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62例飞行员脊柱体检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体检了62例飞行员,现将有关脊柱的临床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性别和年龄:62例均是男性;年龄28~41岁,平均31.6岁,以30~34岁者最多(43例,占69.4%)。1.2 职业:62例均是歼击机飞行员,飞行时间700~2100小时,平均飞行时间1159.3小时。1.3 诱因:有颈、腰部外伤史者4例,无明显诱因者58例(93.5%)。1.4 症状和体征:62例飞行员中曾先后发生头痛6例(9.7%),头痛并飞行错觉、空中黑视1例(1.6%)。颈痛3例(4.8%),颈痛并神经衰弱1…  相似文献   

2.
一、临床资料 歼击机飞行员,男性,39岁,飞行时间2800 h.2005年9月昼夜双机编队飞行任长机,高度5000 m,速度500 km/h,僚机与长机后下方相撞,长机急剧下降,飞行员被骤然上抛,意识瞬间丧失,意识丧失持续时间不能描述.飞行员清醒时感全身剧痛,尤其以头、胸及右臂疼痛明显;双眼视力丧失,约4~5 s左眼视力恢复,但仅有微弱光感,对各种仪表指示不能判读;右臂失能.飞行员清醒后飞机仍在下降,清醒后约10 s使用左手启动弹射手柄,弹射时飞机的状态、高度及速度不能描述.弹射瞬时飞行员意识再次丧失,对弹射、开伞过程无记忆,意识恢复时伞已打开;着陆时足先接触树枝,树枝折断后落地,双足无力站住而坐于地上.  相似文献   

3.
4.
35名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脊柱影像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性能战斗机逐渐装备部队,飞行员脊柱健康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们对以往制定的低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的脊柱健康标准认识已显不足。通过对35名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的脊柱影像检查分析,就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脊柱健康标准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和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5.
近期我部发生两例飞行员地面交通事故伤,现报告如下,提醒有关方面注意。1 病历资料 例1,男,33岁,歼-8飞行员,飞行总时间1500h。1995年12月7日,该飞行员骑摩托车外出,被地方一卡车撞倒。查体:左上肢活动受限,口唇裂伤。全身多处  相似文献   

6.
在 1999年的一次特技飞行训练中 ,海军航空兵的一架双座歼击机在起飞滑跑时冲出跑道。前后舱飞行员同时弹射离机 ,正常开伞 ,降落在机场外 10 0 m的泥土地上 (见《航空军医》1999年第 5期 2 2 3页刘虹等报道 )。两名飞行员在弹射出舱时均有短暂的意识丧失 ,着陆时神志清醒。除 1名飞行员脚踝轻度扭伤外 ,两名飞行员仅受到惊吓。心率 12 0次 /m in,血压 2 0 0 / (15 0~ 16 0 ) mm Hg,身体未受其他损伤 ,遂送我院休养。经检查 ,此次飞行事故后两名飞行员均产生恐惧心理 ,时常回想遇险时的可怕情景 ,伴有失眠、多梦、乏力、盗汗。心情受到压…  相似文献   

7.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 ,2 5岁 ,轰 - 6飞行员 ,飞行时间 2 40 h。因间断性腰痛伴双下肢麻痛3年入院。患者自述 6岁时曾跌入 2 m深的地窖中 ,当时自觉腰背痛、胸闷、憋气。1994年 8月招飞入伍。3年前在一次连续 1周的拉练中 ,于第 3天开始出现背部疼痛、发板 ,但尚能坚持训练 ,接着又进行了半个月的跳伞训练 ,这期间腰背痛加重并出现双下肢麻木。曾以“腰肌劳损”在当地驻军医院治疗 ,未行腰椎 X片检查 ,上述症状好转。在以后的体育训练及飞行训练中 ,常常出现腰痛及双下肢麻痛。1999年 1月于解放军第 45 1医院摄腰椎正侧位片示 :腰 5 双侧…  相似文献   

