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表明,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及并发症的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1]。炎症的存在影响了斑块的稳定性,使斑块易于破裂,形成斑拴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2]。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炎症的敏感指标,与斑块的进展密切相关,肝脏产生CRP的主要肝脏刺激物是白介素-6(IL-6)^[3],CRP与IL-6可能具有相关性。有关ACS患者CRP的研究较多,而hs-CRP与IL-6相互关系报道较少,尤其在老年ACS中的变化及相关性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近年有关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关系临床证据的回顾,讨论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的重要性,探讨采用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方法来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总病死率的可行性。临床证据显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高危人群,其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的临床应用有助于识别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提高对血管和血管外活动性炎症反应的认识。炎症干预的临床证据同样也说明,早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可能对高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患者有效,即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理想或接近理想水平。  相似文献   

3.
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相关的临床证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近年有关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关系临床证据的回顾,讨论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的重要性,探讨采用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方法来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总病死率的可行性.临床证据显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高危人群,其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的临床应用有助于识别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提高对血管和血管外活动性炎症反应的认识.炎症干预的临床证据同样也说明,早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可能对高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患者有效,即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理想或接近理想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变程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ACS患者(n=54)的血清hsCRP浓度,与正常对照组(n=18)的hsCRP浓度相比较,分析二组间及ACS组中,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相应hsCRP浓度的关系。结果hsCRP浓度在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依次增高,分别为(1.474±1.063)mg/L,(5.753±4.168)mg/L,(12.140±6.679)mg/L。在ACS组中,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其hsCRP浓度也依次增高,分别为(5.513±2.458)mg/L,(8.321±4.785)mg/L,(12.423±4.104)mg/L。结论hsCRP可作为ACS患者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司敏  来庆友 《山东医药》2005,45(20):70-71
急性冠状动脉(下称冠脉)综合征(ACS)为冠脉粥样硬化的严重并发症,是以冠脉内皮下不稳定斑块破裂、表面微糜烂或出血、急性血栓形成,冠脉不同程度急性狭窄及血流下降为基本特征的急性冠脉事件,临床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Q波型心肌梗死(下称心梗)、Q波型心梗和心源性猝死。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炎症反应的激活可能是导致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因素,C-反应蛋白(CRP)是急、慢性炎症敏感的但非特异性的标记物之一。其由肝脏细胞合成,受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及肿瘤坏死因子a(TNF—a)调控。与AC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用于ACS风险预测、预后评估及靶向治疗.现将其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介素-6(IL-6)的变化水平,探讨瑞舒伐他汀对ACS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7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高剂量两组各36例,在给予同样的基础治疗上,低剂量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0mg一天,高剂量组口服瑞舒伐他汀20mg一天,服药4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抽取静脉血,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清hs-CRP、IL-6水平,并监测其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ACS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C(LDL-C)、血清hs-CRP和IL-6水平都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DL-C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剂量组比低剂量组血清hs-CRP和IL-6降低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不良反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早期使用瑞舒伐他汀尤其使用大剂量可明显减轻炎性反应,降低血脂水平,而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及其相关因素。方法用速率散射光比浊法检测了56例冠心病患者(13例稳定型心绞痛,1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6例急性心肌梗死)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结果ACS组(含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血清hsCRP水平(7.1±8.1)mg/L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1.5±1.1)mg/L(P<0.01);ACS危险因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与ACS呈正相关(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增高。hsCRP水平与ACS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 C反应蛋白 ( CR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ACS)中的意义。方法 选自住院的病人 2 17例。分为 4组 :1急性心肌梗死 ( AMI)组 5 0例 ;2无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 NSTEMI)组 45例 ;3不稳定型心绞痛 ( UA)组 82例 ;4稳定型心绞痛 ( SA)组40例。应用火箭电泳法测定各组 CRP值 ,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AMI组 CRP浓度 ( 17.62± 8.43 ) mg/L和 NSTEMI组 ( 16.5 3±7.89) mg/L明显高于 UA组 ( 12 .87± 5 .76) mg/L和 SA组 ( 7.94± 3 .76) m g/L ,UA组 CRP浓度明显高于 SA组 ,而 AMI组与NSTEMI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炎症反应在 ACS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CRP水平可作为 ACS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俞淑文  吕以杰 《山东医药》2004,44(19):33-34
