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对胆道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采用十二指肠镜干预的胆道术后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十二指肠镜在胆道术后并发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胆道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24例,结石残留12例,采用十二指肠镜取石成功率为94.4%。3例胆漏患者中1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和鼻胆管引流,1例鼻胆管引流治愈,1例内径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明确诊断后开腹手术治愈。4例胆总管损伤狭窄患者中2例行鼻胆管引流后,经再次手术治愈,2例置入塑料胆道支架,症状消失。4例Oddis括约肌功能障碍患者中3例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后症状消失,1例无效。3例盲袢综合征患者中括约肌切开术后症状改善。ERCP发现遗漏胆总管下端肿瘤3例。十二指肠镜术后并发胰腺炎2例,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5.36%,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胆道结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残留是内镜干预最常见的适应证,十二指肠镜治疗部分胆漏和胆总管良性狭窄有效,对胆道术后遗留病变的识别和处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复杂医源性胆道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2007年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科收治的82例复杂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复杂医源性胆道损伤再手术的方式较多,以肝胆管盆式Roux-en-y术较好,占93.4%(75/80),71例获平均4年7个月随访,效果良好率达85%(60/71).结论 肝胆管盆式Roux-en-y术是治疗复杂医源性胆道损伤常用的有效术式,如何发现并找到毁损以上胆管是手术关键.  相似文献   

3.
王伟 《吉林医学》2013,34(19):3855-3856
目的:探讨治疗医源性胆道损伤的手术方式。方法:选择24例医源性胆道损伤病例,均行胆道损伤的修复手术,其中有4例后期行胆道内塑料支架支撑引流。结果:2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胆道重建手术,术后并发胆漏3例,1例再次手术引流,2例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治愈,后期并发胆管狭窄4例,经胆道塑料支架引流好转。结论:对于不同病情的医源性胆道损伤,采用合适的修复方法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14年我院收治的31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及诊治经验。方法:对我院1997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31例胆管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胆道损伤病例中,本院发生21例,外院转入10例,胆囊或者胆管手术所致胆道损伤27例(88%),胃癌手术所致胆道损伤2例(6%),胆管癌手术所致胆管损伤2例(6%);损伤的部位胆总管损伤12例,肝总管与胆总管交界处9例,左右肝管及汇合处6例,副右肝管损伤4例;其中急诊手术所致8例,择期手术23例;所有损伤术中发现18例,术后发现13例,除2例术后发现行腹腔外引流外,其余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死亡2例(因晚期癌症并发症而死),胆管狭窄再次手术的3例,26例痊愈。结论:医源性胆管损伤较为普遍,提高手术者的手术技能,熟悉胆道系统的解剖及其变异,合适的手术条件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减少胆管损伤的外部条件,早期正确的诊断和及时处理,根据损伤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是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近年来我院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8例的病例资料。分析损伤的部位、类型、发现时间、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等。结果术中发现胆管损伤并及时采用胆道端端吻合、胆肠吻合并引流6例,术后3d内发现胆道损伤再次手术2例。结论医源性胆管损伤关键是预防,术中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预防、损伤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民  姚保民 《吉林医学》2011,(11):2204-2205
目的:总结48例因手术引起胆道损伤临床的病例,引起手术医师对术中胆道损伤的关注,及损伤后处理不当引起严重并发症的再次关注。方法:回顾、总结、分析手术后因胆道损伤再次手术治疗术中情况及对首诊手术医师的随访。结果:2周内及时发现胆道损伤3例,2例胆总管侧壁损伤缺口小于0.5 cm并胆漏患者行剖腹探查二次手术,术中经胆囊管插管胆总管注水试验后找到损伤部位,损伤的胆管壁修补后胆总管切开放置T管引流,此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胆道手术为高风险手术,医源性胆道损伤重在预防,由手术方式不当及其他因素而造成的胆道损伤及损伤后一期处理的不恰当因素可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谢名国 《当代医学》2014,(31):68-69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江西省上饶县茶亭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的48例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其中优18例(37.50%),良24例(50.00%),差6例(12.50%),优良率87.50%。修补+T管支撑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与其他手术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源性胆道损伤多见于胆囊切除手术,手术过程中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了解胆道解剖及变异、术中严格掌握肝外三管辨认能有效预防胆道损伤。根据胆道损伤类型及时间选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可有效提高医源性胆道损伤的治愈率,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ERCP在检查治疗胆道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军 《中外医疗》2010,29(4):98-98
对于手术造成的胆道损伤,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医源性胆道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意义重大,多数的胆漏患者和部分胆管狭窄患者可通过内镜治疗痊愈,避免了再次手术的创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用内镜进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效果。【方法】用富士 2 0 0型电子胃镜 ,Microvasive公司生产的 5环套扎器和Willson Cook公司生产的 6环套扎器 ,对 2 0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进行手术。【结果】 19例套扎后住院期间未再出血 ,1例术后 4d黑便经保守治疗后血止 ,未出现大量呕血症状。【结论】内镜下套扎操作较简单 ,安全性好 ,患者痛苦轻 ,并发症少 ,疗效好 ,适应症广 ,特别适用于肝功能差 ,不能耐受手术或手术后复发者。  相似文献   

10.
