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碳酸锂合并奋乃静治疗有精神病性症状躁狂发作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单一大剂量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奋乃静与稳定剂碳酸锂合并小剂量奋乃静治疗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9洌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接受为期6周的单一大剂量奋乃静(标准剂量为40mg/日)治疗和碳酸锂(标准血锂浓度为0.9—1.2mmol/L)合并小剂量奋乃静(标准剂量为16mg/日)治疗。以Bet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患者的疗效,以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患者的副反应。结果在治疗第6周末,单用奋乃静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37.5%(12/32),有效率96.9%(31/32);碳酸锂合并小剂量奋乃静组的临床治愈率63.9%(23/36),有效率100%(36/36),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X^2=8.072,P=0.045)和副反应(X^2=15.576,P=0.000)方面的差异达到统计学显著程度。碳酸锂合并小剂量奋乃静治疗组的副作用发生率(30.6%,11/36)显著低于单一大剂量奋乃静治疗组(81.3%,26/32),两组之间的差异达到统计学显著程度(X^2=16.82,P=0.000)。结论碳酸锂合并小剂量奋乃静治疗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临床疗效优于单一大剂量奋乃静治疗且副反应相对少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双心境稳定剂(丙戊酸钠缓释剂和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9例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4)和对照组(n=35)。研究组应用碳酸锂、丙戊酸钠缓释剂以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6周,对照组应用丙戊酸钠缓释剂联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应用Beck-Rafaelsen躁狂评定量表(BRMS)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结果治疗后研究组BRMS分值明显下降(基线为27.7±7.8,第6周6.0±3.4),对照组BRMS分值也下降(分别为28.5±5.5,7.8±2.1),但是研究组从第2周末起BRMS分值改善比对照组明显。研究组第6周末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1.4%、28.5%,χ2=5.0,P=0.03)。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双心境稳定剂(丙戊酸钠缓释剂联合碳酸锂)比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一种心境稳定剂(丙戊酸钠缓释剂)控制躁狂发作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典型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合并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4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分为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组(43例)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组(51例),进行为期8周的疗效比较。采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临床大体印象量表(CGI)、副反应量表(TESS)以及药物依从性量表分别于入组前和入组第1、2、4、6和8周末时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BRMS评分较入组时均显著减低(P〈0.01);临床总有效率: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组83.7%,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组82.3%;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非典型药物组的不良反应较典型组少,药物依从性较典型组高。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依从性好,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的临床特征。方法使用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及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的精神症状调查问卷,共收集135例"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并根据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是否与心境相协调进一步分成两组(非典型组59例和典型组76例),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的异同。结果在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中,伴有与心境不协调的精神病性症状的非典型躁狂发作占43.7%、伴有与心境协调的精神病性症状的典型躁狂发作占56.3%,非典型躁狂发作在起病形式、病程特点、病前社会功能、病前性格、首发症状及近期疗效与典型躁狂发作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典型组在起病形式上以急性起病者居多,病程多表现为间歇性病程,病前社会功能良好,性格以外向者居多,多以情感症状为首发症状及近期疗效相对较好。结论伴有与心境协调的精神病性症状的典型躁狂发作和伴有与心境不协调的精神病性症状的非典型躁狂发作在临床上均极为常见,非典型躁狂发作为躁狂发作的一个特殊的亚型,我们应对其加强认识。  相似文献   

5.
氟西汀合并碳酸锂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独采用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可引发躁狂,尤以双相抑郁为甚。有报告认为联用心境稳定剂则可防止躁狂发作。为此,我们采用氟西汀合并碳酸锂治疗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并与单独氟西汀治疗进行了疗效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临床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对我院196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临床使用抗焦虑及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物、心境稳定剂、维生素类药物的分布,频度及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治疗中,抗精神病药物以奋乃静的使用频率最高,占72.26%,心境稳定剂以卡马西平使用频率最高,占89.66%。本组资料中,药物副作用发生频率为35.20%,以锥体外系副反应居首位。结论 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常用苯二氮革类替代,同时合并中、小剂量的抗精神病药或心境稳定剂,还要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更要注意药物引起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喹硫平和奋乃静治疗首发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首发老年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和奋乃静组,分别给予喹硫平和奋乃静治疗。疗程8周,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喹硫平与奋乃静临床疗效差异无显著性。喹硫平的不良反应以嗜睡、直立性低血压较多,奋乃静锥体外系反应较重。结论喹硫平治疗首发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疗效较好,安全性高,有利于长期巩固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8.
为了验证氯氮平疗效优于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的假设,比较经典与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作用机制有关的生物学效应,作者采用氟奋乃静和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双盲、交叉研究。方法:21例患者均符合DSM-ⅡⅠ-R诊断标准,其中18例精神分裂症,3例分裂情感性疾病。所谓“难治性”,指既往治疗存在严重的药物副反应,如迟发性运动障碍或锥体外系反应(EPS),或者疗效差(经至少二种不同类型抗精神病药物足量和足时治疗,而缺乏满意的临床效果)。患者入院前使用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至少三个月,入院后首先使用氟奋乃静,平均剂量28.9±21.2 mg/日,  相似文献   