8.
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疗效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8年12月分别采用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的5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其中男41例,女15例;年龄21 ~ 66岁,平均41.5岁.损伤部位:T1213例,L127例,L2 16例.按AO分型:A1.2型6例,A3.1型29例,A3.2型9例,A3.3型12例.载荷评分5~8分,平均6.3分.脊髓神经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4例,C级8例,D级17例,E级24例.采用椎弓根螺钉跨伤椎固定27例,经伤椎固定29例,两组患者均选择性进行单节段植骨融合.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和最后随访时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恢复及椎管占位情况的变化.随访过程中观察植骨融合和脊髓神经恢复情况.采用Deni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局部疼痛和工作状态的恢复差异. 结果 所有患者获随访12 ~48个月,平均25.8个月.跨伤椎固定组1例于术后1.5个月出现棒松动,其余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现象.在术后Cobb角矫正、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椎管占位率恢复及最后随访时椎体前缘高度和椎管占位保持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矫正度均存在丢失现象,跨伤椎固定组最后随访时的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伤椎固定组最后随访时的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Cobb角矫正度丢失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跨伤椎固定组植骨融合21例(78%),经伤椎固定组植骨融合27例(93%)(P<0.05).在局部疼痛评分上,经伤椎固定组优于跨伤椎固定组(P<0.05),而在工作状态的恢复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跨伤椎固定,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够获得较高的植骨融合率,同时能更好地维持脊柱矫正度,是胸腰椎骨折后路治疗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9.
飞行员脊柱健康评价--X线、CT、MRI所见及临床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歼击机飞行员脊柱健康的评价标准。方法 顺序采集46名歼击机飞行员特别设定的体检资料,包括脊柱临床评价,全脊柱立位X线前后位及侧位摄片,腰椎双斜位摄片,颈椎MRI,腰椎CT等资料。将脊柱的生理曲度及异常曲度情况,结构退变情况和脊柱临床评价都给予量化,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项指标之间关系。结果 ①飞行员的年龄和飞行时间与其颈椎和腰椎问题的大小都具有显著的相关性。②颈椎曲度异常和脊柱侧弯情况普遍存在,但与脊柱临床评价并无相关性。③脊柱退变的各项指标(包括椎间隙狭窄、椎间盘突出、椎体楔形变、椎体骨刺等)之间都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与脊柱的临床评价并不相关。结论 歼击机飞行员的脊柱健康的临床评价与其结构形态的退行性改变并不平行;单纯以脊柱结构的改变来确定飞行员脊柱健康的标准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歼-6飞行员,男,39岁,飞行总时间2185 h。于2003年11月4日昼间驾换发动机后的歼-6飞机试飞,计划飞行高度12 000m。当上升到8000m时,救生背心突然鼓起,人被伞带紧紧地捆在座椅上。座舱压力表指示为“零”,稍后指示“—0.02 kg/cm~2”。氧气面罩不断向嘴和鼻孔加压吹气,说话困难,操纵吃力,耳胀、耳鸣、咳嗽、胸痛,双侧颞颌关节酸痛,右下腹胀痛。即停止上升,报告指挥员,2 min内紧急下降至7000m,症状无改善。随后返回,安全着陆。本次飞行  相似文献   

