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5 毫秒
1.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DCS)在骨盆骨折合并毗邻脏器伤早期救治中的实施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13年9月在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创伤科应用 DCS 方法救治骨盆骨折合并毗邻脏器伤21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初期手术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11例,栓塞4例,骨盆填塞5例;外固定支架使用18例;膀胱造口11例,尿道会师2例;腹膜外直肠及肛管伤做结肠造口4例。本组死亡2例(9.5%)。死因为失血性休克及脑伤各1例。并发症7例,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直肠膀胱瘘、骨盆感染、腹腔间室综合征、尿道狭窄、下肢短缩各1例。结论髂内动脉断血、稳定骨盆、骨盆填塞是 DCS在骨盆骨折合并毗邻脏器损伤早期救治中控制出血的三大措施;膀胱造口和结肠造口,是急诊治疗时常采用的有效方法;创伤专科化能提高骨盆骨折合并毗邻脏器伤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髂内动脉栓塞术在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盆部骨折伴失血性休克4小时内患者,急诊行选择性盆部动脉造影,同时行损伤血管明胶海绵栓塞止血,再予相应外科处理和其他综合救治措施。结果:30例患者均见盆腔髂内动脉分支损伤,损伤血管栓塞止血后经短时间继续扩容,病人血压回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髂内动脉栓塞术是救治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休克的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介入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多发伤中骨盆骨折伴休克的可行性。方法对28例以严重骨盆骨折伴休克为主的多发伤在2~6 h内急诊局麻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随之行闭合复位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术。结果 28例术前造影均见不同程度的痉挛,其中25例见对比剂外溢,其中伴髂内动脉主要分支截断2例,髂内动脉广泛痉挛1例。栓塞后患侧髂总动脉或髂内动脉造影复查,对比剂外溢现象消失。骨盆外固定支架均在局麻20 min内完成。手术后,28例患者血压2 h内渐趋平稳,24 h内恢复正常,心率明显下降,尿量明显增多,未出现与栓塞有关的严重并发症。但仍有4例术后1周内死亡,其中死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成活的24例骨盆骨折患者中,17例术后1~2周内接受骨盆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急诊血管内栓塞联合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多发伤中骨盆骨折具有微创、高效的特点,能迅速有效控制骨盆失血性休克,早期重建骨盆的稳定性,明显减轻患者的剧烈疼痛;可明显减少须行二期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且便于术后护理,减少褥疮发生,预防下肢血管血栓形成等。  相似文献   

4.
<正> 有些骨盆骨折引起的大出血处理相当困难,虽有手术直接止血、髂内动脉结扎、骨盆填塞、使用休克裤子、血管插管栓塞法、骨骼牵引及外固定等一种或多种方法的联合应用。但仍有许多病人因出血不能控制而死亡. 本文通过近代骨盆解剖知识,复习各种止血治疗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DCO)应用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对1996~2006年应用损伤控制骨科(DCO)的方法救治严重多发伤39例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严重多发伤伴骨盆骨折大出血,均行髂内动脉断血术,其中双侧髂内动脉结扎21例,双侧骼内动脉栓塞术8例,早期骨盆外固定支架使用10例.10例严重多发伤伴开放性股骨骨折初期仅作清创和简单外固定.均在ICU复苏治疗后,再做确定性内固定手术.本组病死率12.8%(5/39),死亡组ISS平均值41.6分,主要死于休克和合并伤.共发生并发症7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3例,右髂总动脉血栓形成1例,2例隔下脓肿,1例下肢深部感染,均痊愈.结论 迅速准确的诊断和一体化治疗,是提高严重多发伤生存率的关键,合理应用DCO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医学》2017,(10):941-942
目的研究血管介入治疗骨盆骨折合并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效果分析。方法对15例骨盆骨折合并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在进行介入动脉造影后,对有明显血管损伤者实行选择性动脉栓塞,对无明显血管损伤者实行非选择性动脉栓塞,并对栓塞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心率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5例患者中,13例造影显示髂内动脉或其分支损伤,给予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2例无明显血管损伤者,给予非选择性动脉栓塞。15例患者在栓塞治疗后,休克症状均明显好转,血压、心率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治疗效果显著。结论血管介入是治疗骨盆骨折合并休克迅速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对复杂性骨盆骨折的认识;方法 报道1例复杂性骨盆骨折的救治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对患者实行经膀胱内与腹壁皮肤联合缝扎术及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术,实现成功救治,带膀胱造瘘管出院;结论 对于骨盆骨折合并髂血管损伤,常规手术止血效果不佳,可考虑髂内动脉栓塞治疗;对于后尿道断裂,可采用后尿道断裂复位固定改良术,手术简单,耗时短,后遗症少。  相似文献   

8.
