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比较计算机半自动定量检测软件系统与超薄层病理切片两种方法测量股骨头坏死病灶,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4例单侧晚期(ARCO分期为Ⅲ、Ⅳ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男15例,女9例,年龄33~74(65.1±8.8)岁,分析其术前双髋X线片与MRI资料。分别通过术前MRI影像学资料结合计算机半自动定量检测软件系统及术后超薄层病理切片两种方法,量化股骨头坏死病灶的体积,并以X线片测量计算出的健侧标准股骨头球头体积为参考,计算两种方法下各股骨头坏死区域占整个球头的百分比。结果:X线片上24髋标准股骨头体积为(39.58±3.29) cm~3,软件测量MRI资料上24髋坏死病灶体积为(20.00±3.04) cm~3,股骨头坏死病灶体积与正常标准股骨头体积比为(42.92±6.09)%,其中占40%以上16髋,30%~40%的8髋,30%以下0髋;大体病理超薄层切片测得24髋股骨头坏死病灶的体积为(19.89±3.17) cm~3,超薄层切片股骨头坏死病灶的体积与正常标准股骨头的体积比为(40.33±6.36)%,其中占40%以上12髋,30%~40%的11髋,30%以下1髋。计算机软件测量与病理超薄层切片测量,两者股骨头坏死病灶的体积差为(0.113±0.466) 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6,P=0.248)。直线相关分析的结果,计算机软件和大体病理测量股骨头坏死病灶的体积存在正相关(γ=0.980,P=0.000)。结论:股骨头坏死的严重程度与股骨头坏死区域百分比密切相关。当坏死病灶与整体股骨头的坏死百分比30%时,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能趋于加重,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概率明显增加。股骨头坏死百分比对股骨头坏死的分期、预后判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疗效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特发性股骨头坏死临床并不少见,因病因尚不清楚,临床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发病机理,还存在着争论(1、2、3、4、5)。我们把有代表性的两种意见,即血管源性和药物所致的细胞源性作了动物实验,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NFH)患者股骨头内侧、中间和外侧区域的显微结构和组织病理学差异。方法 收集2015年9月至2019年10月因ONFH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头标本,共计23例(男17例,女6例),按病因分为激素性(11例)、酒精性(7例)、创伤性(3例)、原发性(2例)。所有患者均为国际骨微循环研究协会(ARCO)Ⅲ期。将股骨头坏死标本进行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以主要压力骨小梁为标志,将股骨头分为内侧区、中间区和外侧区。对坏死区和交界反应区内侧、中间和外侧进行骨计量学分析;行组织学切片HE染色,比较不同区域的组织病理学差异。结果 大体观察示股骨头关节面塌陷,坏死区为淡黄色致密组织,骨小梁形态紊乱;交界反应区可见肉芽组织、纤维组织以及硬化的松质骨;正常区骨小梁形态规则,方向齐整。骨计量学分析结果显示,坏死区不同区域在骨体积分数(BV/TV)、骨表面积与体积比(BS/B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间隙(Tb.Sp)、各向异性度(DA)、连通性密度(Conn.D)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内侧坏死区骨小梁数目(Tb.N)显著低于中间坏死区...  相似文献   

4.
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病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理,为正确指导临床治疗,防治股骨头缺血坏死提供一个可靠依据。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向模型组动物腹腔内注射醋酸氢化泼尼松,造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在第8次注射激素后第4天模型Ⅰ组和对照Ⅰ组各取5只动物进行取材实验,于注射激素后第30天模型Ⅱ组和对照Ⅱ组各取5只进行同上实验,观察模型组和对照组的一般情况,、股骨头外观、股骨头,则定骨密度,结果:模型组动物较对照组股骨头骨质疏松,易于剖开凿切,镜下空骨陷窝数增多,脂肪细胞增多,骨小梁变细、稀疏中断、骨密度明显减低,结论:认为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病期经历了一个共同的病理过程,即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股骨头坏死病灶分布状况,为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选择及预后估计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股骨头坏死的患者104例(167髋),选取其MRI中T1加权冠状面和横断面的影像,通过设定显露股骨头颈最为完整的层面为正中位,将其标记为第0层(Layer 0,L0);正中位之前的层面,由后向前分别依次标记为第1、2、3、4、…层(L1、L2、L3、L4、…);正中位之后的层面,由前向后分别依次标记为第-1、-2、-3、-4、…层(L-1、L-2、L-3、L-4、…),按照设定的标记方法,由前向后将各层进行诊断和标识,统计、分析坏死病灶的分布状况。[结果]在冠状面上,L5、L4、L3、L2、L1、L0、L-1、L-2、L-3各层坏死的发生髋数分别为18髋(10.78%)、52髋(31.34%)、144髋(86.23%)、160髋(95.81%)、161髋(96.41%)、154髋(92.22%)、111髋(66.47%)、55髋(32.93%)、8髋(4.80%),根据坏死的发生频率由高至低分别为L1、L2、L0、L3、L-1、L-2、L4、L5及L-3。在横断面上,L4、L3、L2、L1、L0、L-1、L-2各层坏死的发生髋数分别为12髋(7.19%)、76髋(45.51%)、149髋(89.22%)、150髋(89.83%)、123髋(73.65%)、45髋(26.95%)、8髋(4.80%),根据坏死的发生频率由高至低分别为L1、L2、L0、L3、L-1、L4及L-2。不同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骨坏死病灶好发层面不因性别、年龄、发病侧别的不同而变化。[结论]冠状面上坏死病灶主要集中在L0、L1、L2、L3上,横断面上则主要集中在L0、L1、L2上,两个切面中,L1层面的坏死频率最大,其他层面则以L1层面为中心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6.
