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结合胆囊癌的CT直接征象分析其产生不同间接征象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胆囊癌的CT征象.结果 CT直接征象:肿块型6例,厚壁型18例,腔内结节型3例,胆囊颈型5例,混合型4例.间接征象:肝脏侵犯、肝内外胆管扩张合并胆结石、肝多发转移、淋巴结转移、胃窦及十二指肠受累、侵犯腹壁.是否合并肝脏侵犯不同型胆囊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24,P<0.05);是否合并肝内外胆管扩张不同型胆囊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884,P<0.05);是否合并胆结石、肝多发转移、淋巴结转移、胃窦及十二指肠受累、侵犯腹壁等间接征象不同型胆囊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于胆囊癌的CT直接征象表现多样,故具有不同的间接征象,仔细分析CT间接征象对胆囊癌的诊断、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刘景昌  刘洪涛  刘炜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2936-2937,3027
目的探讨CT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及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胆囊癌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均采用CT检查诊断进行确诊,原发性胆囊癌的CT表现:乳头腔内肿块型、局限或弥漫胆囊壁增厚、较大肿块充满或吞没胆囊型,结合病理可将胆囊癌的直接征象分为三种类型:浸润型、结节型、肿块型;胆囊癌的CT增强扫描表现:动脉期高密度,门静脉期等密度,其次为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均为高密度,延迟期高于正常胆囊壁及肝脏,消退不明显,特别是胆囊癌结合部局部增厚的胆囊壁持续强化的特征。结论原发性胆囊癌表现复杂多样,CT检查不失为一种确立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胆囊癌诊断中的作用,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3例胆囊癌,均经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其CT表现。结果胆囊癌呈软组织肿块型4例,胆囊壁局部或弥漫增厚型6例,腔内结节型2例,胆管阻塞型1例。肝脏受侵犯5例,淋巴结转移7例,腹水1例,6例合并胆囊炎、胆囊结石。结论胆囊癌病人行螺旋CT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明确胆囊癌的特征表现,有助于胆囊癌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许春苗  曲金荣  张建伟  吴越  黎海亮 《河北医药》2010,32(23):3280-3282
目的结合胆囊癌的CT多期动态增强表现,分析胆囊癌在不同增强时相内病变显示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36例的CT征象。结果对于壁厚型胆囊癌,多期动态增强CT的不同时相内对胆囊癌的直接征象的显示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4,P〈0.05)。在多期动态增强CT的不同时相内对显示肿块型胆囊癌是否合并淋巴结转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2,P〈0.05)。在多期动态增强CT的不同时相内对显示壁厚型胆囊癌是否合并淋巴结转移(χ2=13.14,P〈0.05)及肝门受累情况(χ2=24,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多期动态增强CT的不同时相内对显示腔内结节型胆囊癌是否合并淋巴结转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P〈0.05)。在多期动态增强CT的不同时相内对显示胆囊颈型胆囊癌是否合并肝门受累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P〈0.05)。结论动态增强CT的不同时相内对胆囊癌的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的显示有差异,动态增强CT扫描对于胆囊癌的诊断、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很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分析原发性胆囊癌的分型及CT表现,以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原发性胆囊癌,总结其术前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表现,讨论胆囊癌的CT分型、病理学分型。结果根据肿瘤的形态及CT表现将胆囊癌分为三型:①肿块型:13例,占52%;②结节型:8例,占32%;③浸润型:4例,占16%。手术病理腺癌21例、鳞癌4例。9例合并慢性胆囊炎;11例合并胆囊结石;肝脏直接受侵犯16例;侵及胰腺和十二指肠7例;肝脏及淋巴结转移8例;肝内、外胆管扩张13例。结论CT对软组织的分辨率高,可清楚显示胆囊癌的病变部位及程度,为肿瘤分期及能否手术根治提供了准确的依据。胆囊癌的三个类型是胆囊癌病变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性表现,结节型及浸润型是胆囊癌的早期表现,肿块型为胆囊癌的中晚期表现并已直接侵犯肝脏及淋巴结转移,侵犯周围组织等。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应注重胆囊形态的改变、胆囊壁厚度的改变,可行多体位CT扫描,并且重视患者的病史。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并探讨胆囊癌的CT诊断及误诊,不断提高医学中对于该项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以我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4月期间共收治的100例胆囊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较为科学与全面的回顾性分析,并总结误诊原因。结果在所有的被确诊为胆囊癌的100例患者中,胆囊癌CT具有直接征象肿块反应的患者为69例,结节的患者为21例,胆囊壁肥厚的患者为10例。所有患者的病灶均较为均明显强化,在患有胆囊癌的同时伴有胆囊粘膜破坏以及囊壁僵硬。