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骶管蛛网膜囊肿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骶管蛛网膜囊肿临床较少见,易造成误诊或漏诊。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骶管蛛网膜囊肿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男,2 7岁。因腰骶部疼痛1个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不慎扭伤腰部,随即感腰骶部持续性疼痛,卧床休息后缓解。查体:腰骶部未见畸形,腰4 ,5和腰5骶1椎间隙压痛,直腿抬高试验( ) ,股神经牵拉试验(- ) ,颈静脉压迫试验( ) ,足背及双下肢后侧感觉减退,无肌肉萎缩,鞍区感觉正常。X线腰椎平片未见异常,腰部CT扫描示腰4 ,5椎间盘向左后方膨出4 8mm ,腰5骶1椎间盘向后膨出2 9mm。入院经保守治疗后无缓解,遂行突出腰…  相似文献   

2.
病例回顾 病例1:男,37岁,农民.因"腰、臀、髋区疼痛1周"就诊于风湿科门诊,之前在骨科门诊行腰椎CT已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患者无明显诱因急性起病,疼痛剧烈、夜间明显加重、不能翻身.无发热、皮疹、口腔溃疡、无感染史,无眼红眼痛、外周关节症状.既往体健,家族无类似病史.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痛苦面容、心、肺、腹未见异常.专科检查:腰椎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双下肢肌力V级、温痛觉正常、肌腱反射(++)、巴氏征(-)、骶髂关节压痛(+)、双"4"字征(+).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正常,ESR:56mm/h,RAs(-)、ANA(-),骶髂关节CT:骶髂关节面轻微增生硬化、关节面光滑.  相似文献   

3.
背景:近年来,有关生物力学因素与腰背痛关系的报道大多集中在腰椎整体生物力学与腰背痛的研究上,而针对局部生物力学特点与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的研究则较少.目的:探讨局部生物力学因素在L_5/S_1 椎间盘突出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共纳入对象124例,包括椎问盘突出症组和对照组,62例/组.椎间盘突出症组为2008-06/2009-07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明确并行手术治疗的L5/S_1 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照组为健康体检人员.在腰椎正侧位X射线片上测量和观察各组L_5椎体相对深度、腰骶移行椎、L_5/S_1 椎间盘相对高度、腰骶角、骶骨水平角和骶骨垂直角的变化.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椎间盘突出症组L_5椎体相对深度明显增加(P<0.01),椎间盘突出症组腰骶移行椎数目明显降低(P<0.01),说明相对位置较深的L_5椎体及腰骶移形椎可能对L_5/S_1 椎间盘具有保护作用,可降低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率.椎间盘突出症组腰骶角和骶骨水平角明显减小(P<0.01);但L_5/S_1骶骨垂直角和椎间盘相对高度在椎间盘突出症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可见,L_5/S_1椎间盘相对高度、腰骶角、骶骨水平角和骶骨垂直角与椎间盘突出的关系仍不明确,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临床资料患者姜某 ,女 ,3 6岁 ,安徽省巢湖市八一五地质队干部。腰背慢性疼痛 4余年 ,近 2年加重 ,并出现两髋部及大腿后外侧交替疼痛 ,夜间加剧 ,睡卧后身体难以转侧。入院前经CT检查示 :L4 - 5椎间盘轻度突出 ,即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多方治疗无效 ,并有逐渐加重趋势。 1 999年 5月 4日住入我院。体检发现 :患者腰椎屈曲活动受限 ,腰骶部叩击痛 ( ) ,骶髋关节压痛( ) ,“4”字试验 ( ) ,骨盆测压试验 ( ) ,直腿抬高试验 ( -) ,加强 ( -) ,下肢感觉无异常 ,膝、跟健反射无异常 ,拇趾背伸无异常。随即做有关检查示 :X线骨盆平…  相似文献   

