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视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视网膜压力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光光度法测定SOD,MDA和NO,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DNA断裂。结果 川芎嗪能显著对抗视膜膜缺血再灌注后视网膜SOD水平的下降及MDA和NO水平的升高;同时能阻断缺血再灌注12h后细胞DNSA凋亡样断裂。结论 川芎嗪可能通过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和提高抗氧化能力来对抗大鼠视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瞬间性视网膜缺血重新灌注对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们以升高眼压的方法造成视网膜瞬间缺血重新灌注的动物模型 ,对瞬间性视网膜缺血重新灌注所引起的视网膜细胞凋亡及其相应的一些改变进行研究。1 材料和方法1.1 动物模型及标本制作2 5 0~ 30 0g雌性SD大鼠 2 0只 ,均以 1只眼用于实验观察。盐酸氯胺酮 35mg/kg及盐酸甲苯噻嗪 5mg/kg联合肌肉注射麻醉 ,前房刺入联有灌注液的 2 5号针头 ,调整灌注液的高度 ,升高眼压至 6 5mmHg(1mmHg =0 .133kPa)造成瞬间性视网膜缺血1min或 5min ,然后恢复眼压使血流重新灌注。手术前后常规用氯霉素眼液点眼。视网膜缺血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缺血再灌注大鼠视网膜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 ,iNOS)的表达、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发生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前房灌注生理盐水的方法制作实验性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分别于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取材 ,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iNOS阳性细胞 ;TUNEL法检测视网膜凋亡细胞 ;透射电镜观察视网膜超微结构。结果 缺血再灌注早期 ,视网膜主要表现为内层水肿增厚 ,晚期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萎缩变薄、神经节细胞减少。缺血再灌注 3h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及内核层细胞出现iNOS弱阳性表达 ,12h组阳性表达达高峰 ,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2 4、4 8h组iNOS表达渐减少。视网膜组织细胞凋亡见于缺血再灌注 12、2 4及 4 8h组 ,凋亡细胞主要位于内核层 ,且 2 4h组凋亡阳性表达最强 ,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缺血再灌注大鼠视网膜iNOS表达增加 ,介导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视网膜细胞的损伤部分以凋亡的形式发生 ,iNOS的表达可能对细胞凋亡的发生起一定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观察缺血再灌注大鼠视网膜损伤及细胞凋亡情况。 方法 采用升高大鼠眼压到109.725 mm Hg(1 mm Hg=0.133 kPa)持续1 h的方法制作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常规眼球切片观察不同缺血和再灌注时间的视网膜损伤的组织病理改变;采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视网膜神经元凋亡情况;采用DNA原位末端标记(terminal dUTP nick end labelling, TUNEL)法定位凋亡的视网膜细胞。 结果 缺血30 min 再灌注24、48 h的大鼠视网膜无明显的病理改变;缺血60 min再灌注24、48 h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和内核层细胞明显变薄;缺血60 min再灌注12、24 h的大鼠视网膜有梯状条带。而正常对照组、缺血30 min再灌注24、48 h组及缺血60 min再灌注48 h组大鼠视网膜均无类似表现。TUNEL法显示视网膜内的细胞凋亡主要发生在节细胞和内核层光感受细胞。 结论 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主要是导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和内核层细胞损伤,细胞凋亡可能是损伤的重要机制。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 296-298)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神经调节蛋白-1β(neuregulin-1β,NRG-1β)预处理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最佳给药时间窗.方法 借鉴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方法,制备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缺血再灌注损伤组(B),NRG-1β预处理48 h、24 h、12h、6 h组(C、D、E、F)6组(每组6只),B、C、D、E、F各组在视网膜维持缺血状态1 h再灌注24 h后处死,立即摘除眼球制作石蜡切片,用TUNEL法检测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凋亡细胞主要出现在视网膜内核层及神经节细胞层,而外核层几乎无阳性表达.A、B、C、D、E、F各组凋亡细胞指数分别为0、28.58±2.53、15.56±1.19、4.35±1.72、8.15±1.96、11.46±1.65,与B组相比,NRG-1β预处理各组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数目显著减少(P<0.05),以D组凋亡细胞指数最低.结论 NRG-1β预处理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以NRG-1β预处理24 h视网膜保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鼠急性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后不同时间点视网膜中副凋亡及自噬的发生。方法 将30只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RIRI组及正常对照组。利用高眼压前房灌注法建立SD大鼠急性RIRI动物模型。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急性RIRI后1 d、3 d、7 d、28 d各时间点取各组大鼠的视网膜组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副凋亡及自噬的发生;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视网膜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的表达。