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和锰超氯化物歧化酶(MnSOD)在表皮肿瘤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通过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记(Western Blot)方法.研究了26例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23例鳞状细胞癌(Squamas cell carcinoma)、18例日光性角化(Actinic Keratosis)以及8例曝光部正常皮肤、8例非曝光部正常皮肤中CuZnSOD和MnSOD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正常皮肤曝光部和非曝光部2种SOD的mRNA和蛋白表达无差别;表皮肿瘤中CuZnSOD mRNA表达与正常皮肤一致,MnSOD mRNA表达升高;表皮肿瘤中2种SOD蛋白的表达较正常皮肤低。结论:表皮肿瘤中SOD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存在差异,低蛋白表达可能与表皮肿瘤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 (MnSOD)在表皮肿瘤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通过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和蛋白免疫印记 (WesternBlot)方法 ,研究了 2 6例基底细胞癌(Basalcellcarcinoma)、2 3例鳞状细胞癌 (Squa mascellcarcinoma)、18例日光性角化 (ActinicKeratosis)以及 8例曝光部正常皮肤、8例非曝光部正常皮肤中CuZnSOD和MnSOD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皮肤曝光部和非曝光部 2种SOD的mRNA和蛋白表达无差别 ;表皮肿瘤中CuZnSODmRNA表达与正常皮肤一致 ,MnSODmRNA表达升高 ;表皮肿瘤中 2种SOD蛋白的表达较正常皮肤低。结论 :表皮肿瘤中SOD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存在差异 ,低蛋白表达可能与表皮肿瘤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GSTA1基因在肝癌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35例AFB1诱发的树鼩肝癌、癌旁和癌前组织,以及35例人肝癌和癌组织中的GSTA1mRNA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以上组织的GSTA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树鼩肝癌组织的GSTA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癌旁及癌前组织;人肝癌组织的GSTA1mRNA表达水平、蛋白阳性表达率和表达综合得分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分别为P<0.001、P<0.05和P<0.001)。结论GSTA1可能是肝癌发生发展的重要相关基因之一;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动态观察相关基因在肝癌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有助于阐释肝癌发生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4.
乙肝病毒和黄曲霉毒素B1在树Ju肝癌形成中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瑗  严瑞琪 《癌症》1999,18(2):129-132
动态观察乙肝病毒和黄典霉素素B1在树Ju原发性肝细胞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成年树Ju按不同处理分为四组:A-HBV+AFB1组;B-HBV组;C-AFB1组;D-空白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功能未知基因PNMA5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细胞生长的关系;方法:利用肝癌基因表达谱数据研究发现PNMA5基因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采用RT-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mt quantitative PCR,RFQ-PCR)方法检测PNMA5在人类正常组织以及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利用RNA干扰技术沉默肝癌细胞株(Focus和PLC)内PNMA5基因的表达;CCK-8实验定量分析内源性PNMA5基因被沉默前后的Focus和PLC细胞生长曲线的变化.结果:在14种人正常组织中,PNMA5只在睾丸、卵巢和脑组织中高表达,PNMA5基因在42%(5/12)的肝癌组织中有明显的上调(与癌旁组织比大干2倍以上,P<0.05).沉默肝癌细胞株Focus和PLC中内源性PNMA5基因表达后.2种肝癌细胞的生长均受到明显的抑制(P<0.01),同时,从G1期进入S期细胞明显减少(P<0.01).结论:PNMA5在维持肝癌细胞恶性表型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可能是一个新的肿瘤一睾丸相关基因.进一步研究其功能有可能发现肝癌发病的新机制,成为肝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和E-钙黏蛋白(E-Cad)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0例鼻咽癌组织中MnSOD及E-Cad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 MnSOD强阳性表达率全组的为47%(28例),淋巴结阳性者(51例)中的为49%(25例),淋巴结阴性者(9例)中的为33%(3例)(x2=0.76,P=0.382).E-Cad强阳性表达率全组的为47%(28例),淋巴结阳性者中的为43%(22例),淋巴结阴性者中的为78%(7例)(x2=3.69,P=0.047).随T、N分期增加MnSOD表达水平上升,且仅与转移淋巴结大小呈正相关(r=0.46,P=0.002),与淋巴结转移区域无关(r=0.22,P=0.116);MnSOD高表达时放射敏感性低、疗效差.E-Cad表达越低N分期越晚,其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区域呈负相关(r=0.33,P=0.020),但与T分期、转移淋巴结大小及放射敏感性无关(r=-2.19,P=0.093;r=-0.07,P=0.623;r=-0.18,P=0.170).多因素分析显示MnSOD、E-Cad表达水平升高与预后生存有关(x2=4.45,P=0.035;x2=5.12,P=0.024).