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TMZ)口服制剂致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4年1月-2012年7月期间河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768例TMZ口服制剂致ADR/ADE报告的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ADR/ADE多发生在用药3 d以内,共573例(占74.61%);累及器官/系统主要为胃肠系统(740例次,占70.21%)、皮肤及其附件(149例次,占14.13%)、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77例次,占7.31%)等,其中包括震颤7例次、运动障碍1例次和舌麻痹1例次;5例严重ADR/ADE表现为剥脱性皮炎、局部僵硬、呼吸困难、潮红、口干、外周水肿等;联合用药111例(占14.45%),联用品种主要为心血管系统用药;经停药或治疗后760例(占98.96%)好转或治愈。结论:该省数据库中TMZ口服制剂致ADR/ADE大多为已知的ADR/ADE。建议加强对TMZ口服制剂致ADR/ADE的监测,完善国内企业药品说明书,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减少ADR/ADE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布洛芬致不良反应72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琛 《海峡药学》2009,21(11):240-242
收集1994年~2009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布洛芬所致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布洛芬不良反应与用药剂量、疗程及合并用药等因素有关,累及系统器官以全身性损害为主(占30.56%),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长江流域2005—2010年注射用血凝酶的使用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对长江流域5省市2005—2010年临床应用注射用血凝酶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时间、类型、临床表现及药物的使用情况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收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74例,主要以全身性损害(33%)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2%)为主,有严重的过敏性休克与晕厥、呼吸困难、胃肠道出血、视觉异常和胸闷等新的严重的与新的一般不良反应/事件情况发生。结论建议企业注意修改说明书,补充具体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性休克,以引起临床使用注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莲必治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事件(ADR/AE)发生的发生类型、特点及相关风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等期刊数据库(1978年1月~2012年3月),以"莲必治注射液"、"不良反应"、"治疗"、"病例报道"等为检索词,检索文献全文136篇,纳入分析的文献36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该药不良反应可累积多个系统-器官,以皮肤损害、过敏反应、胃肠道损害最为常见,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男女比例各占53.23%、41.94%,19~60岁占比为43.48%,不良反应发生在30分钟以内的占45.05%,1小时内占51.37%,联合用药时占70.36%,结论莲必治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以速发型为主兼具迟发型,多发于青壮年,并且联合用药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布洛芬的化学名为2-(4-异丁基苯基)丙酸,属丙酸衍生物,是一个已使用多年的老药。其临床应用主要是解热,镇痛,抗炎。但其长期口服可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周晓梅等收集了2000~2012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有关布洛芬的不良反应。据统计,布洛芬致胃肠道不良反应居多;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时引起不良反应的较多;老年人使用布洛芬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多;在使用时间上,超时使用致不良反应的达23.53%;连续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的占到52.94%。针对这些不良反应,人们一直致力于其制剂和技术方面的研究,本文拟就布洛芬的制剂及剂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操银针 《中南药学》2015,(2):221-223
目的了解碘克沙醇致不良反应的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文献学计量方法,对国内公开报道的36例碘克沙醇不良反应病例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碘克沙醇致皮肤及附件系统损害17例;全身性损害共12例,分别为迟发型全身不良反应8例、过敏性休克2例(其中1例致死亡)、严重变态反应1例、严重过敏反应1例;对比剂肾病4例;视觉损害、精神异常1例;视物模糊、剧烈头痛1例;迟发过敏反应致心脏骤停1例。结论碘克沙醇致过敏性休克、对比剂肾病、视觉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严重不良反应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药物致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防范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军队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9–2019年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报告1230例,对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关联性评价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血液系统药、诊断用药、中药制剂、抗肿瘤药相关过敏性休克依次占比28.54%、14.63%、10.98%、9.76%、8.70%;静脉用药导致过敏性休克发生率最高,占90.57%;70.90%的过敏性休克发生在用药中或用药后的30 min内。结论:临床用药前应细询过敏史,严格用药指征,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警惕抗感染药物、造影剂、中药制剂所致的过敏性休克;用药期间及后仔细观察,做好及时抢救准备。  相似文献   

8.