结果 急性RIRI后1 d持续至28 d,TEM可见RGCs细胞质空泡数量较正常对照组增高。急性RIRI后1 d持续至28 d,TEM可见RGCs细胞质中自噬体数量增加。正常对照组RGCs的细胞质中自噬体每50 μm2平均为0.79个,急性RIRI后7 d自噬体的平均数量达到高峰,每50 μm2平均为2.29个,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法检测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RIRI后1 d开始,RGCs的细胞质中LC3表达增加,并在整个实验期间持续高表达,正常对照组RGCs层的LC3阳性细胞百分比为15.90%,急性RIRI后1 d、28 d时LC3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46.95%和52.30%,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急性RIRI后RGCs涉及副凋亡和自噬的激活,各种类型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可作为单一细胞死亡的形式或多种细胞死亡形式共存,参与急性RIRI视网膜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鼠视网膜细胞缺血再灌注后低氧诱导因子(HIF-1α)的表达、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发生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房灌注生理盐水升高大鼠眼压到110mmHg(1kPa=7.5mmHg)持续1 h的方法制作实验性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于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取材,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观察HIF-1α在视网膜细胞的阳性表达;采用DNA原位末端标记(terminal dUTP nick end labelling,TUNEL)法定位凋亡的视网膜细胞来检测视网膜凋亡细胞.结果:缺血再灌注2h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及内核层细胞出现HIF-1α弱阳性表达,12h组阳性表达至高峰,24h组HIF-1α表达渐减少.视网膜组织细胞凋亡见于缺血再灌注12,24及48h组,凋亡细胞主要位于内核层,且24h组凋亡阳性表达最强.结论: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视网膜HIF-1α的表达增加.参与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视网膜细胞的损伤部分以凋亡的形式发生,HIF-1α的表达可能与视网膜细胞凋亡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etinal ischemia reperfusion,RIR)损伤是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表现为神经节细胞的凋亡,可造成视神经损害等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视觉功能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细胞凋亡是在基因控制下的自我消亡过程,受多种基因调控。我们结合文献,综述了不同基因在RIR后神经节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芪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奎卿  贺经 《国际眼科杂志》2006,6(5):1042-1044
目的:观察黄芪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缺血组、保护组,采用前房灌注液体形成14.63kPa高眼压60min的方法建立模型,连续7d每天1次黄芪注射液6g/kg,ip,于手术前30min加注1次,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两组缺血60min后,分别再灌注0,2,6,12,24,48,72h,用比色法进行视网膜SOD、MDA、NO的测定,用光镜测量包埋切片的平均视网膜内层厚度。结果:黄芪能显著对抗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MDA、NO水平的升高和SOD水平的降低,同时能改善平均视网膜内层厚度的变化。结论:黄芪可减轻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黄芪清除自由基,拮抗NO的毒性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是否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利用前房灌注生理盐水形成高眼压的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视网膜缺血时间为1h分别于缺血前30min、24h或72h对大鼠一只眼5min短暂缺血即预处理,24h或72h后行视网膜电图(ERG)、电镜、光镜、丙二醛(MDA)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检测,或者一侧眼行5min假处理,24h后行1h缺血,24h或72h再行上述检测,所有对侧眼不作处理作对照,结果:与假处理相相比,缺血前24、72h进行预处理后的大鼠视网膜光镜、电镜表现损害明显减轻,ERGb波明显恢复(P<0.01),MDA含量降低(P<0.01),缺血前30min预处理的视网膜表现严重的损害,ERGb波几安全消失,结论:缺血预处理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且有一定时限性。  相似文献   

11.
视网膜光化学损伤后MDA、SOD及NO浓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金祥娜  万青 《眼科研究》2005,23(3):301-303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视网膜急性光损伤后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浓度的变化,探讨视网膜光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20只SD健康大鼠,体重200~220g,雌雄不分,随机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5只;实验组15只分在3个不同时间点(光照后24h,6、10d)各5只,经手术显微镜灯泡连续照射1h,于光照前及光照后3个不同时间点急性处死大鼠进行视网膜MDA、SOD及NO浓度的检测。结果光照后3个不同时间点NO及MDA浓度均比对照组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意义;SOD浓度比对照组降低,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MDA及NO浓度增高及SOD浓度降低可能与视网膜光化学损伤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2.
