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背景剂量输注和无背景剂量输注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河南省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足月妊娠的初产妇共6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背景剂量为5ml/h,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观察组无背景剂量输注,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评估用药后0.5、1.0、2.0h和宫口开全时的疼痛程度及产妇镇痛满意度;记录产程、用药量(不包括试验剂量和负荷剂量)和Bolus按压次数。结果:观察组除用药量小于对照组(P〈0.05)外,其余两组观察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背景剂量输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可产生满意的镇痛效果,且不增加用药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静脉与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产前检查适于阴道分娩、接受分娩镇痛初产妇60例,ASA玉~Ⅱ级,单胎足月妊娠,随机分为两组(n=30):静脉瑞芬太尼自控组(A组),硬膜外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自控组(B组)。 A组瑞芬太尼以生理盐水稀释到50μg/ml,开始时以0.15μg/kg剂量给予,逐步以0.15μg/kg的剂量增加,每15min调整输注速度,锁定时间为2min,瑞芬太尼以2ml/min的速度通过PCA泵维持。B组以0.2%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2μg/ml负荷量10ml,当VAS≥20mm时,自控给药4ml/次,锁定时间为15min。连续监测呼吸循环状况,记录产妇的生命体征、胎心率(FHR)、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催产素用量、新生儿Apgar评分、脐静脉血气分析及母体和新生儿副作用。结果产妇在30~240min分娩期间,VAS评分为无明显差异;分娩方式和催产素使用情况、产妇分娩期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及胎儿娩出后1min、5min、10min 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镇痛后1h和第二产程结束时A组产妇血氧饱和度较B组降低(P<0.05),产妇镇静评定A组较B组安静率更高,而B组产妇头晕率更高(P<0.05)。结论瑞芬太尼静脉和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自控给药都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分娩镇痛,但静脉给予瑞芬太尼产妇镇静深度更高,血氧下降较硬膜外镇痛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对中期引产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120例孕中期引产产妇随机分为A、B组,每组60例。2组产妇采用相同的引产方式,当宫口扩张>1 cm时行引产镇痛,A组产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B组产妇采用硬膜外麻醉镇痛(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实施引产镇痛前、镇痛后2、12、24h的VAS疼痛评分情况、实施引产镇痛后2、12、24 h的Ramsay镇静评分情况、产妇满意度、24 h内PCA按压次数及有效次数、引产情况(总引产时间和产后24 h出血量)以及不良反应(呼吸抑制、轻微运动障碍、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产妇镇痛后2、12、24 h的VAS评分均明显小于B组产妇(P<0.05);A组产妇镇痛后2、12、24 h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B组产妇(P<0.05);B组产妇24 h内PCA键按压次数明显相似文献   

4.
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在分娩中的应用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的分娩镇痛模式及效果、对产程和母婴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单胎、头位、孕38~42周自然分娩初产妇65例,进入第1产程活跃期后分为3组,A组应用瑞芬太尼静脉电子泵镇痛,设置后自控按压给药每次0.5 μg·kg,锁定时间3 min;B组单次剂量同A组,复合瑞芬太尼0.05 μg·kg-1·min-1背景输注,宫口开全后AB组均停药;C组常规产科处理.记录宫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呼吸循环指标、产妇宫缩、胎心监测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催产素应用及器械助产情况、剖宫产率等指标.