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Colorado 2TM骶髂板在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中对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稳定性重建的作用。方法 2009年2月-2011年1月,收治8例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22~52岁,平均34.4岁。交通事故伤3例,高处坠落伤3例,重物挤压伤2例。按照Tile分型,C1-2型5例,C1-3型2例,C2型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10 d,平均7 d。经股骨髁上牵引,使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复位后,采用Colorado 2TM骶髂板固定骶髂关节,选择性加用骨盆前环重建钢板或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术后X线片复查示骶髂关节垂直和旋转移位均获满意复位,骶髂关节得到有效固定,骨盆后环获得即刻稳定性。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骶髂关节无再移位,螺钉无松动。骨折愈合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功能评价标准,获优5例,良2例,一般1例。结论 Colorado 2TM骶髂板固定可使骨盆后环获得有效的即刻稳定性并维持至骨折愈合,是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中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报告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骶髂关节前部切口,显露骶髋关节前面,复位后应用骨盆钢板内固定并植骨融合。结果:45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均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融合术,随访8-20个月,骶髂关节完全融合,骨盆稳定。结论:骶髂关节的完整对骨盆环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当发生骨折脱位时应及时手术治疗,恢复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经皮骶髂关节螺钉联合前环钉棒系统内固定在Tile B型骨盆骨折中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01—2014-01诊治64例Tile B型骨盆骨折,随机分为试验组(采用经皮骶髂关节螺钉联合前环钉棒系统内固定)和对照组(采用经皮骶髂关节螺钉联合前环外固定架固定),对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Majeed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术后下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4,P=0.019)。试验组的术后平均Majeed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120,P=0.033)。2组肢体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骶髂关节螺钉联合前环钉棒系统内固定是Tile B型骨盆骨折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能提高术后肢体功能,且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正>TileC型骨盆骨折既有横向不稳定,也有垂直不稳定,是一种严重创伤,其治疗较困难,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具有微创和力学稳定等优点。自2007年3月~2009年4月,笔者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11例该类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报告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骶髂关节前部切口,显露骶髋关节前面,复位后应用骨盆钢板内固定并植骨融合.结果45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均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融合术,随访8~20个月,骶髂关节完全融合,骨盆稳定.结论骶髂关节的完整对骨盆环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当发生骨折脱位时应及时手术治疗,恢复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报告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收治的15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中,男10例,女5例。致伤原因以车祸伤和埋压伤为主,均为骨盆C3型骨折,单侧骶髂关节骨折脱位10例,双侧5例。采用骶髂关节前部切口,合并髋臼骨折和/或耻骨联合分离者采用髂腹股沟切口,显露骶髂关节前面,复位后应用骨盆钢板内固定并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7.
骶髂关节螺钉治疗后骨盆骨折脱位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目的 探讨骶髂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骶髂关节脱位的效果。方法 患者术前进行肠道准备,术中俯卧位,切开显露髂骨外骨面,钻入克氏针,以X线透视正侧位以确定克氏针的位置,将φ6.5mm适当长度的中空松质骨拉力螺钉植入S1.2椎体,术后行康复训练。结果 术后随访6-14个月,7例患者术后无一例骨盆感染,无周围神经损伤,1例骶髂关节复位不佳,移位1.5cm,1枚螺钉误入邻近椎体,幸未产生后遗症。结论 骶髂拉力螺钉固定后骨盆环的技术具有操作较简单,固定可靠,创伤小,失血少,有利于患者康复等优点,骶髂螺钉并发症包括固定失败,置位不当,神经损伤,感染,后骨盆复位不佳等。  相似文献   

8.
