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06级护理本科新生专业思想教育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06级护理学本科新生的专业思想状况,评价入学专业思想教育的效果。方法:在专业思想教育前后用问卷法对湘南地区某本科院校150名护理学专业新生进行调查。结果:85.8%学生入学志愿选择了护理专业,54.7%学生填报护理学专业是自己的意愿,52.0%对专业的内容不了解,35.8%的学生因专业而产生一定的心理不平衡,16.9%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专业思想教育后对专业的内容不了解比例下降到6.8%,因专业而心理不平衡的比例显著减少到25.7%,专业思想不稳定比例下降到7.4%,而思想稳定的比例上升到39.9%。结论:第一志愿主动报考护理学的人数增加,新生专业思想日趋稳定,但不稳定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而新生入学专业思想教育是稳定护理学本科生专业思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专业认知是学生培养专业情感及形成稳定专业思想的基础。医学生对自身专业的认知程度,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业水平及职业能力,还将对整个医学的发展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对某医学院校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及护理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医学生专业认知现状,并根据调查结果,建议进一步加强招生时的专业宣传、学生入学后的专业认知教育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促进学生对医学专业的准确认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于叙事教育的德育在护理学专业认知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本科护理学专业2021级84名新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以2022级107名新生为观察组,在传统教学法基础上融入叙事教育,并撰写反思报告。调查两组专业认知情况、专业价值观及课程学习感受,分析反思报告并提炼主题。结果 观察组专业认知问卷的认为护士担任的主要角色、专业思想稳定度、毕业后愿意从事护理工作的原因3个条目认同度高于对照组,护理专业价值观量表的关怀照顾和行动主义两个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在课程学习感受方面自豪感更强、学习态度更认真、对专业更喜欢、认为课程设置更合理。对反思报告分析提炼得出3个主题。结论 基于叙事教育的德育应用于护理学专业认知课程中,可以提高护生专业思想稳定度,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专业价值观,产生良好的课程学习体验,进而达成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4.
探讨早期临床实践在促进五年制护理学专业学生对护士角色的认知与认同的影响。采用自设问卷和学生临床见习日记的形式,调查五年制护理学专业一年级学生在“护理学专业现状与护士角色”课程授课前后对护士角色的认知与认同情况。结果表明,“护理学专业现状与护士角色”课程授课前学生对于护士角色的认知和认同相对不足;“护理学专业现状与护士角色”课程授课后学生对于护士角色的认知和认同普遍增强(P〈0、01);97.14%的学生认为该课程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护士角色;92.85%的学生认为该课程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护理学专业。研究结果提示,“护理学专业现状与护士角色”课程的设置在提高学生对护士角色的认知和认同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对学生更好地认识护士角色和护理学专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教学中应当注重对护理学专业学生有关护士“研究者”角色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学专业专科新生入学后应激与适应状况,为新生入学教育形式及内容提供参考,更好地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方法对某一全国重点大学217名护理学专业专科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问卷内容进行反复阅读,整理出有关应激原、应激反应、应对与适应结果等几方面的资料,将资料录入SPSS10.0数据库并进行描述性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护理学专业专科新生入学后面临的应激原主要包括生活环境改变、学习方式改变、人际关系和考试等九个方面。应激反应包括以情绪改变为主的四个方面。采取增加对应激原的抵抗力、寻求支持系统的帮助为主的五种应对方式。92.1%的新生表示适应良好。结论为高校教师提供有关心理学理论及实践技巧方面的培训,借鉴往届护理学专业专科学生入学后应激与适应情况做好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本科护理学专业中医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方法:通过对本科护理学专业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课程设置现状,分析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护理学专业中医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思考。结果:本科护理学专业中医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不能适应中医护理学发展的需要。结论: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护理学专业中医课程设置必须进行改革,以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高等护理教育模式,促进中医护理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护理学专业开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必要性进行调查,探讨护理学专业如何优化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方法:以安徽省4所医学院校护理学院(系)的教师、二年级学生及附属三级甲等医院的临床护士为对象,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教师、学生、临床护士对开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必要性的认识有差异。结论:要根据护理学专业的特点和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要求,优化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帮助学生认识学习人文科学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不同年级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为提高医学院校护理学专业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科尔伯格设计的道德两难选择情景典型案例,通过方便取样对某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三年级至五年级共341名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个年级的护理学专业学生道德认知水平处于前习俗水平。结论不同年级护理学专业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都处于滞后状态;不同年级护理学专业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存在差异;不同年级护理学专业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呈现出波动状态。  相似文献   

9.