1001份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事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开礼  徐玉红  吴斌  李东 《中国药业》2013,22(15):70-72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特点及规律,促进其合理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从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下载2010年至2011年深圳市各单位上报的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筛选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共筛选出与报告1 001例,涉及92个生产厂家的48个中药注射剂品种,几乎全部采用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多发生在给药后30 min内。累及的器官/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循环系统等。不良反应/事件包括各年龄段人群,无明显性别差异,0~9岁婴幼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19.48%),低年龄段给药剂量普遍偏高。新的不良反应/事件446例次,占44.56%。对症处理后,绝大多数转归良好。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比例为6.89%,主要表现为呼吸、循环系统症状及过敏性休克。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具有普遍性,应加强对中药注射制剂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临床应按中医理论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减少或避免中药注射剂在儿童人群中的使用;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中药制剂说明书内容的监管与完善,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1768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本地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事件总体发生情况、特点及规律,加深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促进中药合理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从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下载2008~2009年深圳市各单位上报的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筛选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共筛选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1 768例,涉及368个生产厂家的468个中药制剂品种。61个中药注射剂品种导致ADR 854例次,占总例数的48.30%。注射剂是导致中药不良反应/事件的主要剂型且绝大多数采用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其次是357种不同剂型的口服制剂,占45.59%。累及的器官/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其次为消化系统、全身性损害、神经系统等。新的不良反应/事件1 144例次,占64.71%,绝大多数转归良好。结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事件具有普遍性;应加强对中药制剂,特别是注射制剂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临床应减少或避免中药注射剂的的使用,特别是在儿童人群中的使用;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中药制剂说明书的审核、监管,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左氧氟沙星致不良反应16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文鑫  李静  刘娅  樊硕 《中国药房》2014,(24):2283-2286
目的:了解左氧氟沙星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CNKI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2000-2013年关于左氧氟沙星致ADR的个案报道,就不良反应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61例患者中,ADR发生最早为用药后l min,多数发生在用药1 h以内,占总例数的61.5%;患者日剂量主要集中在0.20.4 g,占87.6%;ADR发生率静脉滴注途径(80.7%)显著高于口服途径(19.3%);不良反应以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循环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为主,占总例次的65.9%。结论:左氧氟沙星在临床使用时应重视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及过敏性休克等ADR的发生,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应对。  相似文献   

11.
51例生脉注射液致过敏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生脉注射液所致过敏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1989—2012年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生脉注射液所致过敏反应病例,对患者基本资料、药物使用情况、过敏反应发生时间及其临床表现等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所致过敏反应相关文献共38篇,有效病例51例。生脉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未见明显的性别差异,在各年龄段均有分布,所致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20例(39.22%),过敏性休克19例(37.25%),胃肠道反应7例(13.73%)等。结论:生脉注射液引发的过敏反应与其主要成分的药理作用、制剂工艺等有关,应严格按照生脉注射液的适应证用药,对于连续用药的患者尤其应该加强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颠茄合剂致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其特点及相关因素,为颠茄合剂的安全、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57-2016年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对有关颠茄合剂致不良反应的文献和病例进行汇总分析。结果颠茄合剂致不良反应以小儿超剂量较多;临床表现以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颠茄合剂相关文献大幅增加而不良反应文献减少。结论使用颠茄合剂时应重视其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性休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10例痰热清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文献进行分析,探讨其引起不良反应的规律和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痰热清注射液"、"休克"、"不良反应"等关键词对2005年~2012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进行检索,对其中涉及痰热清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12篇文献中报道的10例病例(文献含重复病例)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与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与剂量无关,多发生在用药30分钟之内,临床应用应加强监测,密切防范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范铭 《中国药房》2010,(40):3823-3824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所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中1998~2009年有关阿奇霉素引起ADR的案例报道,按年龄、性别、给药途经、原患疾病、ADR发生时间、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阿奇霉素的ADR在10岁以内的青少年儿童中发生率较高(22.28%);静脉滴注(86.63%)是主要用药方式;多表现为变态反应、神经系统反应、肝肾系统反应,所占比例分别为47.03%、16.34%、11.88%;过敏性休克(27.23%)是主要表现形式;主要发生在用药后30min内(38.12%)。6例(2.97%)死亡。结论:临床应重视阿奇霉素引起的ADR,警惕严重ADR(如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特点及相关风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七叶皂苷”、“不良反应”等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专题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按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纳入47篇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统计分析。结果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不良反应可累及多个系统一器官,以静脉炎、过敏反应最为常见,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肝肾损害等。结论重视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引发的不良反应,密切防范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郭华  任艳丽  王培  付强  邵云 《安徽医药》2017,21(8):1548-1551
目的 分析血必净注射液不良反应的规律、特点和风险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以"血必净"、"不良反应"、"过敏"、"致"、"例"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并对文献资料进行提取、归纳、分析.结果 共纳入24篇文献,涉及83例病人,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为呼吸系统损害、皮肤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等,不良反应以胸闷、呼吸困难、瘙痒、心悸等最为常见,严重可致过敏性休克.结论 重视血必净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防范不良反应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21例骨瓜提取物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瓜提取物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4年~2012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骨瓜提取物所致不良反应案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瓜提取物致不良反应在高年龄组发生率较高,多在用药过程中30 min内发生。不良反应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或过敏性休克。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坚持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59例生脉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94~2008年医药学期刊报道有关生脉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生脉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与年龄无关,男性略多于女性,多在用药过程中半小时内发生。不良反应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结论临床医师与药师应了解生脉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其应用的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李外  魏宇宁 《中国药房》2011,(43):4104-4106
目的:探讨穿琥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1994-2010年国内文献,收集穿琥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病案63例,应用药物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报道的穿琥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病例多为速发型过敏性休克,发生在给药30min内的占95.24%。过敏性休克症状以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多见,其中61例痊愈,2例死亡,死亡率为3.17%。结论:穿琥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原因主要为患者体质、药物因素、临床合理用药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甘草酸二铵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甘草酸二铵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因素,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国内关于甘草酸二铵不良反应的文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例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21~60岁年龄段的患者多见(43例,71.7%);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其次是高血压和低钾血症。致不良反应机制主要涉及IgE介导的变态反应和假性醛固酮增多症。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的患者总体预后较好。结论甘草酸二铵不良反应临床并不少见,尤其要重视过敏性休克和低钾血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