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急性肺动脉栓塞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肺动脉栓塞(APE)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的无创检查手段、溶栓及抗凝治疗的疗效,以期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并探讨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及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09年1月我院住院的7例APE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案等临床资料。结果:APE的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最为常见;D-二聚体对APE具有高度敏感性;64排CT肺动脉造影(CTPA)+心脏彩超等检查可明确诊断APE。积极予以溶栓抗凝治疗可降低病死率。结论:APE临床症状多样,临床医生应高度警惕。D-二聚体可作为APE筛选检查;64排CTPA是诊断APE的极为有效方法;及时规范的溶栓抗凝疗法在APE治疗中疗效肯定,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2.
急性肺栓塞(APE)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同时漏诊率和误诊率亦较高,能对APE进行快速的危险分层诊断和预后评估对指导临床治疗相当重要。研究表明肌钙蛋白Ⅰ可用于APE的危险分层诊断,并可作为APE的独立预后评估指标,且检查方法简单、快捷、经济,其在APE患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3.
急性肺栓塞(APE)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同时漏诊率和误诊率亦较高,能对APE进行快速的危险分层诊断和预后评估对指导临床治疗相当重要.研究表明肌钙蛋白I可用于APE的危险分层诊断,并可作为APE的独立预后评估指标,且检查方法简单、快捷、经济,其在APE患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4.
陈丽秀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7):1090-1091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的无创检查手段、溶栓及抗凝治疗的疗效,以期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并探讨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06年至2010年我院住院30例肺栓塞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案等临床资料。结果肺栓塞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最为常见;D二聚体对肺栓塞具有高度敏感性;CTPA+心脏彩超检查可明确诊断。积极予以溶栓、抗凝、呼吸支持等治疗可降低误诊率和死亡率。结论在基层医院,提高肺栓塞的诊断意识,提高肺栓塞的诊断率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创综合诊断方法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可疑肺癌患者的门诊病历资料。结合临床症状分析综合应用各种无创检查(胸部x线、CT、血清肿瘤标记物、痰脱落细胞学)联合诊断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单从典型临床症状诊断肺癌的灵敏度为11.8%、特异度为25.9%、正确率为15%、误诊率(假阳性率)为74.1%、漏诊率(假阴性率)88.2%。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诊断肺癌的灵敏度为46.2%、特异度为40.7%、正确率为45.0%、误诊率为59.3%、漏诊率53.8%。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血清肿瘤标记物+痰细胞学检查,诊断肺癌的灵敏度为80.7%、特异度为77.8%、正确率为80%、误诊率22.2%、漏诊率19.3%。结论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血清肿瘤标记物及痰脱落细胞学的无创综合诊断方法诊断肺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门诊医生应加强筛查意识,增加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1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征以及溶栓、抗凝治疗的疗效,以期降低其漏诊率和误诊率,提高存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122例急性PTE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方案等临床资料。结果急性PTE的危险因素有高龄、高血压等心脏基础疾病以及近期手术、糖尿病、骨折、长期卧床等。临床症状以呼吸困难最为常见,出现"三联征"症状(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的为数极少。D-二聚体对急性PTE具有高度敏感性,结合心脏超声、CT肺动脉造影(CTPA)、肺通气/灌注扫描等检查结果可明确诊断。积极予以溶栓、抗凝治疗可降低病死率。结论急性PTE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临床医生应高度警惕。D-二聚体可作为急性PTE筛选检查。确诊后进行规范化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肺栓塞诊疗的认识,减低肺栓塞漏、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06年11月我院住院诊治的74例肺栓塞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等临床资料。结果易发肺栓塞的因素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及创伤、长期卧床〉1周、高龄等。在诊断过程中,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是常用的确诊手段,治疗时积极溶栓、抗凝治疗可降低病死率。结论临床医师只要对疑似肺栓塞病例有高度警惕性,规范化诊断治疗,可明显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8.