1999~2001年,我们研究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8周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以探讨调脂干预对ACS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炎症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炎症是引起粥样斑块不稳定破裂而继发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他汀类药物是当前调脂药物中最有效的药物,具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抗炎作用,减少斑块表面张力、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使斑块趋于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Luo Y  Jiang D  Wen D  Yang J  Li L 《Heart and vessels》2004,19(6):257-262
The role of inflammation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and the mechanism by which statin treats ACS is explored. Serum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and interleukin-6 (IL-6) levels were measured in 50 patients with ACS [including 30 cases with unstable angina (UA) and 20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34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SA), and 30 controls. Patients in the ACS group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a simvastatin group (including a simvastatin AMI subgroup, n = 11 and a simvastatin UA subgroup, n = 14) and a routine group (including a routine AMI subgroup, n = 9 and a routine UA subgroup, n = 16). The simvastatin group was given simvastatin 20mg/day and the routine group a placebo. After a 3-week follow-up, serum hs-CRP, IL-6 levels, and serum lipid concentrations were measured again. Both serum IL-6 and hs-CRP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ACS group (including the UA and AMI subgroups) than in the SA and control groups (P < 0.001). After 3 weeks of treatment with simvastatin, the serum IL-6, hs-CRP, total cholesterol, an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evels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simvastatin group (P < 0.001), but no significant changes were observed in the routine group. No relationship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rate of decrease of serum IL-6 or hs-CRP and serum lipids levels. The hs-CRP level showed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IL-6 by Spearmans rank correlation analysis (P < 0.01). Inflamm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itiation of ACS. Simvastatin possesses an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independent of its lipid-lowering action, which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arly treatment of AC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正五聚蛋白(PTX-3)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联。方法选自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吴忠市新区医院心内科临床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患者132例,男性81例,女性51例,年龄范围40~75岁,分为稳定型心绞痛35例(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6例(UAP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共32例(NSTEMI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9例(STEMI组)。另选同期年龄、性别相匹的正常体检者共35例(正常对照组)。检测PTX-3、hs-CRP水平,并随访1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UAP组、NSTEMI组和STEMI组患者PTX-3、hs-CRP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97例ACS患者随访1年MACE的发生情况,33例发生MACE。通过ROC曲线计算血浆PTX-3、hs-CRP预测ACS患者发生MACE的最佳界值(cut off value)分别为PTX-3=6.05μg/L,hsCRP=8.21 mg/L,ROC曲线下面积为0.78、0.58。结论 PTX-3水平能够预测ACS患者MACE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与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比,探讨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促炎因子IL-6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冠心病患者78例,其中ACS患者40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38例,33例胸痛综合征(CPS组)患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IL-6、IL-10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值。