医源性胆道损伤是胆囊切除术中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对于胆囊术后发现的医源性胆道损伤多数学者认为应及早地手术治疗[1] 。本院在 1994年 10月~1999年 6年间 ,有选择地对 3例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损伤的病人用中心静脉留置管经皮穿刺腹腔引流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例。男性 1例 ,35岁 ,女性 2例 ,分别为 55岁、65岁。 2例术后 1~ 4天腹腔引流管每日引出胆汁 2 0 0ml至 30 0ml,因引流管堵塞在术后 1周拔除。术后 9天CT扫描见膈下大量积液。 1例因胆囊切除术后上腹痛 7天伴发热 ,CT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ERCP对各种胆胰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肝胆胰外科2007年3月~2010年12月完成的ERCP 1 003例,对其中175例(17.45%)常规影像学检查未能确定诊断而经ERCP进行诊断和治疗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镜下可疑乳头或壶腹肿瘤局部活检,确诊后部分病人根治性手术.选择性胆胰管造影,动态观察胆胰管扩张情况并注意结石及占位特征及胆胰管造影剂排空情况,根据ERCP诊断结果采取相应内镜下治疗措施.结果 175例ERCP检查中,成功率98.29%(172/175).均经ERCP检查确定病因和/或定位诊断.61例胆总管结石行EST切开取石或碎石,其中60例胆总管结石及2例胆道蛔虫症一次取出成功;49例十二指肠乳头、胆管下段炎性狭窄行EST; 33例ERCP诊断十二指肠乳头壶腹癌中15例行外科手术治疗;10例十二指肠乳头壶腹癌、6例胆管癌及胰腺癌、2例胆管良性狭窄及2例硬化性胆管炎行经内镜胆管内引流术(ERBD);15例医源性胆管损伤中5例胆瘘病人经ENBD后痊愈,10例经胆肠吻合术后痊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ERCP对部分胆胰疾病的诊断仍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诊断的同时加做内镜下治疗是ERCP的突出优势,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MRCP影像学表现。【方法】 根据PTC或ERCP检查、病理结果及临床确诊的缺血性胆管病变(ITBL)32例和吻合口狭窄(AS)9例患者,对其MRCP图像进行观察。【结果】根据胆管病变累及的部位和范围将ITBL分为肝门型(Ⅰ型)、弥漫型(Ⅱ型)和肝内型(Ⅲ型)。Ⅰ型15例,MRCP示胆总管、肝总管、汇合部、左右肝管及其二级分支胆管显影不良或不显影。Ⅱ型13例,MRCP示广泛性肝内、外胆管不规则狭窄或扩张,胆管间断显影。Ⅲ型4例,MRCP示仅肝内胆管不规则、节段性扩张,扩张不成比例、粗细不均呈“串珠”样。ITBL组中伴有供肝肝总管、汇合部及左和(或)右肝管管腔内胆泥形成25例(78.1%,25/32),MRCP上表现为管腔内不规则充盈缺损影。伴有肝门部积液4例,胆汁湖3例。MRCP上AS主要表现为吻合口处局限性狭窄,上段管腔不同程度继发性扩张。AS组中胆管管腔内伴有胆泥形成3例(33.3%,3/9)。【结论】MRCP可全面观察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中胆管病变的部位和范围,提供胆管病变的整体信息。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中的诊断及分型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临床工作中一种简单、实用、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郑绍龙  汤小军  尹同治  杨潇 《吉林医学》2012,33(22):4736-4737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对策。方法:总结分析行胆囊切除术致肝外胆管损伤12例病例资料。结果:无死亡病例,治愈11例,1例术后早期反复发生胆道感染,于术后6个月经ERCP行狭窄的吻合口扩张并植入支架,术后恢复良好。结论:提高肝胆外科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水平,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时的可疑胆管损伤患者应积极主动开腹探查,对已损伤病例选择正确处置方法,降低死亡率,提高本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太云翔  田茂金 《西部医学》2012,24(8):1569-1570
目的总结肝外胆管狭窄医源性损伤的修复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医源性胆管狭窄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治愈17例,死亡1例,16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效果良好。结论杜绝胆管损伤是每位普外科医生所必须重视的问题。一旦发生胆管损伤应视损伤程度和范围拟定合理的修复方案,不可草率从事。对于术中发现的胆管损伤做到细致的胆管无张力吻合,无漏胆,及术后长时间的胆管内支撑是预防医源性肝外胆管狭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总结防治胆道损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1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迷走胆管损伤6例,胆总管损伤4例,肝总管损伤2例,右肝管损伤1例。