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各种性质前房异物 ,往往可以对眼球造成严重损伤 ,随着眼科显微手术开展 ,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反应明显减少。笔者自 1992年以来 ,利用手术显微镜 ,用白内障冲洗针头 ,对 2 8例各种前房异物在3mm左右进行针吸取出 ,今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8例中男 19例 ,女 9例 ,年龄 15岁以下 5例 ,18~ 6 0岁 2 2例 ,6 0岁以上 1例。异物性质 :非金属异物 10例 ,金属异物 18例。异物进入前房途径 :角膜缘 5例 ,角膜面 2 3例。异物在前房位置 :位于虹膜面 18例 ,晶体表面 2例 ;刺入晶体 1例 ,房角处 5例 ,嵌置在角膜、前房、虹膜之间 2例…  相似文献   

2.
<正> 我科自1990年1月以来,应用粘弹剂取出前房非磁性异物10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0例10只眼,右眼7只,左眼3只。男9例,女1例。年龄7~35岁。术前10只眼均有角膜穿通伤,异物机化包囊粘连2例,前房中有纤维样渗出物4例。受伤到手术时间1天至半个月。异物性质:玻璃5例,石块2例,铜屑1例,铅笔芯1例,木刺1例。异物位于虹膜面8例,晶体面1例,角膜深层至前房1例。 1.2 手术方法 1.2.1 除位于晶体面异物外,凡位于虹膜面及角膜  相似文献   

3.
位于角膜深层及前房内的非磁性异物,由于手术中易损伤晶体及角膜内皮,以及角膜深层异物滑脱,前房异物移位,给手术造成较大难度和术后较多的并发症。因此,从1993年10月以来,我们应用角膜缘小切口合并前房内任人透明质酸钠法取出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l.l一般资料:本组共12例12眼,右9眼,左3眼。男7例,女5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35岁。受伤到入院时间最早1小时,最长24小时。1.2致伤物及眼部受伤情况:本组病人中,角膜深层异物7例,前房异物5例。致伤物中细钢丝7例,玻璃3例,碎石2例。角膜深层异物表现为角膜…  相似文献   

4.
用甲基纤维素联合尿激酶手术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20例,均获得满意效果。术后无角膜内皮、虹膜及晶体损伤、术后眼压稳定。此方法充分利用了甲基纤维素及BSS对眼组织的保护作用,减少了中中对眼组织的损伤,增加了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眼外伤治疗中应用手术辅助材料甲基纤维素作为粘弹剂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60例60眼角巩膜穿通伤采用显微镜下手术治疗,将创伤面清理后应用甲基纤维素直接注至角膜表面以保护角膜上皮,用圆针头边分离伤口边向创口内注入甲基纤维素将组织整复还纳、使前房形成、恢复眼压、缝合伤口。结果 60例患者60眼出院时检查穿通伤口均愈合良好无渗漏现象。其中虹膜前粘连者3例,后粘连者3例。无明显眼内炎发生。矫正视力:手动/眼前~0.1者12眼(包括5例待术的外伤性白内障病人),0.1~0.3者20眼,0.3~0.9者22眼,1.0以上者6眼。结论 手术中使用甲基纤维素作为粘弹剂可有效地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并发症说明其在眼球穿透伤治疗中具有独特的填充、止血保护、调节眼压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冯先余 《西部医学》2004,16(2):143-143
目的 观察在过熟期白内障手术中注气截囊与用甲基纤维素截囊两种方法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 将3 6例 ( 3 8眼 )老年性过熟期白内障摘除手术分两组 ,注气截囊组 2 5眼 ,采用前房内注入适量空气后进行开罐式截囊 ,对照组 13眼 ,采用前房内注入适量 2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后截囊。术后每日在裂隙灯下观察。结果 术后角膜变化情况 :注气组角膜 1级 6例 ,角膜 2级 14例 ,角膜 3级 3例 ,角膜 4级 2例 ;粘稠剂组角膜 1级 3例 ,角膜 2级 6例 ,角膜 3级 2例 ,角膜 4级 2例。经 χ2 检验 ,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注气下截囊与甲基纤维素下截囊比较 ,并不增加对角膜的损害。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 1999年 9月~ 2 0 0 1年 9月 ,在施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前房维持器 (以下简称ACM )来调节滤过量的大小、人工形成前房及滤过泡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32例 43眼 ,其中男 14例 18眼 ,女 18例2 5眼。年龄 35~ 87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2 0例 2 4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10例 15眼 ,开角型青光眼 2例 4眼。1.2 手术方法 作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球结膜瓣。做好巩膜瓣 ,切除小梁之前 ,用宝石矛形穿刺刀于鼻上或颞上方 ,角膜缘内 0 .5mm ,平行虹膜刺入前房 ,避免损伤虹膜、晶体及角膜内皮。切除…  相似文献   