9.
碳酸锂与丙戊酸钠联合应用的药理和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心境稳定剂联合抗精神病药是针对大多数躁狂发作治疗的即定方案,即便如此联合治疗,也难以使一定比例的患者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在很多国家的双相障碍的治疗指南中,都提到了双心境稳定剂联合应用的问题,其中碳酸锂与丙戊酸钠的联合最为常见。这样的联合在临床效应、不良反应及药物间的相互影响如何,已引起专科医生的关注,故十分有必要对此加以分析及评价。  相似文献   

10.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治疗抑郁障碍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啸  季建林 《上海精神医学》2010,22(1):53-54,62
抑郁障碍一般包括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发作,两者的治疗原则截然不同,尤其是双相抑郁障碍的治疗主要是以心境稳定剂治疗为主。所谓心境稳定剂,不仅能有效治疗躁狂或抑郁症状,同时不引起转相,而且长期治疗能有效预防复发,其代表药物为碳酸锂与抗惊厥药(如丙戊酸钠等)。  相似文献   

11.
碳酸锂联用丙戊酸钠治疗急性躁狂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碳酸锂联用丙戊酸钠治疗急性躁狂发作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56例急性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碳酸锂合并丙戊酸钠(合用组)与单用碳酸锂(单用组)治疗6周.采用 Beck-Rafaelsen 躁狂量表(BRMS)评定疗效,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及实验室检查评价安全性.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 BRMS 评分均显著降低,以合用组疗效显著较好而快.结论:碳酸锂联用丙戊酸钠治疗急性躁狂发作疗效优于单用碳酸锂,且起效快、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拉莫三嗪维持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方法将73例维持期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用拉莫三嗪系统治疗,对照组用碳酸锂系统治疗,共治疗12周,并在入组时和治疗后第4、12、24周末评定蹂狂量表(BRM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分别评估躁狂症状严重程度和社会功能受损情况,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第4周末及第12周末,研究组BRMS和SD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性变化。治疗第4周末、第12周末及第24周末,研究组的BRMS和SD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拉莫三嗪对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维持期治疗有显著疗效,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托吡酯和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CCMD-3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托吡酯与奎硫平组、丙戊酸钠缓释片与奎硫平两组,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用BRMS躁狂量表评定疗效,药物副反应量表评定副反应.结果 托吡酯组有效率为84.4%,丙戊酸纳缓释片组有效率为88.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P>0.05).治疗2周时托吡酯组与丙戊酸纳缓释片组减分率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托吡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与丙戊酸钠缓释片相当,不良反应可耐受,可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碳酸锂单用及合并阿立哌唑治疗双相障碍I型躁狂发作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6例门诊双相障碍I型躁狂发作患者被随机分为联合组(碳酸锂+阿立哌唑治疗)和单药组(碳酸锂单药治疗),疗程8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4、8周进行杨氏躁狂量表(YMRS)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定,采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Y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4、8周后联合组YMRS减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前后两组HAMD均7分;两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碳酸锂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双相障碍I型躁狂发作较单用碳酸锂起效快,症状改善更明显,且未见不良反应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奥卡西平和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0例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奥卡西平组和碳酸锂组各35例,分别给予奥卡西平和碳酸锂治疗8周。以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I-SI)以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BRMS、CGI-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为轻度。结论:奥卡西平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与碳酸锂相当,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6.
奎硫平合并心境稳定剂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奎硫平合并碳酸锂或丙戊酸钠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CCMD-3躁狂发作或分裂情感障碍诊断标准的68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应用奎硫平合并碳酸锂或丙戊酸钠,对照组单一使用碳酸锂或丙戊酸钠,治疗观察6周。采用Beck—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及实验室有关辅助检查评价安全性。结果奎硫平组在治疗第1周末的减分率比对照组显著,这种差异在1~6周一直存在,而且第6周结束后的临床痊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奎硫平组痊愈率为69.7%,对照组为19.2%(x~2=14.85,P<0.01)。两组均没有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因无疗效和不良反应导致的脱落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奎硫平组脱落率为8.3%,对照组为18.7%(x~2=1.58,P>0.05)。结论奎硫平合并碳酸锂或丙戊酸钠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比较理想,比单一使用心境稳定剂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奎硫平对女性躁狂发作的急性期及维持期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1例女性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给予奎硫平0.4~0.8 g/d,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碳酸锂1.0~1.75 g/d,治疗6周。于治疗前后采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定疗效;于治疗后采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BRM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1.17,P均0.05);研究组痊愈率69.0%,对照组痊愈率73.3%,两组痊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7,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1.51,P均0.05)。结论:奎硫平单用与奎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女性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