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针对奉贤地区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流行病学展开调查。方法:选取奉贤地区187例围绝经期综合征城乡妇女(45~55岁),均来源于上海市奉贤区中医医院,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围绝经期妇女对该病的认知进行了解,利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症候调查表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同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价。结果:绝大多数患者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不到位,其中对围绝经期综合征非常了解的有33例,基本了解的有53例,不了解的有101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证型主要以肾虚肝郁型最多,其次为脾肾两虚型、肝郁脾虚型、心肾不交型、肾阴虚型、心脾两虚型、肾阴阳俱虚型。不同情况妇女在心理状态上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抑郁,将抑郁分为4个等级:无抑郁以及Ⅰ级抑郁、Ⅱ级抑郁以及Ⅲ级抑郁,其中总的抑郁人数为156例,占比83.42%。结论:绝大多数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对该病的认识不到位,同时调查得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证型主要以肾虚肝郁型最多,其次为脾肾两虚型、肝郁脾虚型、心肾不交型、肾阴虚型、心脾两虚型、肾阴阳俱虚型,并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  相似文献   

2.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围绝经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规范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1991-2011年发表的有关围绝经期综合征文献,进行文献整理分析。结果纳入分析文献191篇。围绝经期综合征常见中医证候有49个,其中肝肾阴虚、肾阳虚、肾阴虚、肾阴阳两虚、心肾不交、肝郁气滞、脾肾阳虚最多见;提取常见症状共65个,包括月经紊乱、头晕耳鸣、失眠、烘热汗出、腰膝酸软、心悸、易怒、纳呆等;病位以肾、心、肝、脾为主;病性以虚为主;脉象以细数、沉细、弦细为主,舌象以舌淡或舌红,苔薄或少苔为主。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分布比较集中,本研究为下一步临床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证候本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的分布,学术界提出了与中医心、肝、脾、肾四脏相关的单一或组合的多种证型.在代表行业和国家标准的权威文献中,本病肾阴阳两虚证未能列入其中.通过对本病症状表现、临床用药规律的考察确认,肾阴阳两虚证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变本质.本病比较多见的肾阴虚证和部分肾阳虚证与其他疾病的同类证不同,其特点是在肾阴虚证以阴虚表现为主的基础上,伴见某些阳虚表现;而肾阳虚证以阳虚表现为主的同时,合并一定程度的阴虚征象.从本质上说来,两者皆属肾之阴阳两虚.据此,建议在对本病进行辨证规范时,将肾阴阳两虚证正式列为基本证型;在治疗上应有意识地兼顾温阳与滋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相似文献   

4.
指出围绝经期是肾虚为本,肾阴阳平衡失调,"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状态,以肾阴虚为其主要病机,要抓住肾阴虚这一病机关键,辨证论治。分型辨症施治,即分六型:肾阴虚症、肾阳虚症、肾阴阳两虚证、心肾不交症、肝郁症、心脾两虚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56例,方法包括针对肝肾阴虚型、肾虚肝郁型、心肾不交型、肾阴阳两虚型进行中药汤剂配合针灸、耳穴压豆及情志、饮食、起居等调护。结果:56例中痊愈42例,显效12例,有效2例,有效率为100%。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围绝经期综合征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围绝经期综合征辨证分型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102篇期刊文献中围绝经期综合征(PPS)的分型,通过百分位数计算结果,取累积频率为25百分位数以上的证型作为PPS的主要证型;取各证型累积频率为75百分位数以上的症状、体征作为各证型的主要症状体征;归纳出PPS中医辨证分型为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肾阴阳两虚证、心肾不交证、肝郁证、心脾两虚证。肾阳虚证的主要症状和体征为:舌边有齿痕、舌淡、舌胖嫩、形寒肢冷;肾阴虚证为:头晕、舌质红、耳鸣、烘热汗出、腰膝酸软;肾阴阳两虚证为:头晕、腰膝酸软、耳鸣;心肾不交证为:心悸、怔忡、失眠;肝郁证为:胸胁作胀或痛、精神抑郁、烦躁易怒、口苦、胸闷、善太息、脉弦;心脾两虚证为:心悸、舌淡、纳少、失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峡库区男性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证型的特征,完善其常见证型的诊断标准。方法:设计临床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表,以整群随机抽样法根据研究标准对三峡库区6个城市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进行中医证型调查。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归纳出基本的中医证候;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判别分析,找出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各证的主要症状;应用主成分分析,综合分析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各证的症状,优化其证候的诊断标准。结果:通过对收集的432例患者聚类分析得到三峡库区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有6类主要证候,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合专业知识判断为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心肾不交证、湿热中阻证和肝气郁滞证。应用主成分分析,综合分析并优化各证型的诊断标准。最后综合地分别拟定了三峡库区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辨病症状和6个证型的辨证标准。结论:三峡库区男性更年期综合征主要有6个证型:有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心肾不交证、湿热中阻证和肝气郁滞证;应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合现代数据挖掘技术研究的三峡库区男性更年期综合征证型诊断标准是较为客观的;应该重视三峡库区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地域性的特殊证湿热中阻证。  相似文献   