8.
莫正政  刘姣 《广东医学》1997,18(6):419-420
1996年1~12月,笔者对9例9只眼严重角膜穿通伤性白内障施行晶体和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木.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本组9例中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7~39岁,平均26.86岁。右眼4例,在眼5例。术前视力光感5只眼,手动3只眼,指数1只眼。晶体前后囊膜破裂伴前段玻璃体异物存留者1只眼,晶体组织与玻璃体混杂着5只眼,晶体组织与玻璃体混杂伴前房和前段玻璃体积血3只眼,虹膜受损、瞳孔变形者5只眼。1.2全部病例在手术显微镜下手术,采用国产玻璃体切割器配合进口玻璃体切割刀头。人工晶体度数根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有晶体眼虹膜支撑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41例74眼超高度近视患者行Verisyse有晶体虹膜支撑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视力、屈光状况、角膜内皮计数、角膜曲率、前房、眼压、人工晶体和晶状体等情况。结果:41例74眼人工晶体植入一次成功。术后随访4~8月,60眼视力≥1.0,12眼≥0.5;7眼眼压一过性升高,1眼术后6月外伤后人工晶体脱位,手术后复位,其余人工晶体位置良好,2眼出现虹膜脱出、眼压升高,均手术复位,1例出现瞳孔散大。结论:有晶体眼虹膜支撑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安全有效,预测性好,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的并发症中 ,最常见的是术后浅前房。按照Spaeth分类法[1] ,浅前房共分三度 ,浅Ⅰ度角膜与周边虹膜接触 ,中央前房形成 ;浅Ⅱ度除瞳孔区前房存在外 ,角膜内皮与虹膜接触 ;浅Ⅲ度整个虹膜及晶体前囊与角膜内皮接触。 1996年 3月至 1997年 2月 ,我科共实施青光眼滤过性手术 10 4例 15 3眼 ,其中 32例 44眼出现术后浅前房 ,本文就其发生的原因、预防及处理分析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 :术后浅前房 32例 44眼中 ,男 12例 ,女 2 0例 ,年龄 2 6~ 76岁 ,平均 5 6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2例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8例 ,…  相似文献   

11.
抗青光眼手术后前房延缓形成,是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近期并发症之一。周边虹膜切除术后3天,前房不恢复就会引起严重后果,因为会造成新的周边前粘连,使房角的情况比手术前更坏。滤过性手术后,前房一般应在术后2~3天恢复正常,如5天后甚至7天前房仍极浅或没有前房,就应寻找原因,采取积极措施及时处理。如果前房不仅浅,而且虹膜及晶体与角膜内皮相接触,则数小时内会造成角膜内皮与晶体上皮永久性粘连,即使手术恢复了前房深度,但角膜及晶体的损害不会得到改善。因此,此种现象一旦出现,须尽快采取有力措施恢复前房。下面介绍抗青光…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18 例中,男性 15 例,女性 3 例.右眼 12 例,左眼 6 例,年龄 8~67 岁,眼内炎 3 例、晶体脱位 2 例、角膜晶体及虹膜外伤 5 例、角巩膜穿通伤 8 例,后两种情况因合并不同程度的玻璃体出血及视网膜损伤.一期行玻璃体联合晶体切除术,术后 4~6 个月行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瞳孔直径 4~6 5 mm,有 5 例形态规则,13 例形态不规则.18 例患者眼底检查视网膜均在位,色红,黄斑部均无直接损伤.手术前准备同普通白内障手术,球后及眼轮匝肌麻醉,开睑器开睑,作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烧灼止血,上方正中距角巩缘 1 5 mm 反眉状巩膜半层切口,侧切口,巩膜隧道分离,宽约 5 5 mm,角膜缘内 1 5 mm 穿刺入前房,前房内注入Healon GV,维持前房眼压,扩大切口到 6 mm,向前房植入6mm双侧"S"型弹性开放攀一体PMMA前房型人工晶体,直径为 12 50 mm,侧切口调整晶体位置,瞳孔直径小于 4 mm 者作虹膜周切口,切口视闭合情况缝合 1~2 针,冲洗前房置换Healon GV,术后抗感染消炎处理同普通白内障手术.  相似文献   

