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分析秦巴山区麻风病流行特征、流行因素和发现方式,为制定基本消灭麻风病后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历年麻风病的发现率、发病率、患病率进行统计,对不同方式发现的麻风病患者的病期、畸残和费用进行统计,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秦巴山区竹山县麻风病疫情分布于17个乡镇,以东南部4个乡镇居多。发病最小年龄4岁,最大年龄74岁,以20-39岁发病较多,占42.28%(52/123);男性多于女性,男比女为1.73∶1;发病职业主要为农民,占83.74%;主要传染来源为家庭内和邻居亲朋好友,各占44.72%(55/123);在5种发现方法中,以疫源地接触者检查早期发现患者的比例最高,畸残率和费用最低。结论秦巴山区麻风病流行,是我国麻风病疫情的重灾区,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麻风病的危害在短期内仍难以消除。为巩固防治成果,应将麻风病防治工作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增加农村公共卫生投入,继续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发现麻风病的能力;将疫源地接触者检查和线索调查作为达到国家基本消灭麻风病标准后发现患者的主动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南宁市城区全面开展联合化疗后新发麻风病病例的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南宁市城区1986~2008年麻风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86~2008年麻风病新发病例合计61例。其中.1986年14例,1987年5例,2000年1例,2002年4例,2004~2008年分别为3、2、1、3、2例;男性44例、女性17例.发现时年龄46.07±16.28岁,发病时年龄43.11±16.26岁。61例中,门诊被动发现的占83.61%;发病型别少菌型(TT、BT)占60.66%;4例出现Ⅱ级畸残。[结论]南宁市目前麻风病仍处于低流行状态,各项麻风病防治工作力度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掌握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湖北省竹山县近12年细菌性痢疾疫情进行统计,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6年竹山县共报告细菌性痢疾28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5.17/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率以2006年最高(17.41/10万),2016年无病例报告.疫情分布于17个乡镇,年均报告发病率以竹坪乡(13.73/10万)和城关镇(9.84/10万)为高.四季均有发病,主要集中于7~10月,占发病总数的56.94%(164/288).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发病年龄以0~4岁最高,占45.14%(130/288).结论 竹山县细菌性痢疾发病率自2008年起呈稳步下降趋势.为巩固防治成果,应进一步加强生活饮用水监测和监督管理,改善农村卫生条件,保护好水源.同时要加强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在5 ~10月要加大防控工作力度,加强疫情监测,将可疑患者特别是夏秋季肠炎病人列为隔离管理对象,以及时发现、报告和管理传染源,控制疫情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及早发现麻风病病人,以便进行治疗,控制麻风病的流行。[方法]2006年9月至2007年1月,在攀枝花市仁和区抽查5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乡镇,对1岁以上居民进行麻风病发病情况调查。[结果]调查9437人(受检率为95.73%),确诊新发麻风病患者3例,调查人口患病率为31.78/10万。确诊的3例麻风病病例中,男性65岁、63岁各1例,女性15岁1例;少数民族2例,汉族1例。[结论]仁和区仍属麻风病偏高流行地区.有低龄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竹山县麻疹爆发流行调查湖北省卫生防疫站黄永进1994年12月~1995年4月,竹山县发生了麻疹爆发流行,共发病336例,发病率为71.20/10万,其中1例因合并肺炎心衰死亡,病死率为0.3%。此次流行时间长,波及15个乡镇,占乡镇数的60%。3月1...  相似文献   

6.
麻风病在忠县流行历史较长 ,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为了解忠县麻风病防治情况及效果 ,为今后的防治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对忠县卫生防疫站 1950~ 1998年的麻风病防治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 ,报告如下 :1 流行概况忠县 1950~ 1998年共发现麻风病人 140例 ,城镇3例 ,农村 137例 ,分布在全县 37个乡镇 98个村 111个村民小组 ,呈不均匀点状分布。最高阶段平均年发病率 (1971~ 1975年 ) 0 .50 7/10万 ,年患病率波动在0 .0 6 3‰~ 0 .0 0 9‰。病人中 ,7~ 14岁 18例 ,占12 86 % ;15~ 39岁 76例 ,占 54.2 9% ;4 0~ 55岁 34例 ,…  相似文献   

7.
