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我国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监测体系的不断完善。关于ADR事件的报道日益增多。国家ADR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有关中药ADR报告数量的统计结果显示。2001-2003年中药ADR报告数量占ADR报告总数的13.15%,其中中药注射剂的ADR报告占中药ADR报告总数的77.12%。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1988年在卫生部领导下开展ADR监测报告试点工作至今已历时20年,尤其在2004年3月4日颁布实施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之后,ADR报告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据报道2006年ADR报告数已达369392份,即全国每百万人口平均ADR报告284份。其中来自医疗机构的病例报告341528份,占92.5%;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为开展ADR报告与监测工作制定有效措施。方法对我院医务人员进行药品不良反应问卷调查,对问卷调查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类医务人员对ADR定义理解完全正确的占26.2%,认为有必要推进《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占95.3%。结论我院医务人员对ADR定义、报告和监测相关制度的认知还不够,应加强培训和上报监管,以提高医疗质量,减少药害事件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李敏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7):51-52
目的:对药品不良反应(ADR)及其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方法:结合政策法规,调查分析各类涉药机构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结果与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药品生产、经营及使用单位的重视不够,人员配备不足,资金投入不够,开展得极不平衡。因此,必须加大行政干预力度,在思想上要对此项工作有足够的认识,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尽量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监测药品不良反应(ADR),研究药品-机体-不良反应间的关系是监察工作的宗旨;客观反映每一个药品有哪些不良反应、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多少,是监察工作的目标。统计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项严谨的工作,由于监测工作目前还处于认识的初級阶段,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如何看待ADR报告中过敏反应、常用药品的不良反应的高比例;不合理用药因素直接影响ADR发生率;合并用药使ADR的机率增大;认识、识别各类有害反应,正确反映各类不良反应在总体ADR中的比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总结出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及与药品、患者、时间等因素的关联性,从而为ADR监测提供信息,使ADR得到早期警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扬州市中医院2008~2009年收集的203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从涉及药物、给药途径、给药剂型、发生时间、主要症状、损伤类型、危害程度等多个角度展开综合分析、统计.结果: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多,不良反应以皮肤及胃肠道反应为多见.秋季发生ADR的频率较大.结论:医务工作者应加强ADR的监测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履行报告职责的积极性.结合ADR 发生特点,合理用药,从而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是加强药品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以及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已明确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纳入了法律程序,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成为医务人员日常工作内容之一。为更好地做好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笔者从我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选出100例进行分析,以期掌握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动态,进一步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60年代国外沙利度胺(反应停)事件后,为了解药品不为人知的不良反应(以下简称ADR)成为人类面临的药品安全问题中的首要问题。于是,ADR监测报告制度应运而生,其主要功能即是尽早提供未为人知的ADR信号。ADR报告是产生ADR信号的来源之一,它主要通过医务人员填写上报的ADR报告表,收集以往未知的或重要的ADR。信号本质上仍是怀疑。因此,因果关系的评价成为信号可靠程度评价的重要内容。而ADR报告是否能作合理的“因果”评价,与报告本身的填写质量有很大关系,所以,ADR报告表填写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规范性将直接影响到ADR信号的产生。为此,黑龙江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为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质量,促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规范开展,充分发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科学预警作用,依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和《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质量评估指导意见》开展对辖区内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我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保障社会公众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市2007年上半年报告的674例ADR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报告中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共有209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品占首位,其次为中药制剂;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口服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反应,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工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随着药物的广泛使用以及滥用,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日趋增多,而医院药房作药物流向病人的主渠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药师有必要充分发挥专业药学人员的特殊作用,把好药物流向病人的最后一关,以及尽量指导病人预防ADR的发生。但医院药房药师由于工作繁忙,加上以往较少接受这方面的培训,以及医院没有这方面的要求,故难免在实际工作时捉襟见肘,力不从心。为此,笔者仅从医师的角度就药房药师如何把好药物流向病人的最后一关,并指导病人预防ADR作以下一些介绍,以抛砖引玉,与药师们共同预防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收集的10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男性患者ADR比例较大;ADR多发生在25~35岁组;抗菌药物尤其是β内酰胺酶复合制剂发生ADR比例大,其次为血液系统药物、中药注射剂等;ADR累及器官系统主要涉及皮肤损害、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血液系统等;临床ADR漏报率高。结论: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建立和健全ADR监测报告制度和规范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ADR报告率。  相似文献   

12.
