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A-T皮瓣在修复面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应用A-T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自1998年以来,应用A-T皮瓣修复面部色素痣、瘢痕、基底细胞癌等切除后皮肤缺损的患者158例,术中将病变组织行圆形或椭圆形切除,再修整成三角形缺损,于缺损邻近处设计、形成A-T皮瓣,将缺损两侧的皮肤向中间推进闭合缺损.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美容效果满意.结论应用A-T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其方法简单易行,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应用改良A-T皮瓣修复颜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应用改良A-T皮瓣修复颜面色素痣、瘢痕、体表肿瘤等切除后缺损患者48例,术中将病变组织行五边形切除,于缺损邻近处设计改良A-T皮瓣,将A-T皮瓣推进修复缺损。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切口一期愈合,形态满意。结论:改良A-T皮瓣是修复颜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佳选择,其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局部皮瓣修复头面部皮肤肿瘤切除后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28例头面部皮肤肿瘤患者根据其性质切除肿瘤后,按皮肤软组织的缺损面积,分别设计斧头状皮瓣、改良菱形皮瓣、鼻唇沟皮瓣、A-T皮瓣、风筝皮瓣等转移至缺损区修复.结果 128例患者分别采用相应的局部皮瓣转移修复至缺损区,术后皮瓣均全部成活,供、受区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3~27个月,瘢痕不明显,效果满意.结论 局部皮瓣是临床上修复头面部皮肤肿瘤切除后皮肤缺损的实用而有效的方法,且美容效果及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T皮瓣修复眼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28例患者眼周肿物手术切除后均行A-T皮瓣修复缺损。在肿物周围设计A-T皮瓣,切除肿物组织的同时将缺损创面修剪成等腰三角形,底边线向两侧延长,在延长线上至三角形尖端点面积分离皮瓣,将两侧皮瓣向中间推进游离闭合缺损,如果张力大可在延长线下两边各设计一个等边三角形切除。结果:全部患者A-T皮瓣均成活,创面一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无明显瘢痕遗留,美容效果满意。结论:应用A-T皮瓣修复眼周皮肤缺损简单可行,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Burow's楔形皮瓣联合A-T皮瓣在头面部修复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Burow's楔形皮瓣和A-T皮瓣修复头面部皮肤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将面部肿瘤切除后的病灶修整成规则的三角形,设计邻近A-T皮瓣及发际线前Burow's楔形皮瓣,并使切口线顺应面部分区自然轮廓线,联合修复创面.自2006年8月至2009年10月,共修复头面部皮肤缺损39例.结果 本组39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9例患者3个月至3 年,面部外形良好,肿瘤无复发.结论 将A-T皮瓣与Burow's楔形皮瓣联合应用修复头面部皮肤缺损有利于皮瓣推进并保持蒂部平整,两种皮瓣可以互补,提高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A-T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将自然轮廓线的一侧作为A-T皮瓣中三角形的底边,将缺损设计在三角形内。将游离后的皮瓣向创面推进,关闭创面并形成T形外观。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随访时间3~16个月,局部平整,没有"猫耳朵"形成,面部各器官没有扭曲和移位畸形。结论:A-T皮瓣是修复面部中等大小皮肤缺损的较可靠和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邻近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邻近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 162例面部病变切除后皮肤缺损患者,其中先天性色素痣63例,基底细胞癌28例,鳞状细胞癌6例,其他皮肤病变65例。均采用邻近皮瓣即时修复,其中菱形皮瓣57例、双叶皮瓣8例,A-T皮瓣23例、V-Y皮瓣13例、Z成形术23例、推进皮瓣27例、鼻状皮瓣11例。结果 162例皮瓣存活良好,手术切口1期愈合,存活后皮瓣颜色与邻近部位无明显差异,术后无眼睑、眉毛、鼻梁及口角牵扯歪钭,术后3个月切口不显露。结论 邻近皮瓣是修复面部较大皮肤缺损的良好方法,手术外观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临床上切除色素痣、瘢痕、肿瘤、病毒疣等病变引起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常采用各种邻位皮瓣来修复,其中A-T皮瓣的应用文献报道较多,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发现以往对A-T皮瓣的设计不仅全部为直线,且皮瓣的底边延长线上有两个小的猫耳,因此,2007年以来我们采用改良A-T皮瓣修复各种皮肤缺损76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推进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志勇  李铀  李东光  罗卫  赵广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2):1634-1635
目的:探讨推进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05年10月~2006年12月,采用推进皮瓣修复面部病灶切除后皮肤缺损17例,皮肤缺损面积1.2cm×1.5cm~3.2cm×5.0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12个月,功能和美容效果满意。结论:推进皮瓣是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A-T推进皮瓣修复眼周基底细胞癌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A-T推进皮瓣修复眼周基底细胞癌切除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基底细胞癌病灶行椭圆形切除,并修建成三角形创面,在缺损邻近处设计A-T皮瓣,将缺损两侧皮肤向中间推进修复缺损.自2002年9月至2010年9月,共修复眼周基底细胞癌切除后缺损36例.结果 本组36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2年,瘢痕轻微,肿瘤无复发,效果满意.结论 A-T推进皮瓣是修复眼周基底细胞癌切除后缺损较理想的方式之一,不仅可以彻底根除病灶,也可兼顾术后功能和外形的完善统一.  相似文献   

11.
