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近年来,由于少数患者做硬膜外阻滞麻醉时,在穿刺过程中损伤了脊神经根,术后出现相应区域呈持续性疼痛、皮肤感觉异常,有的向下肢放射,不能行走等症状,术后治疗起来有一定困难,严重者难以治愈。我院自1990年以来,对此类病例进行研究探讨,对上述情况在术中给予治疗,观察40例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 40例患者中男5例,女35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72岁,平均46.5岁。其中行剖宫产术6例,子宫全切除术29例, 相似文献
3.
国产与进口双腔中心静脉穿刺包、硬膜外穿刺包的临床应用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泰迪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8,14(7):5-8
经过多年的努力,国产双腔中心静脉穿刺包、硬膜外穿刺包与数10年前相比,从医院自制到工厂整体制作,总体质量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缺乏可以客观评价的依据。本文从临床使用者—麻醉医师的角度,对国产包和进口包的方便性和安全性,从观看外包装说明了解内容、皮肤消毒、铺巾、局麻、试穿、穿刺、局部皮肤扩张、放置导丝、放置中心静脉导管、以及导管固定缝合的方便程度,并发症的发生率对各50例成年手术病人进行临床应用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国产中心静脉穿刺包、硬膜外穿刺包与美国箭牌(ARROW Kits)包相比,其质量和细节都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4.
当前治疗心力衰竭的关键是阻断神经内分泌系统,阻断心肌重塑。一些能改善心肌重塑的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和β受体阻断剂,在治疗早期对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不明显,甚至恶化,而硬膜外腔神经节阻滞疗法却能在治疗开始即发挥明显的作用,改善病人临床症状,使治疗得以顺利进行。一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静脉输液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长期需要由静脉输液维持生命的慢性病患者往往因周围血管硬化或破裂很难找到合适的血管,这就需要护士过硬的穿刺技术,同时也需要护士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外周浅静脉。如何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外周浅静脉是摆在护士面前的课题。下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盐酸利多卡因、盐酸左布比卡因、甲磺酸罗哌卡因在剖宫产患者硬膜外腔的弥散效果。方法:择期拟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90例,年龄20—35岁,无连续硬膜外腔麻醉禁忌证,既往无椎管内麻醉史,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n=30):2%利多卡因组(A组)、0.5%左布比卡因组(B组)、0.894%罗哌卡因组(C组)。三组均采用2%利多卡因3ml作为实验量,追加量3-5ml/次,间隔5min分次给予,阻滞范围达S3-5-T8-6时停止给药,开始手术。比较各组手术开始时局麻药用量,观察胎儿娩出后10min各组感觉平面阻滞范围,肌松程度、新生儿阿氏评分。结果:A组及C组手术开始时用药量均显著低于B组(P〈0.05);胎儿娩出后10min,C组感觉平面阻滞范围显著高于B组(P〈0.05),但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肌松效果B、C组均显著优于A组(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新生儿阿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多卡因与罗哌卡因在剖宫产患者硬膜外腔的弥散效果均优于左布比卡因,但罗哌卡因的肌松效果显著优于利多卡因,三种局麻药上述用量时对新生儿阿氏评分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7.
两种糖皮质激素硬膜外腔注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得宝松与强的松龙两种糖皮质激素经硬膜外腔注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5 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n =2 8) ,D组硬膜外腔注入得宝松和利多卡因混合液 ;P组硬膜外腔注入强的松龙和利多卡因混合液。 7d注射一次 ,3~ 4次为一个疗程 ,观察其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D组和P组治疗后VAS值均显著下降 ,但D组治疗后VAS值明显
P组 (P <0 0 5 ) ;改善率P组为 74 2 %,D组为91 5 %,D组 >P组 (P <0 0 5 ) ;术后腰背不适P组有 18例 ,D组有 2例 ,D组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设计野战救护使用的静脉穿刺留置针。方法:将穿刺针套管后部空心管内面制成有若干个凹槽,穿刺针(芯)后部针柄活塞外周制有相应凸起,两者对合,凸起正好嵌于凹槽内,避免现行穿刺针针柄活塞与空心管无咬合状态而产生的旋转;将穿刺针柄一侧手持翼片由蝴蝶翅膀形改为长方形,便于操作者食、拇指拿捏,减少操作手方位便换。结果:经设计改进后可使穿刺针针头稳定,增加一次穿刺成功率。结论:设计改进后的静脉穿刺留置针可应用于野战战救。 相似文献
9.
10.
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外科手术时常需要测量脏器、肿块及一些病变部位的体积大小,测量血管、胆管等管道结构的管径粗细,测量计算组织缺损、破损面积、留置的组织或植入物的面积。在各种介入性穿刺操作过程中,特别是在超声、CT等影像技术引导下的各种介入性穿刺,穿刺针长达十几厘米,甚至几十厘米。穿刺前一般均需要对进针深度进行精确的计算或测量。而现用的手术器械包与穿刺包内均未配备有测量标尺,当临床需要测量时,大多是凭经验目测、以手代尺或用一些随手器械测量估计。这些方法不仅测量不准确、差异较大,而且更不能适应当今现代… 相似文献
11.
