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频电切除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8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分良性和恶性,以良性病变为多,良性病变不仅可引起上腹部症状,还可能出现癌变,故内镜检查中发现隆起性良性病灶多采用切除治疗。我院用高频电凝切除法治疗隆起性病80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8例,女32例,年龄22~68(平均51.2)岁。病灶形态:  相似文献   

2.
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236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先行胃镜及超声内镜检查,将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总诊断符合率与胃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总诊断符合率,超声内镜为91.2%,明显高于胃镜的60.4%(P〈0.01)。结论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部位、大小及性质较胃镜能做出更准确判断,并对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超声内镜对间质瘤和平滑肌瘤的鉴别诊断及良、恶性的判断尚存在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3.
探讨经内镜高频电切除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护理方法.对54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应用高频电切除病灶,护理人员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病情观察.54例患者56处病灶均成功切除,1例术后出血,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穿孔.治疗过程中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熟悉相关并发症的观察护理及时处理,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胃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胃镜对118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检查及引导治疗.结果 118例上消化道隆起病变位于食管38例,其中食管平滑肌瘤23例、食管平滑肌肉瘤2例、食管息肉4例、食管囊肿2例、食管癌3例、食管孤立性静脉瘤1例、食管脂肪瘤1例、食管腔外压迫2例;位于胃80例,其中胃间质瘤26例、胃平滑肌瘤14例、胃脂肪瘤4例、胃底静脉瘤2例、异位胰腺4例、胃壁外压迫26例、未见异常4例,胃壁外压迫病变主要为脾脏(16/26,61.5%),其次是肝左叶、胆囊、胰腺囊肿、胰腺囊腺癌等.118例中行内镜下手术治疗45例,有3例(6.6%)发生创面边缘少量渗血,无一例发生大出血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8例,创面均已愈合良好,无复发病例.术后病理确诊41例,超声胃镜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为91.1%(41/45).结论 超声胃镜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较为准确,能对病变的性质及起源做出诊断,并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MPS)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优缺点.方法 对经常规内镜检查提示的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行MPS检查,了解病变的性质及来源.结果 2008年4月~2009年9月共93例患者,其中食管32例,胃51例,十二指肠10例.根据小探头超声结果,对其中82例隆起性病变行内镜下治疗,并送检病理,其中,3例早期癌的患者做了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ESD),结果证明确实为早期癌,未浸润至粘膜下层;1例食管肉瘤患者超声示考虑息肉,怀疑恶变,结果证实为食管肉瘤;其余病灶根据病变大小及深度分别行圈套器电凝电切除术、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或ESD.其中有1例十二指肠间质瘤、1例食管间质瘤由于病变起源于固有肌层,于外科行手术切除,5例较大胃间质瘤行胃镜、腹腔镜两镜联合切除.结论 小探头超声内镜能清楚显示消化道壁的层次及结构,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起源具有准确的定位作用,并能够提示病变的性质,对进一步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是一种形态学改变,泛指起源于粘膜和粘膜下组织的肿瘤(包括静脉瘤)以及壁外脏器和肿瘤压迫所致隆起.除了胃癌等少数粘膜隆起性病变可经胃镜直接观察并活检证实外,由于隆起性病变多数位于黏膜下,胃镜以及X线等检查诊断均较困难,超声内镜 (EUS) 问世以来,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本文就超声内镜与胃镜诊断胃隆起性病变作一比较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是一种形态学改变,泛指起源于粘膜和粘膜下组织的肿瘤(包括静脉瘤)以及壁外脏器和肿瘤压迫所致隆起。除了胃癌等少数粘膜隆起性病变可经胃镜直接观察并活检证实外,由于隆起性病变多数位于黏膜下,胃镜以及X线等检查诊断均较困难,  相似文献   

9.
孔凡振 《大医生》2021,(6):59-61
目的 讨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手术?(ESD)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聊城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给予试验组患者ESD治疗,给予对照组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试验组患者手术后出...  相似文献   

10.
经内镜黏膜切除术诊治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为探讨经内镜粘膜切除术(EMR)在诊治消化道广基隆起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对22例消化道广基隆起性病变行EMR,回收标本病理诊断,并内镜随访。结果:22例EMR术后病理诊断;食道平滑肌瘤1例,胃窦部异位胰腺1例,胃平滑肌瘤2例,胃窦部纤维瘤1例,胃增生性息肉14例,乙状结肠早癌1例,乙状结肠管状腺瘤伴不典型增生2-3级1例,直肠腺瘤部分癌变1例,术后无1出血、穿孔等并发症,随访6-24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EMR是一安全、有效的内镜技术,对常规活检不能确诊的病变行EMR可病理确诊,提高消化道早癌检出率,同时可作为微创治疗手段根治消化道息肉、腔内型粘膜下肿瘤、消化道早癌。  相似文献   

11.
12.
经内镜金属夹钳夹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目的 :探讨内镜金属钛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OlympusGIF130电子胃镜及Olym pus钛夹 (MD85 0型 )及推送器 (HX - 5LR -I)。结果 :既时止血率达 10 0 % ,无 1例出现再出血和并发症 ;9例患者共用金属夹 2 1枚 ,平均每例 2 .1枚。结论 :经内镜金属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高 ,创伤小 ,适应症广 ,并发症少 ,其临床应用价值已得到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穿孔的非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42例上消化道穿孔病人非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4例因腹膜炎加重中转手术。结论对于空腹穿孔、腹膜炎症比较局限、中毒症状较轻的上消化道穿孔病例,非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稳妥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105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护理要点.经过积极全面的急救和护理以及康复指导,105例患者中101例患者出血控制,失血性休克得到及时纠正,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的发生减少,症状消除出院.认为合理的急救治疗、护理可以较好地控制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降低复发危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内镜止血夹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目的:检验内镜止血夹对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止血疗效,并初步探讨其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Olympus SHX-5LR-1止血夹置放器和MD850内镜止血夹,止血夹以直角夹闭出血病灶,结果:18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均获得即时止血,无1例发生再出血和并发症,结论:内镜止血夹为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提供了一种损伤小,止血成功率和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营养支持对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以本院38例胃肠肿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3例行肠外营养支持设为PN组,15例行肠内营养支持设为EN组,观察两组术后生化营养指标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治疗7 d后EN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N)均显著高于PN组(P〈0.05),且平均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短于PN组(P〈0.05);EN组胃肠道出血、腹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PN组(P0.05).[结论]胃肠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维持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临床胃肠肿瘤术后的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干预对胃癌手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进行胃癌手术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观察2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12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更昔洛韦组、更昔洛韦+西米替丁组和对照组三组。结果:治疗72h总有效率对照组、更昔洛韦组、更昔洛韦+西米替丁组分别为57.5%、87.5%、90.0%,更昔洛韦组、更昔洛韦+西米替丁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更昔洛韦+西米替丁组总有效率与更昔洛韦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显效率明显高于更昔洛韦组(P<0.05)。结论:更昔洛韦与西米替丁联合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