热毒宁注射液是由青蒿、金银花、栀子等制成的澄明液体,具有清热、疏风、解毒等功效。适用于外感风热所致感冒、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等症状,在医学上有着重要的医疗价值,但是在治疗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不良反应,为了探讨引起热毒宁注射液ADR的主要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我院于2010年收集到的32例热毒宁ADR报告的儿童,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ADR发生潜伏期、给药剂量、合并用药、临床表现、ADR处理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结论进行讨论分析,制定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量用法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随着现今新药品种的日益增多,用药频度和数量不断攀升,世界范围内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日益突出和严峻。合理用药监测是预防和减少药品不良事件、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2004年我国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中规定“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以便全面了解ADR的发生情况,探讨ADR发生的易感因素。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因为各方面因素的限制,ADR监测工作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对我院2008年至2009年2年间上报的198例ADR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恩施州直涉药单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恩施州直涉药单位2010年度上报的359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表现及严重程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9例ADR报告共涉及药品8类92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最多,共158例(44.O%),其次为中药制剂66例(18.4%);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313例,占87.1%);严重及新的ADR为17例,所占比例为5.9%。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强化ADR监测意识,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规范用药。更大程度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杨丽萍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8):125-125,231
目的:分析对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为了减少不良反应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50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进行统计规划,按照年龄、用药途径和ADR胃及的系统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各项统计分析,女性性多于男性,静脉给药属于ADR的高发率,在临床表现上皮肤反应大于其他的系统,药物联合用药最多不良反应就回增加。结论:要严格控制药品的使用和管理,减少ADR伤害成为药物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统计我院2010年临床正常使用药品治疗疾病后,出现ADR的类型、主要临床表现和药物分布情况,了解ADR的发生几率,提醒医务人员,在使用药物时,要密切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别是在使用不良反应发生几率高的药物时,一定要加强监控,注意用药安全。方法:对我院2010年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的药品类型、药品分布、临床表现、发生时间,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得出各类药物发生ADR的几率。结果:各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不同的,其中抗微生物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因此临床在使用这类药物时,一定要多加小心,正确用药,合理用药,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院ADR上报情况,分析ADR报告,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9年上报至国家ADR监测系统的369例ADR报告。结果:369例ADR报告中,男女比为1.02:1;65岁及以上患者占比最高(132例,35.77 0%);怀疑药品主要为抗菌药物(146例,39.57%);静脉滴注引发的ADR最多(249例,67.48%);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189例,33.93%)。结论:完善ADR监测系统,对重点人群实施药学监护,及时统计分析ADR,确保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某院146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特点以及原因进行了解,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用药依据。方法:对某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上报的146例中药制剂ADR报告按照性别、年龄、用药方式、涉及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合并用药及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46例报告中涉及8类85种药品,其中严重ADR报告18例(12.33%),多发于中药注射剂,新的ADR有92例(63.01%);年龄阶段以40-60岁以上的人群为主;以口服为主要给药方式;临床多表现为胃肠道系统病变,为79例(54.11%)。结论:中药制剂ADR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治疗中,要对药物适应症进行严格掌控,加强对药物的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2020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ADR报告20例,按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ADR报告类型、ADR发生时间、累及系统-器官损害及主要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20例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所致ADR报告中,整体男女比例较平均;41~65岁年龄段患者占比较多,女性多于男性;原患疾病分布情况显示骨折类疾病、肝胆系统疾病用药较多;ADR严重程度分布情况显示“一般”较多;不良反应发生时间6~24h较多;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给药途径多为静脉滴注,用量多为每次1mg,用药频次多为每日1次;累及系统-器官损害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20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可致严重ADR及说明书中未描述的ADR,应加强用药监测,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情况、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8年-2009年收集到的81例ADR报表,分别从患者年龄与性别分布、给药途径、药品分类、累及器官系统进行统计评价。结果81例药品不良反应涉及46个药品品种,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46例,占56.80%,皮肤损害34例占33.33%。结论ADR的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用药途径等密切相关,应加强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