5.
<正>1病例资料男,23岁。因右下肢放射痛1个月伴双下肢乏力1周,症状加重伴双上肢乏力1 d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右下肢疼痛,以大腿前侧明显,1周前出现行走乏力,在外院行腰椎间盘MRI检查示:腰4~腰5椎间盘膨隆,腰5~骶1椎间盘轻度向后突出。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5~骶1),考虑患者神经受压明显,近期出现双下肢乏力,存在受压神经功能受损的可能,予腺苷钴胺口服改善神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腰骶灵活性训练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活动度、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1例,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实验组(n=27)和对照组(n=24),两组患者均接受以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为主的保守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腰骶灵活性训练,即改良的腰骶猫式动作、仰卧位骨盆前后倾、骨盆侧屈、骨盆侧旋共4个动作,15个/组,2组/d,5 d/周,为期3周。在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坐位活动度、站位活动度、腰椎延展性以及主观疼痛(VAS评分)和功能障碍程度(ODI指数)。结果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站立位腰椎屈曲延展性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57,P=0.014);站立位屈曲活动度(t=-3.035,P=0.004)、屈曲+右侧屈+右侧旋(t=-3.345,P=0.002)以及屈曲+左侧屈+左侧旋(t=-4.072,P=0.000)活动度均增加;VAS评分(t=2.908,P=0.008)和ODI指数(t=2.095,P=0.047)均显著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骶灵活性训练能够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的延展性,增加腰椎的活动度,改善腰椎-骨盆节律,改善前屈及前屈对角线动作的功能动作能力,并能够帮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缓解疼痛和主观功能障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例腹主动脉夹层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例因胸闷、腹部疼痛、腰背部疼痛伴右下肢麻木10h就诊,急诊腰部CT检查示腰5~骶1椎间盘突出,予止痛药治疗无效,请急诊外科医师会诊,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入我科.查体:下腰椎(腰4、腰5、骶1)棘突压痛,无放射痛;足背动脉未触及;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行下肢血管、胸腹大动脉、心脏彩超及主动脉MR检查确诊为腹主动脉夹层,予相应治疗病情稳定后转上级医院,后失访.结论 提高对主动脉夹层的认识,熟练掌握其临床特点,及早完善相关医技检查及认真进行病情分析是防范主动脉夹层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1病例资料男,42岁。因突发持续性腰痛,伴左下肢疼痛2小时急诊入院。2小时前晨起扫雪时自觉腰部扭伤,后出现腰痛伴左下肢疼痛,休息后不缓解,疼痛持续加重,难以忍受,活动受限,来我院门诊。当时查血压90/60 mmHg,腰3~4椎间盘压痛明显,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 ),行腰部CT检查示腰3~4椎间盘突出。初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嘱卧硬板床并予止痛、对症治疗,疼痛无缓解。查左腘动脉搏动减弱,左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皮温略低,疑有左下肢动脉栓塞。行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示双下肢动、静脉血流通过正常,静脉内未见血栓回声,排除左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疼痛难…  相似文献   

9.
李洁敏  杨光华 《临床医学》2001,21(11):61-61
1 一例恶性畸胎胎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 患者,女,43岁。因左侧腰腿痛4月余入院。患者4个月提出现左侧腰腿疼痛,开始阵发性隐痛,活动后稍重,能坚持工作。近2月来疼痛逐渐加重,夜间明显,疼痛时出汗,行走跛行。无发热、腹痛、月经规律,多次到当地医院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给予药物“针灸、按摩、牵引、局部封闭等治疗,未见疗效,体重下降7kg,而到本院就诊,既往健康。体检:体温36.1℃,脉搏8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6/9.5kPa。神清,轻度贫血貌。全身表浅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腹平软,左下腹深压痛,无反跳痛,左下腹触及拳头大小包块,左骶骨盆处明显叩痛,左下肢腿抬高试验阳性。双下肢无浮肿。辅助检查:血红蛋白100g/L,红细胞3.9×10~(12)/L,白细  相似文献   

