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胡桃楸提取物的抗白念珠菌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同位素参入技术测定不同浓度的胡桃楸提取物对[3↑H]-TdR、[3↑H]-UdR、[3↑H]-Leu3种同位素前体参入白念珠菌的抑制率。结果:10、20和40μg/ml胡桃楸提取物对[3↑H]-TdR、[3↑H]-UdR、[3↑H]-Leu参入白念珠菌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各剂量的胡桃楸提取物作用后[3↑H]-UdR的参入抑制率均显著高于[3↑H]-TdR的参入抑制率、[3↑H]-Leu的参入抑制率;而[3↑H]-TdR的参入抑制率与[3↑H]-Leu的参入抑制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胡桃楸提取物抗白念珠菌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白念珠菌的DNA、RNA、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导致菌细胞死亡而起到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金莲花药渣发酵提取物(Extraction of Globeflower Residue Fermentation,EGRF)体外对白色念珠菌抑杀效果及体内对小鼠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试管法配合平皿法检测EGRF对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构建小鼠白念珠菌性阴道炎模型,将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EGRF低、中、高剂量组(EGRF给药浓度分别为:40、80、160 mg?kg-1),氟康唑组(20 mg?kg-1),共6组。各药均阴道内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7天,观察小鼠外阴炎症反应程度、阴道念珠菌转阴率、阴道灌洗液载菌量和阴道粘膜的病理改变。结果:EGRF对白色念珠菌的MIC为0.31 mg?mL-1,对白色念珠菌的MBC为1.25 mg?mL-1,EGRF和氟康唑的效价单位比MIC为2?1,MBC为1?1。与模型组相比,EGRF及氟康唑治疗组的小鼠外阴炎症反应程度减轻及分泌物中念珠菌数量随着给药时间增加而显著减少;小鼠阴道灌洗液白色念珠菌转阴率增加,载菌量明显减少;小鼠阴道组织病理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有明显剂量依赖性,高剂量组与氟康唑组相近。结论:EGRF于体外对白色念珠菌抑杀作用显著,对小鼠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4.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4,(2):34-37
目的:研究没食子酸对小鼠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小鼠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分别给予阳性药氟康唑(80 mg/kg),没食子酸高剂量(80mg/kg)、中剂量(40 mg/kg)、低剂量(20 mg/kg),腹腔给药7 d后,进行一般状况观察、测定体重、计算死亡率,以肝脏病变程度、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变化为评价指标,观察没食子酸对小鼠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的治疗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没食子酸高剂量(80 mg/kg)可明显改善造模小鼠的一般症状,体重显著增加,没食子酸高剂量组死亡率0%,明显低于模型组33.3%。与模型组比较,氟康唑、没食子酸80mg/kg MDA含量有明显改善;氟康唑、没食子酸80mg/kg能使SOD活力增加显著,肝脏HE染色没食子酸高剂量可见轻微病变。结论:没食子酸对小鼠白色念珠菌感染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胡桃楸根、枝、叶和果4个部位的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方法观察性状特征;采用石蜡切片法制作组织切片,通过表皮解离制作表面片、水合氯醛透化制作粉末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所有制片并拍照。结果:在性状鉴别方面,胡桃楸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程度的涩味;根和枝断面呈层状、显纤维性;叶和果表面密被黄褐色毛茸;枝表面具有大型三角形叶痕。在显微鉴别方面,胡桃楸根、枝、叶和果薄壁细胞中均有簇晶,根、枝和叶中还具有晶鞘纤维;叶和果表面可见众多星状毛,同时具有腺毛和单列非腺毛;叶和果气孔分别为不定式和环式;根和枝的韧皮部具断续排列的厚壁组织环带。结论:系统地研究了胡桃楸根、枝、叶和果4个部位的形态学特征,其特征明显,为胡桃楸的鉴别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飞龙掌血乙醇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飞龙掌血乙醇提取物体外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作用,为进一步开发根管消毒新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微量肉汤稀释法确定飞龙掌血乙醇提取物体外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BC);常规扫描电镜制样,观察细菌细胞形态的变化;采用RT-PCR技术获得互补DNA,PCR技术扩增白色念珠菌毒力因子SNF2和PDE2基因片段,产物进行电泳分析.结果:飞龙掌血乙醇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7.5 g·L-1,最小杀菌浓度为15.0 g·L-1;扫描电镜观察药物作用后菌体呈现不规则形态,表面有明显的凹陷、裂痕;随着药物浓度增加,毒力因子SNF2和PDE2的表达量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飞龙掌血乙醇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有较好的抑菌活性;推断该药物是通过抑制或干扰毒力因子SNF2和PDE2转录过程的表达,从而抑制致病性菌丝形态的形成及破坏细菌细胞壁的完整性,达到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分光光度法检测黄芩苷作用白色念珠菌后,其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Ca2 -Mg2 -ATPase活性的改变,以探讨黄芩苷抗白色念珠菌作用靶位,为探索中药活性成分抗真菌作用机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经黄芩苷作用了相应时间的白色念珠菌,制备菌悬液,反复冻融研磨,差速离心法提取白色念珠菌线粒体;Lowry法检测线粒体蛋白质含量;分光光度法检测SDH酶、CCO酶、Ca2 -Mg2 -ATPase活力。结果①0.25,0.5,1mg/ml黄芩苷浓度组白色念珠菌SDH活力明显低于0mg/ml黄芩苷浓度组(P<0.05),且出现黄芩苷浓度越高SDH活力越低的趋势。不同作用时间组间白色念珠菌SDH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白色念珠菌经不同浓度黄芩苷作用不同时间后,其CCO酶活力均无明显差异(P>0.05)。③0.25,0.5,1mg/ml黄芩苷浓度组与0mg/ml黄芩苷浓度组比较,Ca2 -Mg2 -ATPase活力差异显著,黄芩苷浓度越高,Ca2 -Mg2 -ATPase活力越低,作用时间对Ca2 -Mg2 -AT-Pase活力没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①黄芩苷具有明显的抗白色念珠菌作用;②黄芩苷可降低白色念珠菌SDH酶活力;③黄芩苷对白色念珠菌CCO酶活力未见明显影响;④黄芩苷可降低白色念珠菌Ca2 -Mg2 -ATPase活力。 相似文献
8.