庞韩英 《山东医药》2006,46(19):76-77
急性肺栓塞(APE)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漏诊及误诊率高。1998年2月~2005年8月,我院收治APE患者50例.现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伴有便秘的老年缺血性结肠炎(IC)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回顾性地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消化内科2008年至2013年收治的160例老年IC患者,其中男35例,女125例,根据有无便秘分为便秘组和非便秘组,比较两组IC患者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误诊情况、实验室检查、内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以及诊治经过及疾病转归等。结果160例IC患者中,便秘患者占57.5%;便秘组发病年龄低于非便秘组;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高(48.8%);病变程度较重;治疗2周后黏膜完全愈合率63.0%低于非便秘组79.9%。便秘组中78.3%的患者病变位于左半结肠与非便秘组75.0%相仿。结论慢性便秘在老年IC中常见,是老年IC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伴有慢性便秘的老年IC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当慢性便秘患者存在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一旦出现腹痛或便血时应高度警惕IC发生,应尽早行肠镜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杨朝品  唐胜惠  蒋翎 《内科》2009,4(3):364-365
目的探讨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关系及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145例患者按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阳性与阴性两组,与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45例患者中冠脉造影检查后被诊断为冠心病阳性115例,阳性率为79.3%;心电图异常的92例患者中有78例被诊断为冠心病,心电图正常53例中有37例被诊断冠心病。以心电图改变诊断冠心病的漏诊率为31.2%,误诊率为46.67%,敏感度为67.8%,特异度为53.3%。结论仅凭心电图改变诊断冠心病,易造成漏诊或误诊,必须结合临床症状、危险因素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1.
常规电子结肠镜检查中结肠息肉漏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常规电子结肠镜检查中结肠息肉的漏诊情况,包括漏诊率、漏诊息肉大小、分型、部位和病理状况。方法回顾3年间在120d内接受多次结肠镜检查的结肠息肉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患者前2次肠镜检查的息肉数,漏诊息肉数,计算漏诊率。结果符合要求的患者共143例,男92例,女51例,年龄23~82岁;漏诊息肉数共126枚,漏诊率22.5%;在漏诊的息肉中,〈5mm、5~9mm和≥10mm息肉分别占80.2%、18.3%和1.6%,各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山田Ⅰ、Ⅱ、Ⅲ和Ⅳ型息肉分别占87.3%、8.7%、3.2%和0.8%,各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肝曲、升结肠和盲肠分别占11.1%、27.0%、12.7%、19.1%、10.3%、15.1%和4.8%,各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漏诊的晚期腺瘤在漏诊的腺瘤性息肉中占14.8%;漏诊息肉数与基础息肉数间相关分析显示有显著的相关性(r=0.674,P〈0.01)。结论常规电子结肠镜检查中结肠息肉有较高的漏诊率,各段结肠间漏诊率不同,且漏诊息肉绝大多数为〈5mm的Ⅰ型息肉。患者罹患息肉越多,漏诊越多。  相似文献   

12.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102例误漏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不典型胸痛急性心肌梗塞(AMI)误漏诊原因,以便降低AMI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0年1月至2005年2月收治的因不典型AMI而误、漏诊的102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误诊为:①脑血管疾病24例(23.5%);②肺心病.心衰等23例(22.5%);③非心源性休克23例(22.5%);①消化道疾病14例(13.7%);⑤咽喉炎.牙病,颈椎病6例(5.9%);(2)漏诊原因:①合并糖尿病8例(7.8%);②大量失血4例(3.9%)。结论:熟悉各种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临床表现,注意检查心电图,联合检测心肌钙蛋白T及CK—MB,有助于减少急性心肌梗塞误、漏诊率。  相似文献   

13.
吴健远 《内科》2013,8(4):386-386,385
目的对住院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误诊漏诊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入院或出院诊断为COPD的328例患者中。入院、出院诊断均为COPD者297例,入院诊断符合率为90.55%,误诊率为9.45%,误诊疾病分别为支气管炎、气胸、急性心梗或心衰、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等;入院时诊断为非COPD而出院时确诊为COPD的漏诊患者共10例,漏诊率为32.26%,漏诊者入院诊断分别为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等。结论COPD诊断具有较高的误诊、漏诊率,临床医生在进行诊断时应认真询问患者病史、仔细观察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并综合分析,才能对痰病做出正确的诊断,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14.