<正> 腹膜外血管损伤大出血,是骨盆骨折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15—60%,死亡率在25%以上。如何迅速,有效地控制出血,是挽救此类病员生命的关键,可供应用的止血方法很多,诸如压迫止血、骨盆填塞、手术结扎髂内动脉、修复损伤的血管或选择性血管内栓塞等。但有些病例,尽管使用了其中一种或多种方法,仍不免死于无法控制的出血,对此处理上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本文报告使用抗休克裤治疗4例骨盆骨折并发腹膜外出血患者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9.
探讨髂内动脉阻断术在骨盆骨折和盆腔脏器大出血中的应用及可行性。回顾分析1999年至2007年我院采用髂内动脉阻断术处理的59例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33例取下腹正中探查切口经盆腔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26例经左侧股动脉穿刺行双侧髂内动脉血管造影,对19例明确出血部位的患者用明胶海绵行高选择性破裂动脉血管栓塞术,7例未找到明确出血部位的患者行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术。59例患者的出血情况全部得到控制。髂内动脉阻断术是控制骨盆骨折和盆腔脏器大出血有效、简单易行的止血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臀部刀刺伤合并血管损伤致大出血救治的程序、止血的路径和方法.方法 总结分析23例臀部刀刺伤所致臀部大出血的治疗经过.结果 7例介入动脉栓塞治疗,其中4例止血成功,2例出血减缓,经掀起臀大肌皮瓣探查结扎损伤静脉止血成功,1例双侧髂内动脉介入栓塞术后积极抗休克治疗好转后又加重,剖腹探查发现骶前静脉损伤,缝扎止血成功;7例直接掀起臀大肌皮瓣探查术式,其中5例寻找损伤的血管止血成功,2例发现损伤血管回缩到盆腔内,由同侧腹膜外探查盆腔结扎血管,止血成功;2例直接行腹膜外结扎同侧髂内动脉止血成功;7例直接剖腹探查术,其中4例结扎同侧髂内动脉止血成功,2例结扎双侧髂内动脉止血成功,1例结扎双侧髂内动脉仍出血不止,扩大局部创口结扎出血血管止血成功.结论 臀部的深部创伤,伴有大出血者,都应考虑到臀部大血管损伤可能,同时要警惕腹腔脏器损伤的可能,其处理要及时,方法要得当,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骨盆骨折多系特大暴力造成,如重物砸伤和严重的挤压等。骨盆前部的主要功能是保护骨盆腔内脏器(膀胱、尿道及女生殖器)。由生理解剖可知,盆壁血管丰富,如髂内动脉的壁支(髂腰、臀上、臀下、闭孔、阴部内动脉等)都紧贴盆壁;骨盆内大静脉比动脉更贴近盆壁,损伤后极易破裂出血,所以骨盆损伤时常合并严重的出血性及创伤性休克,腹膜后血肿和尿道损伤。  相似文献   

12.
急诊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在骨盆骨折大出血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在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急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2例骨盆骨折并发盆腔大出血休克的患者,急诊行出血动脉和(或)髂内动脉主干栓塞术,伴有肝脾破裂患者同时行肝脾动脉栓塞术。采用Seldinger技术行选择性动脉造影确定出血血管后,超选择插管至该血管,以相应栓塞材料进行栓塞,再次造影证实栓塞效果。结果19例患者可见明显的对比剂外溢,出血动脉为髂内动脉主干5例,臀上动脉8例,阴部内动脉或闭孔动脉4例;2例表现为髂内动脉分支中断,2例血管造影未见明显阳性表现,全部22例均在1.5h内完成栓塞治疗,术后24h内全部患者血压逐步回升至正常水平90~120/60~90mmHg;未出现严重的栓塞并发症;3例合并MODS死亡,其余都得到有效抢救而治愈。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是骨盆骨折大出血是一种安全、迅速、有效的急救止血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大出血急诊血管内栓塞的疗效。方法对18例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急诊行血管内介入治疗,选用明胶海绵颗粒、条或不锈钢圈作髂内动脉或出血动脉及分支栓塞。结果术前髂内动脉造影示对比剂外溢17例,其中伴髂内动脉主要分支截断3例,髂内动脉广泛痉挛1例;手术后,24h内血压均明显回升,均达到治疗目的,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急诊血管内栓塞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及可重复使用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髂内动脉结扎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合并腹腔脏器损伤效果,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11例骨盆骨折大出血合并腹腔脏器损伤患者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科室接受治疗,所有患者均采取髂内动脉结扎治疗,分析临床效果.结果:1例患者死亡,6例出血控制,2例出血减少,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2. 