结论 MnSOD高表达可能促进肿瘤生长,降低鼻咽癌放射敏感性.ECad高表达可抑制癌细胞淋巴转移,但与肿瘤生长、浸润无关.MnSOD、E-Cad表达水平有可能影响鼻咽癌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皮膜蛋白(epithelial membrane protein-1,EMP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过表达对肝癌细胞生物表型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唐山市人民医院2008-01-01-2012-12-30 65例肝癌组织及35例癌旁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距其癌组织边缘≥2cm,镜下未见癌浸润)。采用慢病毒转染建立EMP1过量表达的肝癌HepG2细胞株。荧光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MP1转染后肝癌HepG2细胞株中EMP1表达含量的变化。MTT法、流式细胞术及Transwell检测EMP1过量表达对肝癌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及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EMP1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32.3%(21/65),明显低于癌旁肝脏组织的85.7%(30/35),χ2=26.118,P<0.001。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表明,EMP1蛋白在肝癌组织的表达相对量(0.257±0.022)较癌旁肝脏组织(0.863±0.086)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24,P<0.001。EMP1蛋白表达水平与肝癌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组织分级以及血行转移有关(P<0.05),而与肝癌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及T分期无关,P值均>0.05。EMP1高表达的肝癌细胞其增殖能力明显减弱,细胞凋亡及侵袭转移能力明显降低,Caspase-9蛋白表达上调,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下调,P<0.05。结论肝癌组织中EMP1蛋白表达减低,可能通过调控Caspase-9及VEGFC蛋白表达影响肝癌细胞增殖、凋亡与转移的生物学过程。  相似文献   

8.
Fas/FasL在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Fas、FasL在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41例肝癌组织中Fas及其配体FasL表达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肝癌中Fas阳性率为31.7%,癌旁肝硬化Fas阳性率80.0%,癌细胞Fas表达较癌旁显著减少,肝癌及癌旁肝硬化,FasL阳性率分别为41.5%和65.0%;FasL表达在二者间差异无显著性。肝癌组织Fas、FasL表达与性别、肿瘤大小、组织分级无关。Fas表达与门静脉癌栓发生率呈负相关,FasL表达则与其无关。结论 Fas/FasL系统在原发性肝癌肿瘤免疫逃避中起重要作用,Fas抗原表达在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形成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Sun GG  Wang YD  Yu XR  Cheng YJ  Bai S  Liu Q  Zhang J  Yang XR  Wan X 《中华肿瘤杂志》2010,32(11):834-837
目的 探讨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5例食管鳞癌组织及距肿瘤组织边缘>5 cm的正常组织中MnSOD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 MnSOD蛋白在45例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1.1%,明显低于正常食管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6.7%,P<0.05).MnSOD mRNA在45例食管鳞癌组织的相对表达量为0.310±0.036,亦明显低于其在正常食管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0.482±0.053,P<0.05).MnSOD蛋白和mRNA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病变长度、浸润深度和组织学分级有关,即病变长度越长、浸润深度越深、组织学分级越高者,MnSOD表达水平越低(均P<0.05).MnSOD蛋白和mRNA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状况、病变部位和病变类型均无关(均P>0.05).结论 食管鳞癌组织中,MnSOD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检测MnSOD的表达对食管癌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秀霞  陈志英 《癌症》1994,13(5):399-401,404,T000
本文报道首次采用ABC免疫组化法和免疫荧光直接法(单克隆抗体),对正常涎腺,涎腺炎及良恶性混合瘤的CuZnSOD进行了检测。发现CuZnSOD富集于涎腺导管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良恶性混合瘤呈现不同程度的阳性反应,恶性混合瘤CuZnSOD的阳性率及阳性反哟度均高于良性混合瘤,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提示:ABC免疫组化法是检涎腺组织及良恶性混合瘤的CuZnSOD的组化指标,,对涎腺  相似文献   

11.
p53功能在肝癌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P53功能及某些生物学行为肝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收集1997年1月至1998年12月52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资料,并对这52例手术切除的肝癌标本,分别用Western blot结合DNA损伤诱导的方法检测野生型P53的功能,免疫组化检测P53蛋白的表达,PCR/SSCP方法检测P53基因在第5-8外显子的丢失情况及免疫组化检测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指数。结果:52例标本中,31例(5  相似文献   

12.
