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导致慢性下肢缺血,此时股浅动脉常受累,多为长段、多节段和溃疡型斑块性病变[1]。由于血管腔内治疗材料的发展和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手术微创、术后恢复快、适应证广等特点,腔内治疗股浅动脉长段(>5 cm)硬化性闭塞也越来越受到临床推崇。但由于病变段长及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2.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 主要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的下肢动脉狭窄、闭塞, 导致肢体慢性缺血的外周动脉疾病。近年来, 血管腔内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 已成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首选方法。随着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 血管腔内治疗的成功率大幅度提高, 但不同介入治疗方式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且适应人群可能有所不同, 本文就目前腔内治疗的进展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是全身动脉硬化性病变在下肢的重要表现,亦是周围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病理基础为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动脉中层变性和继发血栓形成,进而导致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传统的治疗方式有旁路血管移植术、血管内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术后晚  相似文献   

4.
血管腔内成形术联合旁路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obliterans,ASO)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的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主要侵犯腹主动脉下段、髂股动脉等大、中型动脉,表现为下肢动脉缺血。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摄入含脂肪、胆固醇食物增多,ASO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是国内外血管外科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治疗ASO的方法主要有传统的动脉旁路术、动脉内膜剥除术,血管腔内技术包括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激光血管成形术、机械经皮腔内斑块旋切术、腔内血管超声消融、支架放置术及腔内联合旁路术。本文将对ASO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比较,并着重讨论血管腔内…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随着腔内治疗技术的发展,以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和支架植入术为代表的血管腔内治疗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最初的治疗髂动脉短段病变(TASCA),逐渐向肢体更远端的血管拓展,向更长、更复杂的病变拓展。  相似文献   

6.
下肢重度缺血是指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引起下肢的静息痛、溃疡和(或)坏疽,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目前,导致下肢重度缺血的主要疾病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其中作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特殊类型的糖尿病下肢缺血导致的重度缺血日益受到重视。尽管随着传统外科技术和血管腔内治疗技术的进步,下肢动脉缺血的治疗效果得到提高,但下肢重度缺血的治疗一直是血管外科医师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1]。目前临  相似文献   

7.
血管外科疾病腔内治疗经过20年蓬勃发展,已经涵盖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下肢动脉狭窄闭塞、颈动脉狭窄、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大部分血管疾病的治疗。目前,累及主动脉弓以远的主动脉夹层和肾下型腹主动脉瘤均首选腔内治疗;采用开窗技术、烟囱技术、分支支架等分支动脉重建技术治疗累及重要分支动脉的主动脉病变进展迅速;在采用普通球囊、切割球囊、斑块切除等技术获得通畅血管的基础上,使用药物涂层球囊,必要时结合支架技术治疗慢性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已成为共识;下肢静脉腔内溶栓、下腔静脉滤器、静脉支架植入等腔内技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领域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8.
膝下动脉缺血性病变:外科手术和腔内治疗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膝下动脉缺血性病变多发生于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和下肢血栓性脉管炎,它的治疗主要包括下肢远端动脉旁路移植、膝下动脉腔内治疗和自体干细胞移植三种技术.自体干细胞移植目前尚未在全国大规模地推广和普及,因此,前两种治疗方法仍是此类疾病的主要选择.下肢远端动脉旁路移植作为一种常规技术,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而血管腔内治疗是最近20年发展起来的技术.两种治疗的疗效对比情况如何?这是血管外科医师和患者都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广泛性下肢动脉闭塞症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自1994年3月至2008年5月对49例51条具有慢性缺血表现的下肢,经多普勒超声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确诊为下肢动脉广泛性闭塞症。根据影像提示的病变部位与程度不同,分别采用3种血管重建方式:①35例(37条下肢)行静脉动脉化手术治疗;②8例(8条下肢)行股深动脉重建;③6例(6条下肢)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结果:28例(30条下肢)静脉动脉化术后随访1.5~13.5年,7条截肢;8例(8条下肢)股深动脉重建术后随访1-4年,2条截肢;6例(6条下肢)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至1.5年,1条截肢。除10条截肢外,其余41条患肢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病人基本可正常生活。结论:根据广泛性下肢动脉闭塞症病变部位与程度不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提高其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可累及髂、股、腘动脉及小腿的三支动脉。对于管径较粗的膝上动脉ASO的处理无论是采用腔内还是开放性手术治疗,目前均已相当成熟。