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管端端吻合或人造血管置换在胰十二指肠联合肠系膜上静脉部分切除的术中应用和护理配合.方法 对12例胰头癌患者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人造血管置换术.术前精心准备、术中合理配合,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掌握手术步骤,备齐用物.结果 该手术时间均需7 h左右,出血量800~1200 ml,平均住院时间为2周,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胰十二指肠联合肠系膜上静脉部分切除手术难度大,时间长,熟悉手术步骤,默契、高质量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1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重建的手术配合要点。主要包括:认真细致的术前准备,术中巡回护士必须及时供给手术用物,吻合血管时正确计时及随时提醒手术医师血管阻断时间,协助麻醉医师严密观察病情;洗手护士正确、敏捷传递器械,熟悉胰十二指肠与器官相关血管解剖及手术医生习惯,熟练配合血管吻合及Prolene线的使用。认为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术前护理准备,遵循术中无菌、无瘤的原则,可使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重建术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3.
<正>胰腺癌是消化系统肿瘤中预后最差的肿瘤之一[1]。胰十二指肠切除(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治疗胰腺癌的主要手段。胰腺肿瘤局部生长会侵犯周围血管,尤其是门静脉(portal vein,PV)。血管受侵犯是影响PD彻底性的主要原因[2]。为提高胰头癌的切除率和根治率,减少血栓形成,2009年10月至2013年10月,浙江大学  相似文献   

4.
总结7例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人造血管植入术的护理配合。手术室护士术前充分准备,建立足够的静脉通道,术中及时、准确地应用各类药物,有效维持循环的稳定,准确完成血管阻断计时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密切配合手术,减少血管阻断时间。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操作复杂,风险大。术中出血多,并发症发生率高,其肠系膜血管及门静脉探查是该手术的重要步骤,在探查胰后门静脉及肠系膜静脉间隙时,经常遇到血管损伤出血。  相似文献   

6.
胰腺癌早期因无特异症状,临床诊断困难,进展期胰腺癌多侵犯门静脉(PV)、肠系膜上静脉(SMV)或肠系膜上动脉(SMA)等重要血管,手术切除率低。文献报道常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其切除率仅20%。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联合人工血管移植的术中配合,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术前进行主动心理干预,做好充分的准备及术中熟练的配合。 结果 10例胰头癌侵犯门静脉患者进行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联合人工血管移植术成功。 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熟练地配合,提高手术的效率和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目前公认的治疗壶腹周围癌的首选方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操作复杂、切除范围广泛、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高,术后胰瘘的发生常会引发灾难性的损害,危及生命。而胰瘘的发生与术中胰肠吻合处理有直接关系,在术中有效处理好胰肠吻合环节,  相似文献   

