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标本分离的95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金属β-内酰胺酶、诱导型和质粒型AmpC酶检测,并对其中的29株进行联合药敏试验。结果95株鲍曼不动杆菌金属β-内酰胺酶、诱导型AmpC酶和质粒型AmpC酶的检出率分别为95.79%、24.21%和47.37%。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率分别为78.95%和73.6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头孢吡肟与阿米卡星的协同作用分别为51.72%、27.59%、37.93%。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产酶率和耐药性高,临床应慎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如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可使用含酶抑制剂复合药物(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A)的产酶状况和耐药性以及抗菌药物的体外联合抗菌活性,为临床治疗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提供联合用药的试验依据.方法 常规培养分离细菌,应用VITEK-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鉴定细菌,常规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和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采用琼脂倍比稀释法,按CLSI规定标准进行.结果 从临床感染的标本中分离出96株鲍氏不动杆菌,MDR-ABA占18.75%;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MDR-ABA占83.3%,产AmpC酶的MDR-ABA占5.5%,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MIC比值≥1占44.5%;美罗培南与阿米卡星联合抑菌指数(FIC)<2的占77.78%.结论 MDR-ABA的产酶率和耐药性极其严重,临床对MDR-ABA引起的感染应慎用碳青酶烯类药物(如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等),可使用含酶抑制剂复合药物(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或米诺环素及多黏菌素B等联合治疗,以防耐药株的产生和医院感染的扩散,并注意消毒与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对产金属β-内酰胺酶鲍氏不动杆菌(ABA)的体外联合抗菌活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用药的试验依据。方法常规培养分离细菌,应用VITEK-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鉴定细菌,常规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MIC测定采用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按CLSI规定标准进行。结果 75株鲍氏不动杆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阳性率为96.00%;多黏菌素B、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产金属β-内酰胺酶ABA的抑菌率分别为98.61%、79.17%、73.61%、30.56%,其他常用抗菌药物(如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的抑菌率均30.00%;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多黏菌素B、米诺环素、阿米卡星对产金属β-内酰胺酶ABA的协同作用分别为25.00%、30.56%、43.0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多黏菌素B、米诺环素、阿米卡星对产金属β-内酰胺酶ABA的协同作用分别为22.22%、30.56%、38.89%。结论临床对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ABA引起的一般感染,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的敏感药物进行降阶梯治疗,应慎用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而对重症感染或多药耐药菌株引起的感染,建议使用多黏菌素B或联合用药(头孢哌酮/舒巴坦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阿米卡星或米诺环素等),以有效地控制感染和防止耐药株在医院感染的扩散。  相似文献   

4.
鲍曼不动杆菌产AmpC酶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142株鲍曼不动杆菌分布科室、感染部位及对13种抗生素耐药性进行分析,并通过酶粗提物头孢西丁三维试验结合PCR法检测AmpC酶。结果 标本来源主要为患者的痰液、创口分泌物、尿液、血液等,科室以重症监护室为多,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耐药性较高的抗生素为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曲南等,142株鲍曼不动杆菌中产AmpC酶菌株共23株,产AmpC酶阳性率占总菌株数16.2%,产AmpC酶菌株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比不产AmpC酶的明显增高,治疗首选泰能。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率高,应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鲍曼不动杆菌产AmpC酶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某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产酶特性。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标准,采用纸片协同法对鲍曼不动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进行检测;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法检测AmpC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鲍曼不动杆菌染色体DNA的ampC基因进行扩增。结果从临床分离的46株鲍曼不动杆菌均不产ESBLs;有22株细菌在AmpC酶三维试验中呈阳性;细菌DNA的PCR扩增,有39株菌为阳性。结论本次研究的鲍曼不动杆菌DNA上普遍存在有ampC结构基因,其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主要是由于产AmpC酶所致,而与ESBLs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5种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CLSI 2010年版标准,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分别为30.0%、20.0%、0、45.0%、15.0%及75.0%、80.0%、75.0%、80.0%、80.0%;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的MIC50分别为8、3、16、16、5mg/L和64、256、256、64、128mg/L,MIC90分别为60.8、256、64、128、243.2mg/L和243.2、256、256、128、128mg/L。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对5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75.0%,表现出很强的耐药性,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我院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产β-内酰胺酶情况。方法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表型确证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表型筛选法检测高产AmpC酶。结果86株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5.6%、9.2%、17.4%和15.1%。对其他10种抗菌药物耐药率(39.5%~67.4%)较高。21株菌(24.4%)检出ESBLs、31株菌(36.0%)检出AmpC酶。结论我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高,应加强药敏检测,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其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与ESBLs、AmpC酶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消毒剂的敏感性,为医院消毒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消毒剂对细菌最低杀菌浓度(MBC)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检测方法,评估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4种临床常用消毒剂的敏感性.