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药粉目数及透皮吸收促进剂对中药骨伤凝胶贴剂经皮渗透作用的影响。方法 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血竭素为评价指标,采用桨碟法评价凝胶贴剂的体外释放行为,采用Franz扩散池法考察药粉目数及透皮吸收促进剂对凝胶贴剂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 与氮酮和薄荷脑相比,肉豆蔻酸异丙酯对于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血竭素的促渗作用最好,其最佳用量为3%,200目的药粉相对于80目在体外释放及有效成分的经皮吸收方面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药粉目数对凝胶贴剂经皮渗透作用的影响不显著,肉豆蔻酸异丙酯透皮吸收促进剂能显著提高凝胶贴剂的透皮吸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制备黄体酮热熔压敏胶透皮贴剂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 方法 采用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热熔压敏胶为骨架材料,以大鼠离体皮肤为渗透屏障,采用改良Freeze扩散池,用HPLC法测定接收液浓度,筛选促渗剂的种类、浓度和涂布厚度,确定贴剂处方。 结果 促渗剂选择肉豆蔻酸异丙酯(IPM),含量为2%;选择涂布厚度为300 μm,得到累积渗透曲线为Q=6.172 1 t-5.457 7(r=0.998 8);24 h药物累积渗透量为144.17 μg/cm2;稳态渗透速率为(6.17±0.49) μg/(cm2·h)。 结论 制备的黄体酮热熔压敏胶透皮贴剂中的有效成分黄体酮体外经皮渗透良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吲哚美辛(indomethacin,IMC)亚微乳胶在兔体内的药动学,评价其生物利用度和经皮渗透性行为的体内外相关性。方法 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以SD大鼠腹部皮肤进行体外经皮渗透性实验。以家兔为实验动物,两侧腹部去毛涂抹亚微乳胶或市售普通乳膏10 g(相当于IMC 100 mg),不同时间点心脏取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IMC的血药浓度。采用反卷积分法对体外经皮渗透数据和体内药动学数据进行体内外相关性研究。结果 IMC亚微乳胶体外24 h累积经皮渗透量是市售IMC普通乳膏的2倍;经皮给药后,与市售IMC普通乳膏相比,IMC亚微乳胶的TmaxCmaxT1/2均无显著性差异;AUC0-24和AUC0-∞均为市售IMC普通乳膏的2倍。IMC亚微乳胶体内外相关性系数r=0.930。结论 与市售IMC普通乳膏相比,IMC亚微乳胶能够增加IMC渗透入血量,提高IMC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且其体内外经皮渗透行为具有良好的体内外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考察盐酸特比萘芬的体外透皮特性,探究盐酸特比萘芬与皮肤的相互作用,基于药物-皮肤相互作用阐明盐酸特比萘芬透皮特性的机制。方法 比较盐酸特比萘芬经皮渗透及其皮内滞留以及在皮肤各层的分布;利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拉曼光谱研究药物与皮肤的相互作用,并对药物与角质层角蛋白及脂质的相互作用进行计算机模拟和计算。结果 盐酸特比萘芬经皮渗透后高滞留低渗透,滞留的药物多分布于角质层。盐酸特比萘芬与角质层中脂质和角蛋白均有相互作用,该作用使药物自身难于透过皮肤,并导致较大的透过变异性。结论 盐酸特比萘芬与皮肤脂质和角蛋白的相互作用是其表现出典型的皮肤低渗透、高滞留特性的机制之一。本研究为盐酸特比萘芬体外透皮高滞留、低渗透特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研究消喘膏中芥子碱硫氰酸盐、延胡索乙素和细辛脂素成分的体外经皮渗透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Franz扩散池法,用LC-MS/MS法测定膏中芥子碱硫氰酸盐、延胡索乙素和细辛脂素成分在一段时间内对大鼠离体皮肤的透皮吸收量。结果: 不同给药量对各成分的累积渗透量影响不大。模型拟合结果显示芥子碱硫氰酸盐透皮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延胡索乙素和细辛脂素符合零级方程,延胡索乙素和细辛脂素的透皮速率分别为0.362×10-1,0.330×10-2 μg·cm-2·h-1。结论:消喘膏具有经皮渗透性能,为其透皮吸收给药途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筛选复方骆驼蓬子水凝胶贴剂中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种类。方法: 以小鼠离体皮肤为渗透屏障,采用Franz扩散池装置进行体外透皮实验,运用HPLC法测定接受池中药物累积透过量,考察不同透皮促进剂对水凝胶贴剂中有效成分骆驼蓬碱和去氢骆驼蓬碱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 不同透皮吸收促进剂对骆驼蓬碱和去氢骆驼蓬碱均有促渗作用,其中二元相透皮吸收促进剂的促渗作用比单一促进剂强。