12.
1920年Page首先用普鲁卡因进行腰部硬膜外麻醉,并于1921年发表了43例临床应用报告,硬膜外麻醉应用至今已有近80年历史。国内自50年代开始应用,由于其止痛完善,肌松满意,术后恢复快,护理工作量轻,而且操作简便,设备简单,花费少,很快成为我国主要麻醉技术之一。我院硬膜外麻醉约为40%。但麻醉作用的满意率(完善率)约90.4%,仍有1.69%的失败率,7.87%的不完善率,其中穿刺成功率是基础环节,而硬膜外腔压力的检测成为关键技术。 我们采用了现代高技术研制出硬膜外腔压力检测仪。临床硬脊膜外阻滞麻醉穿刺时采用本设备,可以得到人体内准确的压力信息,克服了依靠个人的感觉、经验等传统方式判断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术后硬膜外腔自控镇痛方法(PCEA)的镇痛效果、并发症情况以及应用成本。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和Ⅱ组),每组40例。全部患者于腰2~3间隙穿刺行联合腰硬麻醉,向上置入硬膜外导管,术毕保留导管行硬膜外腔自控镇痛。镇痛方法为:Ⅰ组硬外导管连接50 ml一次性注射器,Ⅱ组硬外导管连接一次性病人自控镇痛泵,两组均用同一配方镇痛药液。观察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镇痛液用量和并发症情况,计算两种方法的应用成本。结果两组镇痛液用量比较,Ⅰ组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0±9.5)ml vs(78.2±10.2)ml,P〈0.05];两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Ⅰ组低血压发生率高于Ⅱ组(P〈0.05),Ⅰ组恶心呕吐和尿潴留的发生率低于Ⅱ组(P〈0.05);应用成本Ⅰ组明显低于Ⅱ组[(73.5±12.4)元vs(258.5±21.8)元,P〈0.05]。结论通过硬外导管连接一次性注射器或一次性病人自控镇痛泵,行PCEA均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但前者用药量少,应用成本低,低血压并发症较多;后者用药量大,应用成本大,恶心呕吐和尿潴留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14.
李长华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4,(1):139-141
目的 观察微创穿刺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效果,为硬膜外血肿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以提升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2月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伤后48 h内入院的31例硬膜外血肿患者作为观察组,将该院既往采取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行微创穿刺透皮引流血肿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出院时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比较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高于对照组的6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10 2,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11.23±1.25)d,短于对照组的(14.23±2.02)d;ADL评分为(69.23±3.23)分,高于对照组的(60.23±2.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均未发现癫痫、功能障碍或缺损、迟发性出血,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均为Ⅴ级。结论 微创穿刺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具有较好临床效果,未见术后感染,并发症少,安全可靠,且...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尸体颈部解剖的基础上 ,对颈内静脉穿刺方法作了创新改进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 ,保持颈部近中位 (左转 45°) ,并予颈部放松 ,择胸锁乳突肌内外二头肌构成的角平分线与环状软骨水平线之交点 ,作为穿刺点。消毒、铺巾、用 7号细针局麻、沿上述角平分线方向 ,保持针干与皮肤冠状面夹角 30°负压状态进针 ,抽得静脉血示穿刺成功 ,保留穿刺细针位置不变脱开注射器。在细针毗邻处破皮 ,即可在细针的明视导引下穿刺置入深静脉导管 ,进针方向、深度与试穿细针同。2 结果 患者 12 5例 ,12 4例穿刺均 1次成功 ,1例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硬膜外导管前端软化塑型法及置管前预先注药来预防硬膜外腔置管血管损伤的效果。方法足月产妇拟行硬膜外麻醉600例,随机分为A、B、C、D共4组,每组150人。A组为常规组,穿刺成功后直接置入硬膜外导管;B组在穿刺成功后,注入1%利多卡因与1:200000肾上腺素4ml再行置管;C组在穿刺成功后,使硬膜外导管前端软化并塑型成弧形,再将导管置入硬膜外腔;D组则同时采用B、C两组的措施后再行置管。结果D组、C组硬膜外腔静脉血管受损的机会显著减少(p〈0.01,p〈0.05)。结论硬膜外导管前端软化塑型法在减少硬膜外腔静脉血管受损的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7.
动脉穿刺术是儿童重症监护工作中比较常见又难度较大的一项操作,临床上常用的穿刺部位有股动脉和桡动脉,由于婴幼儿股动脉和股静脉穿刺位置较为接近,而且股动脉搏动也不是很明显,所以每次穿刺抽取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率几乎很接近。而临床上行血气分析检查必须采取动脉血,所得结果才能作为临床病情判断的依据,特别是一些呼吸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战救状况下的静脉穿刺以保证救治的及时和有效,我们对现有静脉穿刺留置针进行设计与改进。该项设计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0520085597.0)。 相似文献
19.
硬膜外麻醉在临床麻醉工作中已非常普及,我们于2002年3月至2007年12月,应用硬膜外腔注药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到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