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总结额叶损伤患者亚急性期脑中心疝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42例额叶损伤患者亚急性期脑中心疝的病历资料。结果35例在间脑期接受手术治疗,23例术后恢复良好,4例死亡。另7例进入中脑期以后,无论手术与否均死亡。结论额叶损伤引起亚急性期脑疝大多是脑中心疝,间脑期抢救是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侧额叶挫裂伤致脑中心疝的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历年18例脑中心疝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间脑期手术效果最好,延髓期手术效果最差.结论:脑中心疝不能以意识、瞳孔的变化、血肿量大小、中线衡量病情轻重,应重点参考影像学的动态变化,早期手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侧额叶挫裂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57例双侧额叶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影像学、临床表现行手术或保守治疗.结果 57例患者中38例恢复良好,9例中残,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结论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和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对冲性额叶挫裂伤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对冲性额叶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5例患者中43例伤后出现昏迷,颅脑CT检查均显示额叶不同程度的挫伤、出血、水肿。其中保守治疗39例,手术治疗66例;治疗后存活97例,死亡8例,其中76例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达到良好。结论 对冲性额叶挫裂伤受伤早期症状较轻,但病情变化快,受伤后脑水肿常呈进行性加重。非手术患者应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及颅脑CT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额叶挫裂伤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外伤性额叶挫裂伤的临床资 料。结果 急诊手术5例,保守治疗33例,其中7例病情加重改行手术治疗,3例突发脑疝死亡。38例中死亡3 例;恢复良好能正常工作和学习21例;生活能自理,有精神障碍及记忆力减退10例;生活不能自理,有严重精神障 碍及痴呆4例。结论 外伤性额叶挫裂伤大多数保守治疗即可恢复好转,但当GCS评分减低、意识障碍逐渐加重、 脑内血肿大于30ml、脑水肿进行性加重、中线结构移位大于5mm及脑室脑池有明显受压等时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额叶脑挫裂伤并发脑中心疝24例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总结24例额叶脑挫裂伤并发脑中心疝的观察及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脑中心疝间脑期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抢救,按医嘱行降颅内压治疗,加强呼吸道护理,行手术者完善术前准备。24例中,恢复良好8例,中残3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7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脑挫裂伤术后患者中枢性低钠血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对43例额叶挫裂伤术后症状变化及血钠水平进行动态观察。结果重症患者易发生低钠血症,双额叶挫裂伤较单侧额叶挫裂伤易发生低钠血症。结论对额叶挫裂伤术后患者而言,由于暴力重,脑挫伤面积大,低钠血症是反映病情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应每日监测,并及时明确病因,及早治疗,以改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张勇  颜华  袁慧敏  陶建坤  严书德 《临床医学》2011,31(11):106-107
近年来,颅脑外伤所致脑中心疝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由于早期对脑中心疝的认识不足且脑中心疝与常见的颞叶沟回疝及枕骨大孔疝临床表现不同,极易被忽视,从而延误治疗。随着对脑中心疝治疗认识的加深,针对脑中心疝采取提前干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脑中心性疝是指幕上占位病变向下压迫中心线结构,使之移位水肿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有顺序变化的临床综合征。作者参阅了Plum对中心性脑疝临床症状分期标准,对88例脑中心性疝的间脑期抢救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152-153
回顾性分析额叶脑挫裂伤迟发脑水肿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6例单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恢复良好;7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使用脱水药物超过2周;2例保守治疗1周后猝死。迟发脑水肿是额叶脑挫裂伤病人病情恶化的主要因素,故应予以高度重视,密切观察,采取综合脱水方案,适时手术减压,提高救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以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我科收治的急性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恢复良好26例,中度残疾7例,重度残疾4例,死亡5例.结论:急性双额叶脑挫裂伤病情易出现突变,创伤的严重性较其他部位有潜在发展的特点,必须动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头颅CT变化,对病情恶化者及时手术治疗,消除颅内高压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单侧额颞瓣开颅联合大脑镰切开的方法治疗双侧额叶脑挫裂伤的疗效。方法:收集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7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单侧开瓣组41例和双侧去骨瓣组31例,分别采取单侧额颞瓣开颅联合大脑镰切开手术和冠状切口双额骨瓣开颅手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和脑损伤相关蛋白。结果:单侧开瓣组所需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少于双侧去骨瓣组(P0.05),恢复良好率高于双侧去骨瓣组(P0.05),且在短时间内可降低脑损伤特异性蛋白表达(P0.05)。结论:对于双侧额叶挫裂伤患者选择单侧额颞瓣开颅联合大脑镰切开的手术方式可减少手术创伤,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伴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对48例脑挫裂伤合并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情况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58.3%)行保守治疗,其中恢复良好26例,死亡2例;20例(41.7%)行手术治疗,其中恢复良好9例,中度残疾5例,重度残疾2例,死亡4例。结论脑挫裂伤伴弥漫性脑肿胀早期病情多不严重,但变化快,突然恶化;观察环池的变化,把握好手术时机,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额叶脑挫伤患者病情变化与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的关系,观察在ICP监测下使用脱水剂的效果。