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妊娠成功率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夫精IUI治疗的315例不孕患者539个周期的临床资料,依次分析年龄、不孕类型、不孕原因、不孕年限、诱发排卵方案,注射绒促性素当日内膜厚度及类型、卵泡平均径线,处理后a+b级精子数、同一月经周期行IUI的次数、排卵数、IUI周期数与妊娠率的关系.结果 315例不孕患者共接受539个IUI周期治疗,有59例成功妊娠,周期妊娠率为10.95% (59/539).IUI治疗结局与诱发排卵方案、IUI治疗周期数有关(P<0.05);与年龄、不孕原因、不孕年限、注射绒促性素当日内膜厚度及类型、卵泡平均径线,处理后a+b级精子数、同一月经周期行IUI的次数、排卵数无关(P>0.05).结论 诱发排卵方案、IUI治疗周期数是影响夫精IUI妊娠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的妊娠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我中心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进行IUI治疗的不孕夫妇共76对、106周期,从女方年龄,不孕年限,不孕原因,方案选择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妊娠共14例,周期妊娠率13.2%,每例临床妊娠率18.4%,年龄<30岁的周期妊娠率为20%,≥30岁的周期妊娠率为9.9%,因精液液化不良原因行IUI 1周期,成功妊娠,性交障碍2周期,成功妊娠1例;自然周期的周期妊娠率为16.7%,促排卵方案的周期妊娠率11.4%.结论 女方年龄、不孕年限、不孕原因、方案选择等因素与IUI的成功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AIH)的临床妊娠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110周期)接受夫精IUI治疗妇女的年龄、不孕年限、治疗方案、IUI时机、子宫内膜厚度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我院夫精IUI的妊娠率为10%。女性年龄越轻,不孕年限越短,IUI妊娠率越高。IUI妊娠率与治疗方案、IUI的时机无关。IUI手术时子宫内膜8~14mm,妊娠率高。结论:夫精IUI促排卵方案和手术时机的选择是夫精IUI的关键,女方年龄、不孕年限以及子宫内膜的厚度影响IUI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254个周期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6年5月在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254个周期的临床资料。结果周期临床妊娠率为12.2%。不同不孕原因之间及不同促排卵方案之间的临床妊娠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及IUI周期数等与IUI周期的妊娠率之间无显著关系,比较各组间的临床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的妊娠率与不孕原因及是否采用促排卵治疗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宫腔内人工授精( IUI)治疗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34例患者共1506个周期IUI的临床资料,研究女性年龄、不孕年限、不孕类型、病因、助孕周期、促排卵方案、优势卵泡数与IUI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IUI的临床妊娠率为15.54%,随着年龄和不孕年限增加,IUI成功率下降(P<0.05)。原发性不孕的临床妊娠率与继发性不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病因患者行IUI治疗的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2、3周期IUI妊娠率显著高于≥4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促排卵方案的IUI临床妊娠率不同,其中Gn促排卵妊娠率显著高于非Gn周期( P<0.05)。随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优势卵泡数的增多,IUI的成功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女性年龄、不孕年限、助孕周期、促排卵方案、优势卵泡数是影响IUI妊娠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临床妊娠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阴道B超监测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厚度,结合尿黄体生成激素(LH)峰值判断排卵时间,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精液,对152例不孕症妇女实施IUI。结果:152例共接受308个周期的IUI治疗,共妊娠48例,周期妊娠率15.6%,临床累计妊娠率31.6%。接受促排卵治疗患者的妊娠率显著高于自然周期患者。结论:不孕原因不同是影响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IUI)妊娠的影响因素,提高成功妊娠率.方法:比较IUI治疗69对夫妇,共139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分析促排卵周期、排卵数及不同适应症与妊娠率的关系.结果:(1)自然周期妊娠率17.2%,高于促排卵周期妊娠率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排卵2个的妊娠率较排卵1个者妊娠率高.