雌激素受体与原发性肝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Ren Z  Yang B  Ye S 《中华肿瘤杂志》1997,19(1):10-13
目的 为了探讨雌激素受体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病理意义 ,对原发性肝癌的雌激素受体表达和原发性肝癌的生物学特性的关系作了研究。方法 用葡聚糖包裹活性炭吸附法检测了 62例原发性肝癌的雌激素受体表达 ,经大体和显微镜检查了这些原发性肝癌的病理特征 ,并用单克隆抗体PC- 10检测了这些肝癌的细胞增殖性核抗原 ( PCNA)。结果 雌激素受体阳性的肝癌 83.3%为单结节 ,58.3%有完整包膜 ,其构成比高于雌激素受体阴性肝癌的 4 2 .1%和 2 1.0 % ,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小肝癌的雌激素受体阳性率 62 .5% ,显著高于大肝癌的 30 .4 % ( P<0 .0 5)。雌激素受体阳性肝癌的 PCNA标记指数为 ( 2 6.2± 18.7) % ,低于雌激素受体阴性肝癌的 ( 4 3.6± 32 .0 ) % ,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结果表明 ,雌激素受体阳性的肝癌与雌激素受体阴性的肝癌相比 ,前者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肝癌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组学以其高通量和整体识别的特点已成为肿瘤研究中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对肝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复发转移的机制及干预和寻找理想的肿瘤标记物以求早诊早治.研究者们找到了多种肝癌相关的蛋白,但其特异性和临床应用价值都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核因子NF-κB和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在肝细胞癌(HCC)组织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1例HCC中NF-κB和nm23-H1的表达情况,以相应癌旁肝组织、肝硬化组织(10例)、肝血管瘤旁正常肝组织(11例)作对照,并分析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NF-κB蛋白在41例HCC组织中阳性28例,表达率为68.3%;41例相应癌旁肝组织中有5例表达,阳性率12.2%,10例肝硬变组织中1例表达,11例正常肝组织未见表达,HCC与非癌组织中NF-κB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P〈0.01);NF-κB的表达与HCC的临床病理特点无显著相关性。nm23-H1蛋白在41例HCC组织中14例为阳性染色,27例为阴性染色。nm23-H1阴性表达与肝被膜浸润和门静脉浸润显著相关(χ^2=4.16,χ^2=4.19,P均〈0.05)。结论NF-κB可能参与了HCC的发生、发展,可望作为基因治疗的靶点。nm23-H1在HCC中的阴性表达与HCC的恶性生物学特征相关,可能表明肿瘤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不同因素诱发的树齮肝癌组织的基因表达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i Y  Su JJ  Cao J  Ou C  Qiu XK  Yang C  Ban KC  Yue HF  Wei W  Ou SJ  Zhang LS  Wan DF  Gu JR 《癌症》2003,22(10):1018-1022
背景与目的:以往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肝癌相关基因的研究一般以癌旁组织作为对照与肝癌组织比较,但肝癌的癌旁组织常含有肝炎、肝硬化、增生结节等病变。为了探讨肝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及有关的基因改变,本研究用树鼩动物模型对病因不完全相同的两组动物的肝癌和其自身的癌发生前活检肝组织进行基因表达水平的比较。方法:实验树鼩分两组,黄曲霉紊B1(aflatoxin B1,AFBl)组单纯喂AFBl,HBV AFBl组先感染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然后喂AFB1。实验期间定期抽血检查HBV感染标志,并剖腹取肝组织活检。动物出现肝癌后,两组各取2例肝癌组织及其冷冻保存的癌发生前活检肝组织,用cDNA微阵列技术检测、比较各例肝癌组织和其相应癌发生前活检肝组织的基因表达水平,分析不同病因的两组肝癌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的异同。结果:肝癌发生率在AFB1组和HBV AFB1组分别为73.3%和77.8%。两组肝癌组织都有较大量的基因发生表达水平的改变,但在AFB1组以上调改变为主,在HBV AFB1组以下调改变为主。在受测的588个(16个功能组)已知与人类肿瘤有关的基因中,两组有相同改变的基因共11个,它们主要分布在3个功能基因组,即凋亡相关蛋白组,DNA合成、修复和重组蛋白组以及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组。结论:HBV对单纯AFB1引起的基因表达改变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低分子肝素对肝癌血管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起  闫钧  汪昱  陆洪芬  薛琼  汤钊猷 《肿瘤》2004,24(2):132-134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对肝癌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人肝癌裸鼠转移模型(LCI-D20).40只模型鼠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生理盐水)、化疗组(顺铂 氟尿嘧啶)、肝素组(法安明)、联合组(顺铂、氟尿嘧啶与法安明).观察肿瘤大小和转移、抑瘤率、测血清AFP、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化疗组、低分子肝素组、联合组的肿瘤体积分别为25245±13367 mm3、2610±1217 mm3、5883±3131 mm3和5556±2570 mm3;抑瘤率为0%、93.62%、76.70%和77.99%;MVD为20.67±6.80、18.17±2.64、4.83±1.83和6.50±2.35;VEGF阳性率为90%、80%、30%和30%;AFP为121.80±31.34 ng/ml、21.45±13.29 ng/ml、75.60±29.74 ng/ml和55.82±37.98 mg/ml;肝转移率分别为80%、70%、20%和10%;肺转移率为70%、60%、20%和10%;腹壁转移率为90%、60%、40%和40%;腹水形成率为20%、10%、0%和0%.