11.
新型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新型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Sextant-R)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3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Sextant-R组(14例)和开放手术组(22例),对比分析手术切口、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后凸畸形矫正率等.结果 Sextant-R组手术切口长度(7.1±0.9)cm,手术时间(1.1±0.7)h,出血量(89.3±12.1)ml,术后引流量(12.6 ±3.2)ml,术后平均Cobb角(4.5±2.4)°,术后椎体矢状而指数(10.2±10.1)°,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85.0±7.0)%.开放手术组手术切口长度(16.8±1.6)cm,手术时间(2.4±0.8)h,出血量(325.0±123.6)ml,术后引流量(147.3±36.1)ml,术后Cobb角(1.0±2.3)°,术后椎体矢状面指数(5.5±8.6)°,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95.5±2.2)%.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Sextant-R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2.
顶椎楔形截骨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顶椎楔形截骨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21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19~63岁,平均37.2岁。均在伤后平均30个月(40 d~17年)行顶椎楔形截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13~26个月,平均17个月。所有患者术后胸腰椎生理弧度良好,随访无角度丢失;15例CT复查显示手术减压满意;手术后Frankel分级恢复1级以上18例;所有患者腰背部疼痛明显减轻。结论顶椎楔形截骨术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入路简单、显露充分、脊髓前后方均可有效减压、后凸畸形矫正满意、手术后伤椎稳定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经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的指征及远期疗效。 方法 经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 82例 ,随访时间 2~ 5年 ,平均 2 .8年 ,82例均于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内固定取出前、后拍摄脊柱正侧位X线片和CT片。 结果  (1 )本组 71例 (87%)为交通伤和高处坠落伤所致 ,致伤机制复杂 ,6 3例 (77%)合并其他损伤 ;(2 )脊柱活动改善率为77%;腰背痛改善率为 95 %;下肢疼痛改善率为 80 %。 (3)与术前相比 ,伤椎前缘高度平均矫正 5 5 .1 %,平均丢失 2 .1 %(P <0 .0 1 ) ;Cobb角平均矫正 2 5 .7° ,平均丢失 4 .4°(P <0 .0 1 )。 结论 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有利于恢复脊柱伤椎高度、生理弧度和神经功能以及消除腰腿痛 ,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在警惕其他脏器合并伤的同时 ,可适当放宽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胸腰椎爆裂骨折行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客观评价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后的影像学结果,为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外科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方法 筛选2003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41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24~48个月,平均38个月.按照手术人路分为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两组.根据随访X线侧位片测量Cobb角作为效果评价标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前路手术组共19例,人院时平均Cobb角为27.3°,术后为3.1°,随访结束时为4.6°;后路手术组共22例,入院时平均Cobb角为26.1°,术后为3.0°,随访结束时为12.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即刻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访结束时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前路手术对于改善和维持胸腰椎爆裂骨折后凸角度优于后路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无脊髓损伤下颈椎脱位的手术方法选择及疗效.方法 分析总结2004年1月-2009年6月手术治疗的无脊髓损伤下颈椎脱位患者11例.根据Allen分类均为牵开屈曲型损伤,其中Ⅰ度脱位7例,Ⅱ度脱位1例,Ⅲ度脱位3例.陈旧性脱位8例,新鲜脱位3例,均为单纯颈椎外伤,不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单纯前路复位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7例,前后路联合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4例.术后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11例患者手术经过顺利,术前11例Frankel分级E级,术后11例Frankel分级E级.X线片示11例患者均恢复颈椎正常序列和曲度.随访3~31个月未出现脊髓损伤症状及再脱位.术后3.5~5.5个月(平均4.3个月)达植骨融合.结论 合并关节突交锁的下颈椎脱位宜Ⅰ期行前后路联合复位内固定,无关节突交锁者可单纯前路复位椎间植骨融合.复位及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是治疗无脊髓损伤型下颈椎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胸腰椎内固定术后脊髓硬膜外血肿原因分析及其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胸腰椎内同定术后脊髓硬膜外血肿的原因及其诊治。方法 对我院9年来行胸腰椎内固定术的92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例患者术后并发脊髓硬膜外血肿,并通过再次行血肿清除减压术得到证实。针对初次手术、术后阶段、再次血肿清除术以及继发的神经症状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患者初次手术后出现的首发症状均是神经症状的加重,只有1例表现为术后的剧烈疼痛。术后神经症状加重至行血肿清除术的时间平均28.8h。从最初的临床表现异常到血肿清除术的时间为2~14h,平均6h。5例患者血肿清除术后神经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尽管胸腰椎内固定术后脊髓硬膜外血肿相对少见,但其后果严重。一旦发现神经症状较术后加再,应及早手术。凝血功能障碍、多节段手术、脊柱翻修术后局部瘢痕化严重是产生血肿的重要危险因素,术者应在手术中彻底止血,并详尽了解所用的止血材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前路椎体切除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通过对自1985年1月至2002年6月采用前路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治疗537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以及248例患者的随访结果比较,观察其神经功能恢复和局部脊柱的稳定性。结果 573例患者术后均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出院时神经功能改善情况:93例无神经损伤者,术后功能良好;新鲜骨折合并不全瘫患者275例中,240例有1~3级恢复;107例陈旧性骨折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62例全瘫患者,仅5例感觉有部分恢复。248例随访中,26例全瘫患者仅4例部分浅感觉恢复,204例不全瘫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改善。全部患者X线片显示植骨均已融合,有4例出现断钉,但无临床症状。结论对来自椎管前方压迫的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前路减压手术具有减压彻底、神经功能改善率高、Ⅰ期固定融合成功率高、脊柱稳定性好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前路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探讨经前路椎体切除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通过对自1985年1月至2002年6月采用前路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治疗537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以及248例患者的随访结果比较,观察其神经功能恢复和局部脊柱的稳定性。结果573例患者术后均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出院时神经功能改善情况:93例无神经损伤者,术后功能良好;新鲜骨折合并不全瘫患者275例中,240例有1~3级恢复;107例陈旧性骨折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62例全瘫患者,仅5例感觉有部分恢复。248例随访中,26例全瘫患者仅4例部分浅感觉恢复,204例不全瘫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改善。全部患者X线片显示植骨均已融合,有4例出现断钉,但无临床症状。结论对来自椎管前方压迫的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前路减压手术具有减压彻底、神经功能改善率高、Ⅰ期固定融合成功率高、脊柱稳定性好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X线与CT评估椎管内骨折块间接复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研究X线透视椎体标准侧位像上椎体后壁"一线影"与CT扫描对判断椎管内骨折块复位的价值,为术中X线透视即刻判断骨折块间接复位的程度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CT证实均为爆裂骨折,骨块占椎管中矢径比例平均35.2%.所有患者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间接复位,未行椎板切除减压.术中X线透视标准侧位像上骨折椎体后壁呈现连续、平滑的"一线影"时,即认为骨块已复位.术后均行CT扫描观察骨块复位情况. 结果 术后CT示骨折块占椎管中矢径比例由术前35.2%减少至8.6%,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22,P<0.01),达到椎管有效减压的要求.随访时25例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正常. 结论 标准侧位像上椎体后壁连续、平滑的.一线影"可作为判断椎管内骨折块复位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能为术中决定是否行椎板切除减压和骨块推顶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后路肌间隙入路在治疗胸腰椎疾患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在胸腰椎后路手术上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1年10月,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或爆裂性骨折但无神经症状不需行椎管减压患者67例,行单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及拆除内固定手术。随机分为2组:传统后正中入路组(n=31)和椎旁肌间隙入路组(n=36)。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VAS疼痛度。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周。术后Coob角矫正率及椎弓根钉置入准确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上明显少于传统入路组,在疼痛VAS评分上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相比,在治疗上,具有创伤小、对椎旁肌的损伤少及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