10.
骶骨肿瘤临床上并不常见,发病率较低,其中良性骶骨肿瘤占骨肿瘤发病率的1.16%,恶性骶骨肿瘤占3.92%。其早期症状轻微,常仅表现为腰骶部疼痛或下肢的放射痛,易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尚希福等的资料表明:伴“坐骨神经痛”的骶髂部肿瘤误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率达68.7%。本院自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共收治骶骨肿瘤16例,其中6例首诊时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作就其误诊原因及避免误诊的方法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背景:近年来,有关生物力学因素与腰背痛关系的报道大多集中在腰椎整体生物力学与腰背痛的研究上,而针对局部生物力学特点与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的研究则较少。目的:探讨局部生物力学因素在L5/S1椎间盘突出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共纳入对象124例,包括椎间盘突出症组和对照组,62例/组。椎间盘突出症组为2008-06/2009-07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明确并行手术治疗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照组为健康体检人员。在腰椎正侧位X射线片上测量和观察各组L5椎体相对深度、腰骶移行椎、L5/S1椎间盘相对高度、腰骶角、骶骨水平角和骶骨垂直角的变化。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椎间盘突出症组L5椎体相对深度明显增加(P〈0.01),椎间盘突出症组腰骶移行椎数目明显降低(P〈0.01),说明相对位置较深的L5椎体及腰骶移形椎可能对L5/S1椎间盘具有保护作用,可降低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率。椎间盘突出症组腰骶角和骶骨水平角明显减小(P〈0.01);但L5/S1骶骨垂直角和椎间盘相对高度在椎间盘突出症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可见,L5/S1椎间盘相对高度、腰骶角、骶骨水平角和骶骨垂直角与椎间盘突出的关系仍不明确,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腰椎转移癌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 ,69岁。因腰痛伴左臀腿酸痛 7d就诊 ,既往有肺结核、高血压病史。查体 :腰部活动受限 ,L3 ,4棘间及左侧椎旁压痛 ,并向左臀部及左下肢放射 ,足后外侧麻木 ,左髂后侧较对侧饱满 ,压痛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X线片 :腰椎呈明显退化性病变 ;CT示 :L4,5椎间盘突出 ,初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口服药物、牵引、按摩治疗无效 ,且呈渐进性加重 ,3个月后出现左下肢不能下地活动 ,夜间疼痛加重 ,胸部、骨盆平片未见异常 ,测碱性磷酸酶 792U/L ,CT检查左髂骨实质性占位病变 ,MRI示肺癌并纵隔、右腋下淋巴结及肝、脊柱骨盆转移 ,全身核素骨扫描…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21岁。2月前出现腰痛,弯腰及久坐久站后疼痛加重,腰后仰及侧弯腰痛不加重。1周前腰痛加重特来我院。体检:腰椎无侧凸,腰椎生理曲度变直,L1-S1椎间隙、双侧棘旁无压痛,双侧骶棘肌无痉挛,腰椎活动范围:前屈65°,后伸30°,左右旋转30°,左右侧屈30°,双腿直腿抬高试验80°,直腿抬高加强试验(-),仰卧挺腹试验(-),骨盆分离及挤压试验(-)  相似文献   

14.
慢性腰腿痛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症候群,有时两种或多种病因同时存在于同一病例,为此处理时务必反复全面分析,尽量避免遗漏,下述病例足以说明其重要性.病例摘要 何××,男,57岁.因间断左侧腰臀部疼痛4年,加重伴左下肢胀痛麻木半年余,以“腰椎间盘突出”收治入院.患者于1990年5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胀痛,在他院作腰椎平片检查无异常,休息后疼痛缓解.1992年9月左侧腰痛再次发作,并伴左臀及左大腿内侧胀痛,分别于1992年11月及1993年1月在我院摄腰椎正侧位片及作CT扫描,提示“腰推退行性变,L_(4~5)椎间盘突出”,经理疗、中药等治疗,症状可控制,但仍偶有发作.自1994年2月起,患者左腰臀胀痛明显加重,并出现左下肢刺痛麻木感,体位变动时尤为明显.1994年7月经外地某医院诊断为“坐骨结节炎”,给予抗炎、封闭治疗,疼痛仅缓解2周即再发,遂于9月至我院求诊,收住于本科.入院查体:脊柱无侧弯,L_(4~5)椎间压病叩痛明显,放射到骶尾部,双侧腰大肌无压痛,双坐骨结节区无压痛,压颈试验(±),直腿抬高左40°|右80°,跟臀试验左侧( ),4字征双侧  相似文献   