13.
患者 ,男 ,2 2岁。因发现右眼内异物 1d于 2 0 0 3年 8月2 4日来我院门诊就诊。眼部检查 :视力 (裸眼 )右眼 0 3,左眼 0 6 ,右眼球结膜鼻侧局限性混合充血 ,角膜瞳孔缘 10点位可见斜行条状白斑 ,长约 6mm ,角膜后kp(- ) ,前房稍深 ,房水清 ,前房下方 6~ 7点位可见白色矩形似金属样异物 ,可移动 ,无粘连 ,约 5mm× 5mm ,嵌于前房型人工晶体下袢下缘 ,虹膜颞上方 11点位可见虹膜周切口 ,瞳孔呈不规则圆形 ,直径 5mm ,对光反射灵敏 ,晶体后囊膜不完整 ,可见部分玻璃体脱入前房 ,玻璃体内少量条状机化物 ,眼底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眼B超检查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硅油入前房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硅油入前房继发青光眼26例,其中无晶体眼22例,有晶体眼4例.硅油填充3个月以上,网膜复位好的患者直接取出硅油.无晶体眼患者分别行俯卧位、激光或手术行下方虹膜周切、硅油再注入、角膜下方小梁切除术.有晶体眼患者使用Healon将硅油从前房排出,硅油再入前房者切除晶体、硅油再注入、6点周边虹膜切除.患者眼压控制后随访3个月眼压.结果 除1例无晶体眼患者放弃治疗外,其余患者随访3个月眼压控制.21例无晶体眼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眼压得到控制,其中5例单纯采用俯卧位、5例激光虹膜周切、4例手术虹膜周切、2例硅油再注入、2例直接取油、3例行角膜下方小梁切除术.有晶体眼患者4眼眼压均控制,其中3例使用Healon将硅油从前房排出,1例切除晶体、硅油再注入.结论 硅油入前房继发青光眼经多种方法治疗后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是青光眼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我科于1997~2003年对13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出现的浅前房进行临床观察,按照spaeth分类,把浅前房分为Ⅲ级,第Ⅰ级:仅周边虹膜与角膜内皮相接触,瞳孔区的虹膜仍保持正常位置;第Ⅱ级:全虹膜与角膜后壁表面接触,但晶体的前表面与角膜内皮间仍有一定间隙;第Ⅲ级:全虹膜与角膜后壁表面接触外,  相似文献   

16.
1991年一1996年作者共施行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94例,106眼,其中发生34眼持续性浅前房,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4眼中,男14眼,女20眼,年龄25-80岁,平均年龄53岁。治疗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8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眼,开角型青光眼6眼,继发性青光眼5眼。1.2浅前房持续时间及类型术后第id前房未形成者18眼,术后第2-3d前房变浅16眼。浅前房持续5d以内者16眼,5-10d14眼,11-15d4眼。按可以也分级法[‘j分为:I度为角膜与周边虹膜接触,中央前房形成;H度为除瞳孔区前房存在外,角膜内皮与虹膜均接触;m度为即整个虹…  相似文献   

