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传染病,全球慢性HBV感染约有3.5亿,其中围生期传播是一种主要的传播方式,我国人群感染率达5%-18%。有文献报告活产新生儿宫内感染率达20%。因此,胎儿感染HBV机理的研究及进一步预防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胎盘作为母体与胎儿物质交换的重要器官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衣原体(Chlamydia)感染仍是世界面临的难题,数亿人口因衣原体感染引起相关疾病,但具体感染机制尚不清楚.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参与衣原体感染后机体固有免疫过程.在感染初期,衣原体通过受体介导的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通路... 相似文献
3.
白细胞介素 1 (interleukin 1, IL 1 )是一种主要由巨噬细胞产生的促炎性细胞因子, 是体内调节免疫和炎症反应的中心介质, 在许多慢性炎症和其他一些自身免疫病中, 无论是在疾病引发的起始阶段还是在炎症反应发展的过程中, 若是产生在不恰当的位置或是含量不适当都将对机体产生负面的效应, 诸如关节炎、多肽骨髓瘤等许多疾病都是由IL 1引起的。为了避免IL 1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对机体造成的伤害, 必须对机体中的IL 1进行多层面的严格调控。以往许多用来调控IL 1生物效应的常规策略都是基于天然调控途径, 如使用亲和力较强的IL 1受体拮… 相似文献
4.
白细胞介素—12与寄生虫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春福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9,22(6):346-350
IL-12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免疫效应细胞刺激因子,能刺激T和NK细胞的增殖、诱导它们产生INF-γ等细胞因子并增强它们的细胞毒活性,在抗感染免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IL-12在寄生虫感染听免疫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8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白细胞介素8(IL-8)是于1989年才得到正式定名的一种新型白细胞介素,有关它的研究虽然时间很短,但进展相当迅速,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较系统地介绍IL—8的研究进展。 一、IL-8的发现史:早在七十年代末,人们就曾提出过人单核细胞能产生粒细胞激活因子的概念,八十年代初,有人发现人单核细胞、肺泡巨噬细胞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的培养上清对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活性,因当时发现IL-1对粒细胞有明显的趋化活性,故人们误认为这是上清中所含的IL-1的作用。直至1986年,Kownatzki 相似文献
6.
白细胞介素-8在参与和调节人类生殖生理和病理过程的作用已得到肯定,其作用机制之一就是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本文从IL-8R的生物学特性、IL-8R与月经周期、着床和胚胎发育的关系等方面对其在人类生殖生理与病理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妇女体内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术前查阴道分泌物IL-8水平,并行下生殖道感染的检测,以其中一种或以上微生物感染的孕妇20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200例则无以上微生物感染,比较两组术前及用抗生素治疗后IL-8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前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IL-8水平呈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对照组用药前后IL-8水平无明显变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L-8可作为人工流产妇女感染的监测指标,当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增高≥174.38ng/L时,人工流产妇女术前应常规行生殖道感染的筛查,为合理处理人工流产、合理使用抗菌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白细胞介素—8的抗休克作用及其抗休克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报告了重组人内皮细胞衍生白细胞介素-8(rEDhIL-8)对大鼠失血性休克的作用,并对其抗休克机制作初步探讨。大鼠肌动脉快速放血至平衡动脉血压5.32kPa,维持90min,复制晚期失血性休克模型。结果发现rEDhIL-8(250μg/kg,i.v.)能够明显提升晚期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平均动脉血压,改善休克状态,提高存活率;休克晚期血浆内皮素(ET)浓度显著升高,给予rEDhIL-8后,在休克状 相似文献
9.
白细胞介素-8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白细胞介素-8(IL-8)在趋化性细胞因子家族中属于C-X-C亚家族,IL-8是一个多种细胞来源的趋化性细胞因子,而且不同类型的细胞对不同的诱导剂的反应也不相同,因为由不同的实验室从不同的来源得到该因子,所以对于IL-8的许多不同的描述术语,对于IL-8的生理生化特性,目前已基本清楚,对于IL-8基因表达的调节,现认为主要是在转录水平的调控,并且发现其基因5′-侧翼区的AP-1,NF-кB及NF-IL-6结合位点是调节IL-8启动子功能的主要顺式作用元件,IL-8基因的表达需要这些元件之间高度的协同以达到有效的转录,IL-8受体则是一个由59KDa和67KDa亚单位组成的二聚体糖蛋白,存在于多种类型的细胞上,甚至包括一些不表达IL-8的细胞,IL-8的生物学活性并不表现出种族的特异性,IL-8可激活中性粒细胞,对T-淋巴细胞有趋化性并能刺激嗜碱性粒细胞,内皮细胞IL-8基因的表达除了受化学因子的调节外还受力学因素的影响,流体切应力诱导内皮细胞表达IL-8,可能在急性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重组人内皮细胞衍生白细胞介素-8(rEDhIL-8)对大鼠失血性休克的作用,并对其抗休克机制作初步探讨。大鼠股动脉快速放血至平均动脉血压5.32kPa,维持90min,复制晚期失血性休克模型。结果发现rEDhIL-8(250μg/kg,i.w.)能够明显提升晚期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平均动脉血压,改善休克状态,提高存活率,休克晚期血浆内皮素(ET)浓度显著升高,给予rEDhIL-8后,在休克状态改善的同时,血浆ET浓度也明显降低,并且显著低于休克对照组大鼠血浆ET浓度。结果表明rEDhIL-8具有很强的抗休克作用,并提示rEDhIL-8的抗休克作用与其抑制ET的产生和保护血管内皮有关。 相似文献
11.