8.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证候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文献的研究探讨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辨证分型。方法:基于内容分析法,对1989~2009年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文献进行初步研究,归纳分析更年期综合征的主要证型,并提取证型的主症及次症。结果:纳入符合要求文献共111篇,初步采集到按照不同术语表述的证型有74个。应用内容分析法,根据证候的命名和证候的分类原则,将证型本质相同而表述名称不同的证型合并后得到36个证型。对这36个证型出现的频数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六个常见证型:肾阳虚、肾阴虚、肾阴阳两虚、心肾不交、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以及常见的兼夹证:痰湿、瘀血、气郁,并分析归纳了各证型的主症和次症。结论:本研究基于内容分析法对更年期综合征的证候类型进行文献研究,为本病今后的中医证候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候分型及与骨折的相关性。方法:对117例围绝经期骨质疏松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收集各证型的基本资料、中医证候积分、BMD值及骨折特点。结果:三种证候的腰椎及股骨BMD值进行比较,脾肾两虚兼血瘀及脾肾两虚型的BMD值显著小于肝肾不足型;三种证候的积分比较,脾肾两虚兼血瘀型脾肾两虚型肝肾不足型;三个证候的骨折发生率为脾肾两虚兼血瘀型脾肾两虚型肝肾不足型;分析总体证候积分与BMD的相关性,中医证候积分与股骨BMD存在负相关,而与腰椎BMD则不存在相关性。结论:脾肾两虚兼血瘀证是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三种中医证候中积分与骨折发生率最高的一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心率变异性(HRV)与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探索中医证的客观化。方法通过对87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与32例正常对照组HRV的频域分析,观察、分析肝肾阴虚型、阴虚阳亢型、气阴两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与正常对照组HRV各指标的差异。结果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三型之间TP、VLF、LF的差异显著,总的趋势从肝肾阴虚型、阴虚阳亢型、气阴两虚型依次降低(P<0.05,P<0.01);气阴两虚型较其他两型TP、VLF、LF、HF、LF/HF比值、VLF/HF比值、SD、LFnorm降低,HF、HFnorm升高,差异显著(P<0.05,P<0.01);肝肾阴虚型与正常对照组间HRV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HRV的部分指标可能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279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调查,总结更年期综合征在围绝经期、绝经后期两阶段常见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并比较两阶段的异同。方法: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符合标准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在对专家经验辨证结果规范化的基础上,提取病位和病性类证候要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获取279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其中围绝经期140例,绝经后期139例。专家经验辨证结果,经初步规范后共涉及证候名称37个,其中百分比>5%为肝肾阴虚证、肾阴阳两虚证、肾阴虚证、肝气郁结证等11个。在此基础上提取病位类证候要素5个,病性类证候要素10个,且在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山西地区更年期综合征患者临床辨证病位以肝肾为主,病性在虚以阴虚、阳虚、气虚为主,在实以气滞多见。研究提示该疾病证候分布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而证候要素分布则相对简约,可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临床诊疗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中医历代医家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出现的诸类证候,依其临床表现的侧重不同,将其归属于多种疾病中。因肾气渐衰,冲任二脉虚少,天癸渐竭,体内阴阳二气不平衡,脏腑气血失调所致。辨证论治分为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俱虚、心肾不交、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心脾两虚、肝郁脾虚、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肝郁化火,痰气郁结,痰热上扰等等。现代医学研究中医药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具有多途径作用机理和整体调节的独特优势。如对FSH,LH,E2,5HT,5HIAA的调节作用等。对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对自由基有不同程度的作用和影响。在单味中药药效学及药物剂型方面也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中医药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保健方面,具有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取围绝经期综合征常见中医证候/证候要素。方法:对通过临床调查获取的80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127个四诊信息,采用聚类分析对获取的症状组合进行诠释,提取常见中医证候/证候要素。结果:通过聚类分析共获取44个症状组合,经初步分析、诠释发现存在肝肾阴虚、肝气郁结、肾阳虚、脾气虚、肾阴虚、阴虚火旺、气阴两虚、气虚血瘀等证候;涉及的病位类证候要素主要有肝、肾、脾、心、胆、胃,病性类证候要素主要有阴虚、热(火)、气虚、血瘀、阳虚、血虚、气滞、湿、痰等。