骶髂关节融合术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波  卢延军  于治涛 《中国骨伤》2000,13(10):608-608
我院骨科自 1985年至 1995年应用骨牵引复位 ,亚急诊行骶髂关节融合术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 19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9例 ,男 17例 ,女 2例。年龄 2 1~ 5 8岁 ,平均 33 2岁。右侧 13例 ,左侧 6例。合并其它部位骨折 7例 ,合并失血性休克 6例 ,合并尿道损伤 1例。受伤距手术时间 5~ 43天 ,平均 2 0 8天。根据孙锡孚等[1] 的分型 ,Ⅰ型 :骶髂关节脱位 ,4例。Ⅱ型 :Ⅰ型伴有骶骨翼骨折 ,6例。Ⅲ型 :Ⅰ型伴有髂后上棘骨折 ,4例。Ⅳ型 :Ⅰ型伴有Ⅱ和Ⅲ型骨折 ,5例 ,其中 2例为陈旧性脱位 ,1例在我院行骨牵引治疗 6周 ,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应用脊柱通用系统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应用脊柱通用系统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36例,按照Tile分型方法 ,本组C1型19例,C2型17例,均采用后路切开复位脊柱通用系统内固定。结果 3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7个月。所有患者术后X线片均提示骨折复位及内固定位置良好,未发现内固定松动及断裂。采用Majeed评价标准评定,本组满意31例,良好4例,一般1例。结论对于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导致的垂直不稳及旋转移位,采用后路切开复位脊柱通用系统固定,安全、牢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应用经皮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锡孚  周志淳 《中华骨科杂志》1991,11(4):249-251,T00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脊柱骨盆内固定系统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2007年8月2011年11月共收治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患者14例,其中男12例,女2例;年龄222011年11月共收治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患者14例,其中男12例,女2例;年龄2257岁,平均42.3岁;交通事故伤11例,高处坠落伤3例。合并骨盆前环骨折9例,骶丛神经损伤4例,四肢骨折6例,尿道断裂1例。根据骨盆环损伤的Tile分型法,该组病例均为骶髂关节复合体旋转垂直不稳定,C1型5例,C2型9例。14例患者均行脊柱骨盆内固定系统治疗。受伤至手术时间757岁,平均42.3岁;交通事故伤11例,高处坠落伤3例。合并骨盆前环骨折9例,骶丛神经损伤4例,四肢骨折6例,尿道断裂1例。根据骨盆环损伤的Tile分型法,该组病例均为骶髂关节复合体旋转垂直不稳定,C1型5例,C2型9例。14例患者均行脊柱骨盆内固定系统治疗。受伤至手术时间714 d。术前经骨牵引,使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基本复位后,采用Colorado2TM脊柱内固定系统和髂骨螺钉固定骶髂关节。应用Majeed评分标准评价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应用PACS软件系统测量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骶髂关节中部间隙变化,评价内固定的有效性。[结果]1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14 d。术前经骨牵引,使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基本复位后,采用Colorado2TM脊柱内固定系统和髂骨螺钉固定骶髂关节。应用Majeed评分标准评价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应用PACS软件系统测量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骶髂关节中部间隙变化,评价内固定的有效性。[结果]1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24个月,平均21.3个月。术后X线片复查示骶髂关节垂直和旋转移位均获满意复位,骶髂关节得到有效固定,未发生严重的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骶髂关节无再移位情况发生。Majeed评分获优6例,良4例,一般3例,差1例。[结论]脊柱骨盆内固定系统可使骨折脱位的骶髂关节获得有效的即刻稳定性并维持至骨折愈合,是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SI joint dislocations are serious injuries. They are often associated with posterior fractures or anterior ring disruptions. This case report documents the outcome of a patient with an uncommon injury involving bilateral SI joint dislocation without associated anterior pelvic injuries or posterior pelvic fracture.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手术中应用电生理监测技术预防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对需要手术治疗的骨盆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患者,术中对术侧采用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ES-MEP)和自由肌电图(EMG)进行实时监测,观察其对坐骨神经和腰5神经根医源性损伤的预防效果。结果骶髂关节复位固定时,术侧股二头肌、胫前肌、胫后肌MEP波幅下降,但波形均能引出。耻骨复位时,MEP波形稳定。因手术操作引发趾短伸肌、胫后肌短暂、高幅EMG反应,即刻提醒术者,避免频繁,粗暴骚扰神经组织。术后骶髂关节、耻骨复位良好,且未出现医源性神经损伤。结论联合运用MEP和自由EMG实时监测能及时反映骨盆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坐骨神经及L5神经根受激惹情况和运动功能状态,提高手术精确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15.
