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
RNA干扰及其实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4.
5.
6.
RNAi是由双链RNA导入而引起的基因沉默现象,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基因阻断技术。dsRNA经酶切成为siRNA(short interfering RNA),进一步形成RISC(RNA 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在siRNAs引导下切割靶mRNA。RNAi技术在基因研究,疾病的基因治疗等方面均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7.
唐智  王继群  张涛 《广东医学》2006,27(9):1425-1426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指通过双链RNA(dsRNA)的介导,特异性降解对应序列的mRNA,从而特异性抑制(knockdown)相对应基因的表达,成为新的逆转基因功能的强大工具。近年来,KNA干扰技术日趋完善,为鼻咽癌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8.
erbin基因—一个含有PDZ功能区的新基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实验室在以前的研究中获得了6个TRAIL(TNF-rela-tedapoptosisinducingligand)诱导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Jurkat)凋亡相关的基因片段。基因文库检索发现,其中之一与LAP(leucine-richrepeatsandPDZdomains,LRRsAndPDZ)家族成员ERBIN蛋白(ERBB2bindingprotein)高度同源。本研究的目的是阐明erbin基因的表达规律。采用PCR方法扩增erbin基因的PDZ功能区作为探针,进行来源于不同组织和细胞的RNA阵列(RNAarray)分析。以Jurkat细胞总RNA为模板,根据已知erbin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用RT-PCR扩增PDZ功能区的序…  相似文献   

9.
RNAi(RNAinterference,即RNA干涉)是指通过反义RNA与正链RNA形成双链RNA特异性地抑制靶基因的转录后表达的现象,它通过人为地引入与内源靶基因具有相同序列的双链RNA(正义RNA和反义RNA),从而诱导内源靶基因的mRNA降解,达到阻止基因表达的目的。自1998年,Fire小组发现线虫体内存在RNAi(RNA interference,RNAi)现象以来,随后又发现RNAi广泛地存在于植物、果蝇、拟南芥、斑马鱼、小鼠甚至锥虫等大多数真核生物中,具有广阔而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并且在医学研究与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RNAi技术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是一种大的基因沉默技术,能促进靶基因的转录产物mRNA的降解,或在某些情况下阻止靶基因的转录,或防止mRNA翻译成相应的蛋白质,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生物现象。2006年安德鲁·费里(Andrew Z.Fire)和克拉格·米洛(Craig C.Mello)因发现RNA干涉现象获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设计和构建针对STAT3基因的siRNA表达框架,并在结直肠癌细胞中观察其干扰效果。【方法】GeneBank中查询STAT3基因序列,Oligo 6.0软件设计siRNA靶序列,合成并修饰靶序列后PCR扩增siRNA表达框架,通过脂质体介导,直接将扩增产物转染至结直肠癌细胞SW480中,48h后提取细胞总RNA进行RT—PCR检测干扰效果。【结果】RT-PCR结果显示SW480细胞内靶基因STAT3 mRNA水平下降(62.16±12.50)%。【结论】本实验成功设计并构建的siRNA表达框架能干扰人结直肠癌SW480细胞内STAT3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唐山市协和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具有完整临床和病理资料的大肠癌组织75例和正常大肠黏膜组织12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Survivin蛋白的表达,并分析Survivin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大肠癌组织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9.3%(52/75),明显高于大肠正常黏膜(P <0.01)。大肠癌组织Survivin 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无关(P >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P <0.01,P <0.05)。结论:检测Surv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对评估大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具有重要价值;Survivin可为大肠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分子靶向治疗位点。  相似文献   

13.
