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指在使用某一种或者几种药物后,由于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而引起的不同程度的肝损害。近年来,DILI的报道越来越多,但DILI症状发生率低,且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国内外DILI的诊断标准多样,对比各种诊断标准的优缺点,寻找最佳的诊断策略,对DILI的早期治疗和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21,29(16):915-925
随着药物的大量使用,加之新的药物又不断开发与应用,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有关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因此,在治疗上也无重大突破.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仍依靠用药史、临床、影像检查、生化检测和肝活检.本文旨在对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率与分类、发病风险因素、血清标志物的近年进展进行介绍与评述.  相似文献   

3.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治建议(草案)   总被引:62,自引:0,他引:62  
药物肝毒性是临床用药过程中需要重视和监测的问题。在已上市应用的化学性或生物性药物中,有1100种以上具有潜在的肝毒性,很多药物的赋形剂、中草药以及保健药亦有导致肝损伤的可能。其中,急性肝损伤是药物性肝病最常见的发病形式,约占报道病例数的90%以上,少数患者可发生威胁生命的暴发性或重症肝功能衰竭,是药物肝毒性临床监测和防治的重点,也是临床医师执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职业风险问题。根据国内13个地区16家大型综合医院多中心大宗病例统计,近5年来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住院病例数有逐年增加趋势。因此,有必要提出我国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意见,以期进一步规范和提高我国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4.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指患者在服用中药、西药、保健品等而引起肝脏损伤的一类疾病。因为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不同而肝损伤的程度亦不同,急性肝损伤最常见,病情迁延可形成慢性肝损伤,严重者可致肝衰竭甚至危及生命[1]。目前,DILI分类仍不明确,根据发病机制可分为固有型、代谢异质型、过敏型。根据病理类型可分为肝细胞性肝炎、胆汁淤积性肝炎、混合性肝炎[2]。研究表明目前常用且明确可以引起DILI的药物已经超过1100种,已成为一项重点关注的世界医疗安全问题[3]。  相似文献   

5.
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及其易感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新药的不断开发应用及各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增多,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引起人们对药物性肝损伤的重视及研究,目前在遗传学、蛋白质组学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现就引起肝损伤的药物、发病机制、临床分类及其表现、易感因素等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药物性肝病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物引起的肝病在肝病中所占比例约为住院黄疸病例的2%~5%,占成人肝炎的10%,在60岁以上肝炎者占40%以上和暴发性肝衰竭者的25%,也是急性郁胆性黄疸的常见原因。此外,多种有临床意义的慢性肝病变也与药物有关。肝损害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7.
药物性肝病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8.
9.
慢性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药物不良反应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随着新药的不断研发及临床应用,以及中药和食物补充剂的应用,慢性DILI的发生率不断增高。因此,充分了解其诊断及治疗对慢性DILI患者非常重要。本文对慢性DILI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概述,以期更加全面地了解该疾病。  相似文献   

10.
药物性胆汁淤积属于药物性肝损伤的一种独特类型,药物可通过改变胆汁酸转运蛋白、肝细胞和胆小管的功能而触发胆汁淤积,其核心是胆汁流失衡.该病临床表现多样,包括急性胆汁淤积伴或不伴肝炎、慢性胆汁淤积甚至慢性胆管病,在临床上有时不易鉴别,常需结合病史、RUCAM评分量表、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分析,病理组织学检查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  相似文献   

11.
药物性肝病诊治的困惑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建明  任晓非 《胃肠病学》2007,12(4):193-195
药物性肝病(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s)是指在使用某种或几种药物后,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在已上市应用的化学性或生物性药物中,有1100种以上具有潜在的肝毒性,很多药物的赋形剂、中草药以及保健药亦有导致肝损伤的可能。欲更有效地监测和预防日益增多的药物性肝损伤,需要在认识药物性肝病现行诊治原则的基础上。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有效可行的诊治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慢性化的临床类型及主要特点。方法筛选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诊断为DILI的病例,对其中的84例慢性DILI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入选病例均填写病例报告表,数据录入数据库,包括人口学特征、基础疾病、用药种类、主要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等。结果 84例患者中女性63例,占75.0%。根据病情发展和肝功能的恢复过程,可将DILI的慢性化过程分为6种临床类型,其中64例(76.2%)为反复发作型,4例(4.8%)为迁延不愈型,4例(4.8%)为反复波动型,6例(7.1%)为慢性胆汁淤积型,5例(6.0%)为快速进展至肝硬化型,1例(1.2%)为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型。84例患者中56例(66.7%)患者存在基础疾病;由单一药物引起者有51例(60.7%),主要为中药(47.0%)、解热镇痛药(10.6%)和抗结核药(9.1%);肝损伤类型中肝细胞损伤型52例(61.9%)、胆汁淤积型8例(9.5%)、混合型5例(6.0%);肝脏生化学检查异常19例(22.6%)。结论 DILI的慢性化可分为6种临床类型,最常见的是反复发作型,其他还包括迁延不愈、反复波动、慢性胆汁淤积、快速进展至肝硬化和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  相似文献   