背景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可导致细胞凋亡,凋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许多基因有关,探讨药物对RIRI后视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探讨Nogo-A在大鼠RIRI模型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研究Nogo受体竞争性拮抗剂NEP1-40对视网膜细胞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7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RIRI组和NEP1-40组,RIRI组及NEP1-40组大鼠分别用前房升高眼压的方法升高眼压至大鼠视网膜苍白,持续60 min,然后恢复眼压至视网膜色泽恢复,制作RIRI大鼠模型.术后6h、12 h及1、2、3、7d用过量的水合氯醛处死大鼠,制备视网膜标本.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各时间点各组大鼠视网膜的超微结构,采用TUNEL法检测视网膜细胞的凋亡情况,并计算细胞凋亡指数(AI).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Nogo-A蛋白的表达,并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半定量检测Nogo-A mRNA在视网膜中的表达. 结果 正常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结构正常;RIRI组大鼠视网膜再灌注12h后可见少量视网膜细胞器的线粒体嵴异常及空泡化,再灌注后1 ~2d可见凋亡小体;NEP1-40组视网膜的视细胞外节膜盘略疏松,部分线粒体嵴短小,空泡化,未见凋亡小体,视网膜细胞超微结构损害明显轻于RIRI组.TUNEL检测显示细胞凋亡出现于再灌注后6h,并逐渐递增,再灌注后1d凋亡细胞数目达高峰,2d后开始下降,但再灌注后3d仍可见TUNEL阳性细胞.NEP1-40组各时间点间凋亡细胞数目较RIRI组明显减少.正常组、RIRI组和NEP1-40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细胞AI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100.850,P=0.000;F时间=34.309,P=0.000),其中RIRI组和NEP1-40组大鼠视网膜细胞AI明显高于正常组,而NEP1-40组AI明显低于RI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ogo-A蛋白及其mRNA主要表达于RIRI后的视网膜,再灌注后6h大鼠视网膜中Nogo-A蛋白及其mRNA均开始增加,至再灌注id时表达达高峰,然后逐渐减弱,但再灌注后7d仍有表达.3个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视网膜中Nogo-A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164.139,P=0.000; F时间=21.772,P=0.000),Nogo-A 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93.889,P=0.000;F时间=6.349,P=0.000),NEP 1-40组和RIRI组大鼠视网膜中Nogo-A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而NEP1-40组大鼠视网膜中Nogo-A蛋白及其mRNA在各时间点的表达均低于RI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Nogo-A可促进RIRI后视网膜细胞的凋亡,NEP1-40能抑制Nogo-A的表达,从而减少视网膜细胞的凋亡,对RIRI后的视网膜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建立兔视神经夹伤模型,观察伤后视网膜组织中一氧化氮的表达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的关系,从而探讨RGCs凋亡机制及氨基胍(AG)在伤后对RGCs的保护性作用。方法55只成年大耳白兔,随机分正常对照组(5只)、损伤对照组(25只)、AG治疗组(25只)。损伤组双眼夹伤视神经,按伤后1、3、7、14、21d又随机分为5组(5只/组)。AG治疗组于伤后2min耳缘静脉注射2%AG,损伤对照组同法注射生理盐水。应用TUNEL染色计数凋亡阳性细胞;比色法测量一氧化氮(NO)含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力。结果正常组视网膜切片中极少见RGCs凋亡。损伤组于伤后1d偶见,3—7d逐渐增多,至14d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正常视网膜组织中很少表达iNOS,但含有少量NO。在损伤后二者含量逐渐增高,与RGCs凋亡呈正相关性。同一时间点损伤对照组和AG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兔视神经夹伤后,NO合成增多可能是引起RGCs凋亡的一个因素。而AG通过减少NO的合成,降低RGCs凋亡,对RGCs有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研究证明,缺血后适应(IPC)对多种组织器官的缺血缺氧损伤均有一定的抵抗作用,但其对视网膜缺血缺氧的作用仍受到关注。目的探讨IPC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后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伪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PC组。利用前房灌注生理盐水升高眼压至100mmHg(1mmHg=0.133kPa)维持60min的方法制备RIRI大鼠模型,实施IPC处理鼠亚分为再灌注后即刻、1min、10min组(即IPCⅠ组、IPCⅡ组、IPCⅢ组),分别于实验后1d、7d行大鼠视网膜电图(ERG)检测,然后用过量麻醉法处死大鼠并制备视网膜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对各组大鼠视网膜厚度的变化和视网膜形态进行观察。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组大鼠ERG各波振幅恢复率和视网膜厚度值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实验后1d,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伪手术组大鼠视网膜结构接近正常,而缺血-再灌注组及IPCⅠ组、IPCⅡ组、IPCⅢ组大鼠视网膜均出现水肿,可见空泡变性,主要在内丛状层(IPL)及内核层(INL)。缺血-再灌注组及IPCⅠ组、IPCⅡ组、IPCⅢ组大鼠视网膜全层、INL、IPL及视网膜外层厚度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再灌注后7d,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视网膜全层厚度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尤以INL、IPL显著。IPCⅠ组、IPCⅡ组、IPCⅢ组大鼠视网膜全层、INL、IPL及视网膜外层厚度值均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再灌注后7d,缺血-再灌注组、IPC各组大鼠ERG a波、b波和OPs振幅恢复率明显低于伪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IPCⅠ组、IPCⅡ组、IPCⅢ组大鼠ERG a波、b波和OPs振幅恢复率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PC对RIRI具有保护作用,在大鼠模型中,这种保护作用在再灌注后即刻至1min时最强。  相似文献   

15.