结论:丙二醇和氮酮可作为复方骆驼蓬子水凝胶贴剂的透皮吸收促进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HPLC-QQQ)建立一种能够同时测定银杏叶制剂中13个黄酮类成分的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色谱柱(50 mm×3.0 mm,2.7 μm),以0.1%甲酸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30℃。在电喷雾离子化负离子模式下离子化,以多反应监测方式(MRM)检测。结果 13种黄酮类成分芦丁、异槲皮苷、槲皮素-3-O-β-D-葡萄糖基(1→2)-α-L-鼠李糖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水仙苷、槲皮苷、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木犀草素、槲皮素、芹菜素、山柰酚、异鼠李素、芫花素的分离度良好,在各自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且精密度试验、重复性试验的RSD值均小于3.5%,供试品溶液在12 h内稳定性好,各成分的平均回收率在94.5%~100.5%。不同批次样品之间,总黄酮含量相差不大;各批次的银杏黄酮类成分含量均不相同,差异较大,其中黄酮苷类化合物所占比例相对较大,芦丁、水仙苷含量均较单糖(异槲皮苷、槲皮苷)含量高,芫花素、木犀草素等黄酮苷元含量最低。结论 方法分离度好、操作简便、专属性强,能够明确反映出银杏叶提取物中13个黄酮类成分的分布和差异,可用于银杏叶提取物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安络小皮伞提取物的特征图谱。方法: 通过对安络小皮伞提取物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柱前衍生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单糖组成分析。结果:安络小皮伞提取物特征图谱共检出 5个峰,其中已通过对照品确定5个色谱峰的归属,安络小皮伞提取物水解产物中含有甘露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良好,可作为控制安络小皮伞提取物内在质量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观察当归挥发油经婴儿皮肤的渗透动力学特性,并从形态学的角度探讨当归挥发油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机制。方法: 采用Franz 扩散池进行体外渗透实验,HPLC法检测接收液中藁苯内酯的浓度,计算当归挥发油的经皮累积渗透量和速率常数。并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当归挥发油对皮肤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当归挥发油在婴儿皮肤的渗透行为均符合Higuchi方程;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当归挥发油使皮肤表面皱褶增多,角质层局部断裂脱屑,翻卷呈破棉絮状,毛囊口扩展,毛干的毛小皮剥脱变细;透射电镜显示,角质层细胞崩解脱落,基底层及棘层细胞连接断裂,细胞间隙增大。结论:当归挥发油具有较好的皮肤渗透性能,其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机制与改变皮肤结构密切相关,当归挥发油可改变角质层结构,使细胞间隙增大,有利于药物渗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优化树脂柱色谱法脱除银杏叶提取物中总银杏酸的最佳工艺。方法 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实验,以体积流量、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洗脱液接收体积为考察因素,以银杏叶提取物中总银杏酸去除率、总黄酮转移率和提取物收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优化树脂柱色谱法脱除总银杏酸最佳工艺。结果 最佳工艺参数为体积流量1.2 BV/h,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70%,洗脱液接收体积3 BV。结论 本工艺稳定、可行、重复性好,可作为银杏叶提取物树脂柱色谱脱酸工艺。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银杏叶提取物的研究趋势进行归纳和分析,为银杏叶的未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 “银杏叶”提取物已发表文献,委托国家图书馆进行已发表文献的专业检索,对文献中银杏叶提取物的药学研究趋势进行梳理归纳并分析。结果与结论:文献整理发现,银杏叶提取物在提取工艺方面,以乙醇提取后过大孔树脂柱处理的工艺应用最为广泛,提取效率也最高效。化学成分方面,主要有效成分为银杏黄酮和银杏内酯,主要毒性成分为银杏酸。药理作用方面,银杏叶提取物的主要功效是抑制血小板凝聚、抗氧化、抗炎、改善记忆、降血脂和心脑血管保护等,使用银杏叶提取物优于单独使用银杏黄铜或银杏内酯。安全性研究方面,银杏叶提取物总体使用安全,文献报道的热点集中在银杏酸的致敏性。 银杏叶提取物的质量控制关键是其活性成分银杏黄酮和银杏内酯,安全性控制关键在于银杏酸的限量。