13.
药物性肝损伤(DILI)发病机制复杂、个体差异较明显。DILI发生早期诊治预后较好,但由于DILI无明显的特殊临床症状,多不能于早期发现,当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后,可能进展为不可逆的肝衰竭,病死率升高,且晚期DILI除肝移植外并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对DILI患者早期做出诊断、治疗至关重要。总结了近年来DILI的相关进展,包括可疑药物、危险因素、发病机制、病理特点、临床分型和表现、诊断标准及评估、网络数据库研究等,以期为DILI的早期诊断、临床分型、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药物性肝损伤(DILI)以急性多见,一般预后较好,但仍有相当比例患者转为慢性,发生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风险增加,预后较差。目前对于慢性DILI的时间定义仍存在争议,对慢性DILI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预测指标等仍存在诸多未知,本文对目前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1 慢性DILI定义慢性DILI定义为:DILI发生6个月后,血清ALT、AST、碱性磷酸酶(ALP)及总胆红素(TBil)仍持续异常,  相似文献   

15.
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机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平  宋东眷 《肝脏》2001,6(1):40-40
根据发病机理 ,药物性肝损伤分为中毒性和宿主药物特异体质性两类。中毒性肝损伤缘于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的肝毒性所致 ;药物特异体质性肝损伤进一步分为过敏反应与遗传性药物代谢异常两种 ,前者为一种针对肝脏的免疫反应 ,由代谢产物和肝细胞蛋白结合后引发 ;后者则仍是一种中毒性肝损伤 ,乃由于药物代谢异常使得肝毒性代谢产物生成增多所致。一、中毒性肝损伤的机理大部分药物在肝脏经细胞色素P45 0 (CYP)氧化或还原代谢后 ,与葡萄糖醛酸、硫酸等结合或经乙酰化而变为水溶性 ,尔后由尿液或胆汁排泄。药物经CYP代谢产生的亲电子基…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中药制剂在我国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与其同时,有关中草药及其制剂引起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有增多之势,最近新发现了一些既往文献无相关毒性记载的案例和毒性物质.因此,重视部分中草药的肝脏毒性,合理用药并加强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以期指导临床,缓解住院压力,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住院的DILI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原发疾病、用药史、血常规、肝功能检查结果、DILI分型、用药以及转归情况。采用Spearman秩相关、Wilcoxon秩和检验和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对不同因素影响下的患者住院时间进行分析。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变量进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共收集191例DILI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14例,女77例,年龄11~84岁,平均(50.83±2.72)岁,平均住院时间为14(4~41)d。患者年龄、ALT/ALP/TBil的最高水平、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最低水平与住院时间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388、0.247、0.172、0.487、0.120,P值均0.05);是否有基础肝病史、高血压病史、恶性肿瘤病史、结核病史、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不同可疑致病药物的使用、DILI治疗方法的不同以及不同分型是DILI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基础肝病史、恶性肿瘤病史、中药、解热镇痛药物、ALT/ALP/TBil的最高水平、PTA最低水平、DILI的治疗方法和不同分型是影响患者住院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年龄、基础肝病史、恶性肿瘤病史、中药、解热镇痛药物、ALT/ALP/TBil的最高水平与PTA最低水平、DILI的治疗方法和分型为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对住院时间影响因素加以调控,可降低患者住院费用,对减轻医疗卫生负担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近10年来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疾病特点及变化趋势。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第302医院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明确诊断为 DILI 的3135例患者资料,观察患者的疾病特点及变化趋势。结果急性 DILI 2278例,占72.7%;慢性 DILI 473例,占15.1%;药物性肝硬化236例,占7.5%;药物性肝功能衰竭148例,占4.7%。住院 DILI 患者占总的住院肝病患者的比例,从2002年的1.39%上升至2006年的2.31%,2011年上升至3.17%,10年间上升约2.3倍。3135例 DILI 患者中,男女之比为1∶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药物性肝硬化患者平均年龄为55岁;药物性肝衰竭患者平均年龄为41.0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患者的分布以华北地区最多,占35.1%,其次为华中地区,占22.6%,北京和东北地区均为13.1%。急性和慢性 DILI 预后好,治愈好转率分别为91.3%及88.8%,药物性肝衰竭患者预后较差,治愈好转率为56.1%,病死率为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DILI 患者占总的住院肝病患者的比例不断上升,10年间上升2.3倍。临床 DILI 患者中急性 DILI 占多数,要重视 DILI 的早期诊断。药物性肝衰竭患者预后差,需重视 DILI 的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19.
<正>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药物自身毒性成分或二级产物损坏机体组织细胞,特别是肝脏细胞、肾脏细胞受毒性损害或肝脏对药物及代谢产物的变态反应所致的疾病。据WTO统计,药物性肝损伤死亡率已跃居至第5位[1]。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现代疾病谱的变化、老年人器官功能减退、多种疾病并发、新药的临床广泛应用,使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面临发生药  相似文献   

20.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诊断是以间接证据为基础,依靠诊断评分系统,其诊断缺乏“金标准”,因此,在临床上,不同的医务工作者对DILI的认识也有所不同.一、DILI的临床诊断DILI的临床表现多样,一般可分为急性和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