补中益气汤对感染白色念珠菌小鼠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观察了补中益气汤对感染白色念珠菌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补中益气汤是良好的免疫激活剂,它能显著提高抗体水平及细胞免疫功能,表现对下降的T淋巴细胞α-醋酸萘酯酶阳性率、淋巴细胞转形率、巨噬细胞Fc受体活性、溶血素、脾脏抗体形成细胞具有升高作用,与未经药物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9.
胡桃楸叶和果实中胡桃醌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考察不同时间采集的胡桃楸叶和果实中胡桃醌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为胡桃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胡桃楸叶和果实中胡桃醌的含量。结果: 胡桃楸果实中胡桃醌的平均含量较高(1.93 mg ·g-1),而叶中胡桃醌的平均含量较低(0.30 mg ·g-1)。胡桃楸叶中胡桃醌的含量随着叶的生长而不断增高,随着叶的枯萎转而下降。胡桃楸果实中胡桃醌的含量在果实未成熟时最高,果实近成熟后其中胡桃醌的含量急剧下降。结论: 胡桃楸未成熟的果实中胡桃醌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白色念珠菌毒力因子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LSI-M27-A3微量液基稀释法检测大蒜素对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时间-杀菌曲线检测大蒜素的杀菌作用;Spider液体培养基中观察大蒜素对白色念珠菌菌丝生长的影响;qRT-PCR法检测大蒜素对白色念珠菌菌丝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卵黄乳液琼脂平板法检测大蒜素对白色念珠菌细胞外磷脂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大蒜素对白色念珠菌的MIC值为12.5~25μg/mL;时间-杀菌曲线显示2 MIC、4 MIC浓度的大蒜素对白色念珠菌生长保持有效的抑制作用;在Spider液体培养基中,1 MIC、2 MIC、4 MIC浓度的大蒜素能明显抑制白色念珠菌菌丝的生长;qRT-PCR结果显示,在1 MIC、2 MIC、4 MIC浓度的大蒜素作用下,白色念珠菌菌丝相关基因表达下调;当大蒜素浓度≥1/2 MIC时,白色念珠菌细胞外磷脂酶的活性降低。结论大蒜素可通过抑制白色念珠菌菌丝生长、调节菌丝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抑制细胞外磷脂酶活性等,发挥抑制白色念珠菌毒力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芩苷对白色念珠菌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黄芩苷对白色念珠菌的MIC值,研究经黄芩苷作用后细胞周期的变化,为探索中药活性成分抗真菌作用机理提供依据。方法1参照美国国家临床实验标准化委员会NCCLS M-27A方案推荐的《酵母菌液基稀释法抗真菌药物敏感实验》,检测黄芩苷对白色念珠菌的MIC:2收集经黄芩苷作用了相应时间的白色念珠菌,制备菌悬液,反复冻融后,加入PI综合染液,4℃染色数小时,去除PI,300目尼龙网过滤,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细胞周期。结果1黄芩苷对白色念珠菌的MIC为0.5mg/ml。2随着黄芩苷浓度的升高,白色念珠菌处于G0/G1期的细胞数比例增加,细胞增殖指数(PI)下降(P<0.01)。结论1黄芩苷具有明显的抗白色念珠菌作用;2黄芩苷能抑制白色念珠菌增殖。 相似文献
12.
