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预处理方案中加伊达比星增强预处理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北京军区总医院血液科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在预处理方案中增加伊达比星的allo-HSCT治疗的27例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其中男13例,女14例,年龄2~53岁,平均年龄24.6岁;FAB分型包括M1型1例,M2型10例,M3型1例,M4型1例,M5型11例,M6型3例;移植时复发未缓解18例,复发后取得2次或者3次缓解9例;22例采用骨髓加外周血干细胞联合移植,5例仅采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在以氟达拉滨替代环磷酰胺的改良白消安+环磷酰胺方案基础上,加用伊达比星(15 mg/m2,连续用3 d),移植后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并发症和无病生存等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重建造血,能较好耐受此预处理方案,无因预处理相关不良反应而早期死亡者,未发生心脏毒性事件,移植后粒细胞植活平均时间为15 d(11~23 d),植入证据示均为完全供者造血。随访至2013年5月,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5~33个月),13例发生急性GVHD,11例发生慢性GVHD,因急性GVHD死亡2例,发生严重感染的13例中死亡1例,复发的7例中死亡5例;共死亡8例,其余19例患者生存。全组患者治疗相关死亡率、复发相关死亡率和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1.1 %(3/27)、18.5 %(5/27)和70.4 %(19/27)。结论 allo-HSCT预处理方案中加入伊达比星的增强方案安全可行,患者耐受良好,可降低难治性白血病的复发率,提高长期生存率,移植后并发症并未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含全身照射(TBI)预处理方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对难治性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含TBI预处理方案的allo-HSCT治疗20例难治性白血病患者,采用骨髓加外周血干细胞联合移植,预处理方案包括阿糖胞苷、氟达拉滨及TBI等,全身照射采用6MV-X照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采用经典环孢菌素A(CSA)和氨甲蝶呤(MTX)及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CD25单克隆抗体,移植后观察并发症和患者无病生存等情况。结果 20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植入证据检测证实100%为完全供者造血。TBI后患者有轻度恶心、呕吐、腮腺肿胀等症状,无1例发生间质性肺炎。中位随访时间为12.5个月(6~36个月),共8例发生GVHD,死亡2例;因感染死亡2例、复发死亡6例,其余10例患者仍无病生存,2年无病生存率为50%。结论含全身照射方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对难治性白血病是1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作为挽救治疗的关键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复发难治性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北京军区总医院血液科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应用allo-HSCT共治疗7例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患者,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18~ 48岁,平均年龄33.7岁.原发病为非霍奇金淋巴瘤6例,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2例,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L)1例,皮肤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CL-N)1例,肝脾T细胞淋巴瘤(HSTCL)1例,伯基特淋巴瘤(BL)1例;霍奇金淋巴瘤1例,为混合细胞型.首次复发4例,2次及以上复发2例,原发难治1例;自体移植后复发2例(均为2次及以上复发者);移植时有3例缓解,4例未取得缓解.供受者HLA全相合3例,HLA不全相合4例,采用骨髓加外周血干细胞联合移植,预处理均采用氟达拉滨替代环磷酰胺(Cy)的改良白消安(Bu)+Cy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采用经典环孢素(CsA)和甲氨蝶呤(MTX),移植后观察患者并发症和无病生存等情况.结果 6例患者能较好耐受预处理方案,均获造血重建,植入证据检测证实100%为完全供者造血,1例预处理后死亡.全部患者中位随访29.6个月(1~70个月).共5例发生急性GVHD,4例发生慢性GVHD;死亡2例(因感染死亡1例、复发死亡1例),其余5例患者无病生存,无病生存率为71.4%,最长无病生存时间已达70个月.结论 allo-HSCT治疗复发难治性淋巴瘤安全有效,可作为挽救治疗的关键技术,可在临床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减低强度预处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老年人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减低强度预处理的allo-HSCT治疗北京军区总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例老年人复发难治性AML,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61~68岁,平均年龄64.6岁,供者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均采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降低预处理强度的氟达拉滨联合白消安注射液(商品名:白舒非)、阿糖胞苷及环磷酰胺等,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采用联合免疫抑制剂,移植后3个月进行预防性供者外周血干细胞输注,观察全部患者不良反应、GVHD和无病生存等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获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及血小板计数≥20×109/L的平均时间分别为21.5 d及24.2 d,植入证据检测证实为100%为完全供者造血.