一起麻疹暴发流行的教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海省循化撒拉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以撒拉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文化、卫生状况较差。在1992年1~5月,该县发生了一起大的麻疹暴发流行,累计报告病例462例,死亡6例,其发病率为457.97/10万,死亡率为5.95/10万,病死率为1.3O%。一、流行情况:从1月上旬发现首例病人,流行历时5个月,病例多集中在4、5月内。全县9个乡镇中除2个乡未发现病例以外,其他7个乡均有麻疹病例发生,发病人数占全省同期发病总数的24.68%。发病年龄最小为4月龄,最大为63岁,0~7岁的病人占发病总数的5974%,8~15岁占35.56%,16岁以上仅占3.66%…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南宁市城区全面开展联合化疗后新发麻风病病例的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南宁市城区1986~2008年麻风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86~2008年麻风病新发病例合计61例。其中,1986年14例,1987年5例,2000年1例,2002年4例,2004~2008年分别为3、2、1、3、2例;男性44例、女性17例,发现时年龄46.07±16.28岁,发病时年龄43.11±16.26岁。61例中,门诊被动发现的占83.61%;发病型别少菌型(TT、BT)占60.66%;4例出现Ⅱ级畸残。[结论]南宁市目前麻风病仍处于低流行状态,各项麻风病防治工作力度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佛山市SARS流行状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佛山市各区报告的SARS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佛山市共发现SAPS病例25例,死亡1例;发病率为0.74/10万,病死率为4.0%;经回顾调查,在2002年11月16日发现首例SARS病例,此后陆续出现续发感染病例;发病高峰出现在2003年1月份;病例以青壮年为主(20~39岁),占56.0%;职业以医务人员为主,占24.0%,其次为食品从业人员,占20.0%。结论 佛山市SARS疫情表现为家庭聚集和医务人员聚集现象。经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SAPS疫情已得到初步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柳州地区 195 6~ 2 0 0 0年麻风病流行特征 ,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全地区各县 (市 )历年麻风病人防治动态统计表 ,及登记在册的麻风病患者的个案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5 6~ 2 0 0 0年累计发现麻风病人 996人 ,年均发病率为 0 .74 / 10万 ;发病率最高是 195 6~ 196 0年段 ,发病人数 184例 ,阶段发病率为 2 .11/10万 ;年均患病率为 0 .0 4 5‰ ,患病最高的是 1970年 ,患病人数为 2 82例 ,患病率为 0 .13‰ ,经过 4 5年的麻风病防治工作 ,麻风病患病率明显下降 ,1992年以来麻风病年均患病率 <0 .0 0 3‰ ,近五年平均年发病率 <0 .5 / 10万 ,以上两项指标已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标准。结论 :柳州地区麻风病防治效果显著 ,流行趋势呈稳步下降 ,已由中流行区转入低流行区。但近几年来 ,全地区每年始终有 2~ 3例新病人和复发病人出现 ,一旦放松控制 ,仍可能会构成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重庆万州区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为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万州区2011年1月—2014年12月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2 785例,无死亡病例,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4.02/10万。发病人群年龄段主要为15岁,占总发病人数的84.45%(2 352/2 785)。病例的职业分布主要为学生(1 674例,60.11%)。4—7月和10—12月为发病高峰期,2013年10—12月病例数有明显升高。2011—2014年各年度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2,P0.01)。城区街道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63.99/10万,乡镇为32.13/10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68,P0.01);2011—2014年各年度城区街道与乡镇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除2012年外,其余各年度城区街道发病率均高于乡镇。结论应做好传染病防治的"五早",加强免疫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MMR)或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特别是学生和幼托儿童,普及流行性腮腺炎防控知识,提高诊疗水平并加强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比较广东省不同地区麻风村休养员生存质量差异.方法 利用WHOQOL-BREF问卷对粤东、粤西、珠三角地区麻风村休养员生存质量进行分析,并以社区老人作为参照,统计方法采用x2检验、方差分析.