结果A和B组镇痛20 min后各时段疼痛评分均低于C组(P<0.01),镇痛满意度均显著高于C组(A组为17/21,B组21/21,C组0/23),产力满意度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总按压次数(50次)<A组(78次)(P<0.01),A和B组用药量及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产程、催产素应用率、器械助产率、剖宫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胎儿宫内窘迫或新生儿呼吸抑制发生、无产妇循环抑制、镇静过度或低氧血症发生(鼻导管低流量吸氧下).结论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复合背景剂量的产妇可减少按压次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PIEB)技术对产妇分娩镇痛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足月初产妇200例,其中100例行PIEB模式镇痛(A组),100例行持续硬膜外背景输注(CEI)模式镇痛(B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镇痛效果、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等相关指标。结果 A组器械助产使用率和剖宫产率均低于B组(P<0.05)。与镇痛前比较,两组产妇镇痛后VAS疼痛评分降低(P<0.05)。A组镇痛期间宫缩VAS疼痛评分>3分比率低于B组(11%vs.43%)(P<0.05)。A组用药总量、追加自控镇痛次数及产程末期会阴胀痛率均低于B组(P<0.05)。A组产妇患者满意度高于B组(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EI模式相比,行PIEB技术行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两种给药方案在硬膜外镇痛分娩中的临床效果及对产程、分娩方式、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在本院选择经阴道分娩且有镇痛需求的初产妇,随机分为A、B组。A组104例为按需给药组,硬膜外电子镇痛泵设置无恒速流量,产妇自控加药6 ml/次,锁定给药间隔时间为15 min,用药总量≤24 ml/h;B组96例为持续给药组,硬膜外电子镇痛泵设置恒速流量为8 ml/h,产妇需要时可自控加药8 ml/次,锁定给药间隔时间为30 min,用药总量≤24 ml/h。两组均使用相同浓度的药物,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镇痛开始至胎儿娩出的时间、总用药量、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的镇痛效果、镇痛开始至胎儿娩出的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总用药量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与恒速给药比较,使用产妇自控按需给药方式的硬膜外镇痛分娩能用更少的药物同样可得到满意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硬膜外每隔30 min 1次、60 min 1次及90 min 1次给药频率对足月初产妇行分娩镇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分娩足月初产妇共21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70例),B组(70例)及C组(70例),分别于硬膜外镇痛后以每隔30 min、60 min及90 min频率行自控镇痛,比较三组产妇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胸椎和骶椎感觉阻滞平面、缩宫素使用率、器械助产率及自控镇痛使用次数。结果B组产妇镇痛后2 h、3 h、4 h、5 h及分娩时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B组产妇镇痛后4 h和分娩时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B组产妇镇痛后2 h、3 h、4 h、5 h及分娩时胸椎和骶椎感觉阻滞平面均显著优于A组(P<0.05);B组产妇镇痛后2 h、3 h及5 h胸椎和骶椎感觉阻滞平面均显著优于C组(P<0.05);B组产妇镇痛后4 h和分娩时胸椎感觉阻滞平面显著低于C组(P<0.05),而高于A组(P<0.05);三组产妇缩宫素使用率和器械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组患者自控镇痛使用次数均显著少于A、C组(P<0.05)。结论相较于每隔30 min和90 min频率下行自控镇痛,每隔60 min 1次硬膜外给药用于行分娩镇痛足月初产妇可有效提高镇痛效果,保证感觉阻滞平面稳定,并有助于降低麻醉用药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结合导乐分娩产妇的雷米芬太尼自控静脉分娩镇痛模式和剂量.方法 60例自然分娩初产妇随机均分成三组:A组用雷米芬太尼单次剂量0.25 μg/kg,锁定时间3min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B组加用背景剂量0.025μg·kg-1·min-1;C组常规产科镇痛.比较三组产妇的镇静、镇痛效果、分娩过程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B组产妇的镇静、镇痛效果最好.