急性肺栓塞(acutepulmonaryembolism,APE)在临床上有着较高的患病率和病死率。近年来APE已成为临床上一种较常见的心血管急症。APE由于临床表现和常规检查无特异性,诊断比较困难,容易漏诊和误诊。现将我院呼吸科收治的误诊及漏诊的5例老年的APE患者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5.
徐志  黄忠毅 《国际呼吸杂志》2014,(15):1163-1166
目的提高对肺栓塞的诊断率,降低误诊率。方法对70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理化检查、治疗手段及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0例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为呼吸困难者占92.9%,D-二聚体〉500μg/L者占92.9%,动脉血氧分压〈80mmHg者占95.7%,行CT肺动脉造影检查提示肺动脉段以上充盈缺损或肺栓塞者占92.1%,为主要诊断方法;27例患者接受溶栓治疗,40例选择单纯抗凝治疗,3例因出血未行抗凝治疗,共24例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以预防再次肺栓塞的发生;治愈7例占10%(均为溶栓治疗),好转60例占85.7%;死亡3例占4.3%(均未行溶栓治疗)。结论肺栓塞临床表现复杂,理化检查多不具特异性,CT肺动脉造影为首选诊断方法,必要时行肺动脉造影检查,溶栓风险高,但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6.
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5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甲亢的临床特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07年的25例老年型甲亢性心脏病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不同临床表现的老年甲亢患者,误诊时间20d~5年,一经确诊,通过个体化治疗,合理指导,病情均得到缓解和治愈,并发症也得到控制。结论老年甲亢误诊率高,症状不典型,在临床工作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正>肺动脉栓塞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急重症之一,漏诊和误诊率可高达60%~80%。及时、准确地做出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至关重要。目前,CT肺动脉成像(CTPA)以其无创、操作简便快速以及诊断准确度高等优点已经成为肺动脉栓塞诊断的一线影像学检查方法[1]。但常规CTPA辐射剂量偏高,为3~5 mSv[1-2]。因此,在CTPA检查过程中如何降低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是发病率、误诊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据统计发病率为(23~69)/10万人年,初诊3个月内病死率约10%[1]。该病多见于老年人,罹患基础疾病,且临床症状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各科医师均可出现漏诊和误诊患者。本文对我院2010年6月至2014年12月的4年多时间APE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漏诊、误诊原因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提醒临床医师充分认识该病的特殊性,减少该病的误诊和漏诊率,提高早期诊断率和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急性肺动脉栓塞早期筛查方法,进一步评价其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并急性肺动脉栓塞(AP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于我院呼吸内科、急诊内科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疑似合并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198例,患者均行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采集患者临床症状,包括:胸痛、咯血、呼吸困难、晕厥等,选择血浆D-二聚体、修正Geneva量表作为急性肺动脉栓塞早期筛查方法,同时分析二者相结合测定筛查的效果及可行性,与CTPA确诊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TPA确诊50例APE,主要症状比较,单纯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组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APE组间差异性明显且统计学有意义(P0.05),体征方面比较,肺部干湿啰音、发热无显著差异性,统计学无意义(P0.05),但不对称下肢水肿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修正Geneva量表高可能性阳性预测值为(76.00%),低可能性阴性预测值(92.94%);血浆D-二聚体阴性预测值为95.70%,阳性预测值仅为43.81%,灵敏度92.00%,特异度为60.14%。两种筛查方法结合的阳性预测值为(50.75%),阴性预测值为(95.70%)。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APE诊断中,予以早期筛查具有重要意义,血浆D-二聚体与修正Geneva量表结合检测,可以降低APE漏诊率,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临床有借鉴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缺血性肠炎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减少对该病的误诊、漏诊率。方法对该院2008年-2010年收治的13例缺血性肠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患者发病年龄平均为68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率高达61.5%。诊断的主要依据是结肠镜,病变部位好发于左半结肠(76.9%),病理组织学无特异性。CT、肠系膜动脉造影发现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均为15.4%。结论缺血性肠炎多发生于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误诊率高。因此,肠镜检查仍为缺血性肠炎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CT、肠系膜动脉造影对该病诊断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