7% ,术后开展12个月随访,出现神经麻痹足下垂1例,出现跛行1例,其余8例患者骨盆外形以及下肢功能良好患者,临床治疗满意率为90. 0% .结论:骨盆骨折大出血合并腹腔脏器损伤患者在急救或者复苏剖腹术中及时进行髂内动脉结扎治疗可控制出血量,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骨盆骨折合并直肠肛管损伤的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1986-2006年骨盆骨折合并直肠肛管损伤患者16例,采用转流性结肠造瘘术与骶前引流术;对合并大出血休克的8例患者在抗休克治疗的同时,早期开腹手术,结扎髂内动脉,填塞止血。结果本组治愈13例;死亡3例,其中死于多器官衰竭(MSOF)2例,死于败血症1例。结论早期明确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早期治疗是提高骨盆骨折合并直肠肛管损伤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难治性妇科大出血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诊断和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难治性妇科大出血患者采用Sddinger技术行急诊双侧髂内动脉DSA造影,根据髂内动脉造影结果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造影,所有患者均用明胶海绵栓塞出血侧髂内动脉或双侧子宫动脉。结果7例髂内动脉造影动脉期见造影剂外渗并聚集于子宫体旁;3例双侧髂内动脉造影未见造影剂明显外渗而行双侧子宫动脉造影,其中2例右侧子宫动脉升支见造影剂外渗、聚集,1例宫底偏左侧造影剂外渗,双侧子宫动脉明显增粗。10例出血患者都采用明胶海绵栓塞,其中1例未能止血,后转上级医院治疗发现该患者患有“血友病”,1例刮宫术后大出血患者栓塞后出血停止,但过早取出阴道内填塞止血纱布条时再出血转手术治疗,发现子宫底部有-3cm裂口。其余患者栓塞后出血立即停止,血压恢复正常,观察1周无再出血后出院。结论DSA能定位诊断妇科大出血,介入栓塞治疗难治性妇科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王洪林  陈翔  李坚  孔令泉 《重庆医学》2005,34(6):873-873,876
目的探讨臀部损伤合并血管损伤致大出血救治的程序、止血的路径和方法.方法总结分析27例臀部外伤所致臀部大出血的治疗经过.结果15例局部伤口扩大止血成功;4例腹膜外结扎同侧髂内动脉止血成功;5例剖腹结扎同侧髂内动脉止血成功;2例结扎双侧髂内动脉止血成功;1例结扎双侧髂内动脉仍出血不止,扩大局部创口结扎出血血管止血成功.结论臀部的深部创伤,伴有大出血者,都应考虑到臀部大血管损伤可能,同时要警惕腹腔脏器损伤的可能,其处理要及时和方法要得当,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难治性产后出血几种治疗方法在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10年8月采用结扎髂内动脉、宫腔填塞法、髂内动脉栓塞法、子宫切除等方法治疗30例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抢救成功。结论宫腔填塞法、结扎髂内动脉可以争取时间采取措施纠正休克,尤其宫腔填塞法简单易行值得推为首选。髂内动脉栓塞法可替代子宫切除,对有凝血功能障碍病因或生命垂危者应行子宫切除。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髂内动脉结扎联合纱布填塞术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所收治的20例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根据不同的止血方式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0例(髂内动脉结扎联合纱布填塞术),控制组10例(导管动脉栓塞术)。本研究对两组术前、术后的临床观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休克控制时间、输血量低于控制组;术后ICU住院时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感染发生率均高于控制组(P<0.05)。结论:髂内动脉结扎联合纱布填塞术适用于临床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止血效果较好,但易发生感染;导管动脉栓塞术虽然较好地减少发生感染的可能性,但专业性要求强,临床操作难度大。  相似文献   

20.
骨盆髋臼骨折系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骨盆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是20世纪后期骨科领域的重大进展。20世纪90年代初南京医科大学一附院和苏大附一院率先在国内对骨盆髋臼骨折提出急救新概念、应用介入放射、提出骨折分型、改进手术方法、发明内固定和生物力学等方面的系列研究。自1987年来,在国内我们率先应用介入放射并提出活动性出血的造影表现为造影剂外溢,血管异常,其中,最可靠的是造影剂外溢。造影中见造影剂外溢、血管异常即应作栓塞处理。必要时行双侧髂内动脉栓塞。对骶骨骨折的治疗,虽然各种内固定发展迅速,但骶骨棒固定骶骨骨折有损伤或加重损伤骶神经的可能,不能用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