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C组[(3.4±0.9)分vs.(6.4±1.0)分、(8.2±1.5)分.B组I度呼吸抑制发生率与A组相仿(12.7%vs.10.2%)(P>0.05).三组产妇的宫缩、胎心监测结果、新生儿Apgar评分、产程时间、出血量、催产素使用率、器械助产率和剖宫产率等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导乐分娩的同时,用雷米芬太尼0.025μg·kg-1 ·min-1背景输注复合PCA雷米芬太尼0.25μg/kg是较理想的PCIA分娩镇痛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0.08%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时,不同设置的镇痛效应、分娩结果及不良反应.方法:120例无产科及硬膜外腔阻滞禁忌证的单胎初产妇,以0.08%罗哌卡因和0.4μg·mL-1舒芬太尼的混合液进行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根据PCEA泵的不同设置随机分为3组,G0组:PCA 6 mL、锁定时间20 min;G3组:3 mL·h-1、PCA 5 mL、锁定时间20 min;G6组:6 mL·h-1、PCA 4 mL、锁定时间20 min.比较各组的VAS评分、运动神经阻滞、不良反应、局麻药用量、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镇痛满意度.结果:G6组第二产程的VAS评分低于G0组,PCEA按压次数和有效次数低于G0组和G3组,G6组PCEA每小时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用量高于G3组,G6组的产妇镇痛满意度高于G0组(P<0.05).三组的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0.08%罗哌卡因混合0.4 μg·mL-1舒芬太尼硬膜外产妇自控镇痛分娩时,背景剂量6 mL·h-1结合必要时自控给药组优于无背景剂量和背景剂量3 mL·h-1结合自控给药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瑞芬太尼静脉分娩镇痛与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母婴的影响,探讨瑞芬太尼静脉分娩镇痛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足月单胎妊娠初产妇309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B、C组,各103例.镇痛目标视觉模拟评分(VAS)≤3分.A组以0.06μg/(kg·min)的剂量静脉持续滴注瑞芬太尼,0.01 μg/(kg·min)的剂量增减;B组设定瑞芬太尼单次静脉注射剂量为0.6 μg/kg,锁定间隔2min,宫缩前给药,以0.05μg/kg的剂量增减;C组用0.1%罗哌卡因(其中含芬太尼2 mg/L)5 ml/h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记录产妇平均动脉压(MAP)、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各产程时间、宫缩痛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止痛剂用量、催产素用量、分娩方式、出血量等.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胎盘端脐动脉血气分析值.结果 ①3组产妇分娩镇痛后MAP、HR、SpO2、子宫颈口3 cm至胎儿娩出时间及出血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Ramsay镇静评分分别(3.3±0.5)、(2.0±0.6)和(2.0±0.0)分,A组与B、C组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分娩镇痛后3组胎心率、新生儿Apgar评分(1、5 min)、胎盘脐动脉pH值、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A组和B组瑞芬太尼用量分别为(0.065±0.006)和(0.084±0.004) μg/(kg·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A、B、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8.7% (9/103)、11.6%(12/103)和5.8% (6/103),B组与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缩宫素、器械助产等干预措施使用率及剖宫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静脉持续输注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方便简单,可以取代硬膜外自控镇痛术用于产妇的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0.1%盐酸罗哌卡因复合0.3μg/ml枸橼酸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单胎头位妊娠初产妇60例,ASAⅠ~Ⅱ级,均自愿接受分娩镇痛,能自主使用自控镇痛泵,排除阴道分娩禁忌证及椎管阻滞禁忌证者。