A-T形推进皮瓣在颜面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A-T形推进皮瓣修复颜面部创面的效果和意义。方法:设计A-T形推进皮瓣来修复位于面部自然轮廓线周围的创面。将自然轮廓线的一侧作为A-T形推进皮瓣中三角形的底边de边,将病灶设计在三角形abc内。将三角形abc及病灶切除。将游离后的皮瓣abd和ace向创面推进,关闭创面并形成倒置的T形外观。结果:修复的各种颜面部创面共计28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色泽正常,对周围自然轮廓线无明显影响。结论:A-T形推进皮瓣在修复颜面部创面时,能够避免自然轮廓线的牵拉变形,减少了手术对面部容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睑缘色素痣手术切除后创面修复的方法。方法:根据睑缘色素痣切除后眼睑缺损创面的层次、大小及形状,选用适当的眼睑局部皮瓣修复睑缘缺损,如:"A-T"皮瓣、"风筝"皮瓣、"H"形推进皮瓣。共施行手术38例,其中缺损创面位于上睑缘者23例,下睑缘者15例;睑缘全层缺损9例,睑缘前层皮肤缺损29例;睑缘缺损面积最小者约为0.5cm×0.6cm,最大者约为1.6cm×0.8cm。共利用"A-T"皮瓣16例、"风筝"皮瓣13例、"H"形推进皮瓣9例。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其中33例术后获得随访1周~16周,眼睑外观形态良好,眼睑切口无明显瘢痕,睑缘弧线正常自然,双眼睑形态对称,眼睑闭合功能正常。结论:睑缘色素痣因其位置的特殊性,灵活选用眼睑局部皮瓣修复睑缘缺损,能获得满意的眼睑功能和美容性重建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创伤性体表器官缺损的美容整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以不同的皮肤组织瓣移植修复再造创伤性体表器官。方法:用扩张后皮瓣,颈胸皮瓣、颧部皮瓣、前臂桡动脉皮瓣、颞浅筋膜瓣、背阔肌皮瓣,腹直肌皮瓣移植来修复再造颜面颈部深度缺损、耳廓缺损、眼睑外翻缺损、乳房缺如和阴茎缺损等。结果:治疗131例,组织瓣移植成活和器官再造外形美观的129例,1例洞穿性鼻缺损扩张后皮瓣再造部分坏死,1例乳癌根治后Ⅰ期腹直肌皮瓣再造乳房全部失败。随防半年以上的病例82例,外形均与正常相近。结论:创伤性体表器官缺损的程度形状各异,而且多数缺损处及周围都有大量的瘢痕组织增生,修复也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应的组织瓣再造,才能使外观更加逼真美观,使已创伤体表器官得以完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面部缺损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因局部皮辦或皮下蒂皮辦是由皮下直接供血,皮瓣修复的区域受到限制。为此,进行了以面部表情肌为供血来源的皮辦探讨。方法通过对眼轮匝肌的血管及面神经颞支的解剖研究,扩大了以眼轮匝肌为蒂的颞区皮瓣的应用范围。结果 18例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眼轮匝肌颞区皮辦比局部或皮下蒂组织辦易于移转,且供区隐散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头面部皮肤组织缺损手术治疗中应用斧状皮瓣进行转移修复的效果。方法:利用头面部皮肤缺损周围正常皮肤的弹性及皮肤纹理走向,于缺损周边设计斧状皮瓣,修复皮肤组织的缺损。结果:自2010年以来,共利用斧状皮瓣修复头面部皮肤缺损缺损53例,均完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效果满意。