结果:乙醇、戊二醛消毒液、施康(含氯)消毒液、季铵盐消毒剂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MBC值分别为45%、10000 mg/L、6.3~12.5 mg/L、100 mg/L;MIC值分别为40%、5000 mg/L、3.1~6.3 mg/L、50 mg/L、50 mg/L.结论:MBC值和MIC值能基本反应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消毒剂的敏感剂量,8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部分消毒剂产生一定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某院2006~2010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变迁与抗菌药物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该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药敏结果及8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亚胺培南耐药率<20%.头孢哌酮/舒巴坦5年均保持高度敏感性,耐药率<10%,可作为治疗鲍曼不动杆菌的首选.对头孢曲松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从2006年的64.95%和38.14%上升到2010年的85.08%和52.88%.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用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头孢他啶耐药率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用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逐年增高,耐药水平变化与抗菌药物的使用量有相关性,医院应有规律地轮换、限制抗菌药物,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调查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常规细菌培养方法,细菌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鉴定系统,药敏试验采用琼脂纸片扩散法。结果鲍曼不动杆菌最常出现于痰标本中,占78.7%,其次是脓汁和分泌物标本;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以病房为主,尤以重症监护病房(ICU)病房颁布最多,其次是神经外科病房;该菌耐药现象严重,耐药率较低的抗菌药物有碳青霉烯类药物、一含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及左旋氧氟沙星。结论应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医院环境和人员消毒。控制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内的定值和播散。  相似文献   

11.
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在某院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特点。方法 收集 2 0 0 0年 7月~ 2 0 0 3年 7月从临床感染标本中分离的 2 5 4株鲍曼不动杆菌 ,了解其临床分布并做药敏试验 ,比较其耐药率。结果  2 5 4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以ICU最多 (1 1 8株 ,4 6 .4 6 % ) ,其次为呼吸病区 (4 0株 ,1 5 .75 % )。对三代头孢及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 >5 0 .0 0 % ;对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及氨苄西林 /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 ,分别为 1 6 .93% ,2 2 .0 5 % ,2 2 .2 0 % ;发现 1 85 (72 .83% )株多重耐药菌株。各病区的感染菌株对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碳青霉烯类及氨苄西林 /舒巴坦对鲍曼不动杆菌仍有较强的活性 ,但不能忽视对这两类药物耐药的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要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应注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144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某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现状及标本分布,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监测该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临床分离的144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并对其标本分布进行分析。结果144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有90株(62.50%)来源于痰标本。2003年鲍曼不动杆菌在全年总检出菌株数中构成比为1.70%,2004年为2.10%,2005年为2.60%,三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3年均保持最高的敏感性,耐药率由15.62%逐年下降至5.17%;其次为美罗培南,耐药率为14.00%;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96.88%~100.00%;对氨曲南的耐药率由2003年65.62%上升至2005年的100.00%。结论该院近3年鲍曼不动杆菌以呼吸道标本检出为主,分离率逐年升高,以亚胺培南抗菌活性最强,其次为美罗培南。临床医师应慎用抗菌药物,避免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内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检测替加环素和米诺环素对多药耐药(MDR)及泛耐药(PDR)鲍氏不动杆菌(AB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探讨两种抗菌药物对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及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的体外抗菌活性,从而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收集2010年7月-2011年6月临床分离的60株MDRAB和67株PDRAB,用E-test法测定替加环素和米诺环素对其体外抗菌活性及其MIC值分布.结果 127株鲍氏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和米诺环素的敏感率分别为40.9%、30.7%,对替加环素的中介率为14.2%,略高于米诺环素的7.1%;60株MDRAB对替加环素的敏感率为51.7%,对米诺环素敏感率为41.7%,两种药的MIC50为2、8 μg/ml,MIC90为16、64 μg/ml;31株耐头孢哌酮/舒巴坦MDRAB对替加环素和米诺环素的敏感率为35.5%、29.0%,其MIC50为4、24 μg/ml,MIC90为32、96 μg/ml;67株PDRAB对替加环素敏感率为31.3%,对米诺环素敏感率为20.9%,MIC50为8、32 μg/ml,MIC90为48、96 μg/ml.结论 替加环素对多药耐药及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稍强于米诺环素,该地区两药的敏感率均不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对某院2013年1-5月临床各科室送检标本分离的224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224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呼吸内科(21.43%),其次是脑外科(16.07%)、脑外重症监护室(ICU,12.50%)和神经内科(12.50%)等。标本来源以痰液(57.14%)为主,其次是气管插管(16.52%)和引流液(9.82%)等。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敏感,对米诺环素耐药率为7.14%,对其余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75%,其中头孢替坦耐药率高达98.21%。结论替加环素对该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15.