随机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镇痛组予以0.1%盐酸罗哌卡因复合0.3μg/ml枸橼酸舒芬太尼混合液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背景输注(BI),对照组产妇未行任何镇痛处理。记录、比较两组产妇的视觉模拟(VAS)评分、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产程、产后2h内出血量、分娩方式、缩宫素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镇痛组VAS评分明显降低,其余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0.1%盐酸罗哌卡因复合0.3μg/ml枸橼酸舒芬太尼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背景输注行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对母婴影响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阻滞后硬膜外自控镇痛(CSEA+PCEA)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将60例ASA I~I级单胎头位、无明显头盆小称、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镇痛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n=30)待宫口开至2~3cm时行L2~3间隙穿刺,向蛛网膜下隙注入0.2%舒芬太尼3~5 μg(1.75 mL),硬膜外腔头向置管4 cm,10 min后连接硬膜外自控镇痛泵,PCEA输注0.1%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1.5μg/mL,单次剂量4 mL,锁定时间15 min,背景剂量4 mL/h.B组(n=30)常规分娩处理,未实施分娩镇痛.观察镇痛效果、运动神经阻滞情况、产程进展及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缩宫素使用量及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5 min的Apgar评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SEA+PCEA镇痛效果明显,无运动阻滞,不良反应较少,对产程有一定抑制,但对分娩结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0.0625%罗哌卡因伍用芬太尼行病人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时,镇痛效果、药物总用量及母胎副作用方面的资料,并对比有、无背景剂量时的差异。方法 40例产妇、宫口开大2-3cm时蛛网膜下腔给予罗哌卡因2.5mg和芬太尼25pg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无背景剂量组PCEA接受单次bolus为8ml;有背景剂量组PCEA接受背景剂量8-12ml/h,单次bolus为5ml,两组锁定给药间隔时间为15min。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镇痛VAS评分、运动功能、镇痛时间、药物用量、新生儿1min、5min Apgar评分、各产程时间、产妇满意度、恶心呕吐、瘙痒的发生情况和分娩方式。结果 两组产妇的一般情况、镇痛时间、药物用量、新生儿1min、5min Apgar评分、各产程时间、产妇满意度、恶心呕吐、瘙痒的发生情况和分娩方式无明显差异。改良Bromage评分均为6分,能下地行走和自行排尿。两组的镇痛评分均在0—5分,但有背景剂量组低于无背景剂量组。结论 硬膜外应用0.0625%罗哌卡因和2μg/ml芬太尼行分娩镇痛效果好,无运动阻滞,且有背景剂量的PCEA优于无背景剂量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推注速率对三孔导管程控间歇硬膜外脉冲(PIEB)分娩镇痛阻滞平面和镇痛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三孔导管PIEB分娩镇痛的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115例,年龄18~40岁,BMI 19~33kg/m2,ASAⅠ或Ⅱ级,宫颈扩张1~4cm。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速组(n=59)和低速组(n=56)。两组镇痛药配方均为0.08%罗哌卡因+0.4μg/ml舒芬太尼,首剂量给予12mL后接连200mL脉冲式镇痛泵。分别以400mL/h(高速组)和200mL/h(低速组)进行输注,两组均设置为每50min间断脉冲给药10mL,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给药8mL/次,锁定时间30min。记录产妇自脉冲给药开始后30min、1h、2h、4h、6h上感觉阻滞平面水平和VAS疼痛评分,并为每个平面匹配一个数值进行评分。记录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按压次数、平均每小时镇痛药使用剂量、爆发痛发生情况。记录低血压、改良Bromage评分、总产程时间、分娩镇痛满意度、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与低速组比较,高速组产妇感觉阻滞平面的分值在给药后1h、2h明显升高(P<0.05)。与分娩...  相似文献   

15.
