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科护士心理压力的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力是指由威胁或超出机体正常状态的身体或心理承受能力引起的心理反应。长时间过大的心理压力会诱发许多心身疾病,导致护士出现心身耗竭综合征、工作疲劳感和焦虑等,可诱发高血压、低血压、疼痛、心律失常、心动过速等疾病。随着医疗护理模式的转变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及患者、社会对护理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使外科护士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加。“心身耗竭综合征”是近年来美国、日本等国学者通过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即因心理能量在长期奉献给别人的过程中消耗过多,而产生极度心身疲惫和感情枯竭为主的综合征,表现为厌恶工作、焦虑、烦躁、失去同情心、自卑等。由此可见,职业因素可以导致部分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失衡。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儿童(门诊)输液室护士心身耗竭综合征状况及相关因素,为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用自制的心身耗竭综合征压力三维度问卷调查表对2家医院的儿童输液室、儿外科及儿内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儿童输液室护士在工作量大、工作场所暴力及工作环境差的工作情况下具有明显的心理压力,其得分与儿外科及儿内科护士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童输液室护士因体力消耗大、工作环境差及医院工作场所暴力更易出现心身耗竭综合征。管理者应围绕儿童输液室护士心的心身耗竭综合征压力因素进行积极预防和干预,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儿童输液室护士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美国、日本等学者,通过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提出了一个"心身耗竭综合征”的概念,即因心理能量在长期奉献给别人的过程中索取过多,而产生的以极度的心身疲惫和感情枯竭为主的综合征,表现为自卑、厌恶工作、失去同情心等.由此可见职业因素可导致部分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失衡[1].  相似文献   

4.
压力指由威胁或超出机体正常状态的身体或心理承受能力引起的心理反应。长时间过大的心理压力会诱发许多心身疾病,引起心身耗竭综合征、工作疲劳感和焦虑等疾病。随着医疗护理模式的转变及患者、社会对护理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外科护士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加。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外科护士心理压力源产生的因素,提出应对方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妇产科病房助产士心身耗竭状况。方法采用问卷法对科室38名助产士进行调查。结果对38名长期从事妇产科工作的助产士,她们的心身耗竭状态(BS),表现为自卑感、厌恶工作、失去同情心、神经质等四大方面,且比较严重。结论力求把可能在助产士身上发生BS状态的现象限制在最小范围和控制在最低程度上。要保持良好的职业心态和人际关系外,提高医院管理者对助产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也是减轻助产士心身耗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临床护士职业倦怠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倦怠又称过度疲劳综合征,是一种情绪衰竭、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降低、心理能量在长期奉献给别人的过程中被索取过多而产生的极度心身疲备和情绪耗竭综合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健康科学的发展,以及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人员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更加严峻。已有研究表明,工作领域中存在的诸多负性因素会直接影响到护士的心理和工作行为,严重时导致职业倦怠。护士职业倦怠不仅影响护士自身的健康,而且影响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队伍的稳定。严重的还会引起护理人员调换岗位或辞职。为此,护士的工作倦怠问题是我国学者关注、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职业倦怠又称"心身耗竭综合征"(bumout syndrome,BS),即职业倦怠是对在工作中长期受到的情绪和人际关系压力的延迟反应,包括情感耗竭、去个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3个维度。由于医疗服务本身的高风险性和特殊性,护理工作量大,责任重,工作不规律,因此职业倦怠在护士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伴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职业不稳定性加剧,护理模式的转变,护士工作的难度和压力越来越  相似文献   

8.
<正>职业倦怠是指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个体得不到有效的缓解而产生的一种生理、心理的疲惫和人格分离综合征,是一种与工作情境相关的反应,主要表现为情感耗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降低三个方面[1]。临床护士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2]。职业倦怠的发生不仅影响护士对临床的工作热情、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也成  相似文献   

9.
正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的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非常重要,调查显示: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影响病人的安全,且与自身心身耗竭综合征的发生有直接关系,因此目前护士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了普遍的重视。据报道,心理健康状况好的护士医疗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患儿行为问题.方法 随访52例肾病综合征患儿,应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调查其治疗前后的行为问题状况.按1:1配比性别、年龄相同健康幼儿为对照组.结果 肾病综合征患儿的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和焦虑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学习、心身问题和焦虑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肾病综合征患儿存在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和焦虑等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1.
职业倦怠感指因心理能量被服务对象索取过多而产生的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心理状态,常发生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职业倦怠感导致个体出现疲乏、焦虑、压抑、工作能力下降、甚至身心衰竭现象等不健康的表现,同时,会降低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严重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人际关系[1~3].  相似文献   

12.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停经前后或其他原因引起卵巢功能减退,内分泌功能失调及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所致的心身疾患。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对发生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社会和心理因素的认识,对此征施以心理护理及治疗越来越重要。2002年6月到2004年8月我院妇科门诊接诊妇女更年期综合征660例。我们进行心理咨询,施以心理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我们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除了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素质和科学素质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可直接影响着病人的心身健康和心身护理的效应,它对心身疾病的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护士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 随着当前社会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的转变,要求护士不但完成功能制护理工作外,还要根据病人的生理、心理和疾病  相似文献   

14.
侯杰  张锦阳  房姝妍  于开军  王宇珍  席红 《河北医药》2012,34(19):2976-2976
围绝经期情绪障碍是指女性在自然绝经前后发生的,以焦虑、抑郁为主要特征的非特异性心理综合征[1],发病率约32%[2],在基层医院十分常见。本研究着重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对围绝经期情绪障碍的影响,以及与性激素变化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开展围绝经期女性心身保健提供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医疗模式和护理理念的转变,心理护理成为整体护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孕产妇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孕妇行手术终止妊娠时,因对剖宫产手术疼痛、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及医疗费用的担心常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等应激情绪反应,高度焦虑可增加躯体和心理的痛苦,对手术治疗过程产生不利影响[1],严重影响孕产妇心身健康及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6.
音乐是人类的精神财富,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通过心理和生理的作用,影响人的心身和行为。音乐治疗学已成为一门集音乐、医学和心理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科学[1]。介入术可导致患者产生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逐步由以病人疾病护理为中心转向以病人心身整体护理为中心。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对31例晚期癌症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并根据其不同的心理状态,实施心身护理。兹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8.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心理干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调查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心理状况,并进行心理干预,改善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心身症状,提高ASC生活质量.方法 在体检者中随机抽出173例ASC患者进行心理咨询、健康教育、有效心理疏导等心理干预.结果 心理干预后乙肝病毒携带者心身症状发生率明显下降,干预前后差异显著.结论 心理干预改善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心身症状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9.
心身医学研究的进展,心理护理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产妇,特别是初产妇,尽管可以排除诸多因素(胎儿畸形、难产、产道因素等)所致的难产,还有缺乏生育知识,紧张、恐惧、陌生感、不安全感等心理状态也有影响。我们应维护其整个身心健康,使她们在最佳心理状态下进行无痛分娩。这是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正>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女性绝经前后因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1]。这一时期70%以上女性易出现烦躁、易怒、易激惹、自卑、兴趣减退、睡眠障碍等情绪变化,程度严重的可导致情绪障碍。围绝经期情绪障碍是指女性在自然绝经前后发生的,以焦虑和抑郁为主要特征的非特异性临床综合征,严重影响更年期女性的心身健康及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