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左腋下直小切口胸膜外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应用价值。方法1998年1月~2005年10月对52例1~15岁PDA患儿行左腋下直小切口胸膜外手术治疗。手术采用左侧腋中线切口,切开第3、4肋间肌肉,向前推开胸膜及肺,游离动脉导管,双道结扎线结扎,结扎线间贯穿缝合1针,术后不放置胸腔引流管。结果1例结扎动脉导管后因升压过快过高导致心跳骤停,扩大切口切开胸膜和心包行心脏按摩成功,余患儿均手术顺利。术后超声未见残余分流,随访1~5年无死亡。结论该术式具有损伤小、不破坏胸廓连续性、瘢痕隐蔽、安全性高、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但较粗大动脉导管需切断缝合者慎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左腋下斜行小切口经肋床进胸行动脉导管结扎术的经验。方法对76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采用左腋下斜行小切口经肋床进胸行PDA结扎术,关胸时排尽余气,术后均未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结果76例患儿术后杂音均消失,无手术死亡。全组患儿均未输血,术后无1例发生皮下气肿,2例发生左侧气胸,经胸腔穿刺排气后痊愈。随访3个月-4年,无导管再通及假性动脉瘤形成。结论左腋下经肋床斜行小切口免置胸腔引流治疗小儿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传统左后外侧切口动脉导管结扎术、电视胸腔镜下动脉导管结扎术、改良腋下小切口动脉导管结扎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心胸外科收治的PDA患儿临床资料, 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B、C三组, A组采取传统经左后外侧切口动脉导管结扎术, B组采取电视胸腔镜下动脉导管结扎术, C组采取改良腋下小切口动脉导管结扎术。本研究纳入PDA患儿119例, 其中A组41例(男16例, 女25例)、B组37例(男19例, 女18例)、C组41例(男17例, 女24例)。比较三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胸腔闭式引流量、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滞留时间、胸腔闭式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B、C三组患儿手术时间[(112.20±26.41)min、(104.51±18.59)min、(114.39±33.28)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B组术后胸...  相似文献   

4.
Denis Browne切口在小儿普胸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Denis Browne切口即腋下直切口在小儿普胸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年中应用腋下直口进行普胸手术169例,胸膜外途径65例,胸膜内途径104例。其中动导管未闭145例,先天性食管闭锁7例,先天性肺囊肿5例,大气性肺气肿6例,隔离肺1例,纵卫肿瘤5例。结果 全组手术顺利,术野显露良好,无手术并发症。结论该切口隐蔽美观,组织损伤小,明显减轻术后胸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特别适合于婴幼  相似文献   

5.
Denis Browne切口即腋下直切口,具有创伤小,切口隐蔽、美观的特点,且能获得良好的术野显露。我院2000年3月~2005年12月,选择性应用腋下直切口进行小儿动脉导管未闭(PDA)手术7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食管闭锁两种手术途径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经胸腔和经胸膜外两种手术途径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4月在本院手术治疗的34例先天性食管闭锁(Ⅲ型)患儿临床资料,男27例,女7例,均行食管气管瘘结扎、食管端端吻合术.其中经胸腔手术(为经胸腔手术组)19例,经胸膜外手术(为经腹膜外手术组)15例.两组术前均有肺炎,心脏彩超检查提示21例有房面分流(考虑为房间膈缺损或卵圆孔未闭)和(或)动脉导管未闭,但均无肺动脉高压,心功能正常.结果 经胸腔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2.17±0131)h,呼吸机使用时间为(21.07±25.42)h;术后需呼吸机辅助通气15例,发生气胸11例、胸腔积液10例、吻合口瘘5例;治愈16例,治愈率84.2%.经胸膜外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13±0.45)h,呼吸机使用时间为(9.27±13.70)h;术后需呼吸机辅助通气6例,发生气胸3例、胸腔积液2例、吻合口瘘6例;治愈13例,治愈率86.7%.结论 经胸腔和经胸膜外两种手术途径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治愈率相当,所需手术时间和呼吸机使用时间无显著差异;但术后经胸膜外手术组需呼吸机辅助通气的几率明显降低,且发生气胸、胸腔积液的几率亦明显低于经胸腔手术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婴幼儿右腋下直切口剖胸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早期效果。方法2002年6月至2008年2月,选择年龄10个月至6岁,体重7~24kg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患儿640例。根据手术径路,将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右腋下直切口组320例,胸骨正中切口组320例。观察右腋下小直切口对手术时间、术后24h胸腔引流量、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两组均无早期死亡病例,右腋下直切口组术后24h胸腔引流量显著少于正中切口组(P〈0.05),右腋下直切口组手术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发现残余漏。结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采用右腋下直切口行心内直视修补手术,能明显减少术后出血量,避免传统手术切口的弊端,且切口隐蔽、美观,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介绍右腋下小切口在儿童心内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应用右腋下小切口实施心内直视手术62例,其中房间隔缺损(ASD)25例,室间隔缺损(VSD)37例,包括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VSD+ASD)2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出现右肺不张2例,右膈神经麻痹1例,少量胸腔积液1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所有患儿随访2年,无残余漏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患儿均恢复良好.结论 应用右腋下小切口治疗儿童常见的先大性心脏病安全性高,失血少,创伤小,恢复快,切口隐蔽美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85例脓胸患儿的诊疗经过,探讨根据脓胸的不同临床阶段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本院收治的85例脓胸患儿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反复胸腔穿刺5例,胸腔闭式引流20例,开胸脓胸清除术21例,胸腔镜下脓胸清除术(VATS)22例,VATS加小切口胸膜剥脱术8例,开胸胸膜纤维板剥脱术9例。结果84例顺利康复出院,1例合并爆发性心肌炎死亡。84例术后1年随访,除1例有轻度胸廓塌陷及轻度脊柱侧弯外,其余疗效满意。结论小儿脓胸在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临床阶段,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能有效缩短病程,减轻损伤,治愈脓胸的同时节省医疗费用,避免过度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入沙培林对婴儿乳糜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婴儿乳糜胸的临床治疗过程,并复习文献,探讨沙培林对婴儿乳糜胸的治疗效果。结果患儿,男,61 d,以咳嗽、痰鸣1周,加重伴气促2 d 为主要表现。查体:呼吸稍促,左肺呼吸音偏低,左下肺叩诊呈浊音。辅助检查:X 线胸片示左侧胸腔大量积液,胸水乳糜定性试验阳性。入院后考虑先天性乳糜胸,先后予持续胸腔闭式引流2周,经胸腔内注入红霉素2个疗程,胸导管结扎术,胸腔引流液均未减少。最后通过胸腔内注入沙培林2次后胸腔积液消失。随访1年无再发胸腔积液。结论沙培林能快速、有效地治愈婴儿乳糜胸,是治疗儿童乳糜胸可供选择的一种硬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