一、定义及流行病学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现在倾向于称为"股骨头坏死" ,是发生在股骨头这一特定解剖部位的"骨坏死" ,是由多种潜在因素造成股骨头循环丧失的结果.骨坏死所描述的是最终状态,是许多可能的病理过程的结果.临床上,很多患者无法明确病因,这类患者被称为特发性骨坏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密度测量在评估股骨头无菌坏死病情程度和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NORLAND EXCELL双能骨密度测量仪对临床筛选的128例正常人,47例股骨头无菌坏死的患者进行骨密度测量,测量数据包括骨密度值(BMD)、骨矿含量(BMC),对异常组治疗前后的BMD和BMC进行对比研究。结果44例股骨头无菌坏死患者的BMD、BMC较正常人减低(P〈0.05),经治疗后患者BMD、BMC均有升高。结论通过骨密度值的分析比较,BMD与股骨头无菌坏死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通过骨密度测量可间接反映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血清中TNF-α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SANFH)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2 4只日本大耳白兔被随机等分为 2组。造模组肌注醋酸泼尼松龙 (0 .3 2mg·kg-1·d-1) 8周 ,分别在第 6周、第 8周各处死每组动物 2只 ,8周后采血应用放射免疫法 (RIA)测定两组动物血清中TNF α水平。结果 :造模组TNF α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 (P <0 .0 0 1)。结论 :TNF α的升高可能是SANFH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多孔髓芯减压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早期(ARCOⅠ、Ⅱ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导航辅助多孔髓芯减压自体骨髓移植治疗18例ARCOⅠ、Ⅱ期股骨头坏死(21髋)。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患者均获得24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评分评价疗效:优16髋,良4髋,可1髋。结论计算机导航辅助多孔髓芯减压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具有改善功能、延缓病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TNF-α、HA和LN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致病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搪塞细胞因子与细胞外间质成份在缺血性股骨头坏死(INFH)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对45例(INFH患者进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透明质酸(HA)及层粘连蛋白(LN)的含量检测,并以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 INFH患者血清TNF-α、HA和LN含量均处于高民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病因组其TNFα、HA和LN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且TNFα含  相似文献   

11.
