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方法 对148例冠心病患者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其中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8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30例.结果 145例患者痊愈出院.手术死亡3例,死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冠心病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王浩 《江西医药》2004,39(5):338-339
随着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开展与技术的提高,使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合并冠心病的老年人得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成为可能。我院自2002年11月至2003年10月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伴有COPD的老年冠心病患者3例,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3年10月期间7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死亡1例,2例低心排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3例术后引流多,二次开胸止血。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显著,手术安全,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冠心病的发生率逐渐增高,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手术方法;冠状动脉左回旋支的病变或三支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系统,需要作四支旁路或更多者应采用标准的体外循环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体外循环可为手术医师提供了一个稳定而无血的术野,我院从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共完成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麻醉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治疗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院2011年6月至2012年11月间收治的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中,随机选择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治疗者30例及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30例。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总体疗效相比,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治疗组明显优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效果好,临床可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30例重症冠心病患者均应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者中,术后出现早期死亡者3例,并发症主要为肺部感染、分支出血心包堵塞和急性心肌梗死,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后均好转。结论重症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传统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入选3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分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组15例,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组21例,记录两组临床常见并发症等近期临床效果指标。结果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组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在桥血管数、住院期间死亡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组在心律失常、住院时间、引流量、血肌酐等方面优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P〈0.05)。手术时间明显少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P〈0.01)。住院期间两组死亡率均为0。结论在有适应证情况下,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安全可行,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比,可以减少患者手术时间、减轻各脏器功能损害,住院时间,在临床疗效上具有优势,近期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周庆  杨劲松 《现代医药卫生》2014,(16):2427-2428,2430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6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其中80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体外循环组),80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苏醒时间、输血量、住院费用、带管时间、搭桥数目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非体外循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ICU时间、苏醒时间明显短于体外循环组,输血量、住院费用少于体外循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带管时间、搭桥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体外循环组围术期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体外循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安全性较好,住院费用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照组使用非体外循环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手术时间、搭桥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并发症的出现率6.7%较对照组26.7%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郭靖  单飞 《安徽医药》2017,21(8):1373-1376
作为有效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主要研究热点集中在小切口、胸腔镜、机器人、杂交手术等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该文就目前几种主流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正>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近些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不停跳搭桥术)[1]发展迅速。但是术中血管吻合期间,搬动或血管临时阻断,血压下降,也可能引起该血管灌注心肌缺血的危险。通过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  相似文献   

12.
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7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术式选择、临床疗效和围术期处理特点。方法选择108例1〉70岁的高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者,分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76例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CCABG)32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OPCAB组在手术病死率、围手术期心梗、呼吸衰竭、肺部并发症、神经系统并发症、急性肾衰、呼吸机使用时间明显优于CCABG组(P〈0.05):结论OPCAB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中能明显降低因为高龄而增加的手术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是高龄冠心病的外科治疗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冠心病患者中选取54例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进行治疗)和对照组(采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进行治疗),均为27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呼吸机治疗时间、ICU观察时间和术后输血量。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30%同对照组患者的70.37%相比,P<0.05;对比两组患者呼吸机治疗时间、ICU观察时间和术后输血量,有一定差异性,P<0.05。结论在治疗冠心病临床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具有良好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正>老年患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风险大,术后呼吸系统的并发症多。2005-06~2008-03笔者所在医院对5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施行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张鹏  郑锴  陈钢  宋世辉  彭民  张鹏 《天津医药》2005,33(11):727-729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我院心外科自1999年3月-2005年1月共完成CABG400例。现总结有关的临床经验和体会.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99-2001年135例冠状动脉旁路进行分析,其中70岁以上(含70岁)的老年冠心病患者42例,平均年龄72.3岁,占手术总数的31.1%。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与小于70岁病例组相比,术前合并症多,术后并发症明显增加(21.4%比8.9%),但手术死亡率并无明显提高。结论:大于70岁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在药物治疗无明显好转时,可积极选择冠状动脉旁路手术。  相似文献   

17.
手术切口感染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后可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且手术切口感染多发于高龄患者.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高龄冠心病患者需要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将有助于改善预后.本研究旨在了解高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总结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8.
多年的临床实践证实,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方法,但移植手术并不能完全解决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的冠状动脉病变会继续发展,同时血管桥也会产生狭窄,手术后的病人会在不同的时间内心绞痛复发或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其中多数病人需行再次手术治疗.我院于2005年12月~2006年2月为3例病人行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Re-CABG),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多年的临床实践证实,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方法,但移植手术并不能完全解决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的冠状动脉病变会继续发展,同时血管桥也会产生狭窄,手术后的病人会在不同的时间内心绞痛复发或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其中多数病人需行再次手术治疗.我院于2005年12月~2006年2月为3例病人行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Re-CABG),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目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冠心病中的治疗作用已得到充分肯定.对于解除心绞痛症状、改善心功能等具有良好效果。此手术的成败以及远期效果的优劣与旁路材料有着密切的关系。正确选择移植材料是冠状动脉搭桥术长期结果的保证。最初用于临床的血管移植物是大隐静脉(greatsaphenousvein,GSV)和乳内动脉(internal mammaryartery,IMA),随着人们对手术认识的加深,其他一些自身血管也陆续被发现并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