17.
外伤性虹膜根部大部离断手术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外伤导致虹膜根部大部离断修复术的简便方法.方法:麻醉后在虹膜根部离断处角膜后方1mm作几个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制作标准为每象限内作一个瓣.在距虹膜卷缩粘连最近的巩膜切口注入粘弹性物质,并使虹膜向其所对应最远处角膜缘靠拢.全部缝合完毕后,将虹膜平复,将前房内粘弹性物质处理干净,缝合结膜瓣.术后观察眼压,并给予抗生素联合激素全身及局部治疗。结果:对该23例患者进行随访6月~25月,平均为18月.随访结果全部离断虹膜复住,瞳孔正圆者为18例,近圆形5例.由于虹膜括约肌不同程度受到损伤,瞳孔不同程度散大.其中瞳孔直径4mm以下者6例,4mm~5mm之间者为11例,5mm~6mm之间者为4例,等于或大于6mm以上者为2例。结论:手术时机选择应在伤势经过常规治疗后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应待炎症稳定后再行手术比较稳妥.由于借鉴了超声乳化法吸出白内障手术中的巩膜隧道切口,使切口容易达到水密状态,且可以有效减少术中产生的医源性散光.粘弹性物质的应用对手术也至关重要,可以减少手术对角膜内皮及眼内结构的损伤,从而使某些复杂并发症可以在一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62岁。因右眼异物感.时有疼痛,视力逐渐下降2年就诊。视力:右眼颞侧光感,左眼0.4,矫正不提高。眼压:右眼35mmHg,左眼18mmHg。右眼球结膜混合充血,角膜全层水肿,下方角膜上皮多个水泡,内皮附有较多色素,下方周边虹膜与角膜缘相粘,上方虹膜根切部与房角相粘,中央前房深约1.5CT,虹膜表面较多散在黑褐色带蒂小结节,虹膜隐凹消失,稍呈铺席状外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虹膜根部离断修复术的简便方法。方法 :34例、34眼采用角膜缘后 1~ 1.5mm巩膜切口 ,自透明角膜穿刺口注入玻璃酸钠 ,软性分离虹膜后黏连 ,使卷缩的虹膜复位 ,分段切开前房时 ,排出前房积血和渗出物 ,虹膜根部随脱出的玻璃酸钠脱出巩膜内切口部位 ,用 10 - 0铲形针线自切口后唇巩膜面进针全层缝合 ,挂少许虹膜根部组织自前唇巩膜出针 ,结扎于巩膜面 ,虹膜根部牵挂内切口表面 ,与内切口表面组织黏连 ,术中利用玻璃酸钠使虹膜复位 ,排出积血 ,维持前房 ,保护眼内组织。结果 :34例、34眼中术后瞳孔复圆 31例 ,欠圆 3例 ,但瞳孔直径不一 ,伤后距手术时间短者效果好 ,时间长者由于虹膜广泛黏连、萎缩、复位后效果欠佳。术后无 1例发生浅前房 ,继发青光眼 ,角膜内皮损伤等。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1月房角镜检查 2 9例 ,2 7例虹膜根部附着于巩膜突出部位 ,2例附着于房角隐窝处 ,无 1例与小梁和角膜黏连。结论 :此法损伤小 ,复位准确 ,操作简便 ,术后房角镜检查证实了手术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自内障行上方透明角膜内切口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16眼)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采用上方透明角膜内1mm做6~7mm弦长切口行白内障摘除,对有虹膜后粘连或机化膜者,用粘弹剂分离或用囊剪剪开机化膜后作开罐式截囊4~5mm,做充分的水分离,注入粘弹剂后,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毕用毛果云香碱缩瞳,术后随访3个月~半年以上。结果:16眼术后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随访时矫正视力≥0.5者5眼(31%);0.3~0.4者6眼(38%);0.05~0.2者4眼(25%);≤0.05者1眼(6%)。手术并发症为后囊膜破裂2眼,虹膜损伤前房出血1眼,角膜水肿5眼,均在一周内消退。结论:上方透明角膜内切口是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自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有效方法,可保护手术区的滤过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