低分子肝素组、联合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对肝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有显著差异(P<0.05),低分子肝素对肝癌血管形成和转移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及单纯化疗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通过抗肿瘤血管形成,对肝癌的生长与转移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谷氨酰转肽酶与血小板比值(gamma-glutamy transpeptidase to platelet ratio,GPR)在评估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肝纤维化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外科行肝切除术的HCC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GPR、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mino- transferase to platelet ratio index,APRI)、FIB4指数(index based on the 4 factors,FIB4),用ROC曲线下面积比较GPR、APRI、FIB4诊断肝纤维化不同分期(S0期、S1期、S2期、S3期、S4期)的效能。结果 GPR、APRI、FIB4、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P<0.05),而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 count,PLT)与肝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r=-0.360,P<0.001);肝纤维化不同分期(S0期、S1期、S2期、S3期、S4期)中,GPR、APRI、FIB4、PL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S0期,GPR曲线下面积分别与APRI、FIB4、PLT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S1期和>S3期中,GPR曲线下面积分别相应与APRI、PLT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FIB4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S2期,GPR曲线下面积分别相应与APRI、PLT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PR诊断肝纤维化分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评估HCC患者术前肝纤维化分期的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18.
肝癌中HLA抗原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HLA 抗原在肝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与病程、预后等的关系.方法应用5种HLA 及相关分子单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法)对93例肝细胞肝癌及癌旁组织的石蜡切片进行检测.结果 HLA 类抗原在癌旁正常肝细胞中不表达或低表达,在癌细胞中表达明显增强;肝癌中HLA 类抗原表达增强的患者生存率较其他患者高,肝癌中I类抗原表达阳性的患者较表达阴性的患者生存率高.未发现肝癌细胞HLA 类抗原表达的增强与年龄、AFP、HBsAg、肝硬化、瘤体大小及病理分级有关.HLA I类抗原在肝癌及癌旁细胞中均表达较弱或不表达.结论 HLA 类抗原在肝癌中表达较癌旁细胞增强,并有利于患者的预后.肝癌中HLA 类抗原表达增强这种有别于其他肿瘤的分子机制及意义等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基因pp3774在肝癌细胞系、人肝癌及癌旁肝、肝硬化以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生物学功能.方法脂质体转染-荧光观察pp3774-GFP融合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合成新基因pp3774特异性多肽,制备兔源性多克隆抗体;用RT-PCR、蛋白印迹、免疫细胞化学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p3774基因在7个肝癌细胞系及214例肝细胞癌、18例肝硬化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pp3774基因的SMMC-7721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pp3774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内质网为主);RT-PCR检测结果表明pp3774 mRNA在肝癌细胞系BEL-7402、Huh-7、MHCC-97L及HepG2中高表达,SMMC-7721、MHCC-LM3及人永生化肝细胞系L-02中度表达,而在Hep3B中低表达;肝癌及癌旁组织中pp3774 mRNA的表达表现为癌旁高于癌(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p3774蛋白表达程度依次为正常肝≥肝硬化≥癌旁肝组织>肝癌.转染pp3774基因的SMMC-7721细胞的凋亡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约10%.结论 pp3774基因是一个具有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功能的新基因.  相似文献   

20.
对血清中抗肿瘤相关抗原(TAA)抗体的检测可以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对肝细胞癌单一抗原进行检测时,敏感性普遍偏低,一般不超过20%;将多种TAA(包括c-myc、p53、cyclin B1、p62、Koc、IMP1、survivin、p16)进行联合检测,敏感性可达到59.9%,极大提高了血清自身抗体的检出率,从而更好地用于肝癌的早期诊断,这不仅为肝癌同时也为其他肿瘤的早期免疫诊断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