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例高血压病心室晚电位24h动态心电图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200例有或无左室肥厚(LVH)高血压患者的心室晚电位(VLP)和24h动态心电图(Holter)。结果:VLP阳性为14%,室性心律失常(VA)者为48%,48例LVH和152例无LVH的VLP阳性者分别为31.2%和8.4%(P〈0.01);检出室性心律失常者分别为79.1%和38%(P〈0.01),LVH并VLP阳性者VA,复杂VA和室速(VT)的发生率均高于LVH而VLP阴性者。结论:  相似文献   

2.
35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分两组测其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结果均明显高于正常值和对照组(P〈0.001),且重症肺心病组又明显高于轻症肺心病组(P〈0.01)。同时α-HBDH水平与右室射血分数(RVEF)呈显著负相关(Y=-0.658 8,P〈0.001),与右室内径指数及右室壁厚度均呈正相关(r=0.5847,P〈0.001,r=0.5936,P〈0.001)。提示测定α-HBDH可  相似文献   

3.
以24例心肌梗塞急性期后患者心室程序刺激(PES)结果为参照标准,评价动态心电图、心室晚电位(VLP)、左室功能及冠脉造影(简称冠造)对心梗后患者猝死高危的预测价值。结果表明:VLP或VLP结合在左室射血分数(LVEF)可作为心梗病人高危预测的初筛方法,PES结果与复杂性室早发生率及冠脉病变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24例心肌梗塞急性期后患者心室程序刺激(PES)结果为参照标准,评价动态心电图、心室晚电位(VLP)、左室功能及冠脉造影(简称冠造)对心梗后患者猝死高危的预测价值。结果表明:VLP或VLP结合在左室射血分数(LVEF)可作为心梗病人高危预测的初筛方法,PES结果与复杂性室早发生率及冠脉病变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5.
对733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行心室晚电位(VLP)检测。结果:通过测定得知在各类心血管病中,心室晚电位阳性率以冠心病了多见,尤以心肌梗塞者发生率最高(达30%),其余各类心血管病VLP阳性发生率依次为心肌病组(18.2%),心肌炎(15.6%),原因不明的心律失常(14.5%),风心病(10.9%),而心包炎组无1例为阳性。说明VLP与心肌细胞损伤有较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各种心血管疾病与心室晚电位(VLP)的关系。方法:对320例心脏病患及200例正常人进行心室晚电位检测,分组比较,以探讨心脏病组VLP检出阳性率。结果:心脏病组VLP阳性率显高于正常人组(P〈0.01);心肌梗塞、不明原因室性心律失常高于其它心脏病组;下壁心肌梗塞明显高于前壁心肌梗塞(P〈0.05)。结论:VLP检测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预后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5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2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过氧化脂质(LP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维生素E(VE)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LP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GPX活性和VE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LPO与病程呈正相关(r=0.361,P<0.01),GPX和VE与病程呈负相关(r=一0.383,r=0.403,P<0.01):LPO与HPX和VE呈负相关(r=一0.378,r=0.411,P<0.01).结合文献,认为自由基代谢异常在本质的发病机制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池传福 《铁道医学》1997,25(4):210-211
目的 评估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室晚电位(VLP)的影响。方法 分别于第1周和第12月检测184例AMI患者(溶栓组78例,非溶栓组106例)的VLP。结果 溶栓组和非溶栓组VLP阳性率第1周分别为17.95%和33.96%(P〈0.05),第12月分别为7.69%和17.92%(P〈0.05)。溶栓组中冠状动脉再通组52例,未再通组26例,VLP阳性率第1周分别为11.54%和3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心率变异性(HRV)、QT离散率(QTd)及心室晚电位(VLP)3种方法判定自主神经功能进行比较,以期选择一种较为特异、可靠及敏感的方法。方法 68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分别进行HRV、QTd及VLP测定,与33例正常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DM患者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显著小于正常人(P〈0.01),QTd显著大于正常人(P〈0.01),VLP阳性率明显增高(P〈0.01)。V  相似文献   

10.
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分别测定16例寻常型银屑病(PV)与10例红皮病型银屑病(PE)患者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发现PV组血清LPO升高(P〈0.05),SOD降低(P〈0.05)。PE组血清LPO升高更为显著,高于PV组(P〈0.01),SOD低子PV组(P〈0.05)。两组LPO与SOD分别呈负相关(PV组r=-0.438,P〈0.05,p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非侵入性方法早期发现COPD病人的心脏损害。方法:84例老年及老年前期COPD病人(COPD组)与相同年龄健康人(对照组)的信号平均心电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COPD病人滤波后总QRS时限较健康老人延长,QRS终末部分电压小于40μV的持续时间及QRS最后40ms均方根电压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分别为P<0.01及P<0.001)。COPD组与对照组心室晚电位(VLP)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COPD病人中,肺心病组与非肺心病组VLP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老年COPD病人尤其是肺心病病人心室晚电位阳性率增高,可能与COPD病人“慢支”长期反复发作导致左右心室心肌肥厚引起心室内传导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非侵入性方法早期发现COPD病人的心脏损害。方法:84例老年及老年前期COPD病人(COPD值)与相同年龄健康人(对照组)的信号平均心电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COPD病人滤波后总QRS时限较健康老人延长,QRS终末部分电压小于40μV的持续时间及QRS最后40ms均方根电压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分别为P〈0.01及P〈0.001)。COPD组与对照组心室晚电位(VLP)阳性率比较  相似文献   