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考察苦参碱微乳水凝胶(MBH)的质量及其透皮性能,为苦参碱制剂的研发提供依据。 方法: 在4℃条件下放置3个月,考察MBH的稳定性,主要观察MBH粒子外观、黏度、pH、苦参碱含量等指标的变化。以小鼠离体皮肤为模型,采用双室渗透扩散装置考察MBH的经皮渗透情况。以家兔为实验对象,考察MBH对正常皮肤和受损皮肤的刺激性。结果: 苦MBH在4℃条件下放置3个月后,其粒子外观、黏度、pH及苦参碱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体外透皮实验表明,MBH对小鼠皮肤的渗透速率良好,单次或多次给药后无皮肤刺激性。结论:MBH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透皮速率高,皮肤刺激性小,是一个具有开发应用前景的苦参碱经皮给药体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药物利用评价细则,基于加权TOPSIS法对临床上使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的合理性情况进行评价,为促进其在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说明书、指南、共识以及相关文献为依据,制定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药物利用评价细则,采用加权TOPSIS法对亳州市人民医院2023年1-12月228份使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病历进行评价。结果 228份病历中,合理病历(Ci≥0.8)有65例(28.51%),基本合理(0.6≤Ci<0.8)有125例(54.82%),不合理病历(Ci<0.6)有38例(16.67%)。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给药疗程91例(39.91%)、滴注速度78例(34.21%)、相互作用52例(22.81%)、超医保限制适应证47例(20.61%)、超适应证31例(13.60%)、用药监护28例(12.28%)和用药前评估25例(10.96%)。结论 基于加权TOPSIS法的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合理性评价办法操作简单,具有可行性,评价结果更加直观合理。结果表明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临床使用较为不合理,医院需加强干预,以期促进临床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体外经皮渗透试验和药效学评价研究,筛选盐酸丁卡因凝胶的最佳处方。方法 采用Valin-Chien双室渗透扩散池,以大鼠离体皮肤为透过介质,以8 h的累积渗透量为指标,考察促渗剂氮酮、丙二醇及中和剂三乙醇胺用量对体外透皮性能的影响,筛选出最优处方。并采用小鼠热板法对最佳处方制备的凝胶与市售制剂进行对比,进行药效学评价。结果 最优处方的组成为:盐酸丁卡因5 g,卡波姆1 g,乙醇20 g,聚山梨酯-80 6 g,氮酮1 g,丙二醇10 g,三乙醇胺6 g,纯化水补足至100 g。以最优处方制得的凝胶8 h的累积渗透量和渗透速率分别为(416.9±9.95)μg/cm,(69.18±1.27)μg/(cm· h)。与市售制剂相比较,小鼠痛阈值在给药后2 h内显著提高。结论 制得的盐酸丁卡因凝胶基本性质良好,具有较佳的体外经皮渗透性,可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冯海容 《中国药师》2017,(3):551-556
摘 要 目的:建立基于一测多评法的银杏叶分散片溶出度研究方法。方法: 采用小杯法进行溶出度测定,以0.1 mol·L-1的盐酸溶液为溶出介质,转速为50 r·min-1,采用HPLC ELSD梯度洗脱结合“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银杏叶分散片中3个总黄酮成分(山奈素、槲皮素、异鼠李素)和4个总内酯成分(白果内酯和内酯A、B、C)的溶出度。结果: 在一定的线性范围内,山奈素与槲皮素及异鼠李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1.873,0.324;白果内酯与内酯A、B、C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2.280,1.659,1.429。且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重现性良好。5批银杏叶分散片溶出度的“一测多评”法计算值与外标法测定值无显著差异,试验所得的校正因子可信;在0. 1 mol·L-1的盐酸溶液中,银杏叶分散片的溶出均一性良好。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银杏叶分散片的溶出度测定。