中位随访18.5个月(5~30个月),共3例发生GVHD,GVHD死亡1例,复发死亡2例,复发时间为11.5个月(5~ 18个月),其余3例患者仍无病生存,2年的无病生存率为50%,最长无病生存时间已达30个月.结论 减低强度预处理的allo-HSCT是复发老年人AML挽救性治疗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观察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移植相关并发症及疾病的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allo-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20例,男15例,女5例,中位年龄39岁(8~59岁)。供者于移植前3 d采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行干细胞动员;预处理方案: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亲缘全相合移植患者采用改良Bu/Cy方案;HLA亲缘不全相合者采用改良Bu/Cy+ATG方案;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和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采用Flu+Bu/Cy方案。GVHD预防方案:麦考酚酸酯+环孢素+短疗程甲氨蝶呤。结果 20例患者均成功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3 d(12~17 d),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为16 d(12~23 d),且供者CD+34 细胞采集量>2.5×106/kg(受者体质量)或单个核细胞采集量>5.0×108/kg(受者体质量)所移植的患者造血重建较快。12例供受者血型不合,移植后未出现严重溶血反应;11例(55 %)发生急性GVHD(aGVHD),包括Ⅰ度4例,Ⅱ度4例,Ⅲ度2例,Ⅳ度1例,均经治疗后好转。移植后所有患者均达到完全缓解(CR),中位随访6个月(2~14个月),1例白血病患者移植后5个月复发死亡,1例移植后4个月因自行停用环孢素发生自身免疫性溶血、慢性GVHD(cGVHD)、多器官衰竭死亡,其余患者仍处于CR状态。结论 allo-H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方法。造血重建与采集物中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密切相关。ABO血型不合不是移植的障碍。复发、GVHD、感染是移植后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和相关并发症,探讨allo-HSCT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的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接受allo-HSCT治疗的儿童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为急性白血病,1例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1例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EBT);8例为亲缘供者,7例为非亲缘供者;11例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4例行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6例为HLA配型全相合,9例为HLA配型不全相合.结果 15例患儿中生存7例,生存期为5个月~6年;5例因复发或重症感染放弃治疗;3例死亡.6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包括Ⅰ度3例,Ⅱ、Ⅲ、Ⅳ度各1例,其中发生Ⅳ度急性GVHD患儿死亡.2例发生广泛性慢性GVHD,其中1例死亡,另1例生活质量严重受影响.结论 allo-HSCT是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方法,其并发症多、风险大,在防治并发症的同时,应严格把握allo-HSCT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观察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血液病的疗效,探讨移植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HSCT治疗的110例血液病患者临床资料。61例患者采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49例患者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其中,28例采用HLA全相合的同胞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20例采用单倍体异基因骨髓+PBSCT,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采用脐带血HSCT。预处理方案:淋巴瘤患者采用BEAM方案(卡莫司汀+依托泊苷+阿糖胞苷+左旋苯丙氨酸氮芥),白血病患者采用改良的Bu/Cy方案(羟基脲+阿糖胞苷+白消安+环磷酰胺+司莫司汀),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大剂量左旋苯丙氨酸氮芥方案,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用FC(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采用短程甲氨蝶呤+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单倍体移植患者加ATG。结果 109例(99.1 %)患者成功获得造血重建,移植后中性粒细胞≥0.5×109/L、血小板≥20×109/L的平均天数在自体移植中分别为10 d和12 d,在异基因移植中分别为12 d和15 d;allo-HSCT中Ⅰ~Ⅲ度急性GVHD的发生率为28.6 %(14/49),慢性GVHD的发生率为32.7 %(16/49)。中位随访36个月(1~60个月),84例(76.4 %)患者无病生存,其中,auto-PBSCT组45例(73.8 %),allo-HSCT组39例(79.6 %);26例(23.6 %)死亡。auto-PBSCT组16例(26.2 %)复发死亡,2例(3.3 %)复发,无移植相关死亡;allo-HSCT组9例(18.4 %)复发死亡,3例(6.1 %)复发,1例(2.0 %)发生移植相关死亡。