结论:该方法设计简便,效果可靠,皮瓣易成活,是修复头面部皮肤缺损的一种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应用SMAS蒂岛状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以SMAS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眼睑及口周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根据皮肤缺损的部位,设计以SMAS为蒂的远位岛状皮瓣修复眼睑及口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自1998年8月起,临床应用已14例,最大皮瓣面积为5cm×3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结论应用设计供区部位较隐蔽的以SMAS为蒂的岛状皮瓣,远位转移修复眼睑及口周皮肤及软组织缺损,血供良好,皮瓣颜色质地与受损区域皮肤协调,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寻找一种修复面颌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且不破坏颈部自然轮廓的的手术方法。方法 在锁骨下前胸部皮下植入 1~ 2个扩张器 ,经扩张后 ,提供与面部皮肤肤色、质地、厚度相近的组织瓣 :锁骨前胸皮瓣 ,跨过颈部 ,修复面颌部软组织缺损。结果 自 1998年 4月~ 2 0 0 0年 12月共治疗 10例面颌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病人。瘢痕切除后皮肤缺损面积为 14cm× 7cm~ 2 8cm× 9cm ;皮瓣形成面积为 17cm× 6cm~ 30cm× 9cm。随访 1~ 2年 ,外观及效果均满意。结论 应用扩张后的锁骨前胸皮瓣 ,跨区修复面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不仅能使面部外观和功能得到改善 ,而且不破坏颈部的自然轮廓 ,供区可直接缝合 ,是一种用于修复面颌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A-T形皮瓣修复头皮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介绍头皮缺损修复的一种方法。方法:先将缺损修剪成梯形或等腰锐角三角形创面。沿底边向两侧做切口线,长度分别为底边边长的1~2倍;切口线末端各做一个顶与创面方向相反,边长为1~1.5cm的等腰三角形,以利于皮瓣向创面移动。在帽状腱膜层与颅骨骨膜之间形成皮瓣,向受区推进修复创面。结果:14例头皮缺损中,面积最小为3cm×3cm,最大为6cmc4cm,全部皮瓣存活良好,创面得以Ⅰ期修复。结论:A-T形皮瓣制作简单,因该皮瓣的剥离范围广泛,对于皮肤缺乏弹性和活动性的头部来讲,是修复该部位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整形外科技术治疗颜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1月至2013年2月,分别采用改良菱形瓣、局部旋转推进瓣、鼻唇沟瓣、颊部粘膜瓣、颞浅筋膜瓣等治疗颜面部外伤及病损148例。结果:术后各皮瓣均存活良好,创面均Ⅰ期封闭,无血肿、感染及坏死,术后美容效果满意。结论:应用整形外科技术及方法,治疗颜面部各类皮肤创伤及病损,术后愈合快、外形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颞浅筋膜预置耳后扩张皮瓣,在修复面部较大面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 自2007年,对10例较大面部浅表性组织缺损患者,采用颞浅筋膜预置耳后扩张皮瓣进行修复.Ⅰ期手术形成由颞浅动脉顶支供血的筋膜岛状瓣,预置于耳后乳突区皮下,同时在筋膜瓣下埋置皮肤扩张器.注水完成并保持3~5个月,动脉造影观察颞浅动脉分支在耳后的区分布.Ⅱ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形成以颞浅动脉直接供血的耳后岛状皮瓣,经皮下隧道转移覆盖面部创面.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随访6~18个月.2例术后24h出现皮瓣远端静脉回流受阻,致浅表组织坏死,于2周内创面愈合.其余皮瓣存活良好.皮瓣切取最大面积7 cm×3.5 cm.结论 颞浅筋膜岛状瓣预置耳后扩张皮瓣,皮瓣薄,供皮区无需植皮,面部不增加额外切口,适合于面部较大面积创面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