植入失败.结论 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设备简单易于操作,术后眼压下降快而稳定,术后3个月无1例眼压升高,视力恢复好,避免了滤过手术的一些并发症,减少了再次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何宇梅 《中外医疗》2013,32(13):46-47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除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伴有闭角型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39例(54眼),对其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并植入人工晶体的手术治疗,对其术后视力、视野、眼压、房角和前房深度以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52眼(96.30%)于术后1个月视力≥0.5;53眼(98.15%)于术后3个月视力≥0.5,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患者术前眼压为(28~46)mmHg,平均(33.85±12.73)mmHg,手术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仅有1眼眼压仍然较高,给予积极处理后得到控制。术后1个月通过房角镜及UBM检查房角完全开放52眼(96.30%),另外2只眼房角有部分开放;UBM检查53眼(98.15%)前房中央深度增加超过1mm,平均加深(1.12±0.32)mm,这种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有52眼(96.30%)周边房角加深超过0.2mm,这个改变与手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行视野检查,50眼(92.59%)视野与术前相比扩大,1眼(1.71%)视野缩小。所有患者(100%)是敏感度均增加。术后发生继发恶性青光眼者1眼(1.71%),未发生视网膜脱离、后囊膜破裂以及严重角膜水肿等并发症。结论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并植入人工晶体术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王虹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3):221-222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及白内障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效果。方法本组48例,男17例,女31例。年龄52岁~83岁,平均62岁。眼压38~69mmHg,平均48.3mmHg。经术前准备,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压眼14~20mmHg.平均眼压16.2mmHg。前房深度平均增深1.2倍,前房角增宽,视力〉0.5达39眼。无术后并发症。结论眼球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是闭角型青光眼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该术式切口小,术中前房稳定,能有效降低眼压,恢复视力。增加前房深度,减少角膜散光。术中注入粘弹剂能预防角膜后弹力层脱离和房角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治疗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对5 4例(眼)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青光眼施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随访6~18个月,视力均较术前提高,2 8眼(5 1.85 % )视力>0 .5 ,48眼(88.89% )术后眼压<2 .8kPa ,4眼(7.41% )在药物控制下眼压正常,1眼(1.85 % )联合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正常,1例放弃治疗。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右江医学》2019,(2):126-129
目的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40例(44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均予以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治疗,术后观察视力恢复情况,术后3个月的眼压,术前及术后3个月时采用A超声仪检查中央前房深度变化,并进行前房角镜检查,同时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患者视力水平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个月时,术眼眼压显著降低,前房深度显著加深,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前房角镜检查显示,术后前房角显著增宽,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个月时,有31例(33眼)房角开放,7例(9眼)粘连范围在90°以内,仅2例(2眼)粘连范围在90°~180°之间;术中有4眼在进行房角分离时出现前房积血,对手术无较大影响,术后1 d出血消失。术后有5眼角膜出现不同程度水肿,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治疗,能有效提高视力,降低眼压和开放房角,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永 《吉林医学》2012,33(25):5447-5448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收治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的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组)30例(50眼)和观察组(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组)30例(50眼)。结果:观察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治疗后视力、眼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视力恢复明显,眼压改善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联手术治疗老年白内障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方法:32例采取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三联手术)进行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30眼经治疗眼压降低到﹤2.70kPa,无需予以降压药,2例则予以0.5%Timolol确保眼压正常。术后矫正视力≥0.5患者12例,0.1~0.4患者18例,光感者2例;术后视力与明显增加,相比较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未出现玻璃体溢出,术后未有浅前房症状出现。结论:三联手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具有较高安全性及有效性,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9.
王虹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5):221-222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及白内障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效果。方法本组48例,男17例,女31例。年龄52岁 ̄83岁,平均62岁。眼压38 ̄69mmHg,平均48.3mmHg。经术前准备,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压眼14 ̄20mmHg,平均眼压16.2mmHg。前房深度平均增深1.2倍,前房角增宽,视力>0.5达39眼。无术后并发症。结论眼球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是闭角型青光眼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该术式切口小,术中前房稳定,能有效降低眼压,恢复视力。增加前房深度,减少角膜散光。术中注入粘弹剂能预防角膜后弹力层脱离和房角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双切口联合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3—8月泌阳县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70例,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行单切口联合手术治疗)和观察组(行双切口联合手术治疗),各35例。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前房深度均优于对照组,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8.57%低于对照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切口联合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视力,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