(3)44例男方精液异常,妊娠率16.2%;18例女方排卵障碍,妊娠率10.3%,两者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UI最佳适应症为男方因素引起的不孕,且自然周期妊娠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结局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结局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48例88个周期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资料,分析女性年龄、不孕年限、不孕原因、精液的处理方法、IUI治疗周期数及促排卵方案等临床因素和妊娠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年龄超过40岁妊娠率明显下降P<0.05,不孕年限超过10年的妊娠率明显下降P<0.05;精液的处理方法中密度梯度离心法妊娠率高于上游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促排卵周期的妊娠率低于自然周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宫腔内人工授精过程中影响妊娠率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治疗时应综合分析并把各种因素影响降到最低,提高宫腔内人工授精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治疗后生化妊娠与临床妊娠周期的精液及临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3月2月因不孕症于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IUI治疗的370周期,其中随访妊娠结局为生化妊娠的15周期为观察组,临床妊娠的38周期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IUI术中丈夫精液优化后的数据及患者临床数据。结果两组精液优化后的各项常规参数、女方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年龄以及IUI日子宫内膜厚度、不孕诊断、不孕原因以及IUI方案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UI日子宫内膜的不同类型在生化与临床妊娠的结局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UI后生化妊娠的原因,可能与IUI日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男性不育症患者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行IUI的2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4组:A组正常精液自然周期的卵泡成熟后采用IUI;B组正常精液采用促排卵后行IUI治疗;C组精液分析异常(精液不液化、少精症、弱精子症等)自然周期的卵泡成熟后采用IUI;D组免疫性不育(男性血清抗精了抗体阳性)自然周期的卵泡成熟后采用IUI.结果,216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245个周期的IUI,妊娠33例,妊娠率15.28%;正常精液促排卵进行IUI治疗的B组妊娠率最高,为19.04%.表明IUI适用于男方因素引起的不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率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08年5月在我院不孕不育门诊行IUI治疗的不育夫妇132对,216个周期。从女方年龄,不育年限,精子质量,子宫内膜厚度,排卵药物的应用,授精频率方面进行分析。结果IUI妊娠率女方年龄≤35岁组明显高于〉35岁组,不育年限≤3年组明显高于〉3年组,精子质量正常组明显高于异常组,子宫内膜厚度8-12mm组明显高于其他厚度组,促排卵周期组明显高于自然周期组(P〈0.05),授精1次和2次结果接近,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IUI妊娠率的相关因素为:女方年龄,不育年限,精子质量,子宫内膜厚度以及排卵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因不孕症行宫腔内人工授精( IUI)治疗的104对夫妇的195个周期。分析年龄、不孕年限、IUI治疗周期数、不孕原因、促排卵、成熟卵泡数目、子宫内膜厚度等因素和妊娠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表明继发性不孕症患者妊娠率更高(OR=3.494,P=0.032,OR=3.657,P=0.048)。与自然周期相比,促排卵周期成熟卵泡数目更多(OR=18.279,P=0.000),子宫内膜增厚(OR=0.186,P=  相似文献   

13.
影响宫腔内人工授精成功率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军  韦继红 《医学文选》2003,22(5):630-632
目的 探讨影响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成功率因素。方法 对183例不育夫妇采用多管上游法体外筛选优质精子,用于配偶间人工授精。结果 IUI共妊娠42例,妊娠率22.95%,授精226个周期,周期妊娠率18.58%。结论 研究发现IUI成功率与精子处理方式、精子膜完整性、女方年龄及不育年限有关,在连续治疗3个周期未受孕者应改变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蔡军  韦继红 《微创医学》2003,22(5):630-632
目的探讨影响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成功率因素.方法对183例不育夫妇采用多管上游法体外筛选优质精子,用于配偶间人工授精.结果IUI共妊娠42例,妊娠率22.95%,授精226个周期,周期妊娠率18.58%.结论研究发现IUI成功率与精子处理方式、精子膜完整性、女方年龄及不育年限有关,在连续治疗3个周期未受孕者应改变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236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妊娠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186例不孕患者接受宫腔内人工授精助孕治疗236个周期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人工授精比较,后者的妊娠率明显高于前者(P<0.05).排卵前进行IUI妊娠率高于排卵后IUI(P<0.05).结论宫腔内人工授精是治疗不孕症的一种有效方法,促排卵周期及排卵前行IUI妊娠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6.