背景 目前,结直肠癌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关于MOS基因与结直肠癌生物学特征及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报道少见。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患者MOS基因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初诊为结直肠癌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MOS基因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MOS基因相对表达量为(4.56±2.17),高于癌旁组织的(3.12±1.65)(P<0.001)。根据结直肠癌组织MOS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平均值将所有患者分为MOS高表达组(n=43)和MOS低表达组(n=43)。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远处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OS高表达组患者中TNM分期为T3~4期者所占比例高于MOS低表达组(P<0.05)。MOS高表达组、MOS低表达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1个月〔95%CI(92.4,112.6)〕、116个月〔95%CI(105.6,128.7)〕,两组患者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MOS基因高表达〔HR=7.695,95%CI(1.377,43.003)〕、淋巴结转移〔HR=28.585,95%CI(1.401,583.297)〕、远处转移〔HR=47.852,95%CI(3.527,649.257)〕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OS基因高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MOS基因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程度及患者预后不良相关,有可能作为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预测患者预后的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也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患者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DAPK、FHI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检测23例大肠癌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的DAPK、FHI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大肠癌组织的DAPK、FHIT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60.86%(14/23)、52.17%(12/23),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13.04%(3/23)、8.69%(2/2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APK、FHIT基因甲基化状态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Dukes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DAPK基因和FHIT基因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结直肠癌组织进行p27基因表达的检测,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106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各自的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进行检测.结果 p27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率为100%(106/106),而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57.5%(61/106);Dukes分期A+B、C+D高表达率分别为764%(42/55)和37.3%(19/51);低分化、高中分化高表达率分别为24.0%(6/25)和67.9%(55/81);有无淋巴结转移的高表达率分别为26.8%(11/14)和76.9%(50/65).结果 表明,p27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27基因的低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和有无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有显著相关(均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大小等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27基因表达与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有关,可作为结直肠癌预后判断有利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大肠癌组织中FHIT和CHFR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技术检测46例大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的FHIT和CHFR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大肠癌组织的FHIT和CHFR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54.35%、49.15%,高于癌旁组织13.04%、8.69%,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HIT和CHFR基因甲基化状态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Dukes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FHIT和CHFR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ANKRD18B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的甲基化发生情况及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MSP(methglatim specific)方法检测癌旁正常组织和大肠癌组织以及大肠癌肿瘤细胞株ANKRD18B基因甲基化发生情况;采用去甲基化药物5-aza-dC处理大肠癌肿瘤细胞后,采用RT-PCR法检测ANKRD18B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癌旁正常组织中的ANKRD18B基因甲基化发生率为0% (0/20),大肠癌组织中ANKRD18B基因甲基化发生率为59% (24/41);去甲基化药物5-aza-dC处理大肠癌肿瘤细胞株后ANKRD18B基因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结论 ANKRD 18B基因在大肠癌中均发生甲基化,其甲基化的发生抑制该基因的表达.提示ANKRD18B基因甲基化可能在结直肠发生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广泛参与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其中,HOX转录反义RNA(HOTAIR)由HOXC基因座的反义链转录,却主要调控HOXD基因。HOTAIR能引导多梳抑制复合体2(PRC2)和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LSDI)复合体靶向特定目标基因,使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三甲基化(H3K27me3)和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二甲基化(H3K4me2),引起染色体状态重编程,从而使染色体封闭,继而导致靶基因沉默。HOTAIR与人类多种肿瘤如肝细胞癌、胰腺癌、胃肠道间质瘤和大肠癌等的发生、发展、复发以及转移有着相关性,有望成为相关肿瘤的预测指标和新的治疗靶点。该文阐述了HOTAIR的可能作用机制及其信号通路,并总结了其与上述各类肿瘤关系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KRAS、NRAS和BRAF基因突变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结直肠癌组织标本246例,基于ARMS法和荧光PCR技术进行KRAS、NRAS和BRAF基因突变检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分析KRAS、NRAS和BRAF基因突变与肝转移的关系。结果 在246例结直肠癌患者中,KRAS、NRAS和BRAF突变率分别为45.93%(113/246)、6.10%(15/246)和4.87%(12/246)。NRAS基因突变与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相关,在NRAS突变组结直肠癌确诊时出现肝转移的频率较高(P=0.005),但随着病程时间延长,1 a内发生肝转移的频率在NRAS突变组和野生组无统计学意义(P=0.1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RAS突变是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9.974,P=0.008)。KRAS和BRAF突变与肝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 0.05)。结论 NRAS基因突变的结直肠癌患者早期较易出现肝转移,对其进行检测不仅在靶向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早期肝转移评估中也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PDGF-D)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88例大肠癌组织和50例正常大肠组织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进行检测PDGF-D-858A/C和+ 3166C/G位点的基因型.结果 PDGF-D基因-858A/C位点多态性在大肠癌组和正常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DGF-D基因+3166C/G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DGF-D基因+3166C/G位点中,携带G等位基因的基因型(CG +GG)可增加总体大肠癌发病风险,未发现-858A/C位点与大肠癌的发生显著相关.PDGF-D基因-858A/C和+3166C/G两个位点之间存在连锁不平衡.利用这2个位点构建单体型,发现单体型CG在大肠癌组中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中的频率(OR=3.2,95% CI:1.3 ~8.3,P<0.05).结论 PDGF-D+3166C/G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发病有关,其中+3166 G等位基因可能是大肠癌的遗传易感基因,PDGF-D基因CG单体型是大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