结论 H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安全、有效的方法,也是治疗血液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外周T细胞淋巴瘤作为一组异质性肿瘤,大多侵袭性强,易出现复发和耐药,预后极差.以化疗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为基础的治疗,5年无病生存率不足30%.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具有移植物抗淋巴瘤效应,治疗复发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长期无病生存率达35%~50%.allo-HSCT可作为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白消安+氟达拉滨(Bu+Flu)方案低毒清髓预处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3例接受Bu+Flu方案预处理造血干细胞移植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预处理方案为Bu+Flu,同胞不全相合和非血缘移植患者加用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用环孢素A+短疗程甲氨蝶呤或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采用DNA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多态性分析方法鉴定供者干细胞植入情况。结果 13例患者均能耐受Bu+Flu预处理方案,未发生严重的预处理相关并发症。中性粒细胞植活中位时间11 d(9~15 d),血小板植活中位时间13 d(8~25 d)。10例患者造血重建,检测其外周血白细胞STR-DNA证实均为100 %完全供者植入。出现急性GVHD 5例(38.5 %),可评估的10例患者中,出现慢性GVHD 4例(40.0 %);无Ⅱ度以上重型GVHD。中位随访11个月(1~39个月),总生存率为76.9 %(10/13),无病生存率为61.5%(8/13)。死亡病例原因均为疾病复发。结论 Bu+Flu方案低毒清髓预处理可减轻移植相关并发症,患者有很好耐受性和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成人Ph染色体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自2011年9月至2018年12月行allo-HSCT的Ph+ALL成人患者29例。移植前处于CR1 23例;CR2 3例;CR3 1例;未缓解(UR)2例。无关供者相合1例,同胞全相合5例,亲缘单倍体23例。骨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4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5例。预处理方案:白消安/环磷酰胺(Bu/Cy)者1例,TBI/Cy者13例,TBI/Flu者7例,FBA者5例,CBA者3例。21例患者移植后使用TKI维持治疗至MRD阴性后1年。结果:26例获得完全造血重建,另3例患者获得ANC重建,未获得PLT重建。中位随访时间为 13(3~54)个月,死亡10例(34.5%),死于疾病复发者6例,死于治疗相关并发症者4例(感染2例,严重肝脏GVHD 1例,TA-TMA 1例)。复发患者中均有相关高危因素(移植前未缓解及MRD阳性)。总生存率为65.5%。预期2年DFS 60%,预期2年OS 66%。移植后使用TKI维持组及不维持组预期2年DFS分别为78% vs 46%。结论:allo-HSCT是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有效方法,移植后使用TKI维持治疗可提高移植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治疗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 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T-ALL)和急性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 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ymphoma, T-LBL)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2019年于航天中心医院接受allo-HSCT的50例T-ALL/LB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疗效、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50例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20.5岁(范围:9.0~63.0岁);单倍体移植44例,脐血移植 2例,同胞全合移植 4例;T-ALL 40例,T-LBL 10例;移植前处于完全缓解(CR)状态16例,处于未完全缓解(非CR)状态34例。移植后,中位随访20个月(范围:1~84个月),存活23例,死亡27例;移植后24个月的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50.0%和44.0%,36个月的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5.5%和40.0%。随访期间,共有20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40.0%(20/50)。移植前获CR、无髓外病变、无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患者预后较好,而移植前有无基因突变、不同预处理方案、有无急性/慢性GVHD患者的总生存期及无复发生存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这项小样本、无对照的临床研究中,T-ALL/LBL患者在缓解期行allo-HSCT可能较挽救性移植的生存预后有所改善,其中复发为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对治疗相关性白血病(TRL)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20年2月于航天中心医院接受allo-HSCT的14例TR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及生存情况。结果:14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35岁(12~59岁);急性髓系白血病12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细胞淋巴瘤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移植时4例骨髓完全缓解,3例骨髓部分缓解,其余7例均未缓解。亲缘全相合移植5例,单倍型移植9例,均采用清髓性预处理方案。14例患者均顺利植活,中位粒细胞植活时间为16 d(10~24 d),中位血小板植活时间为13 d(10~34 d)。7例发生Ⅰ~Ⅱ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6例发生慢性GVHD,2例发生Ⅲ级肠道GVHD。中位随访时间32个月(4~97个月),14例患者中5例死亡。结论:allo-HSCT可以改善TRL患者的预后,提高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Lin Q  Dong M  Wang QM  Wen JY  Wu XY 《癌症》2006,25(10):1261-1265