葛花总黄酮对糖尿病小鼠视网膜MDA、SOD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明  杨芳  孙明  李岱 《临床眼科杂志》2012,20(4):374-376
目的探讨葛花总黄酮(TFF)对糖尿病小鼠视网膜抗氧化损伤的作用。方法加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DM)模型组、TFF小剂量组(TFFⅠ)、中剂量组(TFFⅡ)和大剂量组(TFFⅢ)。DM、TFFⅠ、TFFⅡ和TFFⅢ组造模成功后第5周开始给药,给药10周,于第15周测定小鼠血糖和体重,处死小鼠取眼球,测定各组小鼠视网膜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模型组(血糖120.98±5.57mmol/L,体重21.55±1.67g)比较,给予TFF中剂量组血糖(13.51±6.09mmol/L)和大剂量组血糖(9.66±2.86mmol/L)显著下降(P〈0.01),大剂量组(体重24.50±1.58g)可明显改善体重的下降(P〈0.01)。与模型组(MDA含量:12.10±1.06nmol/mgprot,SOD活性:8.45±0.95U/mgprot)相比,TFF小、中、大剂量组MDA含量均明显降低(MDA含量分别为:7.98±0.40、5.75±0.63、5.24±0.48nmol/mgprot,P〈0.01),SOD活性均明显升高(SOD活性分别为:13.10±0.90、17.28±0.94、17.79±1.21U/mgprot,P〈0.01)。结论TFF能增强糖尿病小鼠视网膜抗氧化能力,减轻视网膜的氧化损伤,从而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起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临床研究表明,多种眼科疾病如青光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均可导致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严重影响视功能,因而对治疗RIRI药物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目的观察并探讨氨基胍对兔RIRI后形态学的变化,并研究其对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视网膜中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清洁级日本大耳白兔66只,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RIRI模型组和氨基胍治疗组。用前房灌注生理盐水法升高眼压60min后恢复灌注建立兔RIRI模型,氨基胍治疗组每日在模型兔腹腔内注射氨基胍注射液80mg/kg,而RIRI模型组以同样的方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RIRI模型组和氨基胍治疗组分别于缺血即时、再灌注后6、24、72h各取2只兔活体行眼底彩色照相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各组兔分别于再灌注后1、6、24、72h用空气栓塞法处死并摘除眼球以制备视网膜切片,用TUNEL法检测视网膜组织神经细胞的凋亡变化,通过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浓度,比色法检测iNOS活力。结果各时间点眼底彩色照相及FFA检查结果表明,与RIRI模型组比较,氨基胍治疗组视网膜水肿程度减轻,血管闭塞程度及比例降低,荧光素渗漏量及面积减轻并减少。TUNEL染色凋亡细胞计数检测表明,正常组兔视网膜未见TUNEL阳性细胞,而缺血-再灌注1、6、24、72h后RIRI模型组兔视网膜凋亡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氨基胍治疗组(F分组=2762.37,P=0.00;F时间=894.24,P=0.00)。RIRI模型组和氨基胍治疗组各组内相邻时间点之间TUNEL阳性细胞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IRI模型组:q=24.47、36.59、-20.37,P〈0.05;氨基胍治疗组:q=20.94、16.79、-6.92,P〈0.05),再灌注后24h各组TUNEL阳性细胞数量达到高峰。各时间点RIRI模型组兔视网膜NO浓度明显高于氨基胍治疗组(q=3.84、4.01、8.91、3.75,P〈0.05),各组内相邻时间点之间NO浓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IRI模型组:q=4.77、13.40、-10.29,P〈0.05;氨基胍治疗组:q=4.55、9.05、-5.08,P〈0.05),各组24h视网膜中NO浓度达峰值。各时间点RIRI组视网膜iNOS活力均明显高于氨基胍治疗组(q=-3.74、-4.94、-6.53、-3.98,P〈0.05);各组内相邻时间点间iNOS活力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IRI模型组:q=8.43、6.71、-6.39,P〈0.05;氨基胍治疗组:q=4.16、5.08、-3.93,P〈0.05),各组24h iNOS活力达峰值。结论氨基胍对维持RIRI后的视网膜形态和功能起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抑制iNOS的活性,减少NO的生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水通道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二者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通过提高眼内压的方法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于术后6,12,24,48h;3,7d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水通道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大鼠视网膜的表达情况,并以正常大鼠视网膜作为对照。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未能检测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阳性表达,缺血再灌注12h后开始出现表达,48h达高峰,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水通道蛋白-1在正常对照组可见到阳性表达,缺血再灌注组随时间增长表达不断增强,7d在外层视网膜也出现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水通道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视网膜缺血性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二者可能共同影响了视网膜的水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18.