结果 生存质量总评分在不同地区间存在总体差异(F =23.78,P<0.001),分值由高到低依次为珠三角(76.46±14.76)分、粤东(69.74±6.12)分和粤西(55.33±21.63)分,社区老人(78.77±12.36)分高于各地麻风村休养员.生存质量4个领域中,生理、社会、环境领域在不同地区间均存在总体差异(F值分别为12.85、13.67、10.46,均有P<0.05),尽管心理领域总体在各地区间无差异,但Q5(生活有乐趣)、Q6(生活有意义)及Q26(有消极感受)均存在总体差异.麻风畸残对生存质量存在影响(F=9.23,P=0.001),但Ⅰ级畸残和Ⅱ级畸残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 =0.257).结论 各地区麻风村休养员生存质量存在差异,但均低于社区人群,我们应进一步探讨造成差异的原因,进行有效干预.麻风畸残降低生存质量,应加强对麻风病人的畸残防护,不断提高麻风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麻风病复发情况和特点,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11年安徽省麻风复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06~2011年全省报告麻风复发病例16例,男性14例,女性2例。复发年龄为41~71岁,平均50岁。其中氨苯砜(DDS)单疗治愈复发者9例(PB4例,MB 5例),占56.25%;联合化疗(MDT)治愈复发者7例(PB 4例,MB 3例),占43.75%。治愈至复发的时间为9~402个月,平均200个月。DDS复发时间较晚为124~370个月,MDT为9~184个月。发现方式主要以自报为主,其次是门诊、随访发现。结论麻风病愈后长时间内都有复发的危险,要加强麻风愈后的随访工作。在麻风低流行状态下控制复发和及时发现复发病例是麻风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掌握云南省克山病病情现状和消长趋势,科学评估防控效果.方法 云南省在17个县(市、区)进行克山病病例搜索,由各监测县专业人员查阅辖区内县级医疗机构及病区乡(镇)医院内科、儿科、急诊科近3年内的出入院登记本、门诊及住院的心肌疾病病历.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辅助检查结果和来自病区的流行病学线索等,确定疑似克山病病例.县级克山病专家组根据〈克山病诊断标准〉对疑似病例进行诊断核实;在7个县(市)进行克山病重点监测,每个重点监测县抽取2个病区乡(镇),在每个抽中病区乡(镇)抽取1个病情相对较重的病区村作为监测点,对监测对象进行临床查体和十二导联心电图描记,对可疑克山病患者拍摄后前位2 m距离胸部正位X光片,按照〈克山病诊断标准〉确诊克山病病例,排除疑似病例.结果 云南省在17个县(市、区)进行克山病病例搜索,诊断慢型克山病 118 例.在病例搜索出的118例慢型克山病病例中,男性(71例)多于女性(47例).慢型克山病病例集中在45~54岁年龄段(42/118)及35~44岁年龄段(32/118);在7个县(市)14个村进行克山病重点监测,共监测6 017人,检出克山病31人,总检出率为0.52%,其中慢型克山病4例,检出率0.07%,检出潜在型克山病27例,检出率0.45%,急型和亚急型未检出.在重点监测检出的31例克山病病例中,女性(18例)多于男性(13例).潜在型克山病病例集中在3~14岁年龄段(13/27),慢型克山病病例集中在25~64岁年龄段(4/4).共检查心电图6017人,心电图异常1064人,异常率为17.68 %.共拍摄了52例2 m后前位X线胸片,心胸比例≤0.50的33例(33/52),0.51~0.55的13例(13/52),0.56~0.60的4例(4/52),≥0.61的2例(2/52).结论 克山病病例搜索结果表明,云南省克山病病区仍有相当数量的慢型克山病患者存在,以青壮年居多;克山病重点监测结果表明,云南省克山病病情处于平稳低发势态,克山病检出率较低,潜在型克山病以儿童为主,慢型克山病以青壮年为主,值得注意的是潜在型克山病检出率3~14岁年龄段占48.15%(13/27),说明克山病致病因子仍然活跃,对克山病病区儿童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福建省2005—2008年其它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提供参考。[方法]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监测报告卡信息,SAS9.0软件包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005—2008年其它感染性腹泻累计发病数分别为13881例、13970例、15330例和16394例;发病率39.50/10万至45.78/10万,年均41.99/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漳州、厦门、福州和宁德4个地市,报告发病率以厦门最高,南平最低;发病高峰在9~11月;病例主要集中在3岁以下散居儿童;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尤其在≤9岁年龄组。[结论]它感染性腹泻伴随着高度的地域集中性和众多的县区年度零病例报告现象,呈逐年上升趋势。提示应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同时加强零缺报县区的网络直报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巩义市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7年巩义市布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7年巩义市共发生布病25例,发病率1.04/10万。不同年份间发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市17个乡镇中,7个乡镇有病例报告,但病例主要集中在站街和康店两个乡镇,占64.00%。5~8月发病20例,占80.00%。40~60岁发病16例,占总发病人数的64.00%。[结论]今后要开展健康教育,做好动物的自动免疫,管好畜牧市场,加强疫情监测,以有效控制布病流行。  相似文献   

17.