背景与目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一个主要并发症,亦是影响移植结果的重要因素。一些研究显示,不管是急性GVHD或慢性GVHD,都伴随有较强的移植物抗白血病(graft-versus-leukemia,GVL)作用,这种正向效应与降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率及延长受者无病生存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GVHD的发生及其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3月至2005年10月26例血液肿瘤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GVHD的发生、肿瘤复发及生存情况,分析GVHD与血液肿瘤复发率、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0个月(2~127个月),20例患者术后发生GVHD(76.9%),其中1例受者复发(1/20),6例未出现GVHD的受者3例复发(3/6),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移植后无病生存16例,死亡10例,Kaplan-Meier生存曲线示3年无病生存率为60%;发生GVHD的受者其无病生存率(15/20)较无GVHD受者(1/6)高(log-rank=7.30,P<0.05),发生GVHD时移植患者发生死亡的风险明显下降(RR值为0.20,P<0.05)。20例发生GVHD的受者,经治疗17例达完全缓解(completeresponse,CR),3例未达CR。17例CR受者中,无病生存15例;而未达CR的3例受者则无一例生存,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GVHD是影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的重要因素。GVHD治疗效果与移植受者无病生存密切相关,早期识别急性GVHD并予及时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Currently, effective and safe salvage therapies are limited among patients with relapsed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fter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 Anti-CD19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AR T) cell is a promising treatment.Patients and MethodsWe studied 11 patients with 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that relapsed after allo-HSCT between September 2017 and October 2019.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a dose of single-infusion donor-derived anti-CD19 CAR T cells.ResultsEight patients (72.7%) experienced morphologic remissions. Seven (63.6%) experienced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negative remission. The ongoing complete remission (CR) duration of 2 patients reached 22 months. The median overall survival was 9 months (range, 2-22 months). Only one patient with grade 1 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was observed. Two patients (18.2%) developed grade 3/4 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onclusionThis prospective study showed allogeneic donor-derived anti-CD19 CAR T-cell therapy is an effective and safe salvage regimen for patien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fter allo-HSCT. Further randomized and multicenter investigations are needed to evaluate their potential role in relapsed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therapies after allo-HSCT.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伊马替尼(商品名:格列卫)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的影响。方法 1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分为2组:①al-lo-HSCT组14例,其中10例为CML加速期(AP)和急变期(BP),4例为CML慢性期(CP),移植之前格列卫疗程中位数为25(7~60)d,供受者HLA完全相合,亲缘相关供者9例、非亲缘供者5例,预处理方案为TBI+Cy+VP16或Bu/Cy±ATG,GVHD预防按常规方案进行;②APBSC动员4例,均为CML-CP患者,格列卫治疗的中位数疗程5.5(4~26)个月,动员前反复IFISH-bcr/abl阳性率0~2%,动员方案CAE+G-CSF,其中3例经TBI+Cy+VP16预处理后进行了APBSCT。