治愈12例,死亡1例。术中中转开腹6例,术后再次手术2例。结论及时发现和正确的处理是治疗的关键,规范的术中操作可以有效的减少胆道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ERCP联合腹腔镜对于预防困难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的作用。方法分析收治的579例困难胆囊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选择的治疗方式,分为两镜联合治疗组282例(联合组)和常规开腹手术组297例(常规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胆瘘发生率、住院时间、腹腔引流管拔管时间。结果两镜联合治疗组280例顺利完成LC,2例中转开腹;联合组与常规组手术时间分别为(85.7±26.5)ml和(142.1±22.6)min(P〈0.001)、术中出血量为(35.2±11.6)ml和(81.5±19.2)min(P〈0.001)、住院时间为(6.5±1.2)d和(10.2±2.8)d(P〈0.001)、腹腔引流管拔管时间为(2.9±2.1)d和(5.2±2.7)d(P〈0.001),联合组术后无胆瘘发生。结论 ERCP联合腹腔镜可以减少困难胆囊切除术中医源性胆道损伤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胆囊切除术中医源性胆管损伤的病因、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阳  谭晶  王薇 《医学综述》2009,15(1):118-120
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是胆囊切除手术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深刻认识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胆囊切除术时Carlot三角区解剖不清是发生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胆囊切除术或胆道探查术中注意规范性、轻柔操作,认真细致、谨慎的作风,熟悉解剖等能有效避免胆管损伤,胆管损伤后及时发现并处理效果良好。防重于治,胆管损伤重在预防,损伤后需及时正确处理。胆管损伤一旦发现应及时处理,根据术中损伤类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同时早诊断,把握手术时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修复胆管的连续性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本文就医源性胆管损伤的病因、诊断及治疗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医源性胆管损伤的经验教训,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治疗与预防。方法对14例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医源性胆管损伤均由肝外胆管手术所致,其中完全横断4例,部分撕裂5例,电钩烧伤2例,迷走胆管瘘2例,胆囊管残端瘘1例。13例患者术中发生胆管损伤,其中3例立即行胆管重建,5例立即行胆管修复,5例行单纯引流;1例术中未发现胆管损伤,损伤后3 d行胆管重建。本组死亡2例,病死率为14.3%,其余患者随访未见异常。结论胆管损伤多为医源性所致,围术期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目前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9.
范彬 《实用全科医学》2009,7(10):1053-1054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并总结诊治体会。方法对1996年1月-2006年12月在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4例医源性胆道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再手术中,12例随访1~10年均恢复良好,1例因胆囊切除术后10d胆汁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再手术后3d死于MSOF。1例肝总管端端吻合,术后仍有胆道感染症状,术后8个月再行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随访3年疗效满意。结论术中发现医源性胆道损伤应立即行胆道端端吻合或修补并置T管支撑、引流,术后发现者再手术者易出现胆道狭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医源性胆管损伤的经验及教训,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990-2000年处理的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情况。结果:因病理性因素手术误伤8例,因医务人员思想麻痹大意损伤4例,因先天性胆道解剖变异损伤3例。术中发现9例,及时解决;4例术后行二次手术;2例将“T”管短臂与胆总管缝扎在了一起,拔管致胆总近损伤,均经非手术(引流、止血、抗生素)治疗。15例全部治愈。结论: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手术者责任心强,术中谨慎仔细,考虑全面,是减少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重要环节。一旦发现胆管损伤,应及时修复,尽早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