胃黏膜线粒体DNA不稳定与白细胞介素8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评价胃黏膜线粒体DNA不稳定 (mtMSI)与组织白细胞介素 8(IL 8)活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PCR SSCP)方法检测mtMSI;组织IL 8含量测定采用ELISA方法。结果 3 0例胃癌检出mtMSI 11例 ( 3 6 7% ) ,15例肠化胃黏膜组织中有 2例为mtMSI,10例异型增生黏膜组织有 2例为mtMSI,10例萎缩性胃炎黏膜组织有 1例检出mtMSI。胃黏膜细胞IL 8水平在mtMSI阳性组 [( 76 8± 3 8)pg/mg]显著高于mtMSI阴性组 [( 48 3± 3 6)pg/mg ,P <0 0 5 ]。结论 胃黏膜细胞mtMSI可能与IL 8释放有关 ,并参与了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中人类巨细胞病毒DNA(HCMV DNA)含量与胎儿宫内感染发生率的关系.方法用PCR方法结合荧光探针的体外扩增和检测技术,检测186例HCMV感染孕妇及胎儿或新生儿血清、胚胎、绒毛中HCMVDNA拷贝数.结果胎儿发生宫内感染及妊娠不良结局与其母素血清HCMV DNA含量有关,随着孕妇血清中HCMV DNA含量的增高,胎儿宫内感染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性也呈显著增高趋势.结论孕妇血清HCMV DNA含量升高是胎儿感染HCMV并发生妊娠不良结局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14.
局麻和全麻对病人血清IL-6、IL-8和M-CSF水平影响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了局麻和全身麻醉对手术病人血清IL-6、IL-8和M-CSF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的麻醉方法将68例胃部手术病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A组)和静吸复合全麻组(B组),每组34例。在麻醉诱导前、手术切皮和手术开始后1h抽取静脉血3ml,分别测定血清IL-6、IL-8和M-CSF浓度。结果:A组血清IL-6、IL-8和M-CSF含量在切皮和术中1h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血清IL-6、IL-8和M-CSF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切皮和术中1h,B组IL-6、IL-8和M-CSF含量比A组含量低(P〈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能明显降低IL-6、IL-8和M-CSF浓度,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TORCH-IgM阳性孕妇复查结果与妊娠结局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TORCH血清筛查IgM阳性孕妇复查结果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用酶免疫捕获法检测TORCH-IgM抗体、对阳性孕妇作2~3次TORCH-IgM复查和IgG检测,并对IgM复查阳性孕妇的阴道分泌物进行白细胞介素8(IL-8)检测、B超监测、新生儿脐血检查和妊娠结局观察.结果 TORCH-IgM第1次复检阳性率为33.33%(14/42), 第2次复检阳性率为19.05%(8/42),有4.76%(2/42)的孕妇IgG抗体阴转阳,同时伴阴道分泌物IL-8异常升高,在妊娠早期发生流产,其余TORCH-IgM抗体阳性的孕妇阴道分泌物白细胞介素8检测在正常范围内,妊娠结局正常.结论 TORCH-IgM血清学筛查阳性的孕妇应该多次复查、以便确认是否是活动期感染,进一步结合孕妇阴道分泌物IL-8检测、B超监测、新生儿脐血检查等多种综合检查方法,有助于提高TORCH宫内感染预测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登革热(Dengue fever)的发病机理目前仍不十分明确,但大多数学者认为,除了登革病毒直接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外,主要是因为登革病毒与机体产生的抗登革热病毒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免疫病理反应而造成机体组织和器官的损害,至目前为止,尚未见有关登革热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变化的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登革热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含量,了解登革热患者血清IL-8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并初步探讨IL-8在登革热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白细胞介素8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肿瘤的进展是一多因素、多环节、多阶段的过程,其中肿瘤血管生成起关键作用,近来研究表明肿瘤及肿瘤基质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8(IL8)也是一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它可通过肿瘤及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受体,直接或间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生、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18.
利用DNA重组技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白细胞介素8的N端43氨基酸片段(IL8-N)和C端24氨基酸片段(IL8-C),经过FACS和趋化活性鉴定表明,IL8-N和IL8-C均能与中性粒细胞结合,其中IL8-N能部分封闭IL-8的趋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密切相关。1型T辅助细胞/2型T辅助细胞(Th1/Th2)细胞因子不平衡应答是HBV感染慢性化的主要机理。IL-18可以通过诱生IFN-γ、IL-2等细胞因子促进Th1应答,从而调节Th1/Th2细胞平衡,因此研究IL-18型细胞因子对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IL-18与HBV宫内感染关系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和DNA(HBVDNA)与胎儿宫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60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的母血及产后新生儿外周血的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和DNA进行检测。结果 60例HBsAg阳性孕妇血清中HBeAg和HBV DNA的检出率分别为25%(15/60),35%(21/60)。所生新生儿外周血中HBsAg,HBeAg和HBV DNA的检出率为13.3%、18.3%、3.3%。其中HBeAg和HBV-DNA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外周血HBsAg分别为40%和38%,显著高于HBeAg和HBV-DNA阴性者的4.4%和0(P0.01)。新生儿外周血中HBsAg阳性率随孕妇HBV DNA含量增加而增加。结论孕妇血清中HBeAg和HBV DNA阳性是胎儿宫内感染HBV的高危因素,胎儿宫内感染率随母血中HBV DNA含量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