潘铁梅  李采霞  王杜娟 《医学综述》2012,18(8):1266-1267
目的探讨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率的各种相关因素。方法归纳分析本生殖医学中心117对夫妇188例夫精IUI的情况,并分析年龄、周期数、方案(自然周期、促排周期)及注入宫腔内前向运动精子总数与妊娠率的关系。结果 117对夫妇188个周期中有26个周期获得了妊娠,妊娠率为13.83%,其中年龄、周期数、注入宫腔内前向运动精子总数与妊娠率无关(P>0.05),而促排周期妊娠率明显高于自然周期(P<0.05)。结论患者年龄<35岁,精子前向运动>5×106,促排周期者妊娠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影响接受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助孕患者临床妊娠率的有关因素。方法选择225例接受IUI助孕共400周期的不孕症患者,回顾分析女方年龄、治疗方案、h CG日子宫内膜厚度、IUI周期数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结果女方年龄>38岁的临床妊娠率(8.22%)低于年龄<30岁(21.74%)和30~38岁(17.48%),P<0.05;促排卵方案(CC、HMG、CC+HMG)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9.05%、19.66%和14.71%,高于自然周期的临床妊娠率7.14%,P<0.05;h CG日子宫内膜厚度≥8 mm组的临床妊娠率(23.56%)高于内膜<8 mm组的临床妊娠率(13.27%),P<0.05;第1至第5周期的IUI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1.30%、15.60%、9.38%、0%和0%,多次重复IUI周期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方年龄、h CG日子宫内膜厚度、治疗方案均会影响IUI的临床妊娠率,但增加IUI的治疗周期数并不能提高临床妊娠率,应综合各种因素再次评估患者的妊娠率,必要时进一步查找多次助孕失败的原因或改行IVF-ET助孕治疗。  相似文献   

18.
张敏  杜敏  王箭  罗群芳 《海南医学》2011,22(14):10-12
目的探讨2次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失败后助孕治疗方案的选择合理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9年具有实施2个周期IUI失败病史病例211例,根据其后的助孕方式分为4组:药物保守治疗组、IUI组、IVF组、腹腔镜组。对比其不孕病因分布、年龄、临床妊娠率。结果腹腔镜组通过手术发现输卵管盆腔因素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因素比例合约36.01%,其他三组该两项不孕因素合计平均为1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UI3次周期以上的临床妊娠率仅为7.67%,较同期本中心IUI2次周期以下的临床妊娠率明显降低;IVF组临床妊娠率为35.39%,较其他三组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UI治疗一般不超过2次,如不能妊娠,应对不孕因素再次进行分析评价,不要盲目重复进行IUI,使其错过更有效的、更及时的助孕方式。  相似文献   

19.
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春莲 《当代医学》2011,17(2):104-105
目的比较自然周期和促排周期对不孕夫妇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结局的影响。方法根据是否使用促排卵药物,将281个IUI周期分为自然周期组(A组)和促排周期组(B组);促排周期组又根据不同用药分为克罗米芬组(CC组)、尿促性腺激素组(HMG组),比较各组的临床妊娠率。结果自然周期组妊娠率极显著低于促排周期组(7.9%vs19.0%,P〈0.01);促排卵组中CC组、HMG组的妊娠率分别为11.1%和23.6%,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促排卵周期IUI妊娠率明显提高;HMG联合IUI能提高IUI治疗不孕症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丈夫精子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不育不孕患者共1 382个IUI治疗周期,对处理后前向运动(PR)精子数、女方年龄、优势卵泡数、治疗方案、病因等因素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382个IUI周期共获得167例临床妊娠,总周期妊娠率是12.1%.①PR精子数对妊娠率影响不大(P>0.05);②女性年龄超过40岁,妊娠率下降;③2和3个优势卵泡妊娠率高于1个卵泡(P=0.001);④促排卵周期妊娠率高于自然周期(P=0.004),各促排卵方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排卵障碍患者的妊娠率最高为20.9%,与其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人工授精更适合于有排卵障碍的年轻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