Cyclic loading of sacroiliac screws in Tile C pelvic fracture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BACKGROUND: To investigate the stiffness and strength of completely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s fixated both anteriorly and posteriorly under cyclic loading conditions, the authors conducted a randomized, comparative, cadaveric study. METHODS: In 12 specimens, a Tile C1 pelvic fracture was created. The authors compared the intact situation to anterior plate fixation combined with one or two sacroiliac screws. In 2,000 measurements, each pelvis was loaded with a maximum of 400 N. The translation and rotation stiffness of the fixations were measured using a three-dimensional video system. Furthermore, the load to failure and the number of cycles before failure were determined. RESULTS: Both translation and rotation stiffness of the intact pelvis were superior to the fixated pelvis. No difference in stiffness was found between the techniques with one or two sacroiliac screws. However, a significantly higher load to failure and significantly more loading cycles before failure could be achieved using two sacroiliac screws compared with one screw. CONCLUSION: Although the combination of anterior plate fixation combined with two sacroiliac screws is not as stable as the intact pelvis, in this study, embalmed aged pelves could be loaded repeatedly with physiologic forces. Given the fact that the average trauma patient is younger and given the fact that the quality (or grip) of the fixation was a significant covariable for longer endurance of the fixation, this suggests that direct postoperative weight bearing could be possible if these results are confirmed in furth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16.
经前路手术治疗Tile C型骨盆环损伤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 介绍经骨盆前入路手术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的方法。方法 采用经髂骨内侧弧形切口和Pfannenstiel切口入路,骨盆骨折脱位复位后,分别用重建钢板内固定。临床治疗19例,其中C1 15例,C2 2例,C3 2例。结果 19例随访时间6个月~2.5年,平均1.5年。17例骨盆骨折3个月达骨性愈合,2例4个月达骨性愈合。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经前入路手术治疗Tile C型骨折是一种安全、疗效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髋臼骨折并股骨头后脱位是髋关节的一种严重损伤,常为高能性损伤所致;其骨折类型,移位方式多样,治疗较为困难。以往多采用牵引等治疗,近年来多数学者主张对错位明显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我院于1995年7月至2000年5月收治的髋臼骨折合并股骨头后脱位28例,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克氏针、螺丝钉内固定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28例中男23例,女5例,年龄17~61岁,平均37.5岁。28例均于受伤后2至48小时入院。车祸伤17例,坠落伤6例,砸伤5例,合并其他伤7例(其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严重闭合性踝关节骨折及脱位的手术操作技巧,总结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6月~2010年12月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03例严重闭合性踝关节骨折及脱位患者,男76例,女27例;年龄18~71岁,平均40.8岁。根据Lauge-Hanson分型:旋前-外旋型18例,旋前-外展型27例,旋后-外旋型46例,旋后-内收型12例。合并后踝骨折38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4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15 d。术前101例行跟骨骨牵引,78例行踝关节CT平扫及三维重建。[结果]98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56个月,平均20.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24周。1例下胫腓固定患者在术后第24周随访时发生固定钉断裂,于术后12个月完整取出;47例下胫腓固定钉于术后12周单独取出。所有患者于术后12~18个月完整取出内固定装置。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2例,未发生感染、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的并发症。末次随访疗效评定根据美国足踝外科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48例,良31例,中16例,差3例,优良率80.6%。[结论]术前准确及全面的评估,正确的手术入路及方法,术中精确及牢固的解剖复位固定是...  相似文献   

19.
自1999年-2002年,我们对45例踝部骨折脱位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