然而,膝下动脉病变一直是血管外科医生面临的难题。近年来,随着腔内血管外科新技术和材料的不断发展,显示出腔内治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周围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 isease,PAD)涵盖了多种可以造成动脉狭窄或阻塞的疾病,引起供血组织缺血的临床表现,尤以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ASO)最常见。发生在腹主动脉及其远侧的ASO,都可造成下肢动脉缺血。目前,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更新、血管腔内治疗的快速发展救肢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杂交技术治疗复杂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4年3月—2014年9月行杂交技术治疗的30例(30条患肢)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资料。30例患者病变部位累及主-髂动脉、股-腘动脉、股深动脉以及膝下动脉;均行血管腔内修复术,20例行动脉内膜剥脱术,10例行动脉取栓术,8例加行股深动脉成形术。结果:30例杂交手术均获得成功,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30%(9/30)。临床成功率为96.67%,术后平均踝肱指数较术前提高了0.37±0.19。术后6、12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0%、73%,12个月救肢率为97.67%。结论:杂交技术治疗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较高的短期通畅率和救肢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传统外科手术、血管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管重建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接受血管重建手术的197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外科手术77例,血管腔内治疗82例,杂交手术38例.探讨3种血管重建方法的适应证、治疗效果、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结果 外科手术成功率97.4%(75/77),腔内治疗90.24%(74/82),杂交手术81.58%(31/38).随访2~112个月,平均随访46个月,随诊率71%(164/197).远期通畅率在主髂和股腘动脉中外科手术(57%和51%)高丁腔内治疗(48%和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通畅率在多节段病变和动脉狭窄并血栓形成中杂交手术(54%、26%、28%)明显高于其他方法(48%、23%).并发症在主髂和股腘动脉中外科手术(31%、12%)明显高于血管腔内治疗(31%、11%),在多节段病变(36%)明显高于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12%、15%).外科手术对于主髂和多节段动脉病变的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1.5%、2.0%,其他部位病变为0%;血管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均为0%.结论 对于主髂和股腘动脉,外科于术是长段闭塞性病变、血管腔内治疗是短段非闭塞性病变的首选.杂交手术对多节段病变和动脉狭窄并血栓形成更具优势.对于膝下病变,血管腔内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但远期通畅率不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传统外科手术、血管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管重建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接受血管重建手术的197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外科手术77例,血管腔内治疗82例,杂交手术38例.探讨3种血管重建方法的适应证、治疗效果、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结果 外科手术成功率97.4%(75/77),腔内治疗90.24%(74/82),杂交手术81.58%(31/38).随访2~112个月,平均随访46个月,随诊率71%(164/197).远期通畅率在主髂和股腘动脉中外科手术(57%和51%)高丁腔内治疗(48%和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通畅率在多节段病变和动脉狭窄并血栓形成中杂交手术(54%、26%、28%)明显高于其他方法(48%、23%).并发症在主髂和股腘动脉中外科手术(31%、12%)明显高于血管腔内治疗(31%、11%),在多节段病变(36%)明显高于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12%、15%).外科手术对于主髂和多节段动脉病变的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1.5%、2.0%,其他部位病变为0%;血管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均为0%.结论 对于主髂和股腘动脉,外科于术是长段闭塞性病变、血管腔内治疗是短段非闭塞性病变的首选.杂交手术对多节段病变和动脉狭窄并血栓形成更具优势.对于膝下病变,血管腔内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但远期通畅率不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传统外科手术、血管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管重建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接受血管重建手术的197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外科手术77例,血管腔内治疗82例,杂交手术38例.探讨3种血管重建方法的适应证、治疗效果、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结果 外科手术成功率97.4%(75/77),腔内治疗90.24%(74/82),杂交手术81.58%(31/38).随访2~112个月,平均随访46个月,随诊率71%(164/197).远期通畅率在主髂和股腘动脉中外科手术(57%和51%)高丁腔内治疗(48%和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通畅率在多节段病变和动脉狭窄并血栓形成中杂交手术(54%、26%、28%)明显高于其他方法(48%、23%).并发症在主髂和股腘动脉中外科手术(31%、12%)明显高于血管腔内治疗(31%、11%),在多节段病变(36%)明显高于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12%、15%).外科手术对于主髂和多节段动脉病变的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1.5%、2.0%,其他部位病变为0%;血管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均为0%.结论 对于主髂和股腘动脉,外科于术是长段闭塞性病变、血管腔内治疗是短段非闭塞性病变的首选.杂交手术对多节段病变和动脉狭窄并血栓形成更具优势.对于膝下病变,血管腔内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但远期通畅率不佳.  相似文献   

16.
