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吲哚氰绿清除试验在半肝切除术中应用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半肝切除术中测定吲哚氰绿15 min潴留率(ICGR15)在原发性肝癌手术中评估残余肝脏储备功能的价值.方法 4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中阻断待切除侧肝动脉和门静脉后,应用肝功能储备分析仪检测ICGR15.同时记录患者术前Child-Pugh评分、Child-Pugh分级及MELD评分,并评价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手术后共有17例患者出现肝功能不全,其中肝功能代偿轻度不全14例,重度不全3例.术中ICGR15<10%者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率为17.9%(5/28),明显低于10%~15%者的75.0%(1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评分在肝功能恢复良好者、肝功能代偿轻度不全者和肝功能代偿重度不全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肝功能恢复良好者的ICGR15及MELD评分则明显低于肝功能代偿轻度和重度不全者(P<0.05).术前Child-Pugh A级者其术中ICGR15明显低于Child-Pugh B级者(P<0.05).结论 术中残余肝脏的ICGR15检测比传统的Child-Pugh评分更能准确地评估残余肝脏储备功能,可用于指导制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
ICGR15和OGTT预测肝癌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吲哚氰绿15min储留率(ICGR15)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对原发性肝癌(PHC)肝脏储备功能预测的价值。方法将58例PHC病人按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分为肝功能代偿良好组(A组)、轻度不全组(B组)和重度不全组(C组),术前做ICGR15,OGTT及常规肝功能检查。结果C组ICGR15(24.17%±6.59%)较A组(11.42%±3.91%)、B组(16.28%±6.07%)显著升高(P均<0.01);C组OGTT120min血糖值(9.91mmol/L±3.09mmol/L)明显高于A组(5.42mmol/L±0.83mmol/L)、B组(6.68mmol/L±1.61mmol/L)(P均<0.01);ICGR15和OGTT的准确性(86.2%,81.0%)、阳性预测值(93.5%,90.6%)、阴性预测值(74.4%,72.5%)均明显高于Pugh肝功能评分(P<0.01)。结论ICGR15和OGTT可作为预测PHC肝脏储备功能的指标,二者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肝切除病人肝储备功能的综合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指标综合预测原发性肝癌肝切除病人的肝代偿功能的价值。方法将237例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的病人按照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分为代偿良好(A)、代偿轻度不全(B)、代偿重度不全(C)三组,对照病人的术前常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OGTT曲线类型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三组病人的年龄、术前常规肝功能ALT、AST、ALB无明显差异(P〉0.05);A、B组病人的TBI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与A、B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预测准确率为57.6%。OGTT P1型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良好的准确率为80%;OGTTP2型预测的肝功能代偿不良或重度不良的准确率为76.3%;OGTTL型预测肝功能重度不良的准确率为60.9%结论术前综合应用Child-pugh分级、TBIL和OGTT能较准确地预测原发性肝癌病人肝切除术后肝脏代偿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术前吲哚氰绿15分钟滞留率(indocyanine green retention rate at 15min,ICGR15)联合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及标准残肝体积(standard remnant liver volume,SRLV)对预测肝癌患者术后肝功能代偿的作用.方法 对64例因大肝癌行肝切除术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术后患者肝功能代偿情况分组,对术前生化检查及一般情况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轻度肝功能代偿不全组(50例)、中重度肝功能代偿不全组(14例)之间ICGR15、PT、SRLV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为:PLFPI =0.186 × ICGR15 +0.849×PT-0.007×SRLV-9.617.经过ROC分析PLFPI预测术后肝功能重度代偿不全的临界值为-0.33,其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7.10%.结论 术前ICGR15联合术前PT及标准残肝体积能够较好地预测肝癌患者术后肝功能代偿情况;以PLFPI<-33作为预防大肝癌肝切除术后重度肝功能代偿不全的术后肝功能综合预测指数界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适合我国乙肝相关性肝癌肝切除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129例因乙肝相关性肝癌行肝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3种经典的肝脏储备功能评估方案预测术后肝衰竭发生的特异性与敏感性。结果:全组共有13例(10.1%)患者术后发生肝衰竭(肝衰竭组),其中1例院内死亡;116例术后术后肝功能恢复良好(肝功能恢复良好组)。肝衰竭组患者行大块肝切除比例、术前吲哚青绿15 min滞留率(ICGR15)及年龄明显高于术后肝功能恢复良好组(均P0.05)。ICGR15评估方案与决策树(Decision Tree)评估方案均具有评估价值(均P0.01)。而Decision Tree评估方案预测术后肝衰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84%,64%和98%,均优于ICGR15评估方案。结论:Decision Tree方案适用于乙肝相关性肝癌肝切除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评估。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肝储备功能的预测和术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运用脉动色素浓度法(PDD)测定吲哚氰绿潴留率(ICGR15)及有效肝脏血流量(EHBF)评估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肝脏的储备功能.方法 对5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应用PDD法检测ICGR15和EHBF并根据ICGR15分为3组,并行Child-Pugh评分;根据术后肝功的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肝功能恢复良好(G)、轻度不全(M)和重度不全组(S).分析ICGR15三组中术后肝功不全的发生率以及在不同肝功恢复组中ICGR15、EHBF与Child-Pugh评分比较.