13.
测定36例心肌炎患儿心室晚电位,结果轻中型心肌炎晚电位无一例阳性,而重型心肌炎阳性率高达75%,且预后凶险。表明监测心肌炎患儿心室晚电位对病情分析及预后有重要意义。p<0.05与重型组比较,△△P<0.013讨论VLP是经体表描记的心室小块心肌除极产生的高频、低幅碎裂电活动,与某些恶性心律失常有密切关系。应用这种检查手段,从而开阔了对小儿心肌炎临床观察的视野。本文观察的结果表明,小儿心肌炎VLP的出现与病情密切相关,轻、中型心肌炎患儿中无1例VLP阳性者,而重型心肌炎患儿VLP阳性率高达75%(3/4),且半数死亡。本文观察的结果还表明,小儿心肌炎的VLP有以下特点:①与成人一样,VLP阳性时多提示病情凶险,预后不佳,但发生室速与室颤较成人少见。②作者单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室晚电位(VLP)的影响。方法分别于第1周和第12月检测184例AMI患者(溶栓组78例,非溶栓组106例)的VLP。结果溶栓组和非溶栓组VLP阳性率第1周分别为17.95%和33.96%(P<0.05),第12月分别为7.69%和17.92%(P<0.05)。溶栓组中冠状动脉再通组52例,未再通组26例,VLP阳性率第1周分别为11.54%和30.77%(P<0.05),第12月分别为1.92%和19.23%(P<0.05)。上述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静脉溶栓能降低AMI的VLP阳性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心率变异指数(HRVI)对老年高血压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231例老年(≥60岁)高血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和24h动态心电图测定心率变异指数(HRVI)、左室质量指数(LVMI)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评估在为期2年的随访期中HRVI对患者的心脏事件(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脏停搏)的预测价值。结果:HRVI减低的发生率及HRVI平均值在左室肥厚组(LVH)为61.9%,19.8±9.4;无LVH组为29.5%,22.4±7.1(P<0.05);在LVEF<50%组为64.2%,18.8±8.5,LVEF≥50%组为31.5%,22.7±11.1(P<0.001);在有心脏事件组为97.8%,17.3±8.2,无心脏事件组为33.0%,23.4±7.9(P<0.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HRVI最高(r=0.6453,P=0.0001),其次是LVEF(r=-0.4983,P=0.0028),LVMI(r=0.3879,P=0.0024)和年龄(r=0.2845,P=0.0001)。结论:HRVI减低作为独立的危险因素,对老年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从硒与红细胞膜收缩蛋白(SP)的关系探讨尿毒症病人红细胞变形能力(ED)变化机理。②方法检测了48例尿毒症病人和40例健康人ED、红细胞膜硒(E-Se)浓度,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物(E-LPO)、膜收缩蛋白二聚体(SP-D)和四聚体(SP-T)的变化。③结果尿毒症病人红细胞滤过指数(EFI),E-LPO,SP-D和SP-D/SP-T明显增高,E-Se,SP-T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4.820~5.194,P均<0.001)。尿毒症病人EFI与E-Se,SP-D呈负相关(r=-0.482,-0.510,P均<0.001),与E-LPO,SP-D,SP-D/SP-T呈正相关,(r=0.570,0.529,0.617,P均<0.001);E-Se与E-LPO,SP-D,SP-D/SP-T呈负相关(r=-0.521,-0.582,-0.556,P均<0.001),与SP-T呈正相关(r=0.519,P<0.001)。④结论尿毒症病人红细胞膜硒缺乏所致的膜收缩蛋白异常是ED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50例陈旧的心肌梗塞患者利用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进行了心室晚电位检测。结果发现:(1)OMI患者VLP阳性率为22%(2)VLP检测OMI有非持续性室速者其阳性率为75.0%,而无非持续性室速者VLP阳性率为17.4%,两者相比,差异十分显著;(3)VLP阳性与梗塞部位、室性早博、心功能不全、室壁瘤形成等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观察健康人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MB(CK-MB)与心室碎裂电位(VFP)切迹数(N)的关系,探讨诊断心肌局灶性轻微损伤的方法。②方法选择20~71岁的健康人130例,用UV-260型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血清CK-MB,RM-86型八道生理记录仪与SC-16型紫外光线记录器匹配检测VFP,并计算N.用F检验和相关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③结果CK-MB及NVFP在各年龄组之间差别均无显著意义(F=2.1638,2.4101,P>0.05);其中20~29,30~39岁组的CK-MB与NVFP呈高度正相关(r=0.7824,0.7103,P<0.001);40~49,50~59,60~70岁等3组,随着年龄增大,相关性逐渐减弱(r=0.5104,0.3528,0.3291,P>0.05)。④结论健康青年人血清CK-MB与NVFP呈正相关,联合检测CK-MB和NVFP可能成为诊断近期或陈旧性心肌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观察急性心肌梗塞氧自由基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15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化学发光,比较化学发光本底、峰值、斜率、积分与PMN数量、吞噬指数、血清中肌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脂质(LPO)含量的关系。结果发现,外周血PMN化学发光峰值、积分与PMN数量、吞噬指数、CK、LPO含量成显著正相关(r=0.78~0.94,P<0.001),与SOD含量成显著负相关(r分别=-0.79,-0.8,P<0.001);PMN细胞吞噬指数与PMN数量、CK、LPO含量成显著正相关(r=0.79~0.87,P<0.001),与SOD含量成负相关(r=-0.53,P<0.05),提示利用外周血象,结合单个PMN的吞噬功能,以排除其它因素引起PMN数量增高而造成PMN-CL峰值、积分升高假象,可估测AMI患者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20.
心室晚电位对急性心肌梗塞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功能室(325000)赵玉香心室晚电位(VLP)测定对急性心肌梗塞室速及室颤的预测价值已屡有报道,但对于急性心肌梗塞时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频发室早二、三联律、成对室早、频发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