同时,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为21例,临近侵犯的患者为12例,肝脏转移的患者为11例,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为11例,胆道梗阻的患者为10例,腹水的患者为3例。在为患者手术之前,CT误诊的患者为6例,其主要表现为胆囊癌原发灶恶性征象不典型或者患者的外侵转移征象不明显而未被诊断出来。结论胆囊癌患者的CT征象具有十分显著的特征,结合常见的间接征象一般均能够做出较为及时与准确的诊断,然而,对于表现并不典型且征象并不明显的患者而言,经常会出现误诊的现象,应该引起临床中医务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对胆囊癌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和(或)病理活检证实胆囊癌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学资料。结果 其中胆囊腔内软组织肿块8例;胆囊壁局限或弥漫性不规则增厚10例;胆囊窝部软组织肿块侵及周围组织13例;胆囊窝肿块侵及周围组织及有远近转移11例。结论 CT是临床上诊断各型胆囊癌的主要手段,同时是胆囊癌分期及评估预后的可靠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赵慧燕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1):1171-1172
原发性胆囊癌由于早期无特殊症状和特征 ,其诊断往往被延误。其他检查方法 ,仅能发现一些晚期的征象并无特异性。而超声检查能直接显示胆囊壁的增厚和胆囊腔内的肿块 ,以及肝脏和淋巴结的转移灶 ,从而显著地提高了胆囊癌的临床超声诊断水平。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文对 5 2例经超声诊断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胆囊癌的病人 ,其声像图表现及其误漏诊原因进行分析。其中男 17例 ,女 35例 ;年龄 36~ 74岁 ,6 0岁以上占半数。1 2 仪器与方法 使用HP尖端影像超声仪 ,探头频率为3 5MHz。病人检查前禁食 12h ,作右肋缘下斜切及右肋间沿胆囊长轴或短轴探查 ,对发现病灶用彩色多普勒分析。2 结果2 1 超声诊断为胆囊癌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共 38例 ,其中腺癌 37例 ,鳞癌 1例 ,确诊率为 73 1%。误漏诊病人 14例 ,其中 6例误诊为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 ,2例为胆囊内炎症性渗出 ,2例为胆囊息肉 ,另有 2例为右肝内占位性病变。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胆囊癌 ,误漏诊率为 2 6 9%。2 2 本文 5 2例原发性胆囊癌的声像图表现分为五类 :①弥漫性囊壁增厚型 10例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贲门癌侵犯胃裸区的CT、MRI表现及其相关的病理解剖学基础。方法分析手术病理证实45例贲门癌的CT与MRI影像学资料。结果 45例行CT检查,其中贲门癌侵犯GBA患者26例,高达57.8%。贲门癌侵犯GBA的CT表现分两大类,贲门癌直接侵犯GBA形成肿块21例(80.8%),转移性淋巴结侵犯GBA5例(19.2%)。11例行MR检查,其中5例(45.5%)侵犯GBA,4例肿块直接侵犯GBA,淋巴结转移1例。结论贲门癌侵犯GBA有一定的CT及MRI表现特征和解剖基础,术前检查评价贲门癌侵犯GBA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影像特点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中CT表现及部分病例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胆囊癌中,肿块型11例,其中3例误诊,壁厚型7例,其中2例误诊,结节型3例,其中1例误诊。21例胆囊癌中伴肝内胆管扩张8例,肝脏浸润7例,十二指肠及结肠肝曲受侵犯1例,合并胆囊结石15例,伴肝十二指肠韧带周围淋巴结转移7例。结论:综合分析各型胆囊癌多层螺旋CT表现对胆囊癌正确诊断及其误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s)的MSCT和MRI表现特征及与大体病理的关系。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GIST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23例均行CT平扫、动态三期扫描,其中8例行多平面重组(MPR)技术;9例行MRI平扫,并将大体病理标本与CT和MRI表现进行对照。结果:23例中22例单发,1例多发(肠系膜2个病灶)。其中食管1例,胃14例,十二指肠2例,空肠2例,回肠1例,肠系膜2例,大网膜1例。位于胃肠道的间质瘤以向腔外生长居多。体积较小者密度/信号均匀;体积较大者密度/信号不均匀,可见坏死、囊变或出血区,增强检查肿瘤实质部分呈中度或明显均匀强化。MSCT和MRI检出所有肿瘤肉眼可见的坏死、囊变或出血区,且反映的范围与大体病理基本一致。结论:MSCT的MPR和MRI的多方位成像技术有助于GISTs的定位并可清楚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MSCT和MRI表现能够反映胃肠间质瘤的大体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及其转移途径的CT、MRI表现,评价CT结合MRI诊断胆囊癌转移途径的优势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胆囊癌并伴有转移的患者,将其CT、MRI表现总结分析,研究两者相结合对胆囊癌转移途径的诊断价值。结果:胆囊癌转移途径主要分为直接侵犯、淋巴转移、血行转移、胆管内转移及腹腔内种植转移。CT、MRI的结合应用对其原发灶及转移灶的诊断有极高的准确性。结论:CT、MRI相结合能较为准确地对原发灶及转移灶进行诊断及分型,并能准确地描述和评价胆囊癌的扩散程度及浸润范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MRI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病例,对其CT和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中腰椎结核28例,胸椎结核16例,颈椎结核4例,骶尾椎结核3例.表现为椎体破坏,单个或多个椎体受累,多伴椎旁冷脓肿,可致椎管狭窄;部分椎间盘受累,表现为椎间隙变窄或消失;少数可累及附件.结论:CT的高密度分辨率和MRI的多轴位成像对脊柱结核有重要的诊断价值.CT、MRI能清楚显示椎体破坏及椎旁冷脓肿,了解病变范围及椎管有无狭窄,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CT和MRI表现,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胰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3例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6例中发生于胰头区和胰体尾部各3例,其中1例发现肝脏转移。