结果 术后肝功不全在ICGR15三组中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恢复不同组间ICGR15、EHBF同Child-Pugh评分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的Child-Pugh分级之间,ICGR15及EHB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GR15、EHBF比传统Child-Pugh评分可以更准确的评估肝储备功能并指导确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快速肝储备功能检测系统(DDG)中ICGR15在肝癌切除术前评估肝储备功能的作用.方法 从2005年8月至2007年10月收治66例肝癌切除病人,随机将病人分为ChildPugh评分组和ICGR15组,比较两组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率的变化和分析Child-Pugh评分与ICGR15的关系.结果 Child-Pugh评分组术后出现腹水11例,黄疸8例,肝性脑病5例,死亡2例,肝功能不全发生率为34.4%;ICGR15组术后出现腹水8例,黄疽4例,肝性脑病2例,死亡0例,肝功能不全发生率为23.5%;两组肝功能不全发生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ICGR15组Child-PughB级病人ICGR15均值为(14.38±8.2)%,显著高于Chitd-Pugh A级病人(7.84±4.8)%(P<0.01).结论 Child-Pugh评分与ICGR15值有密切关系,但ICGR15较Child-Pugh评分能更准确,灵敏地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对决定肝癌切除范围和手术预后的评估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结合吲哚氰绿(ICG)排泄试验及标准余肝体积探讨预防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中、重度代偿不全的安全切肝界限.方法 对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期间收治的75例因肝癌行肝切除术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根据术后肝功能代偿状况分组,将术后发生肝功能中度代偿不全患者术前ICG 15 min潴留率(ICGR15)值与术后标准余肝体积进行直线回归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中,术后发生肝功能轻度代偿不全60例,中度代偿不全12例,重度代偿不全3例.轻度代偿不全组与中重度代偿不全组患者的年龄[(50±13)岁和(53±9)岁]、术前Child-Pugh评分[(5.4±0.6)分和(5.7±0.9)分]、凝血酶原时间[(13.6±1.0)s和(13.5±1.0)s]、国际标准化比值(1.09±0.10和1.06±0.10)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ICG排泄试验中的K值(0.20±0.04和0.17±0.03)和ICGR15值(6±4和9±4)以及术后标准余肝体积[(545±93)ml和(398±82)ml]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术后肝功能中度代偿不全患者术前ICGR15值和术后标准余肝体积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发现两者呈正相关(R=0.640,P=0.025),回归方程为:标准余肝体积(ml/m~2)=1594.6×ICGR15+265.结论 将ICG排泄试验和标准余肝体积结合起来评估患者肝脏储备功能,有助于预测患者术后发生肝功能损害的程度及预防患者术后发生肝功能中、重度代偿不全.  相似文献   

9.
吲哚氰绿负荷试验在门静脉高压症手术病人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术前评估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肝储备功能。方法 对 5 2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病人术前测定吲哚氰绿 15min潴留率 (ICGR15 )及常规肝功能。结果 ChildA、B、C级三组ICGR15值分别为 ( 18.2 4± 12 .12 ) %、( 3 4.2 0± 10 .0 7) %、( 4 8.63± 5 .0 9) % ,各组间P <0 .0 1,差异有显著性。ICGR15 <40 %组和ICGR15 >40 %组肝功能失代偿发生率分别为 17.6%、43 .2 % ,P <0 .0 1,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ICGR15值越高 ,术后肝功能失代偿发生率亦越高 ,提示ICGR15是术前评估肝储备功能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联合ICGR15与CT测量残肝体积在原发性肝癌病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9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肝胆外科住院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并且进行手术治疗的48例病人。术前完成病人的生化、凝血功能检查、腹水B超,测定体表面积和肝体积,进行ICGR15检测,术后根据病人有否出现肝功能衰竭分为肝功能衰竭组(A组)9例,以及无肝功能衰竭组(B组)39例。对两组临床资料以及对三种评估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48例病人肝癌术后出现肝功能衰竭9例,无肝功能衰竭39例,发生率为18.75%,两组病人的年龄、ALT、AST、TBIL、ALB、PT、术前Child-Pugh评分、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ICGR15、SRLV、肝门阻断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CGR15和残肝体积占比分别与Child-Pugh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GR15和残肝体积占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GR15与CT测量残肝体积可以作为评估原发性肝癌病人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准确指标,且联合应用两者可以互补优势。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旨在了解择期肝癌手术患者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的安全性及其对术后应激性高血糖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61例符合原发性肝癌患者入组,按照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患者术前3小时口服10%的葡萄糖250 mL,对照组的患者则按照传统术前准备。比较2组患者术中胃液量及围手术期血糖、血胰岛素和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未见1例误吸发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胃液量分别为45.4±18.4 mL和38.8±17.2 mL,差异未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的一般资料、肝功能、血糖、胰岛素和HOMA-IR水平相近。