血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评价血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2例(120条患肢)接受腔内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疗效。结果 116条患肢介入治疗获得技术成功,治疗后踝肱指数0.82±0.21,较术前(0.38±0.16)明显提高(P0.05)。术后3、6、12、24个月随访率分别为95.51%(85/89)、92.77%(77/83)、70.77%(46/65)、60.71%(17/28),相应动脉通畅率分别为90.99%(101/111)、86.00%(86/100)、77.97%(46/59)、65.22%(15/23)。2例股动脉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经置管溶栓术治愈;2例行膝下截肢术。结论血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传统外科手术、血管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管重建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接受血管重建手术的197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外科手术77例,血管腔内治疗82例,杂交手术38例.探讨3种血管重建方法的适应证、治疗效果、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结果 外科手术成功率97.4%(75/77),腔内治疗90.24%(74/82),杂交手术81.58%(31/38).随访2~112个月,平均随访46个月,随诊率71%(164/197).远期通畅率在主髂和股腘动脉中外科手术(57%和51%)高丁腔内治疗(48%和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通畅率在多节段病变和动脉狭窄并血栓形成中杂交手术(54%、26%、28%)明显高于其他方法(48%、23%).并发症在主髂和股腘动脉中外科手术(31%、12%)明显高于血管腔内治疗(31%、11%),在多节段病变(36%)明显高于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12%、15%).外科手术对于主髂和多节段动脉病变的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1.5%、2.0%,其他部位病变为0%;血管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均为0%.结论 对于主髂和股腘动脉,外科于术是长段闭塞性病变、血管腔内治疗是短段非闭塞性病变的首选.杂交手术对多节段病变和动脉狭窄并血栓形成更具优势.对于膝下病变,血管腔内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但远期通畅率不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传统外科手术、血管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管重建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接受血管重建手术的197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外科手术77例,血管腔内治疗82例,杂交手术38例.探讨3种血管重建方法的适应证、治疗效果、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结果 外科手术成功率97.4%(75/77),腔内治疗90.24%(74/82),杂交手术81.58%(31/38).随访2~112个月,平均随访46个月,随诊率71%(164/197).远期通畅率在主髂和股腘动脉中外科手术(57%和51%)高丁腔内治疗(48%和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通畅率在多节段病变和动脉狭窄并血栓形成中杂交手术(54%、26%、28%)明显高于其他方法(48%、23%).并发症在主髂和股腘动脉中外科手术(31%、12%)明显高于血管腔内治疗(31%、11%),在多节段病变(36%)明显高于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12%、15%).外科手术对于主髂和多节段动脉病变的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1.5%、2.0%,其他部位病变为0%;血管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均为0%.结论 对于主髂和股腘动脉,外科于术是长段闭塞性病变、血管腔内治疗是短段非闭塞性病变的首选.杂交手术对多节段病变和动脉狭窄并血栓形成更具优势.对于膝下病变,血管腔内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但远期通畅率不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传统外科手术、血管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管重建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接受血管重建手术的197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外科手术77例,血管腔内治疗82例,杂交手术38例.探讨3种血管重建方法的适应证、治疗效果、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结果 外科手术成功率97.4%(75/77),腔内治疗90.24%(74/82),杂交手术81.58%(31/38).随访2~112个月,平均随访46个月,随诊率71%(164/197).远期通畅率在主髂和股腘动脉中外科手术(57%和51%)高丁腔内治疗(48%和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通畅率在多节段病变和动脉狭窄并血栓形成中杂交手术(54%、26%、28%)明显高于其他方法(48%、23%).并发症在主髂和股腘动脉中外科手术(31%、12%)明显高于血管腔内治疗(31%、11%),在多节段病变(36%)明显高于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12%、15%).外科手术对于主髂和多节段动脉病变的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1.5%、2.0%,其他部位病变为0%;血管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均为0%.结论 对于主髂和股腘动脉,外科于术是长段闭塞性病变、血管腔内治疗是短段非闭塞性病变的首选.杂交手术对多节段病变和动脉狭窄并血栓形成更具优势.对于膝下病变,血管腔内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但远期通畅率不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传统外科手术、血管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管重建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接受血管重建手术的197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外科手术77例,血管腔内治疗82例,杂交手术38例.探讨3种血管重建方法的适应证、治疗效果、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结果 外科手术成功率97.4%(75/77),腔内治疗90.24%(74/82),杂交手术81.58%(31/38).随访2~112个月,平均随访46个月,随诊率71%(164/197).远期通畅率在主髂和股腘动脉中外科手术(57%和51%)高丁腔内治疗(48%和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通畅率在多节段病变和动脉狭窄并血栓形成中杂交手术(54%、26%、28%)明显高于其他方法(48%、23%).并发症在主髂和股腘动脉中外科手术(31%、12%)明显高于血管腔内治疗(31%、11%),在多节段病变(36%)明显高于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12%、15%).外科手术对于主髂和多节段动脉病变的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1.5%、2.0%,其他部位病变为0%;血管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均为0%.结论 对于主髂和股腘动脉,外科于术是长段闭塞性病变、血管腔内治疗是短段非闭塞性病变的首选.杂交手术对多节段病变和动脉狭窄并血栓形成更具优势.对于膝下病变,血管腔内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但远期通畅率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