周群  程良道  张惠 《江西医药》2007,42(10):922-923
目的 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阻滞自控分娩镇痛(PCEA)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并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产妇60例,采用2.384mg/ml甲磺酸罗哌卡因加2μg/ml芬太尼进行分娩镇痛作为观察组,与同期未使用分娩镇痛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 Apgar评分及新生儿出生15min、2h、24h后的神经行为评分.结果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 Apgar评分、新生儿出生15min、2h、24h后的神经行为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2.384mg/ml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阻滞自控分娩镇痛安全可靠,对新生儿神经行为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ABO血型孕妇硬膜外自控镇痛分娩的药物用量。方法宫口开至2~5 cm的孕妇100例,年龄20~35岁,ASAⅠ~Ⅱ级,根据ABO血型的不同分为A组(n=25),B组(n=25),AB组(n=25),和O组(n=25),孕妇宫口开至2~5 cm根据孕妇需要硬膜外推注0.2%罗哌卡因10 m L,持续输注0.1%罗哌卡因+1.25μg/m L混合液,3~5 m L/h,Bolus量为8 m L,锁定时间30 min,记录分娩过程中总用药剂量。结果 A组和B组所需的药量比AB组、O组所需的药量多。结论不同ABO血型孕妇自控镇痛分娩用药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复合地佐辛和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患者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ASA分级Ⅰ~Ⅱ级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吗啡复合布比卡因组(A组)和右美托咪啶复合地佐辛和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50例.术后均采用PCA泵进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A组:负荷剂量为吗啡2mg+布比卡因10mg+0.9%氯化钠溶液共5ml,PCEA泵内药物配方为吗啡5mg+布比卡因150mg+0.9%氯化钠溶液共100ml;B组负荷剂量为右美托咪啶0.5μg/kg+地佐辛2mg+布比卡因10mg+0.9%氯化钠溶液共5ml,PCEA泵内药物配方为右美托咪啶1.5μg/kg+地佐辛7.5mg+布比卡因150mg+0.9%氯化钠溶液共100ml.手术结束前10 min通过硬膜导管注射负荷剂量后连接PCEA泵进行镇痛,背景输注速度为2ml/h,单次按压剂量为2ml,锁定时间为15 min,镇痛到术后42 h,维持视觉模拟评分≤4分,当PCEA失败后,硬膜外注射吗啡2mg进行补救镇痛.在术后4、8、24、42 h时评估VAS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评估患者的镇痛满意度及硬膜外镇痛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A组比较,B组PCA泵内药物用量明显减少,PCA按压次数明显降低,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术后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降低,镇痛满意度明显提高,尿潴留、皮肤瘙痒、头晕、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改良Bromag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耒发生心动过缓、低血压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 右美托咪啶复合地佐辛和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患者术后硬膜外镇痛时,临床效果好,而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药科学》2017,(16):94-96
目的探索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合用间苯三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1日~2016年10月3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分娩产妇,将其抽签化分组,两组各有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和舒芬太尼联合间苯三酚硬膜外自控镇痛。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镇痛后1h疼痛评分(4.05±0.45)分、镇痛后6h疼痛评分(3.05±0.47)分、镇痛后12h疼痛评分(2.04±0.42)分、出血量(176.85±11.58)m L、1min Apgar评分(8.15±0.69)分、5min Apgar(9.85±0.05)分、总产程(412.36±11.48)min、第三产程(12.05±2.45)min、第二产程(54.21±3.69)min、第一产程(326.47±11.47)min、自然分娩率(90.0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间苯三酚在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低浓度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行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ASAⅠ~Ⅱ级,头位、单胎足月妊娠的初产妇行(PCEA)(A组),另选100例条件相仿但不给镇痛药物的自然分娩产妇为对照组(B组)。A组:0.15%盐酸罗哌卡因 芬太尼(2μg/ml)行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镇痛效果,运动神经阻滞;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A组镇痛效果确切,对运动神经阻滞轻。两组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对运动神经阻滞轻,对母婴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观察罗哌卡因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 (PCEA)在分娩镇痛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选择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 12 0例 ,ASA ~ 级 ,其中自愿接受分娩镇痛者 6 0例 ,于产程进展宫口开至 3cm时 ,行硬膜外控穿刺置管 ,用 0 .2 %罗哌卡因与芬太尼 (2μg/ml)行 PCEA,在给诱导量后半小时 ,接 BAXERT APII型镇痛泵 ,采用连续给药 +病人自控镇痛 PCA,以3ml/h的速度维持 ,锁定时间 15 min,PCA剂量 1ml,输注至宫口开全停药。结果行分娩镇痛组产妇用药后VAS评分明显降低 ,感觉减退平面均在 T10 以下 ,Bromage评分均为 0级。对产程、分娩方式和母胎均无影响。结论罗哌卡因与芬太尼 PCEA用于分娩镇痛实施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