结果:与SAP组及CPS组相比,ACS组血浆IL-10水平明显降低,IL-6、CR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AP组IL-10水平低于CPS组,IL-6、CRP水平高于CP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浆IL-10水平与IL-6及CRP水平呈负相关,IL-6水平与CRP水平正相关。结论:血浆IL-10水平降低和IL-6、CRP值升高对患者ACS的发生有预测价值。抗炎因子和促炎因子水平的失衡是导致斑块不稳定、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并检测血清hs-CRP和IL-6水平。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斑块组78例(IMT≥1.2mm)与非斑块组(IMT<1.2mm)102例。结果斑块组患者的年龄[(62±9)岁]显著高于非斑块组[(51±10)岁,P<0.01)],伴有高血压(69%)及糖尿病(35%)的比例亦明显高于非斑块组(52%,18%,均P<0.05)。两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水平增高的比例,斑块组(67%)显著高于非斑块组(47%,P<0.05),hs-CRP水平斑块组[(27.8±6.4)mg/L]亦显著高于非斑块组[(20.7±5.8)mg/L,P<0.01],而不稳定性斑块组hs-CRP水平[(37.5±7.2)mg/L]显著高于稳定性斑块组[(24.9±6.3)mg/L,P<0.01]。IL-6水平斑块组[(0.22±0.06)μg/L显著高于非斑块组[(0.20±0.08)μg/L,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hs-CRP和IL-6水平增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及其性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浆睾酮水平与血浆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将95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50例)与对照组(45例),分别检测两组睾酮、hs-CRP、IL-6、Hcy、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并收集两组病例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史、体质指数等基本临床信息。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在年龄、高血压史、吸烟史、体质指数、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睾酮显著低于对照组,hs-CRP、IL-6、Hcy显著上升(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表明,冠心病组的血浆睾酮水平与hs-CRP(r=-0.760,P0.05)、IL-6(r=-0.625,P0.05)、Hcy(r=-0.529,P0.05)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睾酮水平降低,但Hcy及炎性反应水平升高;睾酮的水平与炎性反应水平和Hcy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黄石市中心医院2011年9月-2014年1月收治的AP患者153例,同时选取1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将153例AP患者分为72例SAP组和81例MAP组;在所有AP患者中随机选取48例SIRS患者和48例非SIRS患者,对以上各组患者进行相关血清指标的监测。结果 AP组患者在第1天、第4天和第7天的血清PCT、hs-CRP和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SAP患者与MAP患者相比,在第1天、第4天和第7天PCT、hs-CRP和IL-6水平均较高(P0.05);SIRS患者和非SIRS患者相比,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hs-CRP和IL-6水平对于AP病情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PCT水平的监测有助于判断AP患者的感染严重程度,值得进一步的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紊乱、炎症因子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为冠心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选择2007年10月至2008年8月于心内科行冠脉造影或冠脉CT患者195例,入院前均未行调脂治疗,按冠脉造影或冠脉CT结果分为健康对照组4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109例.分别于入院当时检测血清脂蛋白、纤维蛋白原(FI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高敏C反应蛋白(hs-CBP)水平.结果 冠心病患者的FIB、血清炎症因子MCP-1、hs-CRP、血脂水平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患者存在炎症反应、脂代谢和凝血功能紊乱.与SAP组患者相比,ACS患者hs-CRP、FIB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CBP水平与FIB正相关,表明二者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相关.MCP-1与冠脉积分正相关,表明血清MCP-1水平可能反应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结论 ACS患者血清hs-CRP、FIB较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明显升高,二者呈相关关系,表明hs-CBP、FIB水平与冠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相关,炎症反应和凝血异常可能相互促进,共同诱发斑块破裂,引起ACS.MCP-1与冠脉积分正相关,可能反映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对ACS患者联合进行上述指标的检测有利于判断病情,尽早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早期干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及调脂作用与安全性。方法75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优化药物治疗,B组为优化药物治疗加辛伐他汀20mg/d,C组为优化药物治疗加辛伐他汀40mg/d,均治疗4周,健康对照组不予治疗。分别于用药前及疗程结束后查hs-CRP及血脂水平,同时观察用药安全性。结果(1)ACS患者hs-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辛伐他汀20mg与40mg治疗4周后,均能显著降低hs-CRP、TC、LDL-C及TG水平(P均<0.01),其中40mg剂量组的疗效明显优于20mg剂量组。结论ACS患者hs-CRP显著升高,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早期大剂量辛伐他汀调脂干预,能安全更有效地抑制此类炎症反应及脂质过氧化损伤,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在一定浓度的C-反应蛋白(CRP)诱导下IL-6基因表达与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3组人群[ACS组(15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13例)与对照组(15例)]的PBMC,CRP(20μg/ml)刺激24 h.普伐他汀以不同浓度(0.1×10-6,1×10-6,5×10-6 ,10×10-6mol/L)预先孵育ACS组PBMC 2 h后继以CRP刺激24 h.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培养液上清中的IL-6水平,RT-PCR分析细胞IL-6 mRNA表达水平.结果20μg/ml CRP刺激状态下3组的IL-6分泌均较其基础状态显著增加(P<0.05),CRP明显增加PBMC IL-6的分泌;ACS组PBMC受CRP刺激后IL-6表达水平为(3129.5±333.4 )ng/L,较对照组(987.3±102.3)ng/L和SA组(990.9±134.8) ng/L明显增高(P<0.05).普伐他汀以剂量依赖方式下调ACS组PBMC IL-6mRNA表达和IL-6分泌.结论CRP明显增强ACS组PBMC IL-6mRNA表达和IL-6分泌.一定浓度的CRP能诱导血单核细胞IL-6表达增加,在ACS患者中更为明显,普伐他汀有效降低CRP对ACS患者单核细胞的致炎症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