医院感染产AmpC酶鲍氏不动杆菌的检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产AmpC酶的分离情况、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方法对医院感染42株鲍氏不动杆菌分布科室和感染部位分析,并用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结果42株鲍氏不动杆菌中产AmpC酶18株,产AmpC酶阳性率为42.86%;而非医院感染40株鲍氏不动杆菌中产AmpC酶6株,产AmpC酶阳性率为15.00%;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在临床科室的检出主要以烧伤科为主,而感染部位则是呼吸道和皮肤软组织两者共〉90%;医院感染的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明显高于非医院感染。结论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产AmpC酶的分离率高,耐药率也较高,应针对它的易感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该菌引起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中ADC型AmpC酶基因的检出.方法 收集2009年6月-2010年6月分离的39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微量稀释法检测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PCR扩增和克隆测序分析ADC型AmpC酶基因.结果 39株鲍氏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多黏菌素E、米诺环素的耐药性分别为5.1%、0、0,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90.0%,39株鲍氏不动杆菌全部检测到ADC型AmpC酶基因.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情况十分严重,对头孢菌属的耐药可能与其产ADC型AmpC酶相关.  相似文献   

17.
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1年1月-2005年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569株,了解其临床感染特点及比较其耐药率的变化。结果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布以ICU最多(275株,48.3%),分离标本痰液最高(405株,71.2%),12种抗菌药物对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ICU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IC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鲍氏不动杆菌的分离率逐年增加,耐药菌株不断出现,因此进行规范的耐药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进一步恶化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Aim: The in vitro activity of colistin in combination with sulbactam, netilmicin, and vancomycin against colistin-resistant A. baumannii strains was investigated. Furthermore, the clonal relationship of the strains was analyzed. Methods: Clonal relationship was investigated using rep-PCR. To screen for synergysm, the 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 (FICI) was calculated using checkerboard assay. The killing kinetics of the combination of colistin with vancomycin was assessed using time-kill assay. Results: Three different clones were found among 10 clinical isolates of colistin-resistant A. baumannii strains. Thereof, 8 strains were susceptible to netilmicin. Synergistic interaction was detected in 1 strain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colistin-netilmicin, in 5 strains with colistin-sulbactam, and in 9 strains with colistin-vancomycin. None of combinations had antagonistic activity. Colistin-vancomycin combination resulted in rapid bactericidal activity.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show a distinct in vitro synergism between colistin and vancomycin, which might be useful to treat infection with multiple-resistant strains, prevent emergence of resistant strains, and to lower doses for both antibiotics to be used.  相似文献   

19.
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连续4年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感染中的流行及药敏特征,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2004年间某院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439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构成比最高,为31.66%,其次为移植科23.24%;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手术切口为主,分别占49.91%和40.82%。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等12种抗菌药的耐药率逐年升高,对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无变化,对磷霉素、氨曲南耐药率逐年下降;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低,可作为抗菌治疗用药。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目前医院感染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其耐药率呈逐步升高趋势,且多重耐药率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