方法对85例双额叶脑挫伤行持续ICP监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5例双额叶脑挫伤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45例患者入院早期行ICP监测并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行手术治疗,其余40例患者在病情变化后行手术治疗同时行ICP监测。所有患者均在ICP指导下合理使用脱水剂,效果良好。85例患者术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co-mascale,GCS):13~15分63例,10~12分12例,5分以下10例。死亡3例,抢救成功率为96.5%。结论双额叶脑挫伤患者早期行持续ICP监测能够及早发现病情变化,抓住手术时机,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术后结合ICP使用脱水剂,有助于降低药物对患者肾脏的损伤、提高脱水剂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前颅底扩大减压包括大脑镰下切开及视交叉前池开放术救治双额叶挫裂伤的临床优点。方法 分析了1998年1月至2004年1月行手术救治的双额叶或双额+一侧颞叶挫裂伤76例。其中A组36例,行单侧开颅大脑镰下切开术;B组40例,双额开颅手术。结果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费用明显低于B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预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单侧开颅大脑镰下切开术救治双额叶挫裂伤能明显减少手术时间、输血量及住院费用,但对预后无显著性差异,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与预后情况。方法根据患者入院时意识状况及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并进行动态头颅CT和MRI追踪,选择保守或手术治疗。结果行保守或手术治疗后随访1年,GOS预后评分为恢复良好53例,较差26例,差10例。入院时神志清楚,动态追踪头颅CT和MRI结果仅表现为单纯脑挫裂伤或迟发脑内血肿〈30 mL患者大多预后良好;入院时即表现昏迷,动态追踪头颅CT或MRI结果表现为迟发脑内血肿〉30 mL伴环池显示不清或闭塞、合并脑干损伤的患者大多预后较差。结论对于入院时表现为嗜睡、昏睡或伴有躁动的患者,应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并动态追踪头颅CT或MRI,对预后做出初步判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侧开颅手术治疗额叶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手术治疗的额叶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患者110例,根据手术入路分为单侧开颅手术(观察组,n=60)、双侧开颅手术(对照组,n=50),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不同时间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手术前后患者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乳酸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显著地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进行患者预后评估,观察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66.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两组患者的血清NSE、S100β蛋白、血乳酸浓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的血清NSE、S100β蛋白、血乳酸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额叶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患者采用单侧开颅手术相对于双侧开颅手术其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对冲性额部脑挫裂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对冲性额部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方法对50例对冲性额部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GOS评分:恢复良好33例,中残12例,死亡5例。结论对于对冲性额部脑挫裂伤患者,临床上要引起高度重视,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手术指征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板回植在甲床严重挫裂伤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撕脱或正常手指取下的甲板常规清洗消毒后回植于患指并打包适当加压,观察其疗效。结果对80例患者进行治疗后,78例外形美观、功能良好,1例1患指出现甲下感染,行拔甲术,经换药后愈合,1例患指新生指甲出现裂甲畸形。结论利用甲板塑形修复甲床严重挫裂伤,疗效确切,术后患指外形美观、功能良好,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脑得康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后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神经外科的住院患者62例,按简单随机化原则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2例)和西药治疗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西药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从每日4 mg开始,逐渐减量至每日1 mg。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脑得康胶囊(黄芪60 g,赤芍15 g,川芎25 g,当归15 g,地龙10 g,桃仁10 g,红花15 g,丹参15 g,天麻15 g,钩藤10 g,柴胡20 g,葛根15 g,石菖蒲15 g),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利培酮,从每日2 mg开始,逐渐减量至每日1 mg。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6、12周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对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进行临床治疗效果评价,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精神症状控制时每例患者抗精神病西药的平均每日用量。结果两组治疗后BP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从治疗后6周起中西医结合治疗组BPRS评分的降低程度较西药治疗对照组更显著(分:38.68±7.81比54.05±6.75,P<0.05),持续到治疗后12周(分:15.46±8.51比23.98±8.03,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痊愈率明显高于西药治疗对照组〔84.4%(27/32)比76.6%(23/30), P<0.05〕。精神症状控制时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抗精神病西药利培酮用量少于西药治疗对照组(mg/d:1.5±0.1比2.8±0.2,P<0.05)。结论西药常规治疗联合脑得康胶囊治疗双额叶脑挫伤后精神障碍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