结果 4例患者经G-CSF动员第5天分离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PBSC)1次,得CD+34细胞的中位数6.8(3.9~9.6)×106/kg,动员产品中IFISH-bcr/abl阳性细胞比例高于动员前骨髓细胞(2.8 %∶0.8 %),4例动员PBSC的患者中3例进行了APBSCT,移植后随访中位时间24(18~28)个月,2例复发,1例持续IFISH-bcr/abl阴性。14例allo-HSCT患者中位随访8(4~20)个月,造血重建需要8~21 d,发生GVHD 8例,白血病复发2例,移植相关并发症死亡2例,复发死亡1例,无病生存9例。结论 格列卫治疗后对CML患者造血干细胞的动员、移植结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血缘HLA全相合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复发病例进行同一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二次移植(HSCT2)的可行性。方法 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M4)患者接受血缘HLA全相合供者骨髓移植后18个月复发,染色体检查提示为受者复发型。给予CY-TBI预处理后输注同一供者外周血HSCT2,同时降低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强度。结果 患者HSCT2后获得稳定植入,患者并发急性GVHD(肠道Ⅳ级,皮肤Ⅲ级),完全缓解至+8月。结论 对于血缘造血干细胞供者移植后复发的患者,HSCT2同一供者HSCT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含氟达拉滨的预处理方案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2003年2 月至2004年12月间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其中急性髓性白血病3 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 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6 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RAEB)1 例。供受者HLA 配型同胞全相合6 例,同胞或亲缘不相合8 例,非亲缘全相合1 例。预处理方案采用氟达拉滨(Flu 30mg/m2·d,共5d)、马利兰(BU4mg/kg·d,共2~3d)、环磷酰胺(CTX 50mg/kg·d,共2d),其中8 例加用阿糖胞苷(Ara-c 1.0~2.0g/m2·d,共2d),9 例HLA 不全相合及非血缘移植者加用兔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 3.0~5.0mg/kg·d,共3d)。 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均采用骁悉(MMF)+ 环孢素(CsA)+ 短程甲氨喋呤(MTX)方案。利用SPSS11.5 统计软件及Kaplan-Meier 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5例患者移植后均获得快速完全的植入,无严重的预处理相关毒性。46.7% 发生急性GVHD ,85.7% 发生慢性GVHD ;带状疱疹7.1% 。5 年总生存率为53.5% ,其中移植时处于第一次完全缓解(CR1)和慢性期患者11例,5 年生存率为72.7% ,复发率9.1% ,移植时处于第二次完全缓解(CR2)、复发、加速期及急变期的患者4 例,2 年生存率为0,复发率75,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00 3 和P<0.05),主要死亡原因为疾病复发和GVHD 。结论:对于移植时处于CR1 和慢性期患者,采用含Flu并适当减低放化疗剂量的预处理方案是有效的移植预处理方案,毒副作用较少,未增加机会性感染,复发率较低;预处理中加入Flu对GVHD 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联合克拉屈滨预处理方案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疗效。方法:收集并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层流病房行联合克拉屈滨预处理方案并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17例难治/复发性AM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患者均完成造血重建,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为12(9~20)d,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为11(9~30)d。预处理过程中,1例患者出现出血性膀胱炎。4例出现Ⅰ-Ⅱ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随访结束时,11例存活患者中有8例出现局限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5例患者于移植后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4(2~19)月。1年总生存率为57.2%,1年无病生存率为55.2%。结论:联合克拉屈滨预处理方案近期疗效较好,在不增加预处理相关不良反应的前提下,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伊马替尼联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或化疗治疗bcr-abl+融合基因成年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以下简称成年人ALL)的疗效。方法 12例成年人ALL经骨髓细胞学、细胞化学、免疫学表型、bcr-abl融合基因检测确诊为bcr-abl+ ALL(B细胞型)。初治时接受伊马替尼联合化疗诱导治疗,伊马替尼剂量为400 mg/d。完全缓解(CR)后8例接受allo-HSCT治疗,移植后bcr-abl融合基因转为阳性者给予伊马替尼(400~600 mg/d)治疗,3例接受伊马替尼与化疗交替巩固治疗。结果 11例获得CR,CR率91.7 %;诱导治疗2个疗程时bcr-abl融合基因转阴率为41.7 %;8例接受移植患者3例复发,3例化疗与伊马替尼交替巩固治疗的患者2例复发,伊马替尼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组与伊马替尼联合化疗组患者的中位缓解期分别为16个月与10个月(P<0.01);中位生存期为18个月与12个月(P<0.01)。结论 伊马替尼联合化疗诱导治疗bcr-abl+成年人ALL有较高的血液学和分子生物学缓解率,伊马替尼联合allo-HSCT的疗效优于伊马替尼联合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