背景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是眼科临床上常见的多种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共同的病理损伤过程,发病机制复杂.研究表明视网膜细胞凋亡和神经纤维变性是RIRI最终的共同通路.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通路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条信号转导途径,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但该通路与RIRI病理过程的关系尚不明确. 目的 探讨JAK-STAT信号通路在大鼠RIRI过程中被激活的时程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正常清洁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RIRI 6 h、12h、24 h和48 h组,大鼠的一侧眼采用前房生理盐水灌注法升高眼压以建立RIRI模型,正常对侧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大鼠眼压升高至110 mmHg(1 mmHg=0.133 kPa)并能持续60 min视为造模成功.分别于造模后6、12、24和48 h处死大鼠并摘除大鼠眼球,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中STAT3和JAK2蛋白的表达强度并定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视网膜中STAT3 mRNA和JAK2 mRNA相对表达量的动态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JAK2和STAT3蛋白主要表达于视网膜内核层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层,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中JAK2和STAT3蛋白均呈弱阳性表达,呈黄色染色,RIRI模型大鼠视网膜中JAK2和STAT3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强,呈棕黄色染色.各组间大鼠视网膜中JAK2和STAT3蛋白表达强度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8.735、96.625,均P<0.01),RIRI后各时间点组大鼠视网膜中JAK2和STAT3蛋白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RIRI 12 h组大鼠视网膜中JAK2和STAT3蛋白表达强度达峰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JAK2:t=4.308、5.559、5.315、4.726,均P<0.01;STAT3:=5.047、7.843、6.281、4.887,均P<0.01).RIRI模型眼视网膜内层增厚、组织疏松,可见细胞空泡样变性及RGCs数量减少.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各组间大鼠视网膜中JAK2 mRNA和STAT3 mRNA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1.239、129.539,均P<0.01),RIRI 6、12、24和48 h组大鼠视网膜中JAK2 mRNA和STAT3 mRNA相对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意义(JAK2mRNA:t=3.504、5.102、4.679、4.213,均P<0.01;STAT3 mRNA:t=6.541、8.787、5.693、5.898,均P<0.01).结论 RIRI模型鼠视网膜形态发生病理改变,RGCs数量减少,同时大鼠视网膜中JAK2和STAT3表达上调,RIRI大鼠视网膜中JAK2和STAT3的表达变化与视网膜形态损伤趋势一致,提示JAK-STAT通路参与RIRI的病理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后半胱天冬氨酸酶(Caspases)家族的表达及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升高眼内压的方法,制作实验性RIRI的大鼠模型。将2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缺血组和治疗组,其中后两组又分为再灌注后1、6、12、24、48、72h组。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RIRI后视网膜组织中Caspase-2、Caspase-3的表达及玻璃体腔内注射外源性bFGF后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正常组视网膜组织Caspase-2、Caspase-3不表达。缺血组6h开始出现Caspase-2的表达,24h达高峰,48h和72h下降;Caspase-3在视网膜组织的表达时段与Caspase-2的表达规律相似。bFGF治疗组各观察指标变化趋势基本同缺血组,但各时间段的表达强度明显减弱,两组比较,于再灌注6、12、24h时段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aspases家族参与了RIRI,导致神经细胞的凋亡;bFGF可以抑制Caspase-2、Caspase-3蛋白的表达,因此,bFGF在RIRI中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而达到其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