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金纳多)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北京地区2003~2013年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ADR上报信息进行统计归类,对发生人群、ADR症状和累及器官、发生时间、合并用药情况及处理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14例不良反应报告中,老年患者的构成比大于青壮年患者,女性患者的构成比大于男性,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ADR例数最多(35例),其次为累及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ADR发生时间无规律。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ADR报告中存在9例合并用药现象。新的ADR 8例,无严重ADR。结论:临床应合理使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保证临床用药安全,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考察不同促渗剂对后交联祖师麻凝胶贴膏中药效成分祖师麻甲素体外经皮渗透特性的影响,筛选出其最佳的透皮促渗剂。方法 采用Franz扩散池法,以离体小鼠皮肤和Strat-M™膜为渗透屏障进行体外透皮试验,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法,以祖师麻甲素72 h内单位面积的累积透过量为评价指标,考察冰片、薄荷脑、樟脑对祖师麻甲素的促渗效果。结果 以离体小鼠皮肤和Strat-M™人工膜为透皮屏障时,祖师麻甲素72 h内单位面积的累积透过量分别为33.85,15.96 μg·cm-2,稳态透皮速率分别为4.451 2,2.394 5 μg·cm-2·h-1,增渗倍数分别可达4.255 0,1.746 4。结论 后交联祖师麻凝胶贴膏以1%薄荷脑、1%冰片、2%樟脑联用时促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常山胡柚皮黄酮类成分的指纹图谱,并对指纹图谱特征指纹峰成分与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常山胡柚皮黄酮类成分的指纹图谱,采用DPPH清除氧自由基能力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对指纹图谱中的特征指纹峰成分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初步推断指纹图谱与抗氧化活性的谱效相关性。结果 胡柚皮提取物总黄酮成分、指纹图谱特征指纹峰成分(柚皮苷与新橙皮苷)的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胡柚皮提取物中柚皮苷含量与其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呈正相关(P<0.01),而新橙皮苷含量与其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略呈正相关(P<0.05)。结论 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等黄酮类化合物可能是常山胡柚皮抗氧化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聚乙烯醇-盐酸普萘洛尔多孔水凝胶的处方。方法 以聚乙烯醇和壳聚糖的用量为考察因素,12 h体外经皮累积渗透量为评价指标,分别用多元线性模型、非线性模型描述考察因素和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根据最佳数学模型绘制效应面和等高线图,确定最优处方。结果 非线性模型中二次多项式拟合的相关系数较高,r=0.970 2,按最佳处方制备的多孔水凝胶12 h累积渗透量预测值与理论值偏差为4.32%,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结论 该处方应用本设计方法能实现多指标的同步优化,所建立的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可用于处方优化。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考察3个不同厂家的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与两种溶媒(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不同时间和不同条件(常温、高温和光照)下的稳定性。方法: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与2种溶媒配伍后,分为常温组、高温组及光照组,考察各组成品输液的外观、不溶性微粒、pH及水解后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变化,其中外观、不溶性微粒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项下特性检查法进行检测,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采用HPLC UV法测定。结果:各成品输液24 h内无明显浑浊和沉淀,色泽无明显变化,为黄色澄清液,pH和微粒值无明显变化;5%葡萄糖注射液的成品输液pH较0.9%氯化钠注射液偏低,但均符合成品输液的pH要求;各成品输液中的槲皮素、异鼠李素于24 h内含量基本保持不变,神威药业的山奈酚含量较其他两个厂家偏高,但均在标准范围内。结论:3个不同厂家的成品输液在不同条件下的含量均较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