尽管术后第5天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相近,但研究组术后第1天和第3天的AST、ALT和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研究组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和第5天的空腹血糖、胰岛素和HOMA-I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发现术前3小时口服10%的葡萄糖250 mL安全可靠,并显著降低术后应激性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脉动色素浓度测定(PDD)吲哚氰绿(ICG)潴留试验对于评价肝硬化与肝癌肝储备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89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以PDD法测定ICG 15 win潴留率(ICGR15)及常规临床指标CHE、PAB、ALB、PTA、TBA;比较ICGRl5与以上临床指标对肝功能评价的意义,并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ICGR15、CHE、TBA、ALB、PTA在Child-Pugh A、B、C级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0.975,13.397,27.448,9.544,20.421,P<0.05),PAB在B级与A级、C级与A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627,P<0.05).(2)肝炎肝硬化患者ICGRl5和TBA随Child-Push分值(C-P值)增加而递增,PTA则递减;ICGR15分别在C-P值5分与7分,9分与1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35,P<0.05).(3)ICGR15值与常用临床指标作相关性分析得出,与ICGR15值相关性最好的为TBA(r=0.605),其次为PTA、CHE、PAB、ALB(r=-0.598,-0.565,-0.537,-0.424).结论 PDD法ICGRl5与常规临床指标存在良好相关性,且明显优于常规肝功能指标,CHE、TBA也能够客观地评价肝储备状况.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究不规则肝切除术和规则肝切除术在巨大肝癌手术切除中的临床应用及比较。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4年6月罗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手术患者,对已实施的不规则性肝切除术与规则性肝切除术两组病例进行比较。包括两组手术的围手术期各个指标及术中、术后各个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规则肝切除组中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输血浆、输红细胞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地高于不规则肝切除组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能完整切除的最大直径显著小于不规则肝切除(P<0.05);二者在死亡率的比较上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规则肝切除相较,不规则肝切除在腹部手术史引起严重腹腔内组织粘连、肝功能分级较差、肿瘤数目较多及小肝癌中均体现了明显的优势。而对于肿瘤体积较大的肝癌患者,规则肝切除则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合并肝转移癌一期同时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68例2012年11月~2015年6月至我院以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胃肠外科二区就诊的结直肠癌合并肝转移癌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合并肝转移癌同期切除术,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开腹结直肠癌合并肝转移癌同期切除术。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对两组疗效、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观察组的术并发症比对照组低,但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合并肝转移癌一期联合切除安全可行,总体临床效果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肥胖急性阑尾炎患者行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成人肥胖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经脐单孔组患者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传统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ASA(手术危险程度)分级、阑尾炎类型、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ASA(手术危险程度)分级、阑尾炎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食流质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组较及对照组术后美容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58(9~10),8.60(8~9),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疼痛评分分别为2.8(1~5),3.3(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组有1例中转。结论〓肥胖急性阑尾炎患者行单孔腹腔镜手术安全、可行,并可获得较好术后美容满意度评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试验在小肝癌治疗策略选择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 年1 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肝胆外科60 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肝切除术组(36 例)和射频消融术组(24 例),再根据术后是否出现肝衰竭分别把两组分为术后肝衰竭亚组及术后非肝衰竭亚组,比较不同组别的临床资料、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R15)、Child-Pugh(CP)分值的差异。根据不同的ICG-R15,将肝切除术组及射频消融术组患者再分为ICG-R15 <20%亚组、20%≤ICGR15<30%亚组和ICG-R15 ≥30%亚组,比较相应分组手术后肝衰竭发生率。结果 肝切除术组和射频消融术组术前检查及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CG-R15、CP分值差异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ICG-R15 <20%亚组、20%≤ICG-R15 <30%亚组和ICG-R15 ≥30%亚组的肝切除术患者肝衰竭率分别为6.3%、33.3%、37.5%,射频消融术组对应的肝衰竭率分别为0、12.5%、28.6%。两组的20%≤ICG-R15<30%亚组肝衰竭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ICG-R15<20%及ICG-R15≥30%亚组肝衰竭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CG-R15是术前评估肝储备功能的可靠指标,对小肝癌手术方式选择具有指导意义。当ICG-R15<20%,手术切除和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安全性都高;当20%≤ICG-R15<30%,射频消融术较肝切除术安全性更高;当ICG-R15 ≥30%,两种手术方式出现肝衰竭风险都较大,应纠正肝功能后再进一步评估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