15.
病例男,60岁.5月前无明显诱因腰骶部疼痛,进行性加重.1月前出现间断低热、头晕、咳嗽、胸闷、活动后气促,无痰.1周前出现双足麻木而后发展为双下肢瘫痪,不能站立及行走.查体:第3、4胸椎部位可触及软组织肿物,触痛不明显.下部胸椎及腰椎压痛阳性,其中第1、5腰椎压痛明显.血常规检查:RBC 3.44×1012/L,HB 10.6g/L,WBC 9.2×109/L.肺、腰椎CT示:纵隔窗: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 ,5 3岁 ,腰骶部及右下肢疼痛5年。查体 :右侧骶部可扪及一约 7cm× 4cm× 1cm大小的包块 ,质硬 ,边界清 ,不活动 ,压痛明显。骨盆挤压试验(+) ,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 (+) ,加强试验 (+) ,4字试验 (+) ,其他相关试验(- )。CT检查 :从腰 3椎体下缘至骶 2椎体下缘段右侧竖脊肌内一圆形长条状软组织肿块影。骶 1、2椎体右侧骨质不连 ,肿块与其椎管内组织及骶骨右翼相连。肿块边界清楚 ,密度均匀 ,CT值 2 5Hu ,最大横径为 3.5cm ,呈膨胀性生长。周围组织受压移位。增强扫描肿块未见明显强化 (图 1)。MRI平扫 :骶 1、2椎体平面右侧软组织…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报告 男,57岁.1992-10出现腰痛,在当地医院行腰椎X线平片检查无异常,经按摩、针灸、牵引治疗疼痛缓解.1999-01腰痛加重且出现下肢麻木无力及跛行,来本院就诊住院.查体:腰椎右侧凸畸形,腰4/5棘突叩压痛,双下肢放射痛,但感觉无异常,肌力Ⅴ级,腰椎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双侧巴彬斯基征阴性.  相似文献   

18.
男,25岁。因腰痛半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以酸痛为主,在外院治疗后未缓解(具体治疗不详)。1个月前腰痛加重,向右下肢及双侧腹股沟区放射,外院腰椎CT检查示腰4、5椎间盘突出,治疗无效,转我院。查体:脊柱无畸形,活动自如,腰1~骶1棘间及棘旁压痛( ),腰1.5椎体叩痛( ),双侧直腿抬高试验(-),双下肢感觉无明显异常,双侧巴宾斯基征(-)。追问病史,1年半前确诊为鼻咽部低分化鳞癌,经过放疗及化疗后,局部病灶控制,半年前曾行全身骨扫描未见发现异常。  相似文献   

19.
1 病例报告女 ,47岁。骶尾部持续性钝痛 1a余 ,就诊于某医院 ,X线示骶尾骨骼无明显异常 ,CT扫描 L4~ 5 、L5 · S1 椎间隙层面示阴性 ,长期行按摩、针灸及封闭等保守治疗无效 ,因而诊断为原发性尾骨痛 ,拟行尾骨切除术。患者拒绝手术 ,于 2 0 0 0 - 0 9- 12以疼痛原因待查收入我院。患者疼痛局限于骶尾部 ,夜间及平卧时疼痛重 ,站立行走时可稍减轻 ,疼痛无放射性 ,双下肢无麻木 ,大小便功能正常。查体 :L5 ·S1 棘突间压痛 ,骶尾部叩击痛 ,鞍区触、痛觉无异常 ,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 70°(- ) ,双下肢肌力正常。ESR10 m m/ h,尿本周氏…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38岁。腰骶部及双下肢疼痛1年,加重1个月。查体:患者强迫坐位。腰4~5、腰5骶1椎间隙压痛明显。左侧椎旁叩击痛,双侧髂后上棘压痛明显。双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减弱。实验室检查:血沉46mm/h,其余各项常规检查未见异常。有犬羊接触史。X线示腰椎未见异常。CT:右侧腰大肌内见囊性低密度病灶。病灶内见稍高密度分隔,部分分隔可见钙化;腰大肌病变向右侧压迫椎弓致右侧椎弓变薄,部分层面可见骨质破坏。椎管扩大.椎管内可见低密度影;腰3椎体可见多发细小囊状骨质破坏(图1)。诊断:脊柱并肌肉包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