谢伟群  康美香  熊俊 《职业与健康》2013,(23):3057-3061
目的通过分析2006-2012年东莞市职业中毒的发病特征,提出防治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06-2012年东莞市职业中毒的发病特征进行分析。结果①2006--2012年东莞市网络直报职业病诊断病例共272例。职业中毒发病病例整体呈上升态势,职业病中毒发病趋向于群体性,以职业性慢性中毒为主(64.34%);②职业性急性中毒病种主要是含卤代烃为主的有机溶剂中毒(59.79%);职业性慢性中毒病种主要是苯中毒(49.14%)和正己烷中毒(39.42%);③职业性急性中毒病例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而职业性慢性中毒病例中男女之间没有明显区别;④职业性中毒(急性和慢性)以青壮年发病为主(〈45岁);⑤职业性急性中毒发病工龄多数〈5a,职业性慢性中毒发病工龄多数〈10a;⑥职业性中毒(急性和慢性)病例多分布于经济条件发达的南部镇区,并依次向中北部镇区递减;⑦行业以轻工业多见;⑧经济类型以非公有制私营经济为主;⑨职业性急性中毒病例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职业性慢性中毒病例主要集中在中小型企业。结论东莞市职业性中毒并未得到有效遏制,从传统的单一病种向多元化病种发展,不断出现新的职业性中毒病例,如卤代烃溶剂引起的职业性急性中毒,应建立合理有效的防治对策,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全国麻风病流行地区公众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情况,为今后更有效开展麻风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方向和重点。方法根据麻风病患病率和累计病人数,选择5个不同省份(江苏、湖南、浙江、陕西、河北)的1个有麻风病院(村)的县市皮肤病门诊就诊人群随机进行面对面询问式调查,了解7条麻风病防治核心信息的知晓情况。使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调查1 218例就诊人群,总知晓率为35.69%(3 043/8 526)。防治核心信息基本知晓率女性(25.87%)、12~39岁人群(22.97%)、陕西和河北地区(15.95%)、农民(28.57%)较低,性别、年龄组、地区、职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50、42.206、61.917、21.844,P均<0.05)。调查对象对麻风病传染性、人群抵抗力、早期症状、防治机构、免费治疗政策、防残措施、可治愈性的知晓率分别为49.10%、35.88%、26.93%、41.95%、14.45%、38.83%和42.69%。结论应根据社会公众麻风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情况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如期完成规划健康教育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分析石门县2011-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下一步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有力依据. 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手足口病发病统计数据,对石门县2011-2012年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11-2012年两年全县共报告手足口病1 881例,呈典型双峰流行,2012年比2011年上升39.01%,且发病高峰出现时间提前,峰值增高;2012年报告病例数增加的乡镇有16个,其中皂市镇增幅最大;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0~4岁组,男性多于女性,以散居和托幼儿童为主;患者临床表现以手、足、口部皮疹或疱疹为主;病原学2011年以CoxA16为主,2012年以EV71为主.2011-2012年共发生重症病例15例,初诊在个体诊所,初诊误诊、年龄、EV71感染、夏季、家住白云以下丘陵地区农村散居儿童是石门县重症病例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石门县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地区、季节、职业、年龄和性别特征,病原以CoxA16和EV71交替流行为主.做好重点地区、重点时段、重点人群的防控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