地锦草乙醇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地锦草乙醇提取物对大鼠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模型的治疗效果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在卵巢切除加乙烯雌酚联合氢化可的松注射的基础上予白色念珠菌感染法制备大鼠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模型.并给予地锦草乙醇提取物治疗,连续7d.治疗结束后,取阴道分泌物进行真菌培养;行阴道灌洗,ELISA法测定灌洗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水平;切取阴道组织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阴道分泌物培养出的白色念珠菌落数显著增多(P <0.001),地锦草乙醇提取物治疗组大鼠阴道分泌物培养出的白色念珠菌落数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ELISA检测显示模型组大鼠阴道灌洗液中MCP-1及MIP-2水平显著升高;(P <0.001);地锦草提乙醇取物治疗组大鼠阴道灌洗液中MCP-1及MIP-2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阴道组织病变在光镜下观察发现,实验动物造模成功后,阴道充血、分泌物增多.给地锦草乙醇提取物治疗7d后,阴道局部充血病变显著减轻,分泌物显著减少.结论:地锦草可以通过抑制真菌的生长,减少有关趋化因子的产生,从而发挥了对霉菌性阴道炎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胡桃楸的根、茎枝、叶和果皮中总鞣质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胡桃楸中总鞣质的含量测定方法,对不同地区采收的胡桃楸根、茎枝、叶和果皮中的鞣质含量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采用70%的丙酮超声提取样品中总鞣质,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磷钼钨酸试液为显色剂,干酪素为鞣质吸附剂,采用分光光度法于760 nm处分别测定样品溶液中总多酚和游离多酚的含量,从而计算出样品中总鞣质的含量.同时,对鞣质含量测定中Na2CO3的用量、显色时间和干酪素的用量进行了考察.结果:通过对鞣质含量测定各个环节的考察,确定了胡桃楸中总鞣质的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对鞣质的提取率高,没食子酸在1.00~8.00 mg·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2%,RSD 3.7%(n=9);大连和鞍山两地采集的胡桃楸根、茎枝、叶和果皮中鞣质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45.66,23.40,58.24,3.58 mg·g-1.结论:大连和鞍山2个产地的胡桃楸相应部位中鞣质含量非常一致,2个产地的测定结果均说明胡桃楸不同药用郡位中鞣质含量明显不同,总鞣质含量的顺序为叶>根>茎枝>果皮. 相似文献
14.
15.
银杏叶提取物对白介素-1β损伤关节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白介素-1β损伤的膝关节软骨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在无菌环境下消化得到3月龄雌性新西兰白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实验用细胞为第2代软骨细胞.软骨细胞与rratIL-1β(5μg/L)、rratlL-1β(5μg/L)+不同浓度地塞米松(10-7、10-6、10-5mmol/L)、rratIL-1β(5μg/L)+银杏叶提取物(40mg、80mg、160mg/L)共同孵育,72小时后,MTT法检测软骨细胞的增殖.结果:rratIL-1β对软骨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地塞米松同银杏叶提取物均可对抗rratIL-1β效应.银杏叶提取物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对rratlL-1β损伤的膝关节软骨细胞具有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6.
胡桃提取物抗HIV-1病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胡桃提取物抗HIV-1病毒的作用,寻找新型高效的抗HIV病毒中药先导化合物。方法:采用植物化学柱层析等技术对胡桃进行提取分离,通过体外药效学实验,观察胡桃提取物的抗HIV-1病毒作用,并结合作用靶点的研究对胡桃提取物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胡桃提取物具有很好的抗HIV-1作用,筛选出6个抗艾滋病毒作用显著的有效部位,其中2个有效部位的作用靶点分别为gp-41跨膜蛋白和HIV整合酶。结论:胡桃提取物具有很强的体外抗HIV-1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参考国内外文献,以白色念珠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为铺垫;重点阐述白色念珠菌的凋亡机制,以期在后期实验研究以及临床用药方面,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19.
一株具有抗HepG2活性的胡桃楸内生真菌的分离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胡桃楸树皮部分离抗癌活性菌株,筛选抗癌活性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发酵产物体外抗癌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菌丝顶端纯化法从胡桃楸树皮部分离、纯化抗癌活性菌株;以MTT法对上述活性菌株发酵液体外抗癌活性进行初步评价;形态学观察结合ITS序列分析法对筛选出的高抗癌活性菌株进行了菌种鉴定;单独对高抗癌活性菌株进行了体外抗癌活性试验.结果:分离得到FSN001~014共14株内生真菌,初步评价发现菌株FSN006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鉴定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木霉菌属长枝木霉.MTT结果显示FSN006发酵液对人肝癌HepG2细胞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在稀释20倍后仍能达到半数抑制效果.同等条件下阳性对照药姜黄素的IC_(50)为11.49 mg·L~(-1).同时发酵液对正常肝细胞HL-7702的抑制程度仅相当于癌细胞抑制率的1/4左右,表现出较好的癌细胞选择性,有望开发成一种水溶性的高效低毒的抗癌药物.结论:胡桃楸树皮部存在多种内生真菌,其中分离得到的一个菌株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其抗癌活性成分及其是否与胡桃楸中抗癌活性物质存在相关性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对胡桃楸的抗肿瘤机制进行整理分析。通过维普,SciFinder等数据库,查阅国内外文献。研究表明胡桃楸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主要包括影响细胞周期、抑制DNA拓扑异构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提高免疫、损伤线粒体结构、改变细胞膜的结构和生化性质等。胡桃楸及其提取物具有的众多抗肿瘤靶向药物的特征,笔者认为其开发应用价值广阔,值得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以期获得更高效低毒的产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