9.
10.
胰头或壶腹部癌肿常需行部分胰腺和十二指肠切除,这类手术操作复杂、冗长、创伤大,加之患者常常合并有梗阻性黄疸和肝功能损害,故麻醉处理远比一般手术困难。我院近4年来共进行了3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现将其麻醉处理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鼻内镜鼻窦手术联合鼻中隔矫正术4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刚 《华西医学》2006,21(1):100-100
目的: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联合鼻中隔矫正术的优点。方法:对45例鼻息肉、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均进行鼻内镜鼻窦手术联合鼻中隔矫正术,观察对鼻中隔偏曲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偏曲的鼻中隔均一次获得彻底矫正,未出现鼻腔粘连、塌鼻、鼻中隔穿孔、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鼻窦手术联合鼻中隔矫正术是治疗鼻息肉、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45例脊椎铰累病理证实,CT扫描表现溶骨性(32例),成骨性(4例)和混合性(例)。原发灶以肺癌最多见,其次咽癌和胃癌。本组30例作脊柱正侧位X线检查,平片发现或可颖骨破坏19例,而CT扫描为100%,CT扫描发现和估价病变方面较X线平片检查优越敏感。对脊椎转移瘤的CT诊断,鉴别诊断的价值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体空肠移植重建下咽颈段食管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体空肠移植重建下咽颈段食管的9例病例,均为下咽癌,其中1例癌肿侵及颈段食管。术中切除全下咽、颈段食管、全喉,同时行颈淋巴清扫,用自体空肠移植进行消化道重建。结果:术后移植肠管全部成活,随访1~22个月,未出现癌肿复发和死亡。结论:对于下咽颈段食管等部位肿瘤,根治后形成环周缺损,用自体空肠移植进行消化道重建,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报告19例多原发癌(MPC)的临床资料。本组MPC有下列特点:(1)先证癌中,以喉癌(8/19)最多;(2)同时性MPC占52%;(3)17例非血液系统MPC的先证癌有15例为鳞癌;(4)食道癌均表现为第二原发癌,其先证癌均为喉癌和下咽癌;(5)同时性喉MPC的第二原发癌可在多种器官发生。作者并结合文献复习,对MPC的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5.
甲基丙二酸血症45例综合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基丙二酸血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干预方法。方法:总结国内外45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情况,分析其诊治及转归情况。结果:对有不明原因酸中毒,意识障碍,惊厥,肌张力低下以及体格及智力发育落后甚至倒退的患儿应引起高度重视,血尿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GC/MS)可确诊该病,该病的治疗可分为维生素B12(VB12)有效型及无效型两类,维生素B12有效型可采用VB12注射及限制饮食的方法进行干预;对维生素B12无效型患者采取饮食限制的方法加以干预,晚期肾功能衰竭行肝肾移植可改善此类患儿预后,但不确定是否能改善远期预后。结论:对疑似患儿及时进行GC/MS尿有机酸分析可早期诊断本症,对确诊本病的患儿进行早期干预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肝细胞肝癌化疗栓塞后二期切除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探讨一期不能切除的肝细胞肝癌(HCC)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及经门静脉插管化疗缩小后再切除的疗效,总结1997年10月至1998年10月间22例治疗经验。方法:经皮肝动脉穿刺化疗栓塞(TACE)后切除17例,经肝动脉结扎加插管栓塞化疗(HACE)后再切除3例,肝动脉结扎加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栓塞化疗后再切除2例。化疗栓塞前叶瘤直径6.7~18cm,平均9.85cm。平均接受化疗栓塞治疗2.45次,手术切除时瘤径缩小至5.77cm。末次化疗距手术时间1~7个月,平均3.47个月。化疗栓塞前甲胎蛋白(AFP)阳性15例,阴性7例,化疗栓塞后11例降至正常,手术切除后2个月均降至正常。手术方法:左半肝切除2例,右半肝切除3例,尾状叶切除1例,其他均为肝脏部分切除。切除肿瘤病理大体所见40%~90%坏死,14例周边出现新癌灶,镜下仍见癌组织。结果:本组病例无手术死亡,经随访均无瘤生存至今,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后再切除已成为一种提高HCC手术切除率,延长HCC患者生存时间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皮肤骨膜肥厚症临床和X线表现。方法:7例病人经临床及化验检查,胫腓骨、尺桡骨、双手双足对称摄片,胸透。3例摄胸片,3例作彩色多普勒检查,2例摄头颅平片。结果:临床表现为四肢粗大浮肿,杵状指(趾),额部皮肤皱纹脑回状加深伴油汗,并显示症状和体征不一致。X线特征;(1)四肢骨多发对称骨膜增生,以胫腓骨、尺桡骨为主、于骨干处呈浅淡层状骨膜,而骨端处呈花边状,密度较高。(2)四肢骨干、掌骨和跖骨增粗,但各关节、第一掌骨和末节指趾骨结构正常。结论:皮肤骨膜肥厚症诊断依靠临床和X线检查,须与肢端肥大症;肺性骨关节病及进行性骨干营养不良等鉴别。  相似文献   

18.
鼻咽癌的CT诊断(附9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鼻咽癌的CT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有病理组织学诊断的鼻咽癌96例,CT以OM线或平行于颅底线向下常规扫描至硬腭水平,部分病例根据临床需要,扫描至颈段水平。结果:96例中,鼻咽腔变形狭窄72例。鼻咽部全部受侵,其中全壁受侵10例,顶后壁34例,右侧壁29例,左侧壁23例,脂肪垫受侵84例。咽旁间隙改变为狭窄48例。移位23例,消失20例,颅底骨质受侵41例,副鼻窦受累29例,鼻道8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肾上腺皮质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45例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皮质醇症17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5例,无功能腺瘤13例.临床表现、内分泌生化检查、B超、CT或MRI应用于疾病的诊断.结果:45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均行病理检查,证实为肾上腺皮质腺瘤或癌.结论:术前明确诊断是肾上腺皮质肿瘤手术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31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临床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胆管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及两者与预后的关系,以指导临床诊治,提高生存期。方法:回顾分析我所1980~1997年收治的31例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结果:31例患者中HBsAg阳性率为22.6%,AFP阳性率为16.1%。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3.4%,13.3%和6.7%。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分析,手术切除、肝门周围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P<0.001);多因素分析,肝硬变程度(P=0.03)、手术切除(P<0001)、肝门周围淋巴结转移(P=0.049)是影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结论:HBsAg、AFP阴性、肝门淋巴结转移对诊断胆管细胞癌有重要价值。手术切除能明显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期。应重视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胆管细胞癌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