以无记名问卷对信管专业(医学方向)学生专业学习状态进行调查,了解该专业学生专业学习过程中的认知状态、动机状态、情感状态及专业学习效果等,分析影响学习状态的相关因素,建议加强专业认知教育,调整课程设置,强化课堂教学以及进行学习策略训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学专业专科新生入学后应激与适应状况,为新生入学教育形式及内容提供参考,更好地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方法对某一全国重点大学217名护理学专业专科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问卷内容进行反复阅读,整理出有关应激原、应激反应、应对与适应结果等几方面的资料,将资料录入SPSS10.0数据库并进行描述性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护理学专业专科新生入学后面临的应激原主要包括生活环境改变、学习方式改变、人际关系和考试等九个方面。应激反应包括以情绪改变为主的四个方面。采取增加对应激原的抵抗力、寻求支持系统的帮助为主的五种应对方式。92.1%的新生表示适应良好。结论为高校教师提供有关心理学理论及实践技巧方面的培训,借鉴往届护理学专业专科学生入学后应激与适应情况做好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美国高级实践护士的培养是护理教育专业化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对美国家庭实践护士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评价的简析,提出借鉴美国高级实践护士的培养模式,大力提升和加快我国护理教育专业化发展步伐,建立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护理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在具体操作中,应当调整课程结构,设置不同专业护理课程;优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发展网络资源,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模拟教学,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以促进我国护理教育专业化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等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①目的探讨适合高等护理人才培养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②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结构性调查问卷共调查教师、学生、临床医护人员和用人单位管理人员等390人,并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③结果我国当前的高等护理教育仍处于从恢复期到发展期的转型阶段,其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国际先进模式相比有较大差距,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也存在许多问题,亟待改革。④结论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课程体系改革的合理化建议,即以心理、伦理、护理为主干学科安排课程,建立以培养高级应用型护理人才为目的的4年制本科护理专业,以及培养教育、科研型人才为目的的5年制本科护理专业是今后高等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对中医院校护理学专业健康评估课程的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应进行有计划的改革和建设,注重根据护理本科和护理高职、高专培养目标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和教学方法,逐步将健康评估建设成为能指导护理专业学生作出护理诊断及对护理工作有实用价值的课程。  相似文献   

14.
高职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调查及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即将实习的2006级和即将毕业的2005级高职护生作为调查对象,应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人文课程的认识和态度、人文课程的设置及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调查。结果95.65%的高职护生认为有必要开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认为人文课程在树立良好护士职业道德、扩大知识面、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人际沟通能力、塑造健全人格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结论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护理教育的软肋之一,只有及早改革才能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不同专业医学生对医院感染控制与职业防护课程的教学需求,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为改进课程教学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在课程考试结束后对320名临床医学、医学技术和护理学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学生选修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学习职业防护知识;超过80.0%的学生认为有课程设置的必要,超过50.0%的学生认为应该设置为必修课;护理学、医学技术专业学生多数认为课程应该设置在第二学年,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多数选择设置在第三学年;部分被调查学生认为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时数,课程教师配备及课程教材均有待改进。结论不同专业医学生对课程教学需求有差异,应该根据不同教学对象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加强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编写国家规范教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订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方法 根据行业期待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具备从事临床护理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的护理管理、教学、科研能力的要求,制订专业培养目标,将学制由五年制改为四年制.构建新课程体系: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整体护理理念,减少专业基础课程比重,增加护理学专业课程比重,增设护理教育、研究等体现本科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建立选修课程群.注重实践教学安排,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淡化各门课程的完整性观念,注重课程的整体优化.结果 新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比例合理.课程编排循序渐进,保证了课程体系的协调性.从课程设置着手,多个层面协调教学内容,较好地解决了授课内容重复、脱节的问题.结论 实践表明,新课程体系为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提供了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订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方法 根据行业期待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具备从事临床护理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的护理管理、教学、科研能力的要求,制订专业培养目标,将学制由五年制改为四年制.构建新课程体系: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整体护理理念,减少专业基础课程比重,增加护理学专业课程比重,增设护理教育、研究等体现本科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建立选修课程群.注重实践教学安排,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淡化各门课程的完整性观念,注重课程的整体优化.结果 新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比例合理.课程编排循序渐进,保证了课程体系的协调性.从课程设置着手,多个层面协调教学内容,较好地解决了授课内容重复、脱节的问题.结论 实践表明,新课程体系为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提供了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订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方法 根据行业期待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具备从事临床护理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的护理管理、教学、科研能力的要求,制订专业培养目标,将学制由五年制改为四年制.构建新课程体系: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整体护理理念,减少专业基础课程比重,增加护理学专业课程比重,增设护理教育、研究等体现本科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建立选修课程群.注重实践教学安排,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淡化各门课程的完整性观念,注重课程的整体优化.结果 新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比例合理.课程编排循序渐进,保证了课程体系的协调性.从课程设置着手,多个层面协调教学内容,较好地解决了授课内容重复、脱节的问题.结论 实践表明,新课程体系为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提供了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订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方法 根据行业期待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具备从事临床护理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的护理管理、教学、科研能力的要求,制订专业培养目标,将学制由五年制改为四年制.构建新课程体系: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整体护理理念,减少专业基础课程比重,增加护理学专业课程比重,增设护理教育、研究等体现本科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建立选修课程群.注重实践教学安排,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淡化各门课程的完整性观念,注重课程的整体优化.结果 新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比例合理.课程编排循序渐进,保证了课程体系的协调性.从课程设置着手,多个层面协调教学内容,较好地解决了授课内容重复、脱节的问题.结论 实践表明,新课程体系为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提供了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订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方法 根据行业期待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具备从事临床护理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的护理管理、教学、科研能力的要求,制订专业培养目标,将学制由五年制改为四年制.构建新课程体系: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整体护理理念,减少专业基础课程比重,增加护理学专业课程比重,增设护理教育、研究等体现本科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建立选修课程群.注重实践教学安排,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淡化各门课程的完整性观念,注重课程的整体优化.结果 新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比例合理.课程编排循序渐进,保证了课程体系的协调性.从课程设置着手,多个层面协调教学内容,较好地解决了授课内容重复、脱节的问题.结论 实践表明,新课程体系为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提供了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