CT表现为胰腺稍低密度占位,边界清楚,其内均可见囊变坏死,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实质部分强化明显,胰腺期及平衡期肿瘤可持续强化或变成等密度。MRI平扫及动态增强信号表现与CT所见大体相似,但MRI在动脉期及胰腺期瘤体周围环形薄壁高信号强化为其特有特征。结论 CT和MRI结合检查,能显示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特征,在该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晨  徐友妹  江新华  张华  石小玲  贺剑 《江西医药》2007,42(10):871-873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PC)的CT及MRI影像表现.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PC的5例患者进行分析,5例行MRI平扫和MRI增强扫描,其中3例行CT扫描及增强扫描.结果 5例血管外皮细胞瘤均位于颅内脑外,其中位于额叶镰旁2例,顶叶镰旁1例,中颅凹底1例,左侧小脑半球1例.肿瘤呈类圆形2例,分叶状3例.CT平扫表现:5例呈低、等混杂密度影,密度不均匀,1例内见稍高密度影,病灶内无钙化影.MRI平扫:5例肿瘤T1W呈低、等混杂信号,T2W呈等高信号,信号不均,肿瘤周围可见不同程度水肿,3例邻近颅骨骨质破坏.MRI增强表现:病灶实质部分显著强化,囊变或坏死部分无强化,3例显示脑膜尾征.结论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CT及MRI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张虹  郎胜坤 《安徽医药》2014,18(2):300-301
目的探讨胆囊恶性肿瘤的B超和MRI诊断情况,以提高胆囊恶性肿瘤诊断率。方法对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经手术后诊断为胆囊恶性肿瘤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B超诊断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19例,诊断正确率为63.3%,MRI诊断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21例,诊断正确率为70.0%,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者联合诊断27例,占90.0%,与单独使用B超和MRI检查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和B超联合检查显著提高了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正确率,减少了误诊率,为患者早期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分析高、 低级别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PNET) 的 CT 及 MRI 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1 年 1 月—2017 年 5 月 32 例 PNET 患者的临床、 影像及病理资料, 其中低级别 (G1、 G2) 21 例, 高级别 (G3) 11 例。患者术前行 CT 或 MRI 平扫及增强检查, 术后行病理分析予以确诊。比较高、 低级别 PNET 间影像学表现差异。结果 32 例患者中, 单发 31 例, 多发 1 例。G1 级 12 例, G2 级 9 例, G3 级 11 例。病灶位置: 胰头 10 例 (G3 级 8 例), 胰体 10 例, 胰尾 12 例。形态: 类圆形 19 例, 不规则形 13 例。内部成分: 实性 16 例, 囊实性 14 例, 囊性 2 例。钙化 5 例。胰、 胆管扩张 3 例 (均为 G3 级)。其他脏器或淋巴结转移 4 例 (均为 G3 级), 其中肝转移 2 例, 淋巴结转移 2 例。高级别 PNET 通常位于胰头, 肿瘤体积较大, 形态常不规则, CT 或 MRI 增强后一般表现为低强化, 可伴有胰胆管扩张及其他脏器或淋巴结转移。结论 高、 低级别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 CT 及 MRI 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肿瘤的大小、 形态、 位置、 内部成分、 强化程度、 胰胆管的扩张及转移等特征对术前 PNET 病理分级的预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选择 30例临床资料完整的食管癌患者 ,进行 MRI扫描 ,扫描 7d内经手术治疗 ,MRI结果同手术相对照。采用接触角法等预测主动脉受侵情况。结果表明 MRI判断主动脉受侵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 86 .5 %、94.8%、90 .0 %。提示 MRI是术前判定主动脉受侵较为精确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邓守庭  阙剑锋 《现代医药卫生》2014,(10):1452-1453,1456
目的探讨胆胰管成像(MRCP)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80例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的B超、CT及磁共振成像资料,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MRCP在胆管结石、胆囊窝积液、胆道损伤特别是在胆瘘中具有明显优势,其诊断价值明显优于B超及CT。结论 MRCP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中定位和定性诊断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么喜存 《首都医药》2014,(16):23-24
目的:分析胃肠间质瘤(GIST)的CT及MR表现,探讨该肿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GIST患者的术前CT及MRI检查结果。结果术后病理显示肿瘤发生于胃6例,小肠3例。病理证实9例GIST中,良性7例,肿瘤最大径<5cm,边界较清楚,密度较均匀;恶性2例,肿块最大径>6cm,肿瘤边缘有分叶,坏死常见。肿瘤病变呈现等T1稍长T2信号,动态增强肿瘤多数呈不均匀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结论 GIST的影像学表现有特征性,CT及MR检查相结合,可以获得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