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重增加是抗精神病药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抗精神病药引起体重增加的机制复杂且不确定,个体差异与遗传多态性可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与抗精神病药源性体重增加的相关基因研究进展,其中HTR2C和瘦素基因被认为是引起体重增加风险最高的基因,新近的研究显示越来越多的基因被发现与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体重增加相关。本文主要从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角度分析抗精神病药与体重增加的关系,旨在为以后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抗精神病药物洛沙平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谢斌  郑瞻培 《新药与临床》1993,12(6):359-361
洛沙平具有与氯氮平相似的化学结构,而药理机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均与传统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相近。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偏执症状以及强迫性神经症方面,该药可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备选药物。  相似文献   

3.
洛沙平具有与氯氮平相似的化学结构,而药理机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均与传统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相近。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偏执症状以及强迫性神经症方面,该药可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备选药物。  相似文献   

4.
常用抗精神病药和男性性功能障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研究6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前后血脂变化。结果显示氯丙嗪、氯氮平、氟哌啶醇、舒必利等药显著提高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水平,(P<0.01)。在服药后的9wk末TG平均升高1.1mmol/L,接近服药前基础水平1.2mmol/L,而TC仅升高0.7mmol/L;但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作者发现用抗精神病药治疗的10080例住院病人中,有13例诊断为本症,其发生率为1.28‰。病例多发生于青年人,男、女相等,以精神分裂症病人为多,均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并支持本症与药物有关。作者认为,在鉴别诊断中应注意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及非典型脑炎相鉴别。本文报道的13例在停药及综合治疗后全部治愈,不支持以往认为本症死亡率颇高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与体重增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查阅国内外有关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与体重增加的临床试验资料和文献,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发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奥氮平、奎硫平、左替平、利培酮均不同程度地引起体重增加,而齐哌西酮对体重的影响较小;体重增加一般发生于用药6~12周。本文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致体重增加的药理学机制及药物的顺应性等问题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8.
1990年本院出院病人 2 88例 ,单一用药 1 0 3例 (35 .76 % ) ,合并用药 1 85例(6 4.2 4% ) ;常量组 85例 (2 9.5 1 % ) ,大量组2 0 3例 (70 .49% )。大量组病人除药量显著增大外 ,其它临床资料并不优于常量组 ,提出了治疗过度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随机选择53例(男性,年龄37±9yr)精神病患者服吩噻嗪类、氯氮平、泰尔登、氟哌啶醇、舒必利前、后性功能的变化及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平均服药时间39±128wk,平均服药剂量以氯丙嗪计算482±355mg。发现服药前、后,延迟射精、性欲减退、阳萎、性欲高潮下降差异极显著;服药剂量、时间、年龄及病程与性功能障碍无明显关系,吩噻嗪类与氯氮平仅在导致性欲高潮下降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老年与成年精神病人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的心电图(ECG)改变。方法:84例老年精神病病人(男性35,女性49例,年龄63±s3a)与100例成年精神病病人(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40±10a),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前及服2mo以上的首次ECG资料进行比较。抗精神病药包括吩噻嗪类、丁酰苯类及三环类抗抑郁剂和抗躁狂药等。结果:84例老年病人中ECG异常63例(75%),100例成年人中ECG异常46例(46%)(P<0.05)。结论:由于老年人服抗精神病药后易发生ECG异常,因此开始剂量宜低,增量要小,严密监测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3例因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单腿跛行,认为该类药物治疗过程的另一种较罕见的副作用——肌无力症状群。本文3例患者用氯氮平治疗后均获得良好效果。临床上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时需警惕“肌无力症状群“的发生,一旦发生,在无禁忌的情况下建议试用氯氮平治疗.  相似文献   

12.
李霞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6):2456-2457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的影响.方法:对住院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分别于入院时、3个月和1年后测量体重,并计算Quetelet指数.结果:抗精神病药物可导致患者体重明显增加、Quetelet指数升高(P<0.05);典型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均可引起体重增加.结论:体重增加可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治疗期间做好心理及饮食护理,注意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13.
口服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 NMS)又名抗精神病药物恶性综合征是一由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所产生的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肌强直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及肌酸磷酸激酶(CPK)升高[1]。作者曾遇到1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APS)所致体重增加与多巴胺D2受体(DRD2)基因多态性和治疗效应之间有无相关性。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117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DRD2基因TaqI A多态性。APS治疗10周,测定患者治疗前后体重和体重指数(BMI),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精神症状,并分析基因型和PANSS减分率与BMI变化值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患者平均体重增加(3±3)kg或基础体重的(6±6)%,体重变化的范围为-7 kg-12 kg或-7.8%-32.4%;患者年龄和基础BMI明显影响BMI变化值,差异有显著性(P=0.03,P=0.0001);DRD2基因TaqI多态性A1等位基因和PANSS减分率对BMI变化值的影响经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DRD2基因TaqI多态性不可能是APS所致体重增加的主要因素;体重增加不作为APS临床治疗效果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1990年本院出院病人288例,单一用药103例(35.76%),合并用药185例64.24%);常量组85例(29.51%),大量组203例(70.49%)。大量组病人除药量显著增大外,其它临床资料并不优于常量组,提出了治疗过度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重增加与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或氯氮平)和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或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的影响以及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78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两组分别服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和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测定8周后体重变化。然后采取护理干预,8周后对体重再测定。结果服药8周后,两组体重均较基础体重有显著增加,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T=1.08,〉0.05)。经护理干预后,两组体重均显著下降。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可导致体重增加,护理干预可减轻该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乾 《华北国防医药》2005,17(4):270-270
【病例】女,45岁。主因交替出现兴奋、话多与少语、少动7年,此次因行为紊乱明显、兴奋、话多、睡眠差入院。诊断: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给予氟哌啶醇每日10~20mg肌内注射,及口服氯氮平每日100mg、碳酸锂每日0.75g。用药第5天出现四肢肌张力高,活动不利,给予停药及对症处理。第6天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9℃,脉搏90~100/min,多卧床,意识呈浅昏迷状态;  相似文献   

18.
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会产生很多不良反应,包括锥体外系反应、体重增加、粒细胞减少、内分泌异常、心血管反应等.其中体重增加发生率最高,据研究,约2/3的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会产生体重增加的不良反应[1].体重增加不仅影响患者的外形,还容易产生其他疾病,如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从而影响患者的用药依从性[2],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19.
[病例]女,45岁.主因交替出现兴奋、话多与少语、少动7年,此次因行为紊乱明显、兴奋、话多、睡眠差入院.诊断: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给予氟哌啶醇每日10~20 mg肌内注射,及口服氯氮平每日100 mg、碳酸锂每日0.75 g.  相似文献   

20.
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引起体重增加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所致的体重增加不良反应.方法:根据关键词检索出1993~2009年的文献,根据入选排除标准入选合格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以体重增加≥7%以RR作为效应指标进行系统评价,与对照组相比较,不同试验药物发生体重增加的风险不同,布南色林最低,奥氮平最高.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阿立哌唑、伊潘立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