股骨头坏死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陈俊杰  肖鲁伟  童培建 《中国骨伤》2006,19(11):671-673
目的研究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为该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临床确诊的股骨头坏死的100例作为病例组,按1∶3比例配对与病例同性别、同一年龄组、同一居住地区的非股骨头坏死者(排除严重的心、肝、肺、肾疾病)作为对照组,对主要疾病史、服药史、吸烟饮酒史以及一些中医症候等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危险度分析表明,可能与股骨头坏死危险性有关的因素(OR及95%CI)病史有下肢骨折、髋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高脂血症、糖尿病史;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强的松、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发现面色苍白、畏寒、四肢酸软等肾阳虚症状与股骨头坏死也有联系(P<0.05)。结论下肢骨折、髋关节炎等病史和使用激素类药物可能是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危险因素;肾阳虚症状与股骨头坏死有联系;对股骨头坏死的预防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股骨头坏死的骨重建和修复是包括各种细胞在内的复杂过程。十几年来,随着大量的细胞因子不断的被认识、分离和纯化,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这些细胞因子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方面有肯定的疗效。本文简要介绍治疗股骨头坏死有关的细胞因子,以期对细胞因子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讨论细胞因子在治疗股骨头坏死中作用、现存的问题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3.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髂内动脉介入治疗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选择髂内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灌注尿激酶、络泰、罂粟碱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164例.其中男98例,女66例;年龄7~71岁,平均44.2岁.结果:根据综合疗效评定标准:治愈26例,显效94例,有效3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达93.9%.其中12例经治疗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值得一提的是,X线片改善表现与临床症状改善不一定一致.结论:选择髂内动脉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疗效确切,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创伤性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早期诊断和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是提高本病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骨生注射液骨髓腔内注射治疗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日本大耳白兔用糖皮质激素造成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0只。治疗组在造模成功后采用股骨头骨髓腔内注射骨生注射液治疗,于治疗6周后对三组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股骨头空骨陷窝数测定。结果:在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刚性指数和股骨头空骨陷窝率的比较上,治疗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比较,治疗组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生注射液采用股骨头骨髓腔内注射给药对实验性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We reported on 7 cases of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after treatment of an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with the Asian Pacific gamma-nail. The incidence was about 1.16% (7 of 604) in our series. Good reduction and good implant position were achieved in all 7 men. Avascular necrosis was found about 6 months to 3 years after the initial operation, and all the fractures were solidly united at the final diagnosis. The possible etiologies were initial high energy trauma and combining basal neck fracture and iatrogenic damage of the blood supply to the femoral head.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本实验旨在评价经股骨颈股骨头成形术治疗塌陷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方法]取10只塌陷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犬,行经股骨颈股骨头成形术,测定其生物力学性能并与健侧对比,以及测定其手术前后的X线片并进行对比。[结果]经股骨颈股骨头成形术能满意的撑起塌陷软骨和恢复股骨头生物力学性能。[结论]经股骨颈股骨头成形术可成为治疗塌陷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理想方法,但长期疗效尚待验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全髋置换术(THA)治疗不同原因引起的晚期(Ficat Ⅲ、Ⅳ)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的疗效.方法41例(55髋)行初次生物型全髋置换术患者(男24例,女17例,平均年龄48.5岁)分为两组,第1组为无系统性疾病组(包括创伤后和特发性的股骨头AVN),共17髋,第2组为有系统性疾病组(乙醇中毒、服用类固醇激素、镰状红细胞性贫血引起的股骨头AVN),共38髋.两组随访时间、体重、Ficat分期和所用的假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Harris髋评分系统评估临床疗效,连续的X线观察评估股骨侧假体的移位与稳定性.结果38例52髋获得随访,第1组平均随访时间(40.0±7.5)个月,第2组平均随访时间(38.0±6.6)个月.术后Harris评分平均为(86.8±9.4)分,其中优30髋,良9髋,一般10髋,差3髋;第1组平均(91.6±8.9)分,第2组(84.4±10.1)分,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侧假体平均下沉(2.55±1.23)mm,第1组(1.75±1.43)mm,无一例因无菌性松动行股骨侧假体柄翻修,第2组(2.63±1.11)mm,6例(8髋)因无菌性松动行股骨侧假体柄的翻修,两组股骨侧假体平均下沉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置换术是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特发性或创伤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术后效果好于由类固醇、乙醇、镰状红细胞贫血引起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对后者应进行严密的监测,以便及早进行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19.
刘永辉  曹斌  王俊国 《中国骨伤》2006,19(10):587-588
目的:探讨简单有效的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新方法,以保护髋关节,改善临床症状。方法:采用新鲜胎儿骨软骨镶嵌移植、髋关节滑膜切除、股骨头髓心减压及旋股外侧血管植入联合手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85例(91髋),男62例,女23例,年龄14~59岁,平均39·8岁。术后对其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经过1·5~10年随访,全部病例临床症状改善,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按Harris髋关节评分:优45例,良32例,可4例,差4例,优良率90·59%(77/85)。结论:采用新鲜胎儿骨软骨镶嵌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适用于FicatⅡ、Ⅲ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尤以中青年患者为宜。  相似文献   

20.
刘永辉  曹斌  王俊国 《中国骨伤》2007,20(10):587-588
目的:探讨简单有效的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新方法,以保护髋关节,改善临床症状。方法:采用新鲜胎儿骨软骨镶嵌移植、髋关节滑膜切除、股骨头髓心减压及旋股外侧血管植入联合手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85例(91髋),男62例,女23例,年龄1459岁,平均39·8岁。术后对其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经过1·510年随访,全部病例临床症状改善,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按Harris髋关节评分:优45例,良32例,可4例,差4例,优良率90·59%(77/85)。结论:采用新鲜胎儿骨软骨镶嵌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适用于FicatⅡ、Ⅲ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尤以中青年患者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