结论:通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基于临床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的一些症状组合可为中医常见证候及证候要素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更年期潮热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规范本病症的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在对2006年—2015年近十年发表的涉及更年期潮热的文献资料进行全面检索,在此基础上,选取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涉及到更年期潮热的证候、证素及症状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分析文献139篇。涉及到更年期潮热的规范化证候38个,出现频率达5%以上的证候为:肾阴虚证、肝肾阴虚证、肾阴阳两虚证、心肾不交证、肾虚肝郁证、阴虚阳亢证、阴阳失调证、阴虚火旺证、营卫不和证、肾虚证、肝郁气滞证;其中病位类证素以肾、肝、心为主,病性类证素以虚为主。结论 "潮热"作为更年期综合征的主要症状表现,临床辨证病位多在肾、肝、心,病性以虚为主,临床从主症出发,规范辨证可为证候的规范化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相关症状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 借助自主研发的更年期应用程序收集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资料,进行改良Kupperman评分、绝经状态分级和中医证型判定,分析主要症状、绝经状态和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改良Kupperman评分差异,以及不同绝经状态、中医证型患者的年龄差异。结果 (1)共收集有效病例846例,其中半数以上出现疲乏(95.74%)、情绪波动(89.13%)、失眠(86.05%)、性交痛(70.33%)、心悸(68.91%)、头痛(68.91%)、骨关节痛(65.37%)、抑郁疑心(64.07%)、潮热出汗(63.36%)、眩晕(62.53%)等症状。(2)本研究收集的病例以轻度、中度绝经状态居多,分别为296例(34.99%)、399例(47.16%);中医辨证分型以肾阴阳两虚证(42.67%)、肾虚肝郁证(32.51%)多见,其余依次为肝肾阴虚证(13.59%)、心肾不交证(11.23%)。(3)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改良Kupperman评分存在差异,其中肾虚肝郁型患者评分最高、肝肾阴虚型患者评分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儿童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确诊的NSAA患儿,制定证素调查问卷并进行临床信息采集,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的方法,探索NSAA患儿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共纳入NSAA患儿368例,收集频率>15%的中医证候共54个。因子分析获得公因子16个,NSAA患儿主要病位证素分布在脾、肾、肝,主要病性证素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痰湿。对16个公因子进一步进行聚类分析,最终归纳为5个中医证型,分别为脾气亏虚证、气血两虚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肾阴阳两虚证。结论 儿童NSAA病位主要在脾、肾、肝,中医主要证型为脾气亏虚证、气血两虚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和肾阴阳两虚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围绝经期综合征合并抑郁倾向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点。方法:以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填写相关临床调查问卷,进行一般情况、改良Kupperman量表的症状评分量表、中医证候学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调查,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调查的110例患者中,有抑郁倾向者77例,占70.00%;(2)围绝经期综合征合并抑郁倾向的77例患者中,肾阴虚者42例(54.55%)、肾阴阳两虚者27例(35.06%),肾阳虚者8例(10.39%),结果显示以肾阴虚、肾阴阳两虚者多见,兼有肝郁者53例(68.83%),研究结果说明围绝经期综合征合并抑郁倾向的人群多兼夹有肝郁证;(3)围绝经期综合征合并抑郁倾向的77例患者研究结果提示,随着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程度的加重,合并抑郁倾向的可能性增加。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以肾虚为本,合并抑郁倾向患者多兼夹肝郁证。肾虚肝郁是围绝经期综合征合并抑郁倾向患者的主要病机特点,中医治疗本病时,在调补肝肾的基础上重视养肝柔肝,对于防治本病的发生、发展有着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更年期综合征常见中医证候及其症状分布特点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1986~2005年间我国辨证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文献资料的统计分析,探讨本病常见中医证候及其症状分布特点.方法:以符合选择标准的文献建立数据库,并运用SPSS12.0软件统计证候出现的频次、频率以及常见证候所对应的症状出现的频次、频率.结果:证候名称经规范为146个,其中出现频率在5%以上的有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心肾不交证、肝气郁结证.症状经规范为328个,与以上各常见证候对应的且出现频率在10%以上者的症状个数分别为:30(肝肾阴虚证)、28(脾肾阳虚证)、30(肾阴虚证)、41(肾阳虚证)、23(心肾不交证)、30(肝气郁结证).结论:更年期综合征辨证分型复杂,症状繁多,其常见中医证候的症状分布特点符合传统中医理论.  相似文献   

19.
介绍张兰教授运用中医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验。张教授主张辨证施治,病证结合。治疗以滋阴补肾、宁心安神、补脾疏肝理气为主。临床分肝肾阴虚、心肾不交、脾肾阳虚、肝郁脾虚4个证型辨证加减用药治疗。重视应用中医理论指导患者自我身心调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新疆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调查,探索吉木萨尔县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中医辨证分型的分布特点、分布规律。方法通过健康体检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资料与数